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下有座「亞特蘭蒂斯」 古城石匣至今泛舟依稀可見

2020-11-28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2月13日訊,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描述了一個神秘大陸——亞特蘭蒂斯,這是由海神波塞冬統治的一座島嶼,富庶而文明,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在一次大地震後,它在一天一夜之內消失在了海底深處,從此亞特蘭蒂斯成了神秘大陸的代名詞。在今密雲東北密雲水庫的水底,也靜靜地沉睡著這樣一座神秘的「水下之城」——石匣城。

安旭東 攝 北晚新視覺網供圖

自古有「密石古」三鎮之說

「石匣」之名的由來,明末清初大學者顧炎武的《昌平山水記》有載:「城西平地有石如匣,湥不可斸,故以名。」當地居民在此基礎上演繹出了諸多傳說與故事:古城西門外有一座太平庵,相傳在某年的一天清晨,有人發現廟前的空地上露出一塊半寸高的石片,長約六尺,寬約四尺,呈長方形,並且有稜有角,形狀如匣,故名此地為「石匣」。

古城歷史文脈源遠流長,與密雲縣城、古北口齊名,自古有「密、石、古」三鎮之說。按民國《密雲縣誌》記載,石匣城一帶原為要陽古城所在。要陽縣設置於西漢時期,為漁陽郡都尉治,原治在今河北豐寧縣,東漢時被廢。北魏復置,並將治所內遷至今北京市密雲境內。如記載屬實,則石匣城的歷史可上溯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期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由於古城扼守華北通往東北松遼大平原以及蒙古草原的交通要道,石匣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地位顯著上升。那時明朝國力強盛,朱棣數次北伐,蒙古諸部望風遠遁,北部邊疆局勢安定,史載「六師屢出,漠北塵清」。因此石匣地區雖有居民居住,但並未築城。

仁宗宣宗時期,明王朝對蒙政策開始進行調整,北方軍事防線開始收縮。長城的防衛功能受到明王朝的重視,沿長城修築了為數眾多的城、堡、墩、臺,並設立了都司、衛、所等軍事建制。石匣地區南有密雲,西北有白馬關,正北有古北口,東北有曹家路,東南有牆子嶺,正西有石塘嶺五個邊關要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石匣不守,密雲難存

石匣古城的修築時間,顧炎武《昌平山水記》、嘉慶《大清一統志》等記載為明弘治十七年,由巡撫洪建忠建造。嘉靖年間《石匣營新建石城記》記載,這一區域「地形平衍,土脈隆厚」,由於「此地東、西、北距邊不(過)五六十裡,去京百八十裡,殆烽燧之交,而邊邑之藩籬也」。一旦蒙古鐵騎侵入,居民無所守御,因此修築了一座方圓四裡左右的土城,並在城內設置了名為「石匣營」的倉場。

明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藉口「貢市」不遂,率部侵入古北口,殺掠懷柔、順義吏民無數,明軍一觸即潰,俺答汗長驅入內地,京師震恐。俺答汗在北京城外自由焚掠八日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仍由古北口,循潮河川退去。「諸州縣報所殘掠人畜二百萬」,史稱「庚戌之變」。石匣城正處在俺答汗進出的必經之路上。經此之變,明朝廷認識到石匣土城「累土為之,易於圯齧剝蝕,則非可恃以為固」。

石匣不守,密雲難存,京師內地更難以安枕。因此嘉靖四十五年,石匣城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增改擴建。其最主要的工程即是將石匣城由土城改建為磚石結構的「石城」。改建後的石匣城垣為方形,「周四裡二百六十四步三尺」,每面一裡左右(明清每裡約合576米),各面正中設一門,東門「來曦」,西門「昭遠」,南門「昊瞻」,北門「朔鎮」。北門城樓上建有一座真武廟,廟前有鐘鼓樓。門洞上方懸石匾一塊,上刻「玄天鎖鑰」四個大字。各門建甕城。石匣城的東、南、北城門與甕城的門不直通,只有西甕城門與城門直通。城的四角各建小甕城,上建角樓;城門甕城與角甕城之間再建八座小甕城。密密麻麻的甕城、角樓顯示出石匣城鮮明的軍事色彩,成為城市形態最顯著的標誌。

