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位於浙江省杭州西郊的淳安縣境內,是「杭州——千島湖——黃山」這條名城、名湖、名山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兩岸風光旖旎,青山綠水,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在湖水上,景色美不勝收。隨著來這裡旅遊、度假的人越來越多,千島湖水下有座千年古城的消息也被越來越多人知道。雖然水下的古城有逾千年的文化歷史,但是它從地面到長眠湖底,也就短短60年。
1959年9月21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開始蓄水,淳安和遂安兩座千年古城,連同49個鄉鎮、1377個村莊一道沉入水底。隨之沉入的有鄉鎮的萬畝良田,數千間民房。被淹沒的還有春秋戰國遺址,多數的古代牌坊。二十多萬移民被要求提前進行搬遷,不願離開的村民選擇了往高處的山地搬遷,也有無處安身的移民陸續逃回故鄉。隨著水面的不斷上漲,他們又被迫一次又一次地遷徙。為了國家,他們無奈捨棄了自己的小家。情感上的難以割捨,以及搬遷與重建家園時遭受的種種艱辛,都曾在他們的精神上留下烙印與傷痕。
千島湖曾經是千山鄉,六十年「滄海桑田」卻是如此具體,原來城也可以從地圖上抹掉。臺灣作家龍應臺回憶,她的母親曾是千島湖移民。她陪同母親回鄉時,在千島之中一個房頂大的小島上找到快要泡進水裡爺爺的墳,痛哭一場。而移民中的餘年春老人花費二十年親手繪製心中的「清明上河圖」,看見自己的新安街96號,看著母親惦記許久只能走一次的石獅子門,著實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好在現在科技水平越來越先進,藉助於許多從前從未聽說的水下拍攝以及專業的潛水團隊,神秘的千島湖水下古城揭開面紗。這也讓我們以及曾經的千島湖移民,得以於水下古城重新相逢,沉浸在水下幾十年之久的記憶再一次被人們記起。慶幸的是,當時水電站開閘蓄水時,水位是緩慢上升,並不像山洪暴發那樣會摧毀房屋。因此從潛水員拍回的影像資料可以發現,水下古城保存完好,就連一些房屋裡的家具都原樣擺放著。
水下古城遺址文物較多,城牆等建築保存較完整,非常有觀賞價值,具有獨特性、稀有性、神秘性等特點。在古獅城裡,能看到城內部分民房木樑、樓梯、磚牆依然聳立,並未腐爛,有的大宅院圍牆完好無損,房內仍是雕梁畫棟。連獅子的表情都是栩栩如生的。用手拂去牆上的淤泥,城牆石縫裡的石灰仍保存完好;氣勢宏偉的拱形城門也傲然地聳立在水中,並且還能推開。乾隆時代的城磚、明代的石碑依稀可見。有的房屋甚至還保持著關門的狀態,窗欞完整無缺,仿佛小屋仍在靜靜地等候著外出的主人回家。
水下照片中,聖旨牌坊是古獅城的標誌性符號。城內據記載還有23座功德牌坊,根據水下探測系統科甲聯登坊、禹門三級坊、龍立坊等11座牌坊的具體位置也被逐一確定。還有狀元臺、新安會館、育嬰堂、方氏宗祠等文物古蹟的位置也被探明。這個古城封建等級制度嚴明,深受徽商和徽州文化的影響,能工巧匠無數,人文古蹟很多。
據當地人回憶,當時的獅城雖然不大,但生活條件卻比較優越。因為商貿繁榮,城裡有典當、鹽棧、南貨、京廣洋貨、菸酒糖、成衣、藥材、圖書、照相、染坊、燈籠、雨傘、麵館、理髮、鑲牙、水果、熟食等各色商號店鋪。
出於安全和保護水下古城,潛水觀光是不太可能了,於是這座中國的「亞特蘭蒂斯」被復刻上岸。2016年6月中旬,在獅城舊址的淳安縣姜家鎮,完整復原了水下千年獅城的原生景象,白牆、黑瓦、重現了當地的鄉土風情和歷史文化內涵,向世人再現浙西小天府的傳奇生活。
這裡不僅有全獅城最繁華的東大街、北大街,甚至還在北大街再現了古獅城著名的姚氏、功德牌坊、貞節牌坊等7座牌坊,這條獨特的牌坊街,也成為真正的中國江南牌坊文化的實景博物館。以各個時期的形態、服飾、雕塑、古文告訴我們這座古城裡千百年來發生的故事。
即便古獅城已長眠於水下,它仍然有許多厚重的文化底蘊等待著我們去探索。那麼,你去過千島湖的文淵獅城嗎?知道千島湖背後的這段故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