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非遺傳承)活動在三平寺盛大舉行

2020-12-06 廈門網

  12月1日(農曆十一月初六),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非遺傳承)活動在三平寺盛大舉行——

  古剎禪意濃 祈福傳信俗

  從典禮到節目創作均為原創,奉獻了一場精妙絕倫的民俗與藝術相融合的盛典

活動現場盛況。劉建 攝

  廈門網訊 據城市捷報報導 (文/記者陳宗坪俞傑)千人同唱《我愛你中國》、「福臨三平」民俗廟會精彩紛呈、「佑澤八方」吉祥祭典莊嚴古樸、嘉賓信眾共頌《三平祖師頌》、品嘗平安齋……佛音盛鳴,禪香繚繞,又到一年祈福時。

  12月1日(農曆十一月初六),適逢「祖師公生」,漳州市平和縣三平寺三平祖師文化園裡,天高雲淡、祥瑞平和,來自海內外嘉賓信眾、各分廟代表和各地遊客逾5000人,在這裡一起追尋三平祖師公的千年足跡,共同紀念三平祖師,傳承祖師民俗信俗。

  整場活動體現原創元素,從祖師祭典儀軌到節目展演的音樂創作都是專門創作,奉獻了一場精妙絕倫的民俗與藝術相融合的盛典。

  多彩信俗創新玩法

豐富的節目展演。俞傑 攝

  腳踏蓮花過福門、擊「柚」鼓傳福音、名家寫春聯送「福」……上午9時,「福臨三平」民俗廟會熱鬧開場,在「叮噹當」的鈴聲中,嘉賓信眾遊客陸續穿過「福門」,在創意籤到處投放含有祖師禪語的籤到球,到蓮花池邊放生、系福帶,並參與到廟會各類「非遺」項目與時尚科技相融合的各項互動節目中,捏糖人、麵塑人、中國結等傳統手工,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與製作;十位中書協、福建省、廈門市書協的書法名家現場揮毫潑墨,為大家送「福」;穿漢服體驗拍照區內,遊客們穿上了精美的漢服,在古色古香的背景中,即刻拍攝,即刻取走照片,完成一場千年穿越之旅……

  此外,「醍醐灌頂」功夫茶即興表演、小機器人和神奇「魔鏡」等科技產品也紛紛亮相,吸引遊客駐足觀賞。城市捷報融媒體團隊全程直播,來自廈門攝影家協會航拍團隊等全程採風,記錄精彩時刻。

  祖師祭典莊嚴古樸

祖師祭典儀軌俞傑 攝

  祖師之緣,燈燈相續,光照大千。這是海內外三平祖師分廟及信眾相聚的一場盛會,也是海內外信眾增進友誼、增強團結、密切交往的紐帶。

  「南無十方諸如來,三平祖師坐蓮臺;廣濟眾生福門開,守護國土觀自在。」上午10點整,一群身穿天女服裝的爐香贊演員在舞臺上翩然起舞,祭祀大典莊重開場,主祭官悟明帶領現場海內外的嘉賓信眾千餘人,齊聲誦念《祖師聖偈》祈願文,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樂。

  「乾坤茫茫,混沌未分;一陽初動,萬物共生……」與此同時,100位嘉賓手捧蓮花燈,分別從祖師文化園主舞臺高臺和福門踩蓮花大道走向祖師供臺,在禪意十足的《傳蓮花燈》樂曲中,嘉賓們將蓮花燈傳到供臺,禪音嫋嫋、鼓樂合鳴,主辦方特別創作的《三平祖師典文》共誦聲在祖師文化園久久迴蕩,以莊嚴古樸的儀禮傳承三平祖師信俗。

  民俗韻味根脈傳承

同唱《我愛你中國》俞傑 攝

  民俗節目齊上陣,文化盛宴獻祖師。祭祀活動結束後,現場下了一場喜慶的「紅包雨」,結合平和當地特色的節目展演精彩呈現。快閃節目《我愛你中國》激情開場,以此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悠揚的旋律中,現場觀眾揮舞著國旗,齊聲歌唱中國我愛你。緊接著,身著漢服的兒童手持竹簡書,在嘉賓的帶領下,共同誦讀《三平祖師頌》,感悟中華經典。由悟明老師創作的群舞《中華情思》則結合唱和誦讀的演繹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

  最引人注目的是原創性大型節目《傳承》,全程磅礴大氣,現場書法、民族舞蹈和太極同臺亮相!舞臺上,優美曼妙的舞姿和剛柔並濟的太極同時進行,葉曼林、顏群生兩位書法家潑墨揮毫,在動靜結合中,展現出中華民族張弛有道的傳統文化。

