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以「福緣善慶 祥雲瑞彩」為主題的2018三平祖師文化民俗活動在漳州平和縣三平祖師文化園舉辦,「福緣善慶」吉祥祭典、三平廟會、祖師送千福等活動熱鬧上演,海內外的上千名嘉賓信眾參與其中。
活動還通過新華社客戶端、廈門網等多個平臺進行全程實況直播,累計超過133萬人次(截止至14:00)在線觀看和互動。
吉祥祭典莊嚴殊勝
上千嘉賓共祈福
農曆十一月初六,是閩南乃至海內外信眾紀念三平祖師公的大日子,當天是「初六」正日,儘管逢周三上班日,活動現場還是吸引了各地趕來的上千名嘉賓信眾。
從公元872年祖師公圓寂,到2014年「三平祖師信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三平祖師文化傳承不斷、流播越廣。
今天上午10時,一場莊嚴殊勝的吉祥祭典以一場震撼山嶽的擊鼓聲開場,現場海內外嘉賓信眾齊聲誦念祖師公,吉時、聖地,千人共祈福。
祭典依循古禮,數十名身著漢服的侍禮官羅列現場,十餘名民樂師奏響古典祭典,讓這場典禮顯得更加古樸、莊嚴。一百名嘉賓代表列隊,緩緩從廣場蓮花大道進入祭典現場,手持鮮花,以特定的儀禮供奉在祖師供桌前……整個祭典呈現一派祥瑞平和景象。
過「福」門 逛廟會 結福緣
線上直播吸引海內外信眾同步
一大早,從各地趕來的嘉賓信眾從三平祖師文化園特別設計的「福門」進入會場,此舉寓意著踏「福」地、過「福」門、祈三「平」。入口擺設六大主題展區,巧妙地將傳統民俗文化與漳州平和當地風情相結合,以一種民俗廟會的形式吸引嘉賓體驗。
城市捷報融媒體記者現場進行體驗式視頻直播,她們身著漢唐傳統服飾,引來路人爭相拍照。
每一個展區都各具特色,在三平茶會區,白芽奇蘭茶香四溢,漢服美女為信眾手奉一杯熱茶。投壺、空鼓、頌缽三個體驗區有經典漢禮遊戲,也有傳統樂器演奏體驗。
漢服攝影區提供了漢服供來賓體驗,穿上漢服,與《城市捷報》封面合影,現場列印出照片,體驗感十足。
小機器人人氣頗旺,「小捷」和她的小夥伴們與大人小孩一起賽跑,高興的時候,還可以獻上一支舞蹈……
陣容強大的專業拍攝團隊保證了畫面的豐富性,大型搖臂、航拍器配合多個機位針對現場進行實況拍攝錄製,信息流通過城市捷報官方新浪微博號、廈門網、新華社客戶端等平臺全程直播,未能到現場參與活動的海內外信眾也能一同感受現場氛圍。
現場送千「福」
福氣滿滿
今年的活動整體體現了「福」文化主題。來賓進門開始過「福」門、踏「福」地,融入祭祀祈福環節,填寫「三平福卡」明信片遙寄祝福,享用美味的平安素食,又參與「祖師送千福」環節。
邀請知名書法家為嘉賓信眾送春聯是每年三平民俗文化活動的保留「節目」,今年主辦方還特別邀請了廈門市文聯副主席、廈門市書協主席劉堆來,以及來自城市捷報書畫研習中心的十名中書協、省書協、市書協等書法名家們,手寫千幅「福」字,贈送給現場的來賓。
這些「福」字,每一張都是書法家親筆手寫,每一幅都是帶有書法家署名印章並裱褙好的收藏佳作。讓大家把「福緣善慶」「福氣吉祥」帶回家。
此外,手寫春聯區也聚集了很多人群,書法家們現場揮毫潑墨,為信眾們書寫著「福氣」滿滿的春聯。
倡導綠色理念
提倡垃圾不落地
今年的活動策劃創新理念,活動形式和創意,都與往年有區別、有提升。機器人「小捷」上場參與主持,讓現場信眾見證了AI科技的魅力,場下的機器人互動也引來了一片叫好聲。
圖片直播、人臉識別等方式,科技感十足,三平祖師信俗插上了「融媒體」「科技」的翅膀,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三平祖師文化。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科技產品亮相外,環保綠色理念也一直貫穿全場。活動現場中,杯子、碟子、袋子等都採用環保可降解產品,從一進入會場,就能聽到主持人重複播報「垃圾不落地,平和更美麗」的提示,而在桌上、餐盒上也都「垃圾不落地,平和更美麗」「請把我帶走」的溫馨標語。整場活動不斷倡導信眾們共同營造乾淨清潔、整齊有序的活動環境。
據介紹,三平祖師信眾遍布36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內外的分廟有350多家,信眾逾1個億。近年來,通過針對三平祖師「初六」習俗的節慶策劃與融媒體推廣,三平祖師信俗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據統計,近年來,前往三平寺旅遊朝聖的信眾遊客,以年均超過10%的幅度增長。
今天香港漳州同鄉總會在香港三平祖師殿也舉辦三平祖師信俗傳承活動,弘揚祖師文化。
"福緣善慶 祥雲瑞彩"12月12日到三平踏"福地"逛"廟會"…
地鐵上的這些「劇情」,比電視還有趣
天冷了,煮湯麵、吃火鍋......這些泡沫要不要撇掉?
(戳標題即可閱讀)
記者:張燕紅 陳宗坪 王煌彬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