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啟動庫濱帶鳥類調查,一天發現20多種珍稀鳥類

2021-01-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密雲水庫庫濱帶,黑鸛 白鷺和蒼鷺「同框」。舒媛攝

現在正值一年一度候鳥冬季遷徙季,密雲水庫經常可見遷徙水鳥休整待發、棲息覓食的身影。為了更詳細準確地掌握庫北庫濱帶內鳥類情況、摸清冬季候鳥遷飛期鳥類活動情況,近日,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共同組織了一個由十餘人組成的專項小組,開展調查。

密雲水庫管理處林業所副所長王國學就是專項小組的成員之一,在他的照相機鏡頭裡,最近幾天他已經捕捉到了文須雀、黑鸛等珍稀水鳥的倩影。「我們曾經在一天內就發現了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和蒼鷺還實現了『同框』。」回憶起當天的觀鳥經歷,王國學至今記憶猶新。

難得一見的文須雀 王國學攝

當天天還沒亮,調查小組就已經抵達了庫北的庫濱帶河邊。「鳥類一般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動身捕食,是最活躍的時期,也是識別和拍攝它們的最佳時間。」

然而調查小組的工作並非單點死守,而是根據以往候鳥經停地域有所側重,兼顧點線面廣度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帶,進行詳細記錄和拍攝。走在林中,他們要聞聲識鳥,逐一記錄。

成群的黑鸛在密雲水庫庫濱帶棲息覓食。李佔芳攝

羽毛黑亮、紅喙紅腿的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它們十分「挑剔」,喜歡淺灘溼地,卻生性膽小,只在安靜和隱蔽的地方築巢和捕食,所以想要接近並拍攝到黑鸛,需要很大的耐心。一旦在望遠鏡裡發現了黑鸛,他們就會立刻彎下腰隱蔽起來,壓著步子一點點朝目標接近,一個不留神它們可能就四散而逃了。王國學說,在調查當天,小組成員拍下了6隻黑鸛的身影,還拍到了4隻黑鸛和數隻白鷺和蒼鷺「同框」的珍貴合影。

由於庫濱帶面積很大,當天的調查僅涉及了三個鄉鎮數,路程長達10公裡。路遠草深,除了步行,調查組還需要儘可能的乘車前進,以提高效率。即便開車,他們的眼睛也時刻盯著車外的情況。有一次,正在開車的王國學突然發現了一隻鳥很像紅尾伯勞,他趕緊停下車,靜悄悄地溜下車,試圖靠近這隻鳥。誰知,這隻鳥好像在跟他逗著玩兒,只要王國學一走近,它就撲騰著飛幾下,但是又不飛遠,一會兒跑到樹枝上,一會兒跑到電線桿子上,王國學抓緊時機咔嚓拍下幾張,拿回辦公室一看,果然是紅尾伯勞。

調查小組成員王國學正在拍攝 喬春霞攝

王國學說,在當天的調查中,一共發現了黑鸛、小天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文須雀、蒼鷺、大白鷺、小白鷺、灰斑鳩、喜鵲、赤麻鴨、斑頭鴨、綠頭鴨、大山雀、棕頭鴉雀、銀喉長尾山雀、白骨頂、鳳頭鸊鷉、楔尾伯勞、山噪鶥等北京市級保護動物、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共計20多種,算得上收穫滿滿。

