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數字報-「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京展出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趙優 通訊員李娟娟)9月8日上午,「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
-
纈花黎布 衣被海南
非遺傳承人王瑞妹現場展示黎族織錦技藝。現代黎族樹皮衣。清代龍鳳呈祥圖龍被。現代黎族踞腰織機。開幕式的黎錦服裝走秀。巧手織黎錦,衣被書錦繡。深暗的底色上有色彩斑斕的神龍山鹿,鮮麗的花紋中有通經斷緯的人形舞姿。日前,「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
-
紡織史上的「活化石」 黎錦進京 展示傳統與現代的魅力
開幕式現場黎錦走秀(主辦方供圖)開幕式現場黎錦走秀(主辦方供圖)9月8日上午9點,「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此次展覽甄選150件黎族紡織品,向大眾普及黎族紡織技藝,展示和宣傳海南多彩黎錦,傳播海南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展期持續至10月7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專職委員孫學玉,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苻彩香,民族文化宮黨委書記、主任孫青友,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孫穎,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彭家典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儀式,並觀看「衣被海南」時裝秀和展覽。
-
探訪古老神秘的黎苗文化,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我去定了!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創建於1998年,地處北緯18°,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村黎族棉紡織工藝,曾長期領先於華夏各民族,直到宋元時期,仍位居全國的前列。紡織家黃道婆,學習黎族紡染織繡工藝,並加以改進和提高,傳播了黎族先進的紡織技術,促進了中國棉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穿衣蓋被的習慣。
-
國家級、世界級「非遺」聚集瓊洲文化風情街黎族文化長廊
海口瓊洲文化風情街,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南渡江畔老鐵橋旁。景區精心打造的黎族文化長廊,是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展示基地。黎族文化長廊長200餘米,分為黎族陶器、黎族織錦、黎族釀酒、黎族樂器、黎族銀器、黎族椰雕、黎族藤竹編等七個展區。
-
檳榔谷黎苗「三月三」開幕 黎族老人秀民族服飾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8日電(潘達強)4月18日,「2018海南黎苗『三月三』·印象檳榔谷」開幕式在景區三月三廣場舉行。景區員工、周邊鄉鎮村民身著節日盛裝,與現場2000餘名遊客一起歡度節日。當天活動包括「鑽木取火」開園祈福儀式、風情海南服飾展、黎苗影像志攝影展、印象檳榔谷拓展體驗等多項的活動。 上午9時,開園祈福儀式在古老莊嚴的祈福樂聲中拉開帷幕。
-
黎族樹皮布:從有毒之樹取貼身之衣(組圖)
但問題來了,海南黎族的樹皮布源自於哪裡,是本地發源的,還是由外部傳入的? 事實上,這種樹皮布並不獨存在海南。雲南西雙版納的媛尼族、基諾族人,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地區,也有自己的樹皮布製作技藝。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處在熱帶的植物茂盛的地區。 而海南則恰好是中國南方和東南亞的地理中心。那麼是不是由中國南方的樹皮製作技藝,經由海南又傳到了東南亞?
-
2020THE海南酒店展27號盛大開幕 精彩酒餐行業盛會海南呈現
2020年11月27日,海南(東協)酒店及餐飲用品博覽會(簡稱THE海南酒店展)在海南會展中心正式開幕。第五屆中國國際飯店業大會、第三屆全國飯店業星級侍酒師專項賽海南總決賽以及THE起點設計大獎賽同期舉辦,精彩紛呈。
-
海南周刊|導演江流:海南是神秘寶盒 等待開啟的契機
江流說,他看過許多海南的文學和影視作品,題材豐富,各有千秋,但他認為還需要有人沉下心來,真正紮根基層深入挖掘和創作,從而真正展現這個熱帶島嶼的特質和風情。 「許多人說海南是文化沙漠,但在我眼裡這是一個金礦,而且是取之不盡的金礦。」江流認為,海南文化中有許多原始而富有個性的題材,但始終沒有得到真正深入的挖掘和展現,如同一個神秘寶盒,等待一個開啟的契機。
-
沈曉明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調研時要求 持續保護好海南的「綠肺...
