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

2020-12-06 中國水網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北方地區及許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合理開發利用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地下水資源開採量日益增加,地下水汙染加重,由於缺乏合理規劃和有效監管,使之產生了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地枯竭,進而誘發了地面沉降、地裂縫、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及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態及環境地質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制定並實施地下水資源的相關管理與保護戰略。

1、地下水資源及其特性

1.1地下水資源的概念

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貯存並運移於地表以下土壤和巖石空隙中的自然水,而狹義的地下水則指飽和帶(飽水帶)巖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在飽水帶中,根據含水層埋藏條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為潛水和承壓水。潛水是指埋藏於地面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潛水積極參與水循環,資源易於回復,一般埋深不大,便於開採,是主要地下水開採水源。承壓水是充滿於兩個隔水層(或弱透水層)之間具有靜水壓力的重力水,相比潛水而言其動態比較穩定。有關地下水資源的概念目前尚未統一,不同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和出發點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國在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準(GB15218-94)中的定義為:埋藏於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質等可為當前和未來的技術經濟條件開發利用,具有現實或潛在的經濟意義;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和專家認為地下水資源是指儲存和流動在含水層系統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利用價值包括水質和水量兩個方而,地下水能夠成為資源首先是因為它有利用價值,這是由質決定的,而其來源的多少由量來體現。正是由於地下水資源存在利用價值,才使其成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

1.2地下水資源的基本特性

地下水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資源有著與地表水資源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正確認識這些基本特性,對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分布廣泛性

地表水的分布一般局限於有限的水文網範圍,而地下水的分布雖然受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制約,有一定的時空變異性,但相比地表水而言,其地域分布比較廣泛,是一種分布在「面」上的水資源,在空間賦存上彌補了地表水分布不均的局限。因此,一般來說,地下水供水工程投資少、見效快,可分散開採和就地利用。如最近幾年遭遇特大乾旱時,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都會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對抗旱保苗、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提供了地下水源保障。

(2)可恢復性

地下水資源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資源,其水量、水質是都在隨時隨地發生變化,補給與消耗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從年內看,旱季主要為開採季節,消耗地下水,雨季地下水得到補給;從年際看,乾旱年份,地下水消耗往往大於補給,而豐水年份降水及地表水的補給不僅可以滿足豐水年消耗的需要,而且尚可彌補乾旱年份虧缺的水量。因此,地下水資源是一種可以不斷得到補充和更新的資源,具有可恢復性。

(3)水量、水質的穩定性

地下水與地表水相比,由於其埋藏在地下,受氣侯因素變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較小,水質比較潔淨、水量比較穩定,供水保證程度較高;尤其是受包氣帶的保護作用,地下水不易受到汙染,水質一般較好,因此,地下水是人畜用水的理想水源。但是,地下水一旦受到汙染,其造成的危害及治理的難度比地表水要嚴重和困難多,因此,地下水的保護十分重要。

(4)有限性

地下水雖然具有可恢復性,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但是若長期過量開採,又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勢必會出現虧空,導致資源量減少或甚至枯竭,並引發一些生態及環境地質問題。所以,地下水資源絕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消耗與涵養相結合,合理開採和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才能使地下水良性循環、永續利用。

2、地下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2.1開發利用地下水灌溉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地下水是我國重要的灌溉水源,全國農業灌溉地下水開採量666億,佔全國農田灌溉總用水量的19%;在地下水實際開採量中,用於農田灌溉地下水開採量佔54.3 %。井灌區(純井灌區和渠井結合灌區)由於水源比較穩定可靠,一般能對農作物適時適量地進行灌溉,是旱澇保收的高產農田。目前,許多井灌區已成為我國經濟作物及高附加值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是我國的糧、棉、油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井灌區對我國糧食的貢獻超過全國總量的25 %,經濟作物和蔬菜超過總量的50%,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乾旱年份,地表水源短缺,地下水成則成為主要的抗旱水源,井灌對糧食生產的作用更加顯著。

2.2開發利用地下水為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持

開發利用地下水為農業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對建立高產穩產農田、發展節水灌溉起到了重要促進的作用。同時,在井渠結合灌區,通過有計劃的安排井灌和渠灌的時間和用水比例,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達到既利用地下水又防止土壤鹽鹼化的目的,起到以灌代排的作用,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條件,也為區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提供了支持。

