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
北京市的地表水源目前主要來自密雲水庫及南水北調進京的河北4個水庫水源,未來幾年內丹江口水庫水源將作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水源地
北京市區供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
>>地下水
近幾年開闢了新的應急地下水供水水源,包括懷柔應急水源和平谷應急水源等。
□進水廠
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始建於1986年,是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水廠。目前,第九水廠日供水能力為171萬立方米,也就是說市民的60%飲用水都產自第九水廠。
1初步消毒
從密雲水庫「跋涉」80餘公裡來到水廠的原水,首先進入造價高但處理效果較好的臭氧接觸池進行初步消毒,然後進入總配水井。
2混凝
在這裡,經過管道進入基礎處理的第一道工藝——混凝。混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水中投入不同類型的藥劑,使水裡所含的汙泥等雜質混合凝結。接下來,帶著較大混凝顆粒的水進入沉底池做沉澱處理。
3過濾
隨後水進入煤濾池進行第三項基礎處理——過濾。過濾後基本完成基礎處理,開始進行深度處理,即活性炭吸附。這主要是為了降低水中有機化合物的含量。
最後,還要向經過深度處理的水中放入氯做進一步消毒。
4「體檢」
完成基礎處理和深度處理的自來水,在進入城區管網之前,還要經過自來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水廠化驗室、車間班組三級檢測體系的嚴格「體檢」。據介紹,新國標要求的出廠水水質,濁度應低於1度,第九水廠「出廠水」的水樣能低到0.155度,遠優於及格線。
a檢驗是否受到有機物汙染
在水質管理室,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正在將一瓶出廠水樣煮沸。「這是在測量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耗氧量」。技術人員解釋,檢測目的是檢驗水體是否受到了有機物質汙染。
b恆溫培養箱查細菌
技術人員通過電熱恆溫培養箱,驗看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驗證出廠水中沒有出現致病菌,以此證明出廠水的加氯消毒是有效的,水體沒有病毒。
>>監測
據了解,北京自來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在城區設立了243個監測點,對管網水進行抽檢。對管網水的檢測周期為每半月一次,檢測的指標包括餘氯、濁度、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色度和嗅味。
>>改造
據介紹,2010年和2011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分別改造了300公裡老舊管網,包括對小口徑鑄鐵管進行了除垢處理,防止水質受到汙染。「十二五」期間,1900餘公裡管網還將陸續得到改造。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政管網有實時漏水監測系統,每年按計劃對老舊管網進行噴塗改造以保證水質,「自來水出廠後,在城市管網輸送過程中發生汙染的可能性很小。」
□入小區
在北京城區,每天有200多萬立方米自來水,通過8800公裡的管線送到居民家中。
>>釋疑水庫水為啥沒腥味
第九水廠是全國首家大批量使用活性炭的水廠。活性炭能吸附地表水裡因水生植物、魚類而生的味道,喝的時候口感和地下水已經很接近了,而且能把地表水的顏色處理成清透無比,最終無色無味、口味甘甜。
「黃水」現象怎樣消失
技術人員介紹,如果水源地是來自河北的水庫,就要對河北水中的「氟、氯、硝酸鹽、硫酸鹽」這4種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分析出來的定量,水廠將及時調整對河北水的處理工藝、河北水與本地水的水量配比。
技術人員解釋,密雲水庫的原水裡,這4種指標的量非常低,而河北水雖符合國標,但硫酸鹽、氯化物等指標確實高出了本地水。「一旦指標變化顯著,會影響到管網的安全,這樣一些老舊樓層可能會出現黃水。所以要把本地水和河北水配比好,確保不發生水黃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