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自治區各高校堅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教學和各類主題教育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高校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維護邊疆穩固的重要陣地。
布仁巴圖是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今年秋季新生入學後,布仁巴圖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課是「民族團結,從我做起」的德育課,增強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布仁巴圖 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教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你一定要有這個意識才行,56個民族要都有這個意識,我要實現偉大的夢想,這樣我們從小就要培育這個共同體意識,有了這個思想,奮鬥的目標才更加明確。
近10年來,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已累計向全國培養輸送了3000多名蒙醫藥學專業人才。布仁巴圖說,在教學過程中,他都在有意識地告訴學生怎樣把自己的蒙醫學事業和健康中國戰略結合起來。
在呼倫貝爾學院的舞蹈大廳,學生們正在排練布裡亞特民間舞蹈---《么赫爾》。舞蹈課是學校的特色課,也是必修課,每一名新入校的學生都要學會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五個民族的傳統舞蹈,了解各民族的文化。
薩其爾 呼倫貝爾學院舞蹈教師:在這種氛圍中,同學們開始互相了解,互相有這樣的接觸,有一個融合,互相有這樣的一個影響。
呼倫貝爾學院有師生14500多人,是一個由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19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豐富多彩的社團舞蹈、音樂、民俗沙龍等特色活動也成為各民族學生加強交往交流、促進民族團結的有效載體。
常海 呼倫貝爾學院民族團結進步研究中心教授:實踐當中,我們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一項主要的任務,抓得非常好,通過我們一系列的活動,特別是多年始終不一堅持這方面的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我們學校已經生根發芽,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內蒙古農業大學在蒙古語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養中,採取名詞術語、蒙古語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照。配發蒙古語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兩套教材等教學方法和措施,促進了蒙古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水平的提高。也在潛隱默化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金寶明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授課的結果,學生可以比較順利地掌握專業知識,這是發展的角度。另一方面傳承民族文化,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溝通,團結,也有利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騰格里新聞
原標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