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用,欠帳怎麼還?

2020-12-08 人民政協網

當經濟快速發展,農業不斷高產之時,您可能很難意識到,腳下的土地正悄無聲息地下降。

大面積的地面沉降,可危及地表建築、地下管網、高速鐵路等安全,加劇河口淤積、海水入侵、風暴潮等風險,同時加劇城市和區域性內澇。

而引發地面沉降的「罪魁禍首」,就是地下水超採。

華北地區是我國地下水超採和地面沉降最為嚴重的地區。數據顯示,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累計虧空量達1800億立方米左右,如果按照西湖140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相當於12847個西湖。

未來,水資源格局決定著發展格局。控制地下水的過度攫取已獲得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2014年開始,國家已在河北省開展了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並從2017年起將治理範圍逐步擴大到山東、山西、河南等省份。

但專家指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是一個長期性、累積性和結構性的問題,治理修復需要漫長的過程和多方的共同努力。

地下水都去哪了?

「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已經持續了近50年,本質問題就是經濟社會規模超過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看來,華北地下水的超採一定程度是不得已為之。

京津冀區域,國土面積佔全國2.3%,卻生活著佔全國8.0%的人口,創造了佔全國10.1%的GDP,但水資源量只佔全國0.9%。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維持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生活需求,華北平原就開始大量開採利用地下水。

以河北省為例,地下水開採量從1956年的15億立方米猛增至2000年頂峰期的166多億立方米,增加了10多倍。即便到2018年,地下水開採量仍然有106億立方米。

一方面用得多,另一方面補的卻日益減少。

據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介紹,由於經濟社會用水大幅增加,許多河道生態水量被嚴重擠佔,湖泊、溼地水面面積減少50%以上。以海河流域為例,入海水量已由20世紀50年代的155億立方米下降到近16年來的37億立方米。

國家水資源評價結果也顯示,因氣候原因以及上遊取用水量增加等人為因素,近年來,京津冀入境水量在大幅衰減。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入境水量平均95億方,21世紀以來平均入境水量僅為24億方。雖然目前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一定補給,但減少幅度遠遠超過規劃補給量。

全國政協常委、水利部原副部長蔡其華提供了一組數據: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累計虧空已達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採區面積達到18萬平方公裡,佔華北地區平原區總面積的60%。一些地區形成多個地下水降落漏鬥。

比如南宮-冀棗衡-滄州區域,深層承壓水漏鬥中心埋深一度達106米。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一直依賴深層地下水的滄州,有的地方打井到四五百米才能出水。

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日益嚴峻的形勢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先期在華北地區河北省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在取得一定經驗後,2017年,治理範圍逐步擴大到山東、山西、河南等省份。

2019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制定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按照「一減、一增」的思路整體、系統推進地下水超採治理。

一方面,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和城鎮各領域節水,發展旱作雨養農業、實施農作物輪作休耕等農藝節水措施,以及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措施等減少對地下水的開採;另一方面,通過南水北調水、適度增供引黃水等進行生態補水,推進水源置換,替代地下水的利用。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治理效果已初步顯現。

在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水利部部長鄂竟平表示,在京津冀降水偏枯的情況下,已實現部分地區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蘇銀增介紹

說,河北自2014年起採取「節、引、調、補、蓄、管」等綜合措施後,2019年淺層地下水相對回升0.88米,深層地下水相對回升3.32米;年沉降大於50毫米的嚴重沉降面積由2015年的1.79萬平方公裡減少到2019年的0.93萬平方公裡。

多項矛盾制約超採治理

在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一些難點問題與政策制約障礙也逐步凸顯。

農業開採地下水約佔地下水開採總量的60%,是地下水超採的主體。想壓減地下水,理論上就要減少農業用水。

然而,華北地區又是我國土地光熱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也是我國優質冬小麥主產區,還是北方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

「從生態安全角度來看,需要適當減少灌溉面積,尤其是小麥種植面積;但是從糧食安全角度來考慮,又需要穩定一定的種植面積。再加上地方政府還面臨糧食生產責任制考核與地下水超採治理任務的兩難,又該如何平衡?」王浩指出的問題似乎很難回答。

再比如,長期以來,用水經濟價格調節機制尚未健全,長期低價用水助長了過度取水用水、浪費水的現象,經濟調節手段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但提高水價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仔細考慮與衡量。

治理的長效機制建立方面也存在困難。

比如,先進適用節水技術的推廣一直存在難題。

王浩和他的研究團隊曾調研了京津冀13個城市2000多個家庭用水情況,發現家庭衝廁用水大約佔家庭總用水量的22%-28%,但近年來,無水馬桶或極少用水馬桶的推廣並未有大的改進。

再比如,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推廣冬小麥抗旱品種與節水配套技術等都有很好的節水壓採效果。但目前這些技術的應用主要依靠財政補貼維持。一旦取消補貼,地下水壓減能力與效果恐將無法穩定。