城內隨門設街,因而形成十字街道,分別稱為東、西、南、北大街。另有城隍廟街、順城道等主要街道。胡同有草場胡同、後倉胡同、西頭條胡同、西二條胡同、西三條胡同、西四條胡同、大東胡同、小東胡同、丁家胡同等。作為區域性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城內還有縣丞署、守備署、遊擊署、營房、文廟等建築。城門外有護城河石橋一座。北門外有一座小山名曰「北山」,小山頂上建一座「鎮夷樓」,登樓可以俯瞰全城,因此又叫「看花樓」。新擴建的石匣城,工程浩大,構思精巧,建築奇偉,風格獨特,可謂風水寶地。康熙六十年、乾隆十年、同治十年石匣城又經歷了數次重修。

戚繼光曾駐紮石匣營

新華/TAKEFOTO

石匣城扼守南北交通要道,是北方政治勢力南下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當古北之要衝,九邊協鎮,屏神京之鎖鑰」。為護衛北京的安全,明代不斷調整充實石匣營的指揮力量,先後設協守西路副總兵、副總兵參將、督標左營遊擊、東營遊擊等官職。其中戚繼光就是駐紮石匣營時間最長的一名高級指揮官。隆慶三年,戚繼光親赴石匣營坐鎮指揮,訓練將士統領兵卒,督建古北囗長城沿線的軍事設施。隨後,戚繼光還在石匣城內建起了帥府,並把駐紮在石匣營的分守參將提升為西路協守副總兵,專門防禦曹家路、古北口、石塘嶺(路)、牆子嶺(路)、白馬關五處關隘,以防蒙古鐵騎南侵。

明隆慶五年,為鞏固石匣營周邊各關口的軍事防禦,戚繼光把石匣營確立為指揮中心,這樣石匣營一可作為保衛密雲的前沿;二可作為邊鎮古北口的後方。為此戚繼光再次調整,在石匣營設副總兵一員、把總十二員,兵額3291名,另有偏箱戰車128輛,火箭車等其他各類戰車16輛;戰馬440匹、騾288頭。

清朝時石匣城內先後設提標前營、中軍守備,設有千總、把總、副將、都司等官職。1933年爆發的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中,石匣地區也是重要戰場。1933年5月初,日軍實施「關內作戰計劃」,以古北口為主攻方向。5月13日日軍集中炮火轟擊石匣城,守城的國民黨第25師與日軍巷戰多時,傷亡慘重,石匣城遂陷。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蘇聯紅軍到石匣接受了日軍投降。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圍繞石匣城進行了兩次爭奪。

修建水庫時石匣城入水

戰爭時期石匣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和平時期,石匣是密雲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修建密雲水庫前,城內軍民千餘戶,4000多口人,大小店鋪、商號100多家,周圍村莊稠密。城內每月以初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初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為集市,每年春秋季還有幾次廟會。城內外有30多座廟宇,有名的寺廟有西門三官廟、藥王廟、天齊廟;東門慈濟寺、龍王廟、小聖廟;南門圓通庵、白衣庵、三教堂、火神廟;北街城隍廟、十字街關帝廟等。在當地舊俗中,東門為喜門,結婚嫁娶、新官上任等出入東門;西門為水門,刑斬解差等出入西門;南門為火門,求雨出徵等事項出入南門;北門為鬼門,祭祀殯葬等出入北門。

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時,石匣城成為密雲水庫的淹沒區,石匣城內一部分居民搬出石匣鎮,大部分居民遷至北山。石匣城隨著水庫蓄水量升漲,慢慢被淹入水下。遙想當年,新建的城樓傲然聳立,宏偉壯觀,巍峨挺拔。環顧四周,城牆上旌旗刁鬥林立,威風凜凜。明遵化巡撫王大用有詩云:「昔人藏劍處,石匣入雲根。萬裡妖氛定,千年靈氣存。鬥文能自蔽,霜仞復誰倫。防護憑神力,常留鎮北門」。自明弘治十七年始建,至1958年沒入水底,石匣城經歷了近五百年風雨。乘船至此,石匣古城的輪廓在水波下至今依稀可見。

