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臨沂的農村很多地方都有打水井的習慣,但是打水井也有風險,如果不出水就白費金錢和人力,那麼怎麼判斷地下有水呢?
井是一項自古就有的最小的水利工程,然而又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特殊的水利工程。其特點,一是使用的普遍性。不論是面廣量大的農田灌溉,還是星羅棋布的中小企業,大多數是靠井提供水源,幾乎沒有與井不無關係的單位和個人;二是工程的隱蔽性。
井的質量如何難以檢測,一旦質量出問題無法補救;三是投資的高風險性。鑽井打幹眼的事情是大量存在的,如果不講科學,盲目打井,多數地方失敗多於成功。一旦無水,幾千元至幾萬元的投資就打了水漂。因此打水井的位置就很重要了。
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可分為三大類: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根據含水層的空隙性質,地下水可分為三個亞類: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
鬆散巖類空隙水僅在區內地勢較低的低洼地段零星分布,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其動態極不穩定,埋深較淺,水質易受周圍環境影響,供水意義不大。
基巖裂隙水在區內廣泛分布。主要分布於各向斜及背斜軸部和區內基巖網狀風化帶中。地下水主要賦存在淺部風化帶裂隙中,地下水分布普遍、埋藏淺,但水量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