  太極表演由黃仁生教練組織的平和「太極人生」團隊演繹。近來,平和縣大力開展「揚正氣、樹新風」練太極活動,打造八小時外健康生活方式,興起一片熱潮,樹立綠色健康理念,習練太極成風,成為平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千年古剎三平寺是一個紅色聖地,這裡還留下了許多紅色記憶和紅色故事,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團和獨立第九團在這裡勝利會師。活動最後,全場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同時放飛白鴿,祈福平安,福佑八方,祝願祖國繁榮富強,共同唱響新時代。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平和縣三平寺管委會主辦,廈門日報社·城市捷報承辦,這已是雙方連續五年合作舉辦的祖師文化活動,傳播推廣三平祖師文化和精神,在社會生活、文化風尚等方面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守護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打造三平風景區文化旅遊金色名片。

  資料:

  三平祖師公文化傳播有多廣?信眾又有多少呢?千百年來,特別是明清時期,隨著閩粵地區人口的外遷,三平祖師文化被傳播到臺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三平祖師信眾已超億人,奉祀三平祖師的廟宇遍布於海內外。2014年「三平祖師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三平祖師文化傳承不斷、流傳廣泛。

  三平寺每年有「三個初六」最為熱鬧。即為:祖師公出生之日——農曆正月初六;祖師公出家之日——農曆六月初六;祖師公圓寂之日——農曆十一月初六。「三個初六」在民間也被統一敬稱為「祖師公生(即生日)」,每逢這三個初六三平寺香火盛於平時,晝夜燈火通明,連續不停的煙花炮竹聲在三平的崇山峻岭回晌,化金爐周圍,炮竹金灰堆積如山。