 

來源:微信供公眾號 古都熱風老廣場 作者 王洪波

相關焦點

  • 密雲水庫依然是北京「大水缸」
    京城東北,燕山南麓,群山黛綠間,有一灣碧水。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自1960年9月1日竣工至今,這裡就一直擔負著「生命之水」的使命,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防水患,21萬工人兩年建起大水庫82歲的金權老人最近有點忙,兒子兒媳當起臨時「經紀人」,開車拉著他接受採訪、拍攝節目。
  • 千島湖底有座千年古城,城牆牌坊完好無損,號稱中國的亞特蘭蒂斯
    隨著來這裡旅遊、度假的人越來越多,千島湖水下有座千年古城的消息也被越來越多人知道。雖然水下的古城有逾千年的文化歷史,但是它從地面到長眠湖底,也就短短60年。1959年9月21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開始蓄水,淳安和遂安兩座千年古城,連同49個鄉鎮、1377個村莊一道沉入水底。隨之沉入的有鄉鎮的萬畝良田,數千間民房。
  • 全球著名的7座海底古城亞特蘭蒂斯古城
    今年,最著名的古城遺址考古事件是「亞特蘭蒂斯古城遺址現身谷歌地球」,但最終該說法被證明並不具真實性。雖然考古學家仍然未能真正找到亞特蘭蒂斯古城遺址,但是人們還是對諸如此此類沉沒的古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近日,《新科學家》網站盤點了全球最著名的沉沒於海底的七大古城以及部分古城在2009年的最新考古發現。
  • 「十一」黃金周鳳凰古城遊客如織 千人泛舟沱江欣賞美景
    ,盡情享受著這座千年古城的的獨特魅力。在鳳凰古城核心景區,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遊人熙熙攘攘,熊希齡故居、古城博物館、沈從文故居、北門沱江泛舟等核心景點人潮湧動「沱江泛舟」作為鳳凰古城的一張旅遊名片,「十一」黃金周期間,受到遊客熱捧。遊客乘坐木船沿江而下,鳳凰古城核心景觀和濃鬱的湘西風情一覽無餘,置身遊船上,猶入詩畫中。
  • 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41個村莊汙水處理站提質升級
    密雲區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2020年對一級保護區範圍內41個村莊實施汙水處理設施提質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基本進入調試運行階段,進一步保護密雲水庫及周邊村莊環境。
  • 千島湖兩座水下千年古城,簡直就是中國版的亞特蘭蒂斯
    這裡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共1078個,每一處島嶼都有不同的靚麗風光,大部分的遊客都是衝著這裡的海島風光而來,殊不知在這裡的海底也有絕妙的風光。其實在這裡的水底有著兩座龐大的古城,它們都有著非常古老的歷史,這兩座城分別是獅城及賀城。
  • 密雲水庫現巨型野生娃娃魚 漁民及時保護放歸水庫
    密雲水庫發現的巨型娃娃魚。方軍攝   重9.3千克、身長103釐米的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日前現身密雲水庫,這也是密雲水庫近十餘年來發現的最大娃娃魚。在看清怪魚之後,大伙兒更是倒吸一口氣:它足足有一米多長,皮膚光滑,頭部鈍圓扁平,四肢短小。因為保護得及時,怪魚沒有明顯外傷,一放在地上就四肢有力地爬動了起來。  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接到信息後,第一時間趕到該漁民家裡核實情況,經漁業專家鑑定,確認這條四腳怪魚就是大鯢,別名娃娃魚。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水庫化身「天鵝湖」!
    (原標題: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水庫化身「天鵝湖」!)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水庫化身「天鵝湖」!】最近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也迎來了一大批候鳥「客人」。成群的野生白天鵝站在結冰的河面上,時而埋頭休憩,時而梳理羽毛,不時地還伸長脖子環顧四周,簡直是最優美的風景畫!
