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獅城傳承千年古城文化 掀起非遺文化新浪潮

2020-12-04 騰訊大浙網

一座千年古城,編織中國非遺文化新篇章

1400年前,遂安縣遷至今遂安地界,稱為獅城;

1959年,新安江水電站建壩蓄水,獅城被淹沒,匯集成今天秀美的千島湖;

2002年央視「新聞30分」連續報導,在美麗的千島湖湖底,竟沉睡著一座擁有1400年歷史的古城;

2011年,一組精美的水下千年古城照片刊登在《中國國家地理》;

2012年,央視連續5天直播水下古城探秘,帶人們穿越千年前的古城。

2017年4月8日,來自國家文化部非遺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杭州市文廣新局、淳安縣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團相關領導和絲綿麻文化傳承人齊聚千島湖文淵獅城旅遊度假區,經過為期2天的現場考察,會議研討,文化體驗等系列活動,中國絲綿麻紡織研究中心正式掛牌落地。

一場千人紡織,展現非遺文化無限魅力

為了配合此次絲棉麻研究中心落戶活動,文淵獅城旅遊度假區邀請了近千名體驗官來到景區,體驗最純粹的浙西生活,他們將通過吃、住、玩、樂、購等最真實的文化生活體驗,並結合自身的行業經驗和感受,為千年古城的產業復興建言獻策。

這些體驗官,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有資深驢友、設計師、文化學者、手藝人、手作愛好者、親子家庭、媒體記者等等。在這兩天一夜中,他們將徹底融入當地的生活,夜宿千島湖畔,晨起站樁養生,舞獅健體,吃的是地道的遂安「媽媽菜」,看的是皮影,聽的是堂會,玩得是老底子的民間傳統技藝…

一種創新理念,傳承中國非遺文化千年不衰

文淵獅城旅遊度假區位於中國千島湖,地處千島湖與黃山交匯處,是徽文化與新安文化的最佳體驗地,是杭州新天地集團與淳安縣政府攜手開發旅遊文化新地標。

杭州新天地集團以其城市綜合體和文旅產業的綜合運營商的身份,秉承產業融合、不斷創新的開發理念,在文旅版塊搭建平臺,把文創設計和傳統非遺工藝結合起來,一方面在當地村落推動產業化,促進當地人民就業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文化與旅遊的結合,來振興、發展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技藝,讓非遺文化以旅遊體驗的形式傳承下去。

TIPS

文淵獅城旅遊度假區遊玩攻略

失落古城中國的亞特蘭蒂斯解密千島湖千年密碼

位於浙江省首批著名的風情小鎮姜家鎮鎮中心,淳安縣政府「一湖兩鎮」戰略的核心城鎮中心,是縣政府精心著力打造的千島湖文化旅遊中心。

「湖藏一座城,庫擁千年財」

文淵獅城,將水下古獅城1400年文明復活再現,舉世無雙的養生環境,世界級的自然景觀、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水下古城,引領高品質休閒度假新體驗,是千島湖的文化地標,獨一無二的一站式旅遊度假目的地。

與眾不同的老街再現浙西小天府

繁華的商業古街,牌坊文化的博物館。

最繁華的水下古獅城市集重現,

全長666米,穿越千年,

只為讓你盡情享受古城市集停不下來的消費樂趣;

私享千島湖

位於千島湖西南湖灣,

是「浙西天府」的世外桃源,

屏蔽紛擾,只留下陽光、湖水、空氣。

九大不可錯過的體驗

VR體驗:有真實場景,有虛擬技術,讓遊客在真實與虛擬之間,暢遊獅城。

穿越體驗:在設定的情景或者遊客自導的情景中,選擇自己熟悉或喜歡的角色扮演,如:獅城人的一天,民國人的一天等等。

親子體驗:蟲語者、弓弩人偶;

非遺體驗:有展示售賣,有活態體驗,青溪龍硯、裡商仁燈、竹編草編、木雕、八都麻秀等;

傳統手工藝體驗:油紙傘、繡花龍鞋、石畫、扎染等;

休閒體驗:007下午茶、24H書吧、木偶皮影劇場、花茶花咖、清吧等,

觀光體驗:水下古獅城遊玩,如城牆回音、7座牌坊、獅城人家等。

場景秀體驗:有獅城人家的生活場景秀,有演繹,有夜晚的夜幕秀場等;

演藝秀體驗:獅城舞獅、看堂會、淳安竹馬表演、睦劇、越劇、絕活、雜技等。

特色產品

文淵手信:火柴天堂、香囊店、信物、泰源糕點等;

文淵市集:衣帽服飾、果蔬運動會、氣味圖書館、非洲鼓;