8月27日,省長沈曉明深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努力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沈曉明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瓊中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匯報,肯定了去年以來瓊中取得的成績,要求在深入細緻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措施,努力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樹立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千萬不能麻痺大意。把保護海南的「綠肺」和「三江源」作為第一要務,高度重視汙水處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確保海南的「肺」和「腎」處於優良狀態。
-
了解海南走進海南
直到1988年,海南才正式建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另外海南是一個由移民構成的社會,最初的海南移民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移入島內的黎族先民。秦漢之際,臨高人遷入海南北部定居。自漢代以後,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原居民不斷移入海南。宋至明清時期移入規模最大,其主要移民多來源於閩、粵、桂一帶。
-
讓世界感受海南文化韻味!這些奇思妙想的作品令人讚嘆→
椰樹追逐著潮起潮落的海浪,椰香訴說著天涯海角的故事……作品以人性化設計理念,深刻揭示了海南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海南旅遊景區景點的文化套餐,全面展示了海南自貿港風採。榮獲鳳凰獎·銀獎作品名稱:《黎族風檯燈系列》,榮獲鳳凰獎·銀獎作者:三亞慧之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設計理念:作品主要採用海南黎錦元素為設計理念,通過黎錦符號和構圖,展示黎族文化的魅力和個性,用檯燈的形式展現黎族文化,更體現了它的適用性,在追求不同藝術形式的同時,互相滲透,互相借鑑,為本土文化的多元藝術種類和藝術風格添磚加瓦。
-
海南這場特色嘉年華這麼好玩!
昌江以圍棋為題材,推出昌江棋子灣沙灘圍棋大會,開展仙侶沙灘圍棋論劍、圍棋精英沙灘聯棋賽、圍棋經典死活挑戰、圍棋文化展、圍棋圓桌會議活動,促成中圍協與昌江縣政府籤訂共建昌江棋子灣國際圍棋學院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昌江打造成為中國圍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
第三屆中國(海南) 古博會開幕
2020-11-22 08:25:54 來源: 海口日報 舉報 第三屆中國(海南
-
感受北緯18度的文化氣息 尋找海南的根和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30日訊(記者 葉梅)在中國的北緯18度有這麼一個文化旅遊區,它坐落在萬餘檳榔林海,並置身於古木參天、藤蔓交織的熱帶雨林中,這就是首家民族文化檳榔谷創建於1998年,位於保亭與三亞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檳榔谷的故事和一個少數民族息息相關,這就是海南人的祖先——黎族。黎族人在海南繁衍生活,為這裡營造了獨特的文化底蘊。黎族人勤勞善良的特質,略帶傳奇色彩的文身民俗以及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黎錦,都為這個民族打上了神秘的烙印。
-
「海頭條」海南這場年度歡樂盛宴將於11月20日盛大開啟!
202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將於11月20日盛大開幕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已成功舉辦了二十屆它是全民同樂的盛大節日是吸引遊客的旅遊產品是海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文化名片也是展示海南旅遊文化的重要平臺在2019年(第五屆)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上,來自義大利的參展嘉賓喜笑顏開。
-
「黎族服飾始祖」樹皮布:消逝中的無紡文明
「它是一種無紡織布,使用在麻和木棉纖維之前,是當時古代海南的少數民族以植物的樹皮為原料,經過拍打技術加工製成的布料。」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鄧聰教授指出,樹皮布又有多種稱謂,例如榻布、答布、都布、納布、楮皮布、穀皮布等等。 古老技藝歷史傳承堪憂 「樹皮還可以做衣服嗎?從來沒聽說過。」
-
海南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唯一進京作品,他表達了什麼呢?
這個五年一屆國家級最高逼格的大展可謂是吸盡眼球,風頭一時無兩。在祖國的南端海南經過歲月的沉澱也湧現了不少佳作,其中就有恩師王家儒先生的大作,而且進京展覽真是可喜可賀,讓我激動不已。眾所周知平日裡見得多的是王老師的風景作品,雖然精彩萬分但尺幅並不大。如此宏幅巨製定是他的得意之作,因此特意反覆觀看期盼自己學到更多。
-
非遺單詞出現在英語四級考試中,非遺旅遊漸成熱門,盤點海南非遺
四級翻譯看著好像沒有什麼聯繫,仔細一看,哇哦,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吧?從四級翻譯中都透露著國家對非遺的重視。海南作為南海海域上的一顆明珠,倒也有不少非遺呢!在「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海南臨高,以「人偶同演」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藝術個性,成為我國曲藝百花園裡的一朵奇葩,海南獨有。今天的人偶戲依然是臨高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重要文化載體,逢年過節和遇喜事,臨高人都喜歡唱幾晚人偶戲增添喜氣。對戲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節假日去海南臨高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