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雲水庫告急尋找水源 可能會出現水危機

2020-12-05 和訊

  7月6日,北京在高溫的作用下,市區日供水量達到288萬立方米,為百年歷史新高峰。而北京的水源,正面臨挑戰。

  這是民間行動「樂水行」領隊張峻峰數年以來踏遍北京所有的大小河流和600多個水庫後得出的驚人的結論。

  8月7日,他帶領隊伍考察了大嶺溝-碓臼峪溝,即溫榆河上遊、十三陵水庫水源地,發現這裡已經沒有水了。「30年前這裡水很大,現在沒有丁點水,這也就難怪十三陵水庫無法向北京供水,其它水庫的蓄水量也在不斷下降。」

  事實上,北京一場新的找水行動正在發生。

  受北京今年降水量下降,密雲水庫、官廳水庫蓄水量下降的影響,北京除了緊急向幾百公裡之外的河北三個水庫——王快、崗南、黃壁莊水庫緊急請求輸水外,正在加緊派遣地質勘測部門尋找第五個應急水源地。

  但北京本地新的水源地不僅非常難找,甚至已經找到的水源地,都派不上多大用場。原因是現在地下的水礦,往往要打到幾百米,乃至上千米深才能用。

  北京近2千萬常駐人口數量太大,千萬立方庫容的水不值一提。「從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海水,還有南水北調,都考慮過,但是都只能解決一時,不能持續長久,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限制、節約用水。」張峻峰說。

  記者獲悉,北京目前正在著手海水淡化前期研究,並了解從向更遠的山西冊田水庫,以及黃河尋找新的水源可能,來解決北京日趨嚴峻缺水的問題。

  密雲水庫告急

  張峻峰的著急是有根據的。

  8月10日,十三陵水庫蓄水量在761萬立方米,實際蓄水量不到庫容量8100萬立方米的1/10,已經失去給北京供水的意義。

  北京第二大水庫官廳水庫,8月10日蓄水只有1.29億立方,只佔41.6億立方米庫容的3%左右,也喪失了向北京供水能力。

  密雲水庫情況也很緊急。8月10日該庫的蓄水量為9.54億立方米,儘管比歷史最低的8億多立方米稍微有些增加,但是相對43.7億的庫容而言也只有20%左右。

  此外,密雲水庫上遊的白河堡水庫等地區的水量也在減少,8月10日的蓄水量為1444萬立方米,比去年減少508萬立方米。「儘管這些水庫上遊的白河等河北地區實施水田改種玉米(資訊,行情),但節約的水有限。上遊水量減少,往下調的量也不會太大。」張峻峰說。

  水環境研究專家王建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密雲水庫的能維護生態的蓄水量為6億多立方,每年需向北京供水三四億立方,因此庫蓄水量不能低於10億立方米。「目前密雲水庫低於10億立方,說明水源已經開始嚴重告急,北京可能需要加大地下水開採力度,並從外省趕快調水,否則明年用水難以保證。」

  而按照這樣的速度,密雲水庫的水幾個月就用完了。為此,從5月份開始石家莊附近的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向北京調水,7月6日開始,河北保定附近王快水庫也加入輸水行列。不過,這次調水能力仍有限。從3大水庫調出發往北京的水量是2億立方,這比起08、09年共調往北京的4億多立方水要少一半。

  「這3個水庫也蓄水不多。河北也要考慮本地的灌溉用水,下一步會視情況看是否增加往北京調水。」河北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處長霍建國說。

