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控制輸水閘 電腦管理地下水 疏勒河灌區水利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

2020-12-03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手機控制輸水閘 電腦管理地下水 疏勒河灌區水利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記者 孫海峰) 三四百斤重的水閘,通過手機就可以控制;埋藏於地表深處的水脈,輕點滑鼠就能夠一目了然。這些聽上去像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如今就出現在我省疏勒河灌區。在疏勒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的努力下,突飛猛進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在微觀上解決了從渠首到地頭配水精確計量這個難題,而且在宏觀上實現了對地下水位變化的實時監測,以及洪水預報與仿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供水單位該向農戶配多少水,農戶實際用了多少水,怎樣實現配水精確計量?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長期以來卻困擾著農戶與供水單位雙方。「我們想過很多辦法,起初平攤水費,後來,在連接乾渠與鬥渠的鬥口立個水尺,通過水位、流量、時間算出用水量,但誤差大效率也不高,水事糾紛不少。」疏勒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灌溉處處長馬樂平說。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疏管局聯合多家高校,開發了鬥口計量系統,通過在鬥口安裝電子水尺,實時收集水位、流量等數據,再將遠程控制系統與電子水尺相連接,由電腦根據流量變化控制閘門。電子計量系統迅速覆蓋了全灌區698個鬥口,使110萬畝農田實現了「智慧用水」。疏管局還將這一系統「搬」到了手機上,通過手機裡的控制軟體,調度中心的小姑娘便可輕鬆「提起」百公裡外三四百斤重的水閘。

  水利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不僅實現了對配水的精確管理,而且使普通農民也可隨時知曉自己的用水狀況,從而改變了農民的用水習慣。「過去管水全靠人,不準還麻煩。現在拿手機一查,一清二楚,數據每5分鐘還更新一次,村民真正用上了明白水。」玉門市下西號鄉沙地村用水協會主席姜玉福說,「水管得越來越準了,我們用水也越來越精了,大夥不光琢磨多種節水作物,還主動平整土地,襯砌鬥渠,讓用水的效益更高。」正是通過這一創新,疏勒河灌區水管部門與農戶在節水方面達成了共識,實現了良性互動。據統計,為更好節水,全灌區支渠以上渠道襯砌率達到98%,每年採用雷射平地的耕地面積佔總灌溉面積的70%以上。

  不僅如此,神秘莫測的地下水如今也被人們「管」了起來,遍布於疏勒河全流域的地下水監測點就像一個個「千裡眼」,將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傳輸到總調度室,使疏管局對地下水變化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疏管局運用地下水三維仿真系統,進行推理分析,提出科學利用地下水的方案,為下遊生態恢復打下了基礎。目前胡楊、紅柳等生態林自然修復能力得到了明顯改善。