2.3地下水資源是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重要控制因子

地下水不僅是一種資源,而且在生態和地質環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表水生態系統和陸地植被都需要地下水的補給和調節。我國西北內陸乾旱區,人工綠洲(作物和主要生態建設用林草)和天然綠洲的生長對地下水有很強的依賴性,當地下水位過高時,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使溶解於地下水中的鹽分在表土聚集,出現土壤鹽漬化;而當地下水位過低時,地下水不能通過毛細管上升到植物根系層,導致土壤水分不足,使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除此之外,深層地下水具有維持毅力平衡和塌陷的作用,若承壓水壓力水頭下降過度,將會導致黏土備壓縮,產生地面沉降。

3、地下水資源的利用

地下水資源屬於自由進入的公共產權屬性的自然資源。依據經濟學理論,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結構中,如果按照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相等法則來開發利用資源,則可使生產者收益最大化,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從產權界定的角度,需要明晰資源產權。由於有些產品的公共產權屬性,生產行為的外在性,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常造成市場機制失靈,生產者不按照邊際法則開發利用資源。在這種生產條件和市場結構中,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保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我國地下水資源屬國家所有,具體的使用權分配給各級用水戶,由各級水行政部門管理,地下水資源產權不明晰,收益權不明確。如果對開採利用地下水資源沒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按照「先來後到」的法則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就會出現過量開採的結果。

對於一個地下水資源用戶來講,只有在兩種情況下停止開發利用地下水,一是地下水資源全部耗盡,另一種情況是邊際取水成本比邊際收益大或是從其他資源獲得的邊際收益要大。例如,在井渠結合灌區,地表水價格變動對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至少,地下水利用的好處要小於地表水時,農民才會選擇利用地表水。因地表水灌溉沒有地下水及時、方便,尤其是對於蔬菜和水果等灌溉次數多的作物,農民更偏向於使用地下水。

4、地下水的跨期有效配置

第一種可轉移的暗示是邊際使用者成本與地下水開採聯繫在一起,反映了當前使用的每一單位水與將來不能使用所帶來的機會成本之間的聯繫。一個有效率配置考慮了這種使用者成本。

對持續需求的有效開採途徑關係到,隨時間推移,地下水利用的下降問題。邊際開採成本(抽取最後一單位水到地面帶來的成本)隨著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上升。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抽取活動將會停止:

(1)地下水被耗盡時;

(2)當抽取水的邊際成本大於其邊際收益或大於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邊際成本時。

鄰近地下水地點的豐富地表水可作為地下水的替代物,這樣就有效地為抽取的邊際成本設定了一個上限。用戶將不會為抽取一單位地下水比能獲得地表水時支付更多。不幸的是,在我國的許多地方地下水都被過度嚴重地抽取,對地表水的競爭已經尖銳化;而低廉的地表水資源並不存在。

在有效率的地下水市場,隨時間推移水價將上升。而這種上升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達到耗盡點,即在這一點上邊際抽取成本上升使開採變得不可行或抽取的邊際成本與下一次水的來源的最低價格相等。在那一點,邊際抽取成本將與價格相等。在所有這三種情況下,淨價格,水的價格與邊際開採成本二者的差異都將隨時間推移而下降,在地下水停採點(如果替代品存在的話)或在耗盡點(如果不存在替代品的話)變為零。這種對淨價格下降的預測似乎與實證相一致。

5、地下水資源管理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水源地保護,改善水汙染狀況。強化政策、法制和管理手段,發揮經濟槓桿作用,嚴格限制重汙染項目建設,實現工業廢水就地處理,達標排放。

逐步實現汙水資源化,具體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5.1 加強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

要加強水質監測工作,建立健全環境監測體系,定期監測地下水水質。水質監測應做到定點監測與大範圍內水質普查相結合,特別對比較集中的城市供水水源地進行重點監測,了解和掌握水質動態。建立水質預測預報系統,達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目的。