(責任編輯:張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水潤京華六十年!密雲水庫依然是北京「大水缸」
    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自1960年9月1日竣工至今,這裡就一直擔負著「生命之水」的使命,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防水患,21萬工人兩年建起大水庫82歲的金權老人最近有點忙,兒子兒媳當起臨時「經紀人」,開車拉著他接受採訪、拍攝節目。作為當年21萬水庫建設者之一,好多人想聽他講當年的故事。
  • 北京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創新完善保水機制體制 「像保護眼睛一...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北京密雲水庫,坐落在燕嶺群峰之中,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綜合利用、多年調節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目前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首都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
  • 印度一城市出現用水危機,4大水庫全部枯竭,全球水危機初現端倪
    前段時間印度的欽奈就爆發了用水危機,為城市供水的四大水庫全部枯竭。與高級設施相比,基礎設施雖然看起來並不繁華或者壯觀,而且功能也比較單一,但它們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地下水庫就是這樣的一種環境。如今世界上每一座城市都建立起了淡水水庫供人們的日常用水,例如北京有密雲水庫,成都有紫坪鋪水庫。這些水庫的建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旦水庫出現了大問題,那麼居民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 守護「生命之水」六十載: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護水記
    新華社記者 夏子麟 攝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守護「生命之水」六十載: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護水記新華社記者田晨旭、魏夢佳、夏子麟在北京東北部的密雲區,一汪湖水靜臥於燕山群峰之中,清風拂過,碧波蕩漾,水鳥翔集。
  • 北京採取措施確保水資源不發生危機
    新華社信息北京10月8日電(記者李斌 劉浦泉)面對密雲水庫和官廳水庫「兩盆水」不夠一年「喝」,以及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的嚴峻形勢,北京市近來積極採取開源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生態改善後,在密雲水庫越冬的鳥越來越多了。   11月是南飛候鳥過境北京的高峰期。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
  • 【看點】大長嘴、小短腿......大波「小可愛」集結密雲水庫!畫面太美!
    近日, 密雲水庫管理處河長制工作科的張振在巡河時,發現了十餘只羽毛黑亮、紅喙紅腿的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這是近年來密雲水庫發現黑鸛數量最多的一次。張振說:「黑鸛生性孤僻,一隻或成對在淺水處活動比較常見,這次十幾隻成群出現在密雲水庫流域實在難得。
  • 密雲水庫迎過境候鳥,白鷺、斑嘴鴨等「先頭部隊」已抵達
    密雲水庫即將迎來候鳥遷徙過境高峰期。連日來,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捕捉到了不少白鷺、斑嘴鴨等「先頭部隊」的身影。李婕 攝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成員李婕告訴記者,近日,鳥類觀測小組攜帶設備連日蹲守,捕捉到了不少過境候鳥的倩影,其中包括白鷺、斑嘴鴨、天鵝等。
  • 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41個村莊汙水處理站提質升級
    密雲區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2020年對一級保護區範圍內41個村莊實施汙水處理設施提質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基本進入調試運行階段,進一步保護密雲水庫及周邊村莊環境。
  • 北京這盆水緣何越來越淨?
    2020年8月31日,航拍密雲水庫 攝影/本報記者 劉暢    今日是北京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的紀念日。作為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密雲水庫如何保持水質則成為重中之重。經對密雲水庫多年水生態監測數據分析,密雲水庫生物多樣性良好,生態系統結構穩定,處於健康狀態,健康評分由2015年的84.4分提高到2019年的87.76分。    從供水灌溉到保水涵養    密雲水庫增加新功能    前段時間北京一場暴雨過後,密雲水庫一口氣喝下1210萬立方米的水,相當於喝下了6個昆明湖(昆明湖水量為200萬立方米)。
  • 北京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原標題: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
  • 密雲雪地裡出現一連串神秘腳印,它到底是啥?
    寒冬時節,緊鄰密雲水庫的白龍潭林場,縱橫交錯的溝汊裡積雪難以消融,園林綠化局調查隊的隊員艱難跋涉,尋找著野生動物出沒的痕跡,選擇合適的地點安放紅外相機。同時,市園林綠化局及北京林業大學等部門提供了資金、技術及設備支持,幫助密雲區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
  • 南水北調中線水庫總氮超標 官方:進京水有保障
    丹江口水庫水質優於密雲水庫局部庫灣氮、磷等指標偏高,但經長途跋涉會自然降解中線通水後,江水將從丹江口水庫出發,出陶岔渠首閘,沿豫西南一路向北,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蜿蜒流過1276公裡,最終到達中線終點——北京。
  • 揭秘自來水如何進入居民家 水源為地下水地表水
    >>地表水北京市的地表水源目前主要來自密雲水庫及南水北調進京的河北4個水庫水源,未來幾年內丹江口水庫水源將作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水源地北京市區供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1初步消毒從密雲水庫「跋涉」80餘公裡來到水廠的原水,首先進入造價高但處理效果較好的臭氧接觸池進行初步消毒,然後進入總配水井。2混凝在這裡,經過管道進入基礎處理的第一道工藝——混凝。混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水中投入不同類型的藥劑,使水裡所含的汙泥等雜質混合凝結。接下來,帶著較大混凝顆粒的水進入沉底池做沉澱處理。
  • 繞密雲水庫一圈是多少公裡
    那天放假,爸爸提出了一個建議:騎自行車圍繞密雲水庫騎行一圈!全程110公裡……這也太難了吧!我很不情願,但爸爸說:「沿途風景是城市裡從來沒見過的!你騎完一圈還有獎勵喲!」於是我勉強答應了。戴上頭盔、系上圍巾、穿上緊身褲,穿戴好一套騎行裝備後,我們出發了。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社會志願者宋會強今年聽鳥友說清水河又來了䴉嘴鷸,因為䴉嘴鷸在北京比較稀少,好像只有這個山清水秀的水系中才能發現。所以我希望能夠拍攝,現在終於拍到它了!然後除此之外,還拍到了長嘴劍鴴、白腰草鷸、冠魚狗。闊別兩年,䴉嘴鷸重現清水河讓攝影愛好者們激動不已。
  • 密雲水庫現巨型野生娃娃魚 漁民及時保護放歸水庫
    密雲水庫發現的巨型娃娃魚。方軍攝   重9.3千克、身長103釐米的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日前現身密雲水庫,這也是密雲水庫近十餘年來發現的最大娃娃魚。  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接到信息後,第一時間趕到該漁民家裡核實情況,經漁業專家鑑定,確認這條四腳怪魚就是大鯢,別名娃娃魚。  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因叫聲似嬰兒啼哭得名。娃娃魚和恐龍同時繁盛於三億五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盤紀時期,被譽為「遊動的活化石」。  此次在密雲水庫發現的巨型野生娃娃魚為棕褐色。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水庫化身「天鵝湖」!
    (原標題: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水庫化身「天鵝湖」!)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水庫化身「天鵝湖」!】最近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也迎來了一大批候鳥「客人」。成群的野生白天鵝站在結冰的河面上,時而埋頭休憩,時而梳理羽毛,不時地還伸長脖子環顧四周,簡直是最優美的風景畫!
  • 印度第6大城市出現嚴重的缺水危機,全球水危機會爆發嗎?
    印度第六大城市出現了嚴重的缺水危機,全球用水危機會爆發嗎?縱觀人類文明史的發展,每塊大陸的文明發源地幾乎都是有水源的地方,例如中華文明發源於長江和黃河流域、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印度文明發源於恆河,因此我們也將這些曾經養育祖先的河流稱為「母親河」。但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的發展,尤其是近現代的工業發展,給母親河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 脈脈護水情 -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正式通水,一渠清水從丹江口水庫北上進京。南水進了北京城,流進了調節池、調進了自來水廠、存進了密雲水庫、循環再生排入河湖……一切看似簡單,但在南水流經的所有環節背後,有數萬名南水北調人在默默守護,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