  • 浙江罕為人知的古城:2000年歷史封存,是中國「亞特蘭蒂斯」
    而其中要說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下的王國——亞特蘭蒂斯。傳說中亞特蘭蒂斯歷史悠久,文明高度發達,雖然肯定沒有電影《海王》上描繪的那麼美輪美奐,但是依然讓人無限嚮往。而在中國,其實也有一個這樣的「亞特蘭蒂斯」,而且就在浙江千島湖水下。千島湖,在杭州淳安縣內,因為島嶼星羅棋布,並且數量繁多,大小島嶼總共有1078個,所以得到這樣一個名字。
  • 繞密雲水庫一圈是多少公裡
    那天放假,爸爸提出了一個建議:騎自行車圍繞密雲水庫騎行一圈!全程110公裡……這也太難了吧!我很不情願,但爸爸說:「沿途風景是城市裡從來沒見過的!你騎完一圈還有獎勵喲!」於是我勉強答應了。戴上頭盔、系上圍巾、穿上緊身褲,穿戴好一套騎行裝備後,我們出發了。
  • 密雲水庫啟動庫濱帶鳥類調查,一天發現20多種珍稀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
  • 科學家發現沉沒古城:亞特蘭蒂斯在百慕達三角
    兩位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亞特蘭蒂斯王國.他們在古巴海域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遙遠的過去,這裡廣大區域均為陸地,但現在這座古城卻坐落在大西洋(600558,股吧)海底600英尺深處,科學家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 北京密雲水庫告急尋找水源 可能會出現水危機
    第2頁:尋找應急水源   7月6日,北京在高溫的作用下,市區日供水量達到288萬立方米,為百年歷史新高峰。  記者獲悉,北京目前正在著手海水淡化前期研究,並了解從向更遠的山西冊田水庫,以及黃河尋找新的水源可能,來解決北京日趨嚴峻缺水的問題。  密雲水庫告急  張峻峰的著急是有根據的。  8月10日,十三陵水庫蓄水量在761萬立方米,實際蓄水量不到庫容量8100萬立方米的1/10,已經失去給北京供水的意義。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現在正值一年一度候鳥冬季遷徙季,密雲水庫經常可見遷徙水鳥休整待發、棲息覓食的身影。
  • 北京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原標題: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
  • 密雲水庫迎過境候鳥,白鷺、斑嘴鴨等「先頭部隊」已抵達
    密雲水庫即將迎來候鳥遷徙過境高峰期。連日來,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捕捉到了不少白鷺、斑嘴鴨等「先頭部隊」的身影。李婕 攝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成員李婕告訴記者,近日,鳥類觀測小組攜帶設備連日蹲守,捕捉到了不少過境候鳥的倩影,其中包括白鷺、斑嘴鴨、天鵝等。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近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有不少候鳥選擇在密雲區各大溼地歇腳,尤其是密雲水庫北部地區,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遷徙鳥類途經、駐留此地。
  • 【看點】大長嘴、小短腿......大波「小可愛」集結密雲水庫!畫面太美!
    密雲水庫近日, 密雲水庫管理處河長制工作科的張振在巡河時,發現了十餘只羽毛黑亮、紅喙紅腿的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這是近年來密雲水庫發現黑鸛數量最多的一次。張振說:「黑鸛生性孤僻,一隻或成對在淺水處活動比較常見,這次十幾隻成群出現在密雲水庫流域實在難得。
  • 有了他們牽線,密雲不老屯糖心蜜薯走上市民餐桌
    在市工商聯的牽頭組織下,只用了5天時間生鮮電商就開出了一條脫低增收的速通路,讓密雲不老屯鎮低收入村燕落村的糖心蜜薯走出了大山。記者11月12日獲悉,在村民紛紛賣了個好價錢的同時,北京等地消費者也吃上了用麥飯石水澆灌,原生態種植不用農藥的生態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