5.2 加強水汙染防治工作、治理與保護並重

治理水汙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從源頭抓起。實施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汙許可制度,將總量控制指標和削減目標,分解到不同級別的地區,各河區的主要企業,重點抓好建材、化工、造紙、冶煉、食品發酵、電鍍、紡織印染、製革等水汙染嚴重行業的綜合治理。開展汙水的科學利用。汙水的科學利用是防治汙染的途徑之一。加快汙水處理建設。處理工業廢水及生活汙水是保護水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要加快建設速度,提高處理能力,提倡和鼓勵建立從事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專業公司,提高汙水處理的運營和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汙水排放規劃,實行汙水分流。汙水通過管網收集後通過管路進入汙水處理廠,不要再直接排放到河道。加強面源汙染控制,認真抓好畜禽養殖業的清理整頓,禁止向河道內排放汙水糞便。控制農業化肥、農藥的使用。對農民進行宣傳教育,鼓勵他們收集、使用人及禽畜糞便,生活垃圾等變廢為寶。既美化環境,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化肥的大量使用,可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積極開發利用生物措施治理病蟲害,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汙染。要統籌規劃、合理科學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達到採補平衡,避免地下水漏鬥再繼續發生。特別是沿海城市的地下水開發管理,嚴防海水侵入汙染要科學管理、科學開發,做到採補平衡,嚴禁地下水降落漏鬥出現,觸及海岸帶含水層的淡水和鹹水的界面,高度重視保護好前沿陣地的地下水。

5.3 加強地下水資源的宣傳教育等方面工作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將地下水資源保護常識納入宣傳教育計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宣傳和科普教育,加強水資源保護宣傳,增強群眾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及時宣傳報導先進典型,公開揭露和批判違法違規行為,使全社會都要認識到水汙染和水環境惡化造成的嚴重不良後果,使全社會都加入到治理汙染和預防汙染的行列,要形成以保護地下水資源為榮,汙染地下水為恥。擴大公民對地下水資源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水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鼓勵社會團體和公民積極參與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

結束語

第一,我國地下水資源基本上處於自由進入狀態,這是地下水資源過度利用的制度性原因。第二,各地水資源開發利用條件有很大差別,如果單純強調提高地表水價格而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不但不能改善生態環境,反而會加快地下水的過度開發利用,造成生態環境的更大破壞。第三,在井渠結合灌區要加強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統一規劃利用,制定地表水供水價格時需要考慮對地下水資源利用的影響,不能簡單地只從補償供水成本的角度來制定。第四,要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力度,但不要過分強調徵收水資源費和收許可證費,這有可能促使管理部門過多發放許可證來創收,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措施和補償政策。第五,明晰產權,借鑑國外管理經驗,試點取水許可交易制度,讓農民更大範圍地參與管理社區內的地下水資源。


