【領學十九大】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11-28 包頭新聞網




致讀者

為讓大家更好地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從10月24日起,開設【領學十九大】專欄,精選權威解讀文章,供學習參考!

今天,我們為您推出第二十一篇: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識」,沒有「民族認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

維護國家統一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原則。千百年來,維護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始終是中華民族高於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託和道德情感,始終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流。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深刻認識國家統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鑄牢共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根基。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深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實現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諧發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找準民族團結工作與各族群眾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共鳴點、利益結合點,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才能使56個民族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使我國各民族永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夢想、共同願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進對新時代我們党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的認同,需要進一步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包頭微學習王慶齡選編

來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
    基金項目: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課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項目編號:18VSJ09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感謝《民族研究》匿名評審專家對本文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共同體意識就逐漸成為新一屆領導集體在國際國內諸領域倡導的新思維、新視角與新理念,生命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逐漸成為政界、學界與輿論界高頻使用的詞彙。
  • 南寧深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2月3日上午,「南寧市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舉行揭牌儀式。長期以來,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宣傳教育主線來抓,在學校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實踐教育活動。每年各中小學組織開展主題展演、校園文藝展演等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首府各族青少年團結和諧、共同進步的思想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2020-09-16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點、線、面、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我們黨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與發展我們黨近百年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論斷,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和使命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關係民族復興大業的戰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高校在新時代聚焦國家戰略布局、貫徹「四為服務」方針的重要使命和時代擔當。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釐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起源、話語轉變,可以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礎,為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表現為一致性或共識性的集體身份認同。認同的共享性對於群體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是十分重要的,共享的社會認同為相互信任和相互影響提供了強大的基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對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而言,既有歷史連續性和繼承性,又是現實依託的上位共同體認同意識。
  • 市委宣講團深入河東辦事處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日,市委宣講團走進河東辦事處為街道機關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內容宣講課。來自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宣講員薩仁其木格,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故事事跡,將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項學習內容分享給參加培訓的學員們,旨在促進河東街道辦事處全體黨員幹部職工進一步了解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攜手轄區居民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實踐」理論研討會...
    張俊豪在致辭中指出,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重要內容和重要標誌,是一項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準確把握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把握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正確認識其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等多重複合共同體的本質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中國民族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課題,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 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
    涉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問題,同與異這對關係範疇可以提供一定的進路線索。中華民族如此多元,卻能夠長期存在延續,關鍵就在於具有某種同的特質。抽象地來看,「同」具有兩種基本意涵,一種是相同,一種是共同。「相同」排除了異的存在空間,只保留同一性的內容;「共同」則為異之共生提供了豐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協作內容的生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考慮前者,以保障整體性的共存,也要考慮後者,以促使共同體保持生機和活力。
  • 共同的思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途徑之三
    提要:歷史上,中華民族逐漸由眾多分散的民族群體走向文化自覺的民族共同體,這個過程亦是其共性思維聚合與發展的過程共同思維的培育和提高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的心理途徑。想什麼和如何想取決於我們生活的客觀世界,我們生活的世界、周圍的客體為大腦提供了思維內容。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共同體,其思維內容、思維方式等因其所生活的共同地域、所經歷的共同生活和共同事件、所面對的共同問題等表現出趨同性。群體或共同體所表現出的思維活動是其重要的心理過程,對共同體意識有著重要的整合與凝結作用。
  • 不斷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1月26日下午,內蒙古非遺保護中心黨支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邀請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報 |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報 |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2020-12-02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育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途徑
    群體之所以是群體、共同體之所以成為共同體,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要有個精神歸宿、要有個精神家園,這是共同體心理需要的較高層次體現,同時也是高級心理活動的反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由中華各民族組成的,中華文化亦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 認知與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理論支撐,有機共同體理論則有助於我們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區域差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不斷增強。步入新時代,要從物態和心態兩個維度不斷增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內在有機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筋脈與聚力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增強內在有機性的有效保障。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現中華民族認同
    大家自願融入中華文化,這是數千年來各少數民族匯聚成中華民族的特徵。漢唐時代,在其境內生活的外族安居樂業,慢慢主動融入了文化主體之中。宋代商業貿易大盛,生活在中國的阿拉伯人入鄉隨俗,主動融入,中國也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中華文化如海綿般吸收其他文化的優點而不失去自己,正是海納百川,匯為江海。
  • 爾肯江·吐拉洪勉勵青少年學生: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爭做緊緊相擁的石榴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化作奮發學習的動力,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2020-10-10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中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除了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外,中唐時期出現了吐蕃人物形象,如第159窟的吐蕃贊普頭戴朝霞冠(指紅氈高帽),辮髮束髻於耳側,頸飾瑟瑟珠,身披大翻領的左衽長袖缺袴衫,腰束革帶,長靿烏靴。北宋末期,回鶻勢力在敦煌一帶強大起來,壁畫中出現了不少回鶻人供養像,如第409窟有回鶻王及王妃形象,回鶻王戴桃形高冠,身著團龍紋的圓領窄袖袍,腰系蹀躞帶。
  • 「動態」|巴林右旗「一家親」黨建聯合體開展「學規範 鑄團結...
    旗委組織部負責同志領學了《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規範》,並結合右旗工作實際,對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等進行了詳細系統講解;旗民委負責同志領學了《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用深厚的理論、生動的事例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聯合體各聯建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內心深處紮根鑄魂,進一步強化了思想認識和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