一城吃遍千島湖

江百味餐廳

獅城名菜,秘制配方。

十八碗餐廳

九碗十三盤,土貨土菜。

遂安特色餐飲

小吃城、007下午茶、烘焙聊天吧、花茶花咖、24H書吧、樓上樓茶室

獅城住宿

鉑瑞酒店

徽派獨棟院落式酒店 五星度假服務

1500㎡的康體配套,室外無邊泳池、湖心孤島SPA、健身俱樂部、東南亞特色水療中心、室內恆溫泳池,室外沙灘、淘氣堡全託管兒童俱樂部等

主題民宿「一宿一藝」

住到水下古城的民宿,跟房東一起體會古獅城的風土人情。

相關焦點

  • 2019「傳承者少年·研學遊記」文淵獅城站收穫滿滿
    ,在千島湖文淵獅城拉開帷幕。文淵獅城位於千島湖的姜家鎮,是國內首個非遺生活體驗基地。湖藏一座城,研學有少年「為什麼古城會在水底?」「我們能到水下去看一看嗎?」「以前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看著遊客中心短短的宣傳片,小朋友們立刻提出了很多問題,對文淵獅城滿是好奇。於是,這次活動我們從一部紀錄片——《千島湖》開始,直接帶大家「穿越」到千年前,看看這千百年來發生的故事。
  • 杭州千島湖有一座仿建的千年古城,充滿徽州特色,讓人驚豔了時光
    獅城始於1400多年前的漢唐年間,位於杭州市隨安縣城北部的五獅山,獅城水陸交通便利,是徽州杭商貿往來的重要鎮,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古時有「浙西小天府」之稱。在國際考古學界,像亞特蘭蒂斯和獅城這樣的水下遺蹟被稱為「時間膠囊」,那些變得不被從外面侵入,在時間以外看起來好象閉塞凝固了,但是,獅子城的人的時間沒有停止,古城永遠沉沒,故鄉再也回不去了。
  • 浙江罕為人知的古城:2000年歷史封存,是中國「亞特蘭蒂斯」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千島湖下方,還有一個水下古城。這個海底的王國叫做獅城。水下獅城原本是遂安縣城,有著「浙西小天府」的美譽。唐朝始建,2000多年的文韻與歷史如今通過專業的水下攝像機,依然能夠感受到恢弘大氣的拱形城門,能看到古塔,城隍,以及簡譜卻又華美的民間藝術成就。沒有人能夠再踏上這個水下的古城,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 千島湖底有座千年古城,城牆牌坊完好無損,號稱中國的亞特蘭蒂斯
    隨著來這裡旅遊、度假的人越來越多,千島湖水下有座千年古城的消息也被越來越多人知道。雖然水下的古城有逾千年的文化歷史,但是它從地面到長眠湖底,也就短短60年。1959年9月21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開始蓄水,淳安和遂安兩座千年古城,連同49個鄉鎮、1377個村莊一道沉入水底。隨之沉入的有鄉鎮的萬畝良田,數千間民房。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千年乞巧生生不已 兼容並蓄築夢小康——我市乞巧文化保護傳承紀實
    原標題:【傳承乞巧優秀文化 凝聚脫貧精神力量——聚焦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千年乞巧生生不已 兼容並蓄築夢小康——我市乞巧文化保護傳承紀實祈神迎水的乞巧姑娘。(資料圖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兒節,在美麗的「隴上江南」,西漢水上遊西和、禮縣一帶的數萬女性早已開始新一輪的狂歡,七天八夜,載歌載舞,自由美好。
  • 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非遺傳承)活動在三平寺盛大舉行
    12月1日(農曆十一月初六),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非遺傳承)活動在三平寺盛大舉行——  古剎禪意濃 祈福傳信俗  從典禮到節目創作均為原創,奉獻了一場精妙絕倫的民俗與藝術相融合的盛典
  • 非遺文化在社區活起來!大嶗路社區「溫·故」非遺工作室成立
    當天,大嶗路社區以傳承「非遺文化」為核心,以「非遺活動」為載體,打造了家門口的「非遺空間」——「溫·故」非遺工作室,讓非遺文化在社區活起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非遺文化。大紅喜慶的燈籠、獨具匠心的剪紙、質樸典雅的紙傘無不吸引居民駐足觀看。
  • 喚醒沉睡的文化——慶城縣挖掘文化內核扮靚「千年古城」
    > 原創獎 引言 走進慶城縣,無論是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登上高處極目遠眺,一座座仿古建築正在復甦,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篇篇優美的史詩,一首首凝固的音樂,一張張嶄新的名片,無不昭示著這座千年古城池的勃勃生機。
  • 堅守文化初心,傳承文化根脈 ——張掖市舉行「戲曲進校園」暨非遺(傳統戲曲)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活動