同時,在地下水監管上,基礎一直較為薄弱。

據李原園介紹,華北地區共有機電井1650多萬眼(其中規模以上約302萬眼),面廣量大,但用水計量率僅為18%左右,且地下水鑿井、取水、排水、保護等環節監管機制不完善,地下水動態監測站網密度並不能滿足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而且在政策上缺乏對地下水壓採的激勵與引導機制,地方政府負擔重,資金問題成為制約治理的難題。比如,調水補水是解決地下水超採的重要手段。但河北、河南等省份由於資金原因,工程建設緩慢,南水北調水消納過程較為緩慢。

要有歷史耐心,制定長遠規劃

正是因為上述這些問題的複雜性,專家們形成一個共識:「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是一個長期性、累積性和結構性的問題,治理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長的過程和多方的努力,要有歷史耐心,制定長遠規劃逐步修復。」

針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姜大明建議,應對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作出專項安排。首先將治理的重點放在地下水壓採上,建立京津冀聯防聯控機制,實事求是確定工作目標。各有關方面應為綜合治理創造有利政策環境。例如,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基礎上,對地下水嚴重超採區的永久基本農田做出適當調整。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前提下,對河北省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考核指標做出相應核減。休耕輪作年度安排,集中向華北地下水壓採區傾斜。

王浩建議,要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和農業種植業結構,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他指出,未來可以結合大氣汙染防治等,轉移出去一些高耗水、高汙染產業;適當控制小麥、蔬菜等高灌溉需求的作物,尤其是河北壩上地區,更需要嚴格落實以水定地的原則。同時,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全產業,供水側、用水側、消費側等全過程提升推廣節水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集暘指出:地表水與地下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的關係。因此要把兩者看成一個完整系統,協同推進。在治水過程中,各地要做好河流水域的空間管控,劃定生態紅線,嚴格控制河流湖泊等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改變過去「九龍治水」而又各顧各的觀點,形成治地表水的也「入地」,管地下水的也「上岸」,通過聯合治理、聯合執法,全面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治理。

蔡其華建議,「十四五」期間應加快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後續工程論證和建設進度,充分考慮華北地區地下水置換和回補情況,合理確定調水規模。並夯實地下水計量管理基礎。組織開展地下水監測計量研究攻關,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地下水監測、模擬、預警三位一體的管理平臺。