  歷史悠久的三平寺,蜚聲海外,香火頗盛,信眾遍布全球,年接待量達上百萬人次,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信眾前來進香謁祖,已成為海內外三平祖師信眾之間交流聯誼的平臺,三平祖師文化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傳承非遺 同祭祖師 福臨三平
    農曆十一月初六是三平祖師公圓寂日,昨日,來自海內外的5000多名信眾和嘉賓雲集在漳州平和三平寺,舉行紀念三平祖師公和三平祖師信俗活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虔誠祭拜祖師公。活動把弘揚祖師文化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奉獻了一場場古今融合精彩的文化盛典。本次活動由平和縣三平寺管委會主辦,廈門日報社·城市捷報承辦。
  • 探訪千年古剎三平寺 閩臺文化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
    「每年到三平寺祖廟朝聖的臺灣遊客達數萬人,三平寺已成為漳州對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據悉,在臺灣的臺南市、屏東塔樓、高雄新光裡、嘉義瀾潭等地分廟,每年都會舉行三平祖師信俗活動,參加的信眾達一百多萬人,顯示出兩岸三平祖師文化信俗的同根性。  「三平祖師信仰是植根於海峽兩岸民間的精神紐帶,是閩臺文化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周建陽說。
  • 傳承「三平祖師信俗」,今天,海內外133萬人次通過直播「同屏共慶」
    12月12日,以「福緣善慶 祥雲瑞彩」為主題的2018三平祖師文化民俗活動在漳州平和縣三平祖師文化園舉辦,「福緣善慶」吉祥祭典、三平廟會、祖師送千福等活動熱鬧上演,海內外的上千名嘉賓信眾參與其中。從公元872年祖師公圓寂,到2014年「三平祖師信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三平祖師文化傳承不斷、流播越廣。今天上午10時,一場莊嚴殊勝的吉祥祭典以一場震撼山嶽的擊鼓聲開場,現場海內外嘉賓信眾齊聲誦念祖師公,吉時、聖地,千人共祈福。
  • 探訪千年古剎三平寺
    寺內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文物古蹟有唐宣宗皇帝敕封的「廣濟大師」聖旨牌、三平祖師公真容石刻神像、四肢關節可以活動的樟木祖師公雕像、毛氏洞石幢和眾多的碑銘石刻。在祖殿內,樟木祖師公雕像前的梁、柱等上部分建築呈黑色,與其他部分顏色不同。據三平寺工作人員介紹,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是前來進香的香客眾多,特別是正月期間,香菸將其燻成黑色,可見香火旺盛。
  • 三平祖師信仰
    首屆海峽兩岸(平和)三平祖師文化旅遊節7月17日至18日將在三平風景區隆重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五千多名海內外信眾和客商參加盛典,共祭三平祖師。三平祖師信仰為什麼影響這麼大呢?本期的心靈家園節目,我們就一共來了解三平祖師的信仰。
  • 三平祖師公楊義中:廣濟世人,綻閩南文化之風情
    三平祖師公楊義中:廣濟世人,綻閩南文化之風情 2020-08-19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宮廟信眾聚首福建平和迎請三平祖師分靈
    1170周年暨香港三平祖師殿神像起駕儀式在福建平和三平寺舉行。 高淑萍 攝   中新網漳州9月17日電 (高淑萍)「請香」、「迎神」、「初獻」、「再獻」、「終獻」……禮樂聲中,三平祖師公祭典儀式舉行,香港漳州同鄉總會代表及信眾恭請三平祖師公、蛇侍者、虎侍者、伽蘭爺、土地公5尊神像起駕,分靈香港,賜福香江。
  • 閩南祖師公信仰聖地,千年古剎三平寺
    據傳,唐武宗實行滅佛汰僧政策,佛教遭受嚴重打擊,原駐錫於漳州半雲峰下「三平真院」的義中禪師,為逃避劫難,率其門下僧眾順溪而下,歷「三險三平」到三平山九層巖下,創建三平寺。初建時是「抬提」小寺,歷經千餘年,屢毀屢興,現存寺院系清末重修。自唐以後至明清,見於碑碣史志記載的有修碑4次,修寺11次,修路1次,修橋1次,置田8次。1980年成立了三平風景區管委會以來,三平寺進行了全面重修,規模空前。
  • 讀者反映「到三平寺祭拜」用詞不當
    祭拜,那是拜亡人的,三平又不是陵園或祖祠」;連資深編輯也稱,「祭拜在民間語境上,是指向先人的,三平寺是宗教場所,對信眾來說,用祭拜感覺不敬」……  大家忍不住到百度詞條上一搜,卻發現「祭」的釋義有兩種,一是供奉神靈或祖先:祭天、祭神、祭祖;一是對死者表示追念的儀式,如祭奠。這麼看來,「到三平寺祭拜」似乎也並無不妥。
  • 漳州三平寺有兩個驚人秘密 祖師最早金身在薌城!
    但是,關於三平寺,有兩個秘密,你卻不一定知道。  第一個秘密  三平祖師最早的金身在薌城  在漳州薌城新華東路561號,有座名為「初華坊」的廟宇,廟的匾額上還寫著「三平分鎮」,據這裡知情老人的介紹:「民國21年(1932年),漳州發生過鼠疫,死了五、六千人,老百姓人心惶惶,於是,鄉紳蔡潮初中醫師倡議,請三平寺廣濟祖師神像來坐鎮,意味壓邪除瘟。
  • 三平祖師顯靈感傳奇故事
    三平祖師公,生於唐興元元年,乃唐代高僧,法名義中,敕諡號為廣濟大師。祖師公成佛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
  • 鯨頭: 民俗文化遺存豐富的古村落
    三登仕籍,七子偕隱。修煉於瑞安之陶山。拔宅飛升,事聞三子皆掛冠歸尋,亦仙去。宋時敕封『聖通文武德理良橫福德顯應真君』。清鹹豐四年冬,樂清瞿振漢,據城反旋就撲滅事平,知為神佑。(民國)五年三月,平陽鰲江有艇匪突入,居民御之,亦稱神助擊斃,賊渠餘匪悉遁。同時上其事乞加封號,部議未覆。同治元年,平陽紳民以金錢會匪平諸賴神力,復請浙撫具題。六年六月得旨加封『福佑』二字。」
  • 堅守文化初心,傳承文化根脈 ——張掖市舉行「戲曲進校園」暨非遺(傳統戲曲)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活動
    為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戲曲藝術在年輕一代傳承普及,11月29日,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張掖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 「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家國情懷」戲曲進校園暨張掖市非遺(傳統戲曲)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在張掖中學隆重舉行。
  • 揭秘三平「侍者公」神秘蛇崇拜靈
    三平祖師神像左邊,蛇侍者紅臉獠牙,手裡提蛇。而當地還有一種全身布滿白花紋的蛇,常入屋攀爬,甚至與人同眠。當地人非但不怕,反視其為吉兆,尊稱其為「侍者公」,甚至修廟供奉,享受信眾三平朝拜的頭炷香。  蛇年將近,這種蛇崇拜引起不少人關注。那麼,為何在這個山區會出現並不尋常的蛇崇拜?「侍者公」到底是什麼蛇?它是否如信眾所說,所到之處鼠患全無,與人和諧相處?本期探秘頻道,讓我們一一為您解答。
  • 福州再現中秋閩山廟會文化民俗活動「憶鄉愁」
    來賓共同為中秋福州閩山廟會文化主題民俗活動亮燈啟幕。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9月30日電(記者劉可耕)「閩山廟裡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檳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30日,「閩山中秋夜,十番月當門」中秋閩山廟會文化主題民俗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活動以「廟會文化」這一歷史傳承為背景,融合中秋節日習俗,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活動。身著漢服的男女青年進行傳統拜月禮儀展示。 記者劉可耕 攝活動現場,最顯眼的當屬鰲山習俗展示。
  • 打卡山東非遺丨跟著這些民俗文化遊齊魯!
    民俗旅遊是最能融入當地民間文化的一種方式,在相互欣賞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愉悅時,也能更好的體驗腳下這片土地的鄉土人情。下面跟著山東這些國家級非遺民俗,來一場漲姿勢的深度遊吧!1.祭孔大典坐標:濟寧曲阜時間:9月26日至10月10日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在孔廟舉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蹟。這場大型廟堂樂舞活動,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