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需要的源源不斷的水,最終都需要從大自然中獲得。大自然中的水源分為很多種類: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凝結水、植物來源水以及從廢棄物轉化而來的人造水。
地表水:
地表水是河流、池塘、湖泊和溪流的水,通常比較容易找到和獲取,但是它們容易被原蟲、病毒和細菌汙染,所以喝之前需要進行處理。如果直接從水源地取水很不方便,或者水的味道很怪異,可以挖滲透池進行過濾,整個過程跟地表水朝含水層滲透的過程差不多。造滲透池的時候,需要選擇一個離水源地3米遠的地方,挖一個1米寬的坑,直到水開始滲入坑裡來,再往下挖30釐米。在洞壁上鋪上木頭或巖石,不讓泥土掉落進來。靜置一晚,直到髒東西和沙子完全沉澱。

地下水:
地下水是在地面以下的水,當它從地面往下滲透進入含水層的時候,就已經被過濾了,不過為了保險起見,處理之後再喝更安全。找到地下水很不容易,基本的原則就是,尋找那些出現得讓人覺得意外的跡象,比如在山腳下出現了一小叢綠色多葉植物,或是乾燥河床的某個拐彎處附近長滿了植物。長著茂密香蒲或者毒芹的沼澤地附近很有可能有地下水。
我曾經用這個方法在沙漠裡找到過泉水,並且在地面以下不到1.8米的地方找到了流動的水。為了取水的方便,可以在水源處挖一個小的泉眼,在池裡鋪上石頭或者木頭,水在裡面靜置一夜後就能喝了。如果在海邊,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取到淡水,不過要選擇與海岸隔著一個沙丘的地方挖滲透池。

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都可能含有原蟲、細菌和病毒,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還是處理之後再喝。如果自己造滲透池比較麻煩,也可以在出發前選購這種戶外淨水器,利用現代科技,直接過濾,更省事省力。
這裡是@單兵戶外淨水專注戶外淨水20年,與您分享實用的戶外資訊,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