相關焦點

  • 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局 昌馬、赤金峽水庫大壩安全監測改造等...
    >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局昌馬、赤金峽水庫大壩安全監測項目、2020年度局屬電站安防工程及疏勒河灌區2020年度公益性維修養護項目重點維修工程等3項工程已由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局以甘疏局辦發【2020】41、40、36號文件批覆建設,建設資金為財政資金。
  • 黑龍江省「網際網路+農業」水利行動計劃
    建立水利信息綜合應用平臺,不斷提高水利行業信息化水平,促進水利行業管理轉型升級,為「網際網路+農業」提供開放的信息資源,建立網際網路水利服務新模式。水行政主管部門可通過水利信息的收集行業的建設規劃、灌區管理與水情監測等水利工程管控,提高農業水利信息的管理能力;技術人員可獲取準確的灌排情況、水質監測、土壤肥力、科技服務等重要農業生產信息,從而增強對於農民適墒播種、抗旱減災、適時適量排灌指導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灌區及農戶可通過操作平臺實現「智能灌溉」的快速建立,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灌區農田的科學化管理。
  • 聚光科技藉助收購進軍水利水務信息化行業
    公告顯示,東深電子是國內少數專業從事水利自動化、信息化業務,且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廠家之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經過15年的發展,該公司已經成為全國一流的水行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產品開發商。
  • 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
    我國在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準(GB15218-94)中的定義為:埋藏於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質等可為當前和未來的技術經濟條件開發利用,具有現實或潛在的經濟意義;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和專家認為地下水資源是指儲存和流動在含水層系統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利用價值包括水質和水量兩個方而,地下水能夠成為資源首先是因為它有利用價值,這是由質決定的,而其來源的多少由量來體現。
  • 揚州市水利「十三五」發展規劃
    水資源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管理,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和取水許可管理,基本落實流域、區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了市、縣兩級取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制定並實施《揚州市地下水限採方案》,實行地下水水位、水量雙紅線控制。
  • 2019四項工作推進水資源管理 地下水超採治理華北方案先試先行
    魏山忠指出,近年來,水利部門認真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   1、水資源各項管控目標順利實現——「十三五」以來全國用水總量每年控制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分別降低了30%和32.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顯著提升。
  • 寧夏水利部門加強黃河凌汛監測、預報信息化水平
    近日,自治區水利廳召開黃河凌汛測報工作會議,部署加強凌汛監測、預報工作,提升黃河凌汛監測的信息化水平。為更加高效、準確地開展黃河寧夏段凌汛測報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據介紹,會議安排部署了今冬明春防凌測報工作,確保防凌測報工作責任到人、分工明確、措施有效。
  • 我國水利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
    (二)我國水利建設現狀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大多數江河處於無控制或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狀態,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低下,農田灌排設施極度缺乏,水利工程殘破不全。60多年來,圍繞防洪、供水、灌溉等,除害興利,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結合的水利工程體系,水利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是大江大河幹流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形成。
  • 11月25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持續推進。認真落實《山東省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累計壓採地下水5.46億立方米,封井9478眼,地下水超採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水利建設新一輪攻堅期、水利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期。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但是由於渠道幹線長,60%為盤山渠道,跨越的山洪溝較多,配套建築物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灌區利用程度很低,灌區內經濟發展不平衡,受益區和非受益區的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差距,水利成為制約灌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1.2.3 氣象 阿旗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
  • 鄂竟平在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建設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水利風景區。  五是水利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印發實施《智慧水利總體方案》,啟動水利網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動(2019—2021年)。基本完成國家地下水監測、水資源監控能力、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水利安全生產監管等信息化工程建設,290個水管重要飲用水水源在線監測水質數據全部接入國控系統,270個水文測站和48個水文監測中心完成先進儀器設備更新,53條跨省江河省界監測站網建設完成,建設改造一批大江大河水文測站,水文測報新技術應用水平得到提升,水利信息感知網進一步完善。
  • 克服灌區鹽漬化的一條新路
    為提高騰格里沙漠及其他邊緣貧困地區的遊牧民生活水平,1994年底,當地政府設立孿井灌區,正式引黃河水灌溉,灌區規劃面積14567.3公頃。 灌區建成後,灌溉入滲補給成了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根據以往經驗,引黃灌溉會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有可能使灌區下遊土壤發生次生鹽鹼化。以往的灌區如內蒙古的河套灌區、寧夏同心揚黃灌區等就深受水鹽之害。
  •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第四標段地下水水質分析系統項目...
    &nbsp&nbsp&nbsp&nbsp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委託,就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第四標段地下水水質分析系統項目(項目編號:OITC-G1603256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nbsp&nbsp&nbsp
  • 撫順地下水過濾設備圖片
    撫順地下水過濾設備圖片這兩天,我抽了點時間到網上查了查,使我大吃一驚,真的沒有想到,關於農業方面以及農業信息化方面的網站、網頁、內容,是那麼的浩繁,初步印象是幾乎無所不包,無所沒有,涉及到了方方面面。(2)保留適度發展型和保留控制發展村莊不新建衛生服務所,已建成的衛生所建議保留,完善基本的醫療設施。 聚乙烯膠粘帶防腐可按現行行業標準《鋼質管道聚乙烯膠粘帶防腐層技術標準》SY/T 0414的有關規定執行。8.1.3 鋼製管道外表面防鏽塗漆做法,可按現行行業標準《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塗料防腐蝕技術規範》SH 3022的有關規定執行。 鋼製管道外部防鏽處理採用的底漆和面漆應選擇配套產品。
  • 人水矛盾結苦果:多省區地下水超採形成「漏鬥區」
    安徽省地下水超採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區,該區地下水是城鎮居民生活、工業及農業用水的主要水源,隨著城市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地下水的需求量在逐漸增加,如淮北平原地區一縣城用水人口較2015年增長50%以上,由於供水能力達不到生產要求,城鎮企業自備井供水量逐年提升。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淮北平原地區生產、生活用水的替代水源,地下水超採治理仍存在較大的困難。
  • 中國海洋大學劉貫群小組:克服灌區鹽漬化的一條新路
    為提高騰格里沙漠及其他邊緣貧困地區的遊牧民生活水平,1994年底,當地政府設立孿井灌區,正式引黃河水灌溉,灌區規劃面積14567.3公頃。 灌區建成後,灌溉入滲補給成了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根據以往經驗,引黃灌溉會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有可能使灌區下遊土壤發生次生鹽鹼化。以往的灌區如內蒙古的河套灌區、寧夏同心揚黃灌區等就深受水鹽之害。
  • 青海:「民生水利」確保百萬農牧民喝上放心水
    青海新聞網訊  記者自青海省水利廳獲悉,青海省把解決民生水利作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五個方面入手,力爭使群眾共享水利發展的成果,目前仍存在的100多萬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將在「十二五」期間全面解決。  青海省水利廳廳長劉偉民說,水利工作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青海省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別較大,有很多關係民生的水利問題亟待解決。
  • 十大關鍵詞速覽2019年中國水利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姚潤萍)全國水利工作會議1月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19年是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改革發展總基調的開局之年。全年共落實水利建設資金7260億元,達歷史最高水平。一年來,水利工作在思想認識和行為方式、發展路徑和發展方式、河湖面貌和行業形象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水利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 男子堅守水壩20年 獲廣東水利行業唯一高級技師資格
    今年43歲的張國新,守候著河壩20年,積累大量的水閘運行與管理經驗,獲得廣東省水利行業唯一的高級技師資格。  堅守水壩20年  從化區街口街防汛路1號,是廣州市流溪河灌區的總管理處,從名稱「防汛路」,就知道這條路所擔負的重任。  防汛路的盡頭,便是大坳攔河壩。這樣大型的河壩,在廣州很少見。
  •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標誌著我國水利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支撐水利改革發展的能力不斷加強。澎湃新聞了解到,河海大學王沛芳教授主持完成的「生態節水型灌區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針對我國農業面源汙染防控和水資源節約重大需求,創建生態節水型灌區建設理論方法體系,構建節水減汙和面源防控四道防線系統,成果廣泛應用於灌區規劃設計和建設運行中,取得了重大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