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關於印發自治州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8年11月18日(此件公開發布) 自治州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自治州地下水資源管理,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76號)、《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管理條例》、《自治區取水許可管理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89
  • 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許多國家在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量的同時,還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對地下水的回灌補給。如德國建立了許多雨水集中人工回灌補給和天然滲流補給的設施,同時立法要求,對一些新的大型建設項目要求採取多種措施,對雨水進行貯存、再利用、回灌或通過綠地滲流補給地下水,保證在相應頻率暴雨出現時,不向外徑流排放雨水。對排放雨水徵收高額雨水排放費。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2) 生活汙水4、 自然界自身的汙染我國地下水資源概況地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主要受降水控制,其次還受地表水體、巖性、地形地貌及植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的主要特點是:①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佔全國地下水資源量的69.2%,而北方僅佔30.8%;②平原區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大於其周圍山丘區的地下資源模數;③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區地下水資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
  • 湛江市司法局關於《湛江市地下水管理辦法(送審稿)》公開徵求意見...
    制定《湛江市地下水管理辦法》是對以上立法需求的回應,是建立我市完善的地下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使各項地下水資源管理工作和活動能夠有法可依,為促進和保障地下水開發與利用規劃順利實施和完成的有力保障。第二,是保障我市用水需求與用水安全的客觀要求。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另一方面,課題組利用8個環境行為參數,評估了京津冀地下水優控汙染物初始名單中各汙染物的環境排放量和汙染程度、遷移性、降解性和生物累積性等指標。而針對飲用水、農業或工業用水等不同的地下水使用功能和環境管理目標,課題組建立了綜合考慮水質、水量、含水層深度等多因素的地下水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我國地下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均。據調查,全國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8218億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區(佔全國總面積的64%)地下水資源量2458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地下水資源量的30%;南方地區(佔全國總面積的36%)地下水資源量5760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地下水資源量的70%。總體上,全國地下水資源量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關鍵詞: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環境管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社會人口擴展,水資源需求量更高。當下地下水資源大量利用採集,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滑,甚至引發部分地區水資源枯竭。同時因為地表水資源汙染嚴重,也促使地下水資源汙染受到嚴重挑戰。水資源的短缺與汙染問題嚴峻,導致我國水資源問題也日益凸顯,人們生命健康狀況受到影響。
  • 地下水有沉澱物 海口城裡的地下水還能喝嗎?
    城裡的地下水還能喝嗎  海口部分小區居民仍在飲用地下水 有人擔心飲水安全問題 部門回應:海口地下水是優質的  上個世紀末,由於海口市城市建設迅速擴展,加上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一度缺乏統一管理,因此開採地下水的情況比較多,
  • 2019四項工作推進水資源管理 地下水超採治理華北方案先試先行
    魏山忠指出,近年來,水利部門認真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   1、水資源各項管控目標順利實現——「十三五」以來全國用水總量每年控制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分別降低了30%和32.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顯著提升。
  • 張宗祜:中國地下水的現狀與未來
    第一,是中國地下水,這裡講的地下水指的是地下淡水資源及水環境質量的現狀。第二部分是中國地下淡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是關於目前中國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潛力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對今後中國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的一些思考。現在我開始報告。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地下水水質的惡化使得本來就相對短缺的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越來越少,隨著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部分地區地下水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下水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工作力度。
  • 新疆將大規模開發塔裡木盆地周邊地下水資源
    中新社烏魯木齊四月十四日電 (記者 閆文陸)  記者今日從新疆水利廳獲悉,新疆將在三年內投資十多億元人民幣,大規模開發南部塔裡木盆地周邊地區的地下水資源,以期緩解用水緊缺的窘況,提高民眾生活水準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 地下水超用,欠帳怎麼還?
    一方面,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和城鎮各領域節水,發展旱作雨養農業、實施農作物輪作休耕等農藝節水措施,以及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措施等減少對地下水的開採;另一方面,通過南水北調水、適度增供引黃水等進行生態補水,推進水源置換,替代地下水的利用。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治理效果已初步顯現。
  • 青海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可用於發電
    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於地熱發電。[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  原標題:青海發現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屬清潔能源 可用於發電  本報西寧4月13日電(張志鋒、康維海)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國土廳獲悉: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 科普丨地下水來自哪裡?
    埋藏在地表以下巖石(包括土層)的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等)中的各種狀態的水統稱為地下水。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於地面以下巖土空隙中的水,包氣帶及飽水帶中所有含於巖石空隙中的水均屬之。狹義的地下水僅指賦存於飽水帶巖土空隙中的水。今天小度就跟大家一起科普一下,我們日常飲用的地下水,是來自於哪裡呢?
  • 潮汐如何影響地下水
    導語: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不過,潮汐不僅能影響位於地面的海洋,還能影響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地下水。  雖然我們不太能留意到地球和大氣潮汐,但它們確實影響到我們腳下的土地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地下水。就像廚房海綿裡的水一樣,地下水佔據了如沙子和土壤這類地質材料間的孔隙。  我們設計出了一種無需抽水,鑽孔或取巖芯,只需要結合潮汐影響來檢測我們珍貴的地下水資源的方法。  在我們腳下的水  據估計,地下水佔地球上可用淡水的99%。
  •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與對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中的一種,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形成的有用礦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或氣態賦存於地殼內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物質基礎,為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提供原料。
  • 京城地下水超採何時停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不透水面積比例大幅度提高,導致相同降雨條件下徑流係數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加,加大了城市防洪排澇壓力,引發道路積水等問題,同時也造成雨水資源的流失。不過,就在這鋼筋混凝土鑄就的城市中,雨水利用的能力已經越來越得到城市建設和管理者的重視。
  • 《廢棄木質材料回收利用管理規範》
    Feijiu網資訊平臺:資源循環利用是構建循環經濟社會的基礎,其中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則。我國是世界上人均資源數量很低的國家,少林缺木,緩解日益突出的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有效地回收利用。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廢紙、廢舊木材、舊家具和廢棄的人造板,急需開發利用。
  • 手機控制輸水閘 電腦管理地下水 疏勒河灌區水利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
    原標題:手機控制輸水閘 電腦管理地下水 疏勒河灌區水利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記者 孫海峰) 三四百斤重的水閘,通過手機就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