    為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戲曲藝術在年輕一代傳承普及,11月29日,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張掖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 「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家國情懷」戲曲進校園暨張掖市非遺(傳統戲曲)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在張掖中學隆重舉行。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獅頭扎作這個項目我們是全國唯一一所學校在做的,我們唱的是『獨角戲』,我們作為獅頭這項國家級非遺所在地的學校,有責任把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張麗琴說。「整個課程體系有普及,有提升,以校本課程和獅扎文化為基礎,與自己學科融合,把這種文化深挖出來。」歐琦輝說。  突圍 引入STEAM理念 傳統與現代結合  比構建課程體系更難得的是,鐵軍小學對獅扎技藝的傳承,得到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多方支持和喜愛。「有家長自己還錄了製作手工藝獅頭的視頻,來教我們的學生。」張麗琴介紹。
  • 「非遺技藝,匠心傳承」《新桃花源記》即將開啟國風文化守護之旅
    隨著社會關注度的提高,遊戲在文化傳承、價值普世上的責任已然越來越重。把遊戲作為文化的載體,遊戲與文化產業結合的雙向互動成為了一種最好的結合方式,雙方之間的內容聯動可以雙贏。     《新桃花源記》即將開啟「國風文化守護之旅」,旨在讓更多的遊戲玩家了解非遺文化, 遊戲IP與非遺文化相結合,通過遊戲讓玩家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 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後 紹興梳文脈向海外展江南底色
    2020年12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消息,經三國各自評選,2021年度「東亞文化之都」花落中國的紹興市與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及韓國的順天市。  紹興,究竟以何種魅力當選「東亞文化之都」?成功入選之後,這座千年古城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 【關注】本周日,500歲即墨大集文化板塊將在即墨古城開市
    8月23日,即墨大集文化板塊將在即墨古城開市,重現即墨大集繁榮景象,成為市民遊客感受集市文化、豐富購物體驗的又一新去處
  • 逛古城,品文化,識忻州!五寨旅遊文化招商活動六大板塊精彩紛呈
    忻州本地頭條訊"逛古城,品文化,識忻州",11月20日,忻州市召開忻州古城五寨縣文化旅遊招商推介宣傳活動新聞發布會,此次活動從11月21—12月10日的每個周六和周日,在忻州古城五寨主題院落清荷人家、北城門樓廣場、南北大街、泰山廟、財神廟、職工俱樂部及各個廣場舉行
  • 國家級、世界級「非遺」聚集瓊洲文化風情街黎族文化長廊
    海口瓊洲文化風情街,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南渡江畔老鐵橋旁。景區精心打造的黎族文化長廊,是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展示基地。黎族文化長廊長200餘米,分為黎族陶器、黎族織錦、黎族釀酒、黎族樂器、黎族銀器、黎族椰雕、黎族藤竹編等七個展區。
  •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元旦正式開放 古城新生迎新年
    2020年1月1日,由人民路以南歷史文化街區指揮部主辦,安慶古城文化旅遊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開放活動正式拉開序幕,吸引了眾多本地市民及外地遊客前來遊玩,當日現場人流突破8萬,熱鬧非凡。本次開放活動將一直持續至1月5日,共設有新春市集、古城音樂節、非遺民俗、馬戲嘉年華、文化展館五大主題板塊。特別邀請11支人氣樂隊活力開唱;於全街區全天候巡遊展示黃梅戲、蓮湘舞、花梆舞、木偶戲等安慶非遺民俗;同時打造望江挑花、皖江名人故事館、海子詩歌館、撞詞所等主題文化空間,帶領市民及遊客探尋宜城文化脈絡。
  • 讓非遺擁有更好未來(文化脈動)
    核心閱讀  隨著我國多項非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社會各方面對非遺的傳承發展給予很大支持  申遺成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不同非遺項目的保護發展還需要解答各類問題    2019年是粵劇、南音、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格薩(斯)爾》等25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尋找詩詞之中的韶關非遺之美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在韶關丹霞山拉開帷幕。「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也同場舉行。
  • 甘肅瑪曲傳承保護草原文化 建立非遺名錄13類43項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8月19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連日來,在甘肅甘南瑪曲草原上,為活態傳承和保護藏族非遺文化而展示的「流動文化體驗館」吸引海內外遊客駐足體驗、拍照。現場搭建起以一戶遊牧家庭為單位的「遊牧帳篷」,展現瑪曲縣藏民族從事遊牧生產、逐水草而居,形成獨具特色的遊牧文化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