未來一個月內,鳥類專項調查還將持續開展,密雲水庫管理處也將在開展清割雜草以消除防火隱患的同時,為候鳥提供更便捷的停留、棲息與覓食的空間。調查小組後續將投撒玉米等糧食,以便候鳥經停補充營養,恢復充沛的體力後順利遷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葉曉彥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密雲水庫啟動庫濱帶鳥類調查,一天發現20多種珍稀鳥類
    【密雲水庫啟動庫濱帶鳥類調查,一天發現20多種珍稀鳥類】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現在正值一年一度候鳥冬季遷徙季,密雲水庫經常可見遷徙水鳥休整待發、棲息覓食的身影。
  • 北京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原標題: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同框」了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其中有黑鸛小天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蹤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在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目前正值候鳥冬季遷徙季,密雲水庫經常可見遷徙水鳥休整待發、棲息覓食的身影。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
  • 密雲水庫迎過境候鳥,白鷺、斑嘴鴨等「先頭部隊」已抵達
    密雲水庫即將迎來候鳥遷徙過境高峰期。連日來,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捕捉到了不少白鷺、斑嘴鴨等「先頭部隊」的身影。李婕 攝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成員李婕告訴記者,近日,鳥類觀測小組攜帶設備連日蹲守,捕捉到了不少過境候鳥的倩影,其中包括白鷺、斑嘴鴨、天鵝等。
  • 【看點】大長嘴、小短腿......大波「小可愛」集結密雲水庫!畫面太美!
    近日, 密雲水庫管理處河長制工作科的張振在巡河時,發現了十餘只羽毛黑亮、紅喙紅腿的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這是近年來密雲水庫發現黑鸛數量最多的一次。、白河流域發現黑鸛,但數量只有一兩隻,今年是近年來第一次發現了十幾隻。
  • 珍稀鳥類來京記
    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漲姿勢】飛過北京的珍稀鳥類(組圖)
    近日,一種已在北京絕跡70多年的小鳥重現密雲水庫,被稱為2016年北京「最牛」的觀鳥發現。小編梳理相關新聞後發現,鳥類的生活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的環境變化。那麼,北京最常見的鳥類品種有哪幾類?又發現過哪些珍稀鳥兒?還不趕緊來跟小編漲姿勢。
  • 孫威威:迅速識別鳥類品種 做聽聲辨鳥的水庫觀鳥人
    清晨6時左右,密雲水庫走馬莊副壩上,一個身穿迷彩服,手持高倍望遠鏡的年輕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遠方。看了一會兒,他又變換個方向,繼續觀察。不時放下望遠鏡,用筆在本子上記錄著什麼。他叫孫威威,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的觀鳥員。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這隻長著長而尖的小紅嘴,胸前戴著一條黑「圍巾」的候鳥,對環境要求十分挑剔;還有灰鶴、豆雁等鳥類在此休整待發、嬉戲覓食,尋找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的棲息之地是野生水鳥的本能習性。近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有不少候鳥選擇在密雲區各大溼地歇腳,尤其是密雲水庫北部地區,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遷徙鳥類途經、駐留此地。
  • 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珍稀鳥類「扎堆」造訪北京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通道,也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轉站,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天鵝是北京的「常客」,每年春季都駐京「歇腳」,數量一般在三五百隻不等。
  •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海南也是每年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途站之一,曾經記錄過的鳥種達440多種。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但鳥類真正載入書籍,則是從海南有志書的年代開始。對鳥類的科學調查,則始於19世紀下半葉,由幾位來到海南島的外國博物學家開創,此後綿延百餘年。  近日,堅持10年之久的「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正式發布。
  • 在廈門能見到350多種鳥類 黃嘴白鷺在廈門首次被發現
    為您列舉廈門珍稀鳥類排行榜前五名,它們分別是勺嘴鷸、黑臉琵鷺、黑嘴鷗、黃嘴白鷺、黑翅鳶。那麼,廈門究竟有哪些珍稀鳥類?最珍貴的又是什麼?近日,針對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記者聯繫了市觀鳥協會。據介紹,在廈門能見到的350多種鳥類中,有許多市民並不熟知的珍稀鳥類,甚至還有曾在廈門首次被發現記錄的鳥——黃嘴白鷺。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第37屆「愛鳥周」啟動 青島境內已記錄鳥類398種
    」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總經理齊曉新說,特別是東部沿海山區森林、膠州灣大沽河溼地、淄陽河水庫流域等每年春秋季節有數以百萬計的遷徙候鳥過境,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這些鳥類對保護和維持島城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