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養殖十年以上,還是剛剛開始養殖;不管你是養殖蝦蟹還是蟶子,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水源問題。那麼,你真的了解你的水源嗎?是不是很多時候你考慮的是只要有水就行了。或者別人在這裡養,你跟著養殖就行了呢?水源有好有壞,不同水源適合養殖不同品種的水產動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不同水源。

水源可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兩大類。其中地表水又可以分為海水,江河水以及池塘或水庫水。不論地下還是地表,都可以按其比重分為鹹水,半鹹淡和純淡水。此處就以地下和地表為主,結合鹹淡來一起談。首先了解一下地下水與地表水,在各個水質指標上的對比:酸鹼度前者偏低,一般在6.0以下,極個別能達到6.5~~7.0,有些可能低於5.0,這樣的水要慎用,儘量不要用;後者稍高一些,一般在7.5以上,極個別在7.0以下,在7.0以下的地表水,要考察一下周邊的環境,有什麼汙染源等等,儘量不用。酸鹼度是很重要的水質指標,對蝦最適應的酸鹼度在7.8--8.6,在這個範圍外的,除了對對蝦有影響之外,也可以反過來說這塘水有變壞的趨勢,要進行一些處理了。總鹼度地下水一般都很低,除極個別地質,大概在20左右;地表水偏差幅度更大,一般是30~70,還有更低和更高的。這個可以通過添加東西來提高,對於對蝦養殖來說,提高到100左右比較理想,比較適合對蝦以及藻類等微生物的生長。硬度和有益礦物質地下水較地表水要低一些,特別是鈣鎂離子,要進行適當的補充。這些都是對蝦及各種微生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個別特殊地質的地下水可能機高,很少見。鹽度極低的地表水也比較低,需大量補充。重金屬離子這是對對蝦有害的物質,地下水比地表水高出許多,高到可以導致蝦苗死亡,大蝦也有很大的影響。要進行解毒處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然地表水也處理重金屬,只是相對來說可以適當放寬一些。如果地點周邊有工廠排放,可能會很高,要特別注意。氮磷以及有機物地下水低,地表水高。這沒有什麼優劣可言,因為養蝦有時候想水「肥」一點,有時候想「瘦」一點。知道它們的特點加以利用就好。藻類、懸浮物以及有害生物和病原體這些不用說了,肯定是地表水要比地下水高出無數倍。地下水比較「潔淨」,所以培藻比較難,要多下東西。有害化學物質這裡主要指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這些物質兩者都有可能有,具體要看區域。這裡提一下,主要是提醒各位在租塘的時候能把水源的這一重要的指標考慮進去,避開不良水質的水源。地下水與地表水的大致情況就是這樣了。不管養殖什麼,必須考慮水源與你的養殖品種是否吻合,如果是淡水,比如說養殖南美白對蝦,可以考慮水體的總鹼度、硬度等,因為對蝦脫殼期需要鈣質,水體穩定需要考慮總鹼度和硬度指標。另外山旁邊的池塘一般比較難養一些,不光是硬度、總鹼度的問題,特別夏天,當池塘水溫比較高的時候,山泉水會比較涼,影響池塘水溫,於對蝦養殖不利。如果是海水養殖,首先必須考慮所養殖品種的鹽度範圍,同時也要了解每個區域海水一整年的鹽度變化,比如梭子蟹需要的鹽度比較高,如果在海灣裡面的池塘進行養殖,可能前期會比較適合,但大暴雨天氣的時候,鹽度就不能滿足了。找塘,首先還是要看有沒有鹹水,就算是海邊,也要了解一下周邊的河流分布情況,排洪溝渠的情況。其次,看有沒有淡水資源。最好的就是地下水地表水均有,鹹淡水都有的了。有些區域在雨季來臨前水很鹹,而且沒有地下淡水資源。有些區域雨季一來,好幾個月都沒有鹹味。有些取水要從很遠的地方抽回來,甚至取水點又處於溝渠河道裡面。這都是屬於用水困難戶。當你需要大量換水的時候,基本上是無法做到的。這種塘只適合封閉式的養殖模式。水源的優劣還跟有沒有工業汙染,周邊環境等有關。周邊環境主要是指,是不是屬於排洪渠道,蝦塘是否密集。別的塘會排汙水,進而影響到你的水源的潔淨度。有時候你的塘地勢較低,洪水有可能進入你的塘,就算沒有決堤,水質也壞了,蝦肯定受不了。這些都是應該儘量避開的因素。無論如何選擇,如何考慮,必須多思考一下。
△內容源自寧波潤琪生物,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