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密雲水庫庫濱帶,黑鸛 白鷺和蒼鷺「同框」。舒媛攝
現在正值一年一度候鳥冬季遷徙季,密雲水庫經常可見遷徙水鳥休整待發、棲息覓食的身影。為了更詳細準確地掌握庫北庫濱帶內鳥類情況、摸清冬季候鳥遷飛期鳥類活動情況,近日,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共同組織了一個由十餘人組成的專項小組,開展調查。
密雲水庫管理處林業所副所長王國學就是專項小組的成員之一,在他的照相機鏡頭裡,最近幾天他已經捕捉到了文須雀、黑鸛等珍稀水鳥的倩影。「我們曾經在一天內就發現了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和蒼鷺還實現了『同框』。」回憶起當天的觀鳥經歷,王國學至今記憶猶新。
難得一見的文須雀 王國學攝
當天天還沒亮,調查小組就已經抵達了庫北的庫濱帶河邊。「鳥類一般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動身捕食,是最活躍的時期,也是識別和拍攝它們的最佳時間。」
然而調查小組的工作並非單點死守,而是根據以往候鳥經停地域有所側重,兼顧點線面廣度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帶,進行詳細記錄和拍攝。走在林中,他們要聞聲識鳥,逐一記錄。
成群的黑鸛在密雲水庫庫濱帶棲息覓食。李佔芳攝
羽毛黑亮、紅喙紅腿的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它們十分「挑剔」,喜歡淺灘溼地,卻生性膽小,只在安靜和隱蔽的地方築巢和捕食,所以想要接近並拍攝到黑鸛,需要很大的耐心。一旦在望遠鏡裡發現了黑鸛,他們就會立刻彎下腰隱蔽起來,壓著步子一點點朝目標接近,一個不留神它們可能就四散而逃了。王國學說,在調查當天,小組成員拍下了6隻黑鸛的身影,還拍到了4隻黑鸛和數隻白鷺和蒼鷺「同框」的珍貴合影。
由於庫濱帶面積很大,當天的調查僅涉及了三個鄉鎮數,路程長達10公裡。路遠草深,除了步行,調查組還需要儘可能的乘車前進,以提高效率。即便開車,他們的眼睛也時刻盯著車外的情況。有一次,正在開車的王國學突然發現了一隻鳥很像紅尾伯勞,他趕緊停下車,靜悄悄地溜下車,試圖靠近這隻鳥。誰知,這隻鳥好像在跟他逗著玩兒,只要王國學一走近,它就撲騰著飛幾下,但是又不飛遠,一會兒跑到樹枝上,一會兒跑到電線桿子上,王國學抓緊時機咔嚓拍下幾張,拿回辦公室一看,果然是紅尾伯勞。
調查小組成員王國學正在拍攝 喬春霞攝
王國學說,在當天的調查中,一共發現了黑鸛、小天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文須雀、蒼鷺、大白鷺、小白鷺、灰斑鳩、喜鵲、赤麻鴨、斑頭鴨、綠頭鴨、大山雀、棕頭鴉雀、銀喉長尾山雀、白骨頂、鳳頭鸊鷉、楔尾伯勞、山噪鶥等北京市級保護動物、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共計20多種,算得上收穫滿滿。
未來一個月內,鳥類專項調查還將持續開展,密雲水庫管理處也將在開展清割雜草以消除防火隱患的同時,為候鳥提供更便捷的停留、棲息與覓食的空間。調查小組後續將投撒玉米等糧食,以便候鳥經停補充營養,恢復充沛的體力後順利遷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葉曉彥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