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
前段時間因為休假,我專程從國內去了一趟澳門,不得不說在目前這個情況下,就只有去澳門能讓我們感受到以前出境旅遊時的感受。今天無尾象就來給大家講講澳門打卡的第一站大三巴。
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可以說是每個旅客的必到之地。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聖保祿學院。學院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在15世紀到17世紀的時候有不少訪華的外國傳教士來修讀中文,令學院成為這些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重要傳教基地,對推動歐洲和中國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無可比擬的卓越作用。
那好好的一個學院為什麼就只剩大門了呢?深入了解才發現這裡命運多舛,經歷了數次的大火,最後好好的大學就剩了一個大門,還是教堂的正前門壁,這層正門前壁看起來特別像中國以前的牌坊,所以後來的名字自然就叫牌坊,那大三巴是怎麼來的呢?原因是在粵語中,聖保祿一詞發音與三巴相似,所以就叫大三巴牌坊。深入觀察不難發現牌坊的建築是巴洛克式,並有明顯東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國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圖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
如今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裡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布景,舞臺渾然天成。相信幾百年前生活在澳門的人,想不到這座教堂竟成為舉行文化活動的理想戶外場地。
從牌坊後面的鐵梯步上,可直達牌坊的第2層。站在這裡望出去,仿佛當年站在聖保祿教堂內俯覽小城人民的生活情形,必須親身經歷才能領略這種特別感覺。
參觀完牌坊,一定要到內側廣場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裡面走一圈,這裡是大三巴除來牌坊以外,唯一還能了解它歷史的一面,館內收藏了澳門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等,當中最珍貴的是幾幅以生活為題材的油畫,據說這是當時遠東的第一批畫作,也是現存東方最古老的油畫。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骨。可想而知大三巴的背後肯定還藏著很多沒有展示出來的秘密。
在大三巴旁邊不遠處的山坡上就是大炮臺高地,爬上山坡後,再穿過一個簡易的城牆,走上大炮臺高地,高地一周每一個垛口都擺放著一座巨型銅炮。現今古炮雖已失去曾經的防衛作用,但卻是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最好的見證。
站在炮臺上可以俯瞰澳門全景,有城市的繁榮,也有擁擠的弄堂,而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澳門。當然澳門還有很多值得前去打卡的小眾景點,接下來我們就走進更為原始的澳門漁村,看看當地人是如何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