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現場展出逾百件(套)展品,展現廣東非遺傳承人、院校師生、文創企業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踐案例。
《意繡》琺瑯彩系列玻璃琺瑯畫
10件作品獲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
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桂榮年度新作《民族魂》、佛山木版年畫市級傳承人劉鍾萍等推出的「解憂年畫鋪裡的諸神復活」、汕頭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美術專委會主任陳旭南創作的嵌瓷作品《海之狂想曲》……第二屆廣東省「非遺新造物」年度優秀案例徵集評選活動獲獎作品在年度展覽亮相。
該活動自2020年11月啟動以來,共徵集到來自全省各地市446件投稿作品。主辦方組織專家組成評審團,從傳承價值、創新價值、傳播價值、市場價值、應用價值5個維度對作品進行綜合評選。終評綜合得分最高的10個案例獲選「2020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主辦方同時根據「市場價值/應用價值」與「創新價值」得分排名,產生「優秀實踐案例」與「優秀創意案例」各5名。
潘柏林在創作
「『新造物』並非對傳統工藝的簡單復刻,更是人文內涵的創造轉化。」「非遺新造物」年度展覽策展人之一、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錢纓表示,參展作品從當代生活出發,重新連接傳統工藝,塑造多元產品形態,「非遺正在以一個更青春、更時尚的面孔,從未來向我們走來」。
展出的《民族魂》(右上)等作品
展出全國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作品
為加強全國傳統工藝工作站之間的交流互鑑,本次展覽還特設全國傳統工藝工作站交流展區,來自全國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的73件(套)展品同場展出。杭州市拱墅區傳統工藝工作站《一齣好戲》,以當代插畫活化華縣皮影、海寧皮影技藝;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攜手老字號企業推出「格薩爾英雄史詩」限量鋼筆套裝,助推非遺走進生活;貴州雷山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八福花絲銀盤」則採用多種苗族民間花絲製作技藝,盡顯匠心極致的工藝之美……
據悉,為進一步推進「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非遺傳承發展工作,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制定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工程」。廣東將在2021年建設一批非遺「雙創」工坊,提高傳統工藝發展水平,同時繼續開展「非遺新造物」徵集評選活動,幫助和帶動傳統工藝改進設計、改良製作、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促進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進國內外市場的系列產品和產品品牌。
展廳現場
【同場加映】「石灣鬼才」潘柏林攜生肖新作《閒情樂》亮相
12月28日,「閒情樂——非遺大師潘柏林牛年吉作發布會」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舉行。石灣陶塑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攜牛年生肖陶塑新作《閒情樂》《田園樂》《春眠不覺曉》等作品亮相,為觀眾分享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與故事。
潘柏林1953年生於「南國陶都」石灣。石灣陶塑技藝歷史源遠流長,生動、逼真、傳神的「石灣公仔」,深受嶺南民眾的喜愛。潘柏林從藝40餘年,素有「石灣鬼才」之譽。多年來,潘柏林在陶藝上孜孜不倦,廣採博收,將西方雕塑的形體結構,與石灣傳統陶塑的人物神韻和意境相融。他從百姓的點滴生活切入,創作《回娘家》《喜臨門》等一系列雅俗共賞的「民俗風情」作品,打破石灣一貫以仙、家、道、佛為主的老題材,走出一條以民間市井風情為題材的新路向,成為石灣陶藝最有影響力的新派代表之一。
潘柏林的生肖新作《閒情樂》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俗文化的精粹,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史上也是經久不衰的藝術母題。據悉,從2017年開始,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與潘柏林訂下生肖藝術展「十二年之約」,每年推出生肖主題陶塑新作展覽。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辛丑牛年,潘柏林潛心創作出一組以《閒情樂》為主打的牛年吉作。
其中,《閒情樂》以臥牛背上牧童戲蛙的場景,作品形神俱備,表達辭舊迎新的美好意涵;《田園樂》塑造你追我趕的牧童形象,寄託作者一種疫情過後放任田野、嬉戲暢懷的願望;《春眠不覺曉》則生動展現牛背上兩牧童酣睡與撩耳的玩鬧場景,意趣動人。這一組以牛為主題的石灣陶塑作品,藝術性地表達出中國古典文化裡「牛」形象代表的閒適自然的精神。信息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