相關焦點

  • 農村自備井水、地下水發黃怎麼處理?怎麼讓水變清?
    我國很多農村自備井水、地下水很多時候有發黃的現象,但是其實發黃的原因不盡相同,如果採用相同的方法去處理的話,有可能這個用戶有效果,這個用戶就沒有效果,那是為什麼呢?又如何來處理這些問題呢,那麼首先一個我們要分析一下水發黃的原因。
  • 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放射物超標是怎麼回事 核汙染水入海有什麼危害
    近期,又有爆料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放射物超標,在福島核電站周邊的10個地方觀測地下水,發現射性物質氚超過自然標準濃度。如果核汙染水入海,將汙染周邊國家。這是第一次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地下水中連續檢測出氚。  據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的科研團隊16日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發布了該項研究成果。  研究報告稱,在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的6年間,東大環境分析化學研究室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福島核電站周邊的10個地方觀測地下水,調查氚等放射性物質的濃度。結果,在多個地方連續檢測出每昇平均20貝克勒爾的氚。
  • 打井怎麼判斷地下有水 看完不怕找不到地下水脈
    在我們臨沂的農村很多地方都有打水井的習慣,但是打水井也有風險,如果不出水就白費金錢和人力,那麼怎麼判斷地下有水呢?   井是一項自古就有的最小的水利工程,然而又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特殊的水利工程。其特點,一是使用的普遍性。
  • 過度消毒嚴重汙染地下水?專家:還不至於
    同時,也有人擔憂,過度消毒導致大量消毒劑嚴重汙染地下水。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2月17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回應,如果家中沒有確診或疑似病人,保持日常清潔即可,一般不需要採取特別的消毒措施;持續1—3個月的消毒,會對地表水、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影響,但不至於嚴重汙染地下水。  過度消毒危害生態環境是有先例的。
  •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地下水和山泉水要怎麼處理才好
    目前我們國家沒有自來水的地方能夠自己解決生活飲用水的水資源主要分為,地下水、深井水、山泉水。而這些水是天然的沒有經過淨化的水。要是在早些年,工業還沒那麼發達的時期,這些水源算是比較乾淨的,像古代那些人都是可以直接把這些水拿起來喝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和農業及大氣汙染逐漸加重,這些天然的水資源已經不這是以前那種乾淨的水了。
  • 就別怪開機顯示欠帳220元!
    很多朋友都應該遇到過這種現象,新買來的電腦速度很流暢,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電腦就開始卡頓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導致電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系統垃圾過多,有的是系統中了病毒,有的是電腦安裝了幾個殺毒軟體,有的是系統壞了,有的是因為電腦配置過低引起的,今天一家單位老闆就找到了我,說他的單位裡面電腦太卡了,而且電腦還會彈出小廣告,讓我去給他看看是怎麼回事?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2) 生活汙水4、 自然界自身的汙染我國地下水資源概況地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主要受降水控制,其次還受地表水體、巖性、地形地貌及植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的主要特點是:①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佔全國地下水資源量的69.2%,而北方僅佔30.8%;②平原區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大於其周圍山丘區的地下資源模數;③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區地下水資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要開展地下水汙染防治,必須率先明確地下水汙染特徵,進行分類分區,識別與評估地下水汙染源。課題組以「六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華北地區及分區地下水水質評價及水源保護研究報告》為基準,對2006-2009年地質調查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樣品檢測結果進行地下水系統數理統計分析,確定了京津冀地下水「三氮」、重金屬和有機指標的對照值。
  • 京城地下水超採何時停
    7·20特大暴雨後調蓄工程「鎖水」363萬立方米7·20特大暴雨以來,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回升0.79米,水位回升最大的為大興區解州營站,回升值3.26米,其次為房山區回升1.68米,全市地下水儲量增加4.0億立方米。降水對地下水的後續補給還將持續,地下水位將繼續回升,預計後續還會增加地下水儲量約3.15億立方米。
  • 地下水有沉澱物 海口城裡的地下水還能喝嗎?
    城裡的地下水還能喝嗎  海口部分小區居民仍在飲用地下水 有人擔心飲水安全問題 部門回應:海口地下水是優質的  上個世紀末,由於海口市城市建設迅速擴展,加上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一度缺乏統一管理,因此開採地下水的情況比較多,
  • Nature Geoscience:地下水-河水交換帶——地下水砷的集散地
    高砷地下水一般形成於乾旱或者半乾旱地區的內陸盆地,且多形成於還原條件下, 其主要控制機理是吸附有砷的鐵、錳氧化物等發生還原溶解,砷得以解吸進入地下水。長期以來,原生高砷地下水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嚴重環境地質問題之一。
  • Nature Geoscience:地下水-河水交換帶——地下水砷的集散地
    高砷地下水一般形成於乾旱或者半乾旱地區的內陸盆地,且多形成於還原條件下, 其主要控制機理是吸附有砷的鐵、錳氧化物等發生還原溶解,砷得以解吸進入地下水。長期以來,原生高砷地下水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嚴重環境地質問題之一。
  • 潮汐如何影響地下水
    雖然我們不太能留意到地球和大氣潮汐,但它們確實影響到我們腳下的土地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地下水。就像廚房海綿裡的水一樣,地下水佔據了如沙子和土壤這類地質材料間的孔隙。  我們設計出了一種無需抽水,鑽孔或取巖芯,只需要結合潮汐影響來檢測我們珍貴的地下水資源的方法。  在我們腳下的水  據估計,地下水佔地球上可用淡水的99%。
  • 科普丨地下水來自哪裡?
    埋藏在地表以下巖石(包括土層)的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等)中的各種狀態的水統稱為地下水。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於地面以下巖土空隙中的水,包氣帶及飽水帶中所有含於巖石空隙中的水均屬之。狹義的地下水僅指賦存於飽水帶巖土空隙中的水。今天小度就跟大家一起科普一下,我們日常飲用的地下水,是來自於哪裡呢?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從歷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可以看到,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總佔比從2011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66.6%,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水的比例卻未見提升。《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顯示,我國約61%的城市居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一旦汙染,危害的將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 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許多國家在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量的同時,還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對地下水的回灌補給。如德國建立了許多雨水集中人工回灌補給和天然滲流補給的設施,同時立法要求,對一些新的大型建設項目要求採取多種措施,對雨水進行貯存、再利用、回灌或通過綠地滲流補給地下水,保證在相應頻率暴雨出現時,不向外徑流排放雨水。對排放雨水徵收高額雨水排放費。
  • 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
    1、地下水資源及其特性1.1地下水資源的概念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貯存並運移於地表以下土壤和巖石空隙中的自然水,而狹義的地下水則指飽和帶(飽水帶)巖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在飽水帶中,根據含水層埋藏條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為潛水和承壓水。
  • 世界水日:淮河地下水安全之憂
    劉世華的家距離淮河支流奎河岸邊只有50米遠,這條曾經受汙染最重的河流不僅「色變、味臭、魚蝦死絕」,還讓當地的村民夜不能寐、水不下咽。經過近十年的治理,雖然奎河的水質已有很大的改善,重新見清、重現魚蝦,但依舊無法讓飲用水徹底好轉。    「小井水早已不吃了,以前水都是黃的、臭的,現在雖然清了,但是髒泥味兒還有。
  • 地下水最初是由何而來
    認為地下水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結而成的。事實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地下水,除乾旱區在地下水形成中佔有一定地位外,廣大的溼潤地區即使有凝結水也僅佔地下水總量中的很小部分。   沉積說 是人們在地下深處普遍發現高溫滷水存在以後,在20世紀初提出。沉積說的主要內容是地下水與含水巖石同時形成於沉積盆地中,兩者的年齡一致,並把這種水命名為沉積水(同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