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鈺院士:加強地表水和地下水統一規劃

2020-12-06 中國水網

  新華網長春3月23日電(記者張穎)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水資源、水環境問題專家林學鈺說,由環境原因造成的缺水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進步的瓶頸。目前,緩解缺水問題有多種途徑,但最根本是要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起來進行考慮,統一規劃。

據了解,目前我國人均佔有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全國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年缺水量60多億立方米;全國近一半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已連續4年遭受嚴重旱災的吉林省,74座大中型水庫的蓄水量比常年少51%,8763座小型水庫及塘壩總蓄水量比歷年同期減少38%,有近一半的小型水庫塘壩處於死庫容以下或乾涸狀態。

林學鈺院士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口較少,沒有濫砍亂伐的現象,環境問題不突出。七十年代以後,由於環境的惡化,水的問題就變得嚴重起來,對人們身體健康、生物多樣性、自然環境及經濟發展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現在水同醫學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了,很多疫病都直接和水有關,非洲就因缺水產生很多種病,我國高氟水、氟中毒、氟斑牙等也跟水有關。

她說,吉林省西部的向海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但由於水越來越少,有的珍稀鳥都不來了,這就直接影響了生物的多樣性,對這裡的其他生物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於缺水,長春市周邊的土地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程度的沙漠化,現在每年春天都會有沙塵天氣出現,沙漠化就要逼近我們這個城市了,假如不注意,我們的子孫後代就生活在荒漠地區了。水資源的好壞對國外的投資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入世後,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外投資者進來投資,不僅要考察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情況,還要詳細了解環境條件,特別是對水量、水質等也是相當關注的。

林院士說,緩解缺水難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了世界性的課題。解決缺水問題,關鍵是要統一規劃,把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起來進行考慮。比如,如何尋找新的水源?不良的水質如何治理才能變為可利用的水?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等怎樣進行治理?排洩到大江大海的水如何進行治理?如何解決上遊排放、下遊汙染的全流域的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組織各方面專家與政府一起制定統一的規劃,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考慮對下一代或下遊水位的影響。

林學鈺教授是我國較早從事環境地質和地下水管理研究的學者,也是最早將系統工程學與計算機技術引入地質領域的學者之一。她1997年當選為中科院地學部院士,兼國際水文科學中國委員會委員,1998年任「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完)

編輯:全新麗

相關焦點

  • 地下水養殖和地表水養殖,區別在哪裡?
    水源可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兩大類。其中地表水又可以分為海水,江河水以及池塘或水庫水。總鹼度地下水一般都很低,除極個別地質,大概在20左右;地表水偏差幅度更大,一般是30~70,還有更低和更高的。這個可以通過添加東西來提高,對於對蝦養殖來說,提高到100左右比較理想,比較適合對蝦以及藻類等微生物的生長。
  • 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
    潛水積極參與水循環,資源易於回復,一般埋深不大,便於開採,是主要地下水開採水源。承壓水是充滿於兩個隔水層(或弱透水層)之間具有靜水壓力的重力水,相比潛水而言其動態比較穩定。有關地下水資源的概念目前尚未統一,不同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和出發點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 給排水綜合知識:地表水和地下水有些什麼特點
    地表水是指雨雪、江河、湖泊以及海洋的水。這些水的特點都與它們的形成過程密切相關。雨雪在降落的過程中都溶有一定數量的雜質,如O2、CO2、N­­2等,還可能混有工業和城市的廢氣、煙塵。這部分地表水總的來說雜質少且含鹽量低、平均含鹽量只有40mg/L左右,硬度也很低,平均也只有0.025mmol/L左右,屬於軟水。
  • 濟南地表水轉換地下水東線工程進入試運行階段
    ,至此,地表水轉換地下水系列工程東中西3條主線基本建成。  東中西三線 同補地下水  地表水轉換地下水工程將濟南市域內水庫水、黃河水、南水北調水、噴湧後泉水及濟南周邊可利用水等資源,通過多個滲漏帶補給地下,經土壤過濾滲透後轉化為優質地下水,在保證泉水持續良好噴湧的情況下,利用現有多點布局的地下水取水設施和新建部分地下水取水設施,讓市民喝上地下水。
  • 國內首座兼具地下水和地表水處理的大型水廠
    1958年建成的北京市第三水廠是一座以地下水為水源的水廠,日供水40萬噸。
  • (2):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及其處理
    大自然中的水源分為很多種類: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凝結水、植物來源水以及從廢棄物轉化而來的人造水。地表水:地表水是河流、池塘、湖泊和溪流的水,通常比較容易找到和獲取,但是它們容易被原蟲、病毒和細菌汙染,所以喝之前需要進行處理。
  • 「點、線、面」整治海水入侵——煙臺紮實推進地下水保護
    多年來,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水入侵防治工作,採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堅持以加強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為核心,積極防治海水入侵,通過科學調配水源、限制地下水開採、多措回灌地下水、建設地下水庫等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使北部沿海海水入侵問題得到了明顯遏制。
  • 環境部點名一季度地表水最不達標10城 東北佔6個
    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將通過狠抓汙染治理,實施嚴格的流域空間管控,強化飲用水保護,深化汙染減排,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大水產養殖汙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船舶汙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工作,環境部將加強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
  • 湛江市司法局關於《湛江市地下水管理辦法(送審稿)》公開徵求意見...
    第四條【管理體制】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地下水的管理與保護負責,應當將地下水的管理與保護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地下水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 煙臺啟動地表水和地下水雙水源供水模式
    為解決水量缺口問題,作為市區供水的主力水廠,宮家島水廠及時啟動了地下水源作為補充,採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雙水源供水的模式,來確保市區足量供水。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主要擔負著向芝罘區和萊山區部分區域110萬用水人口供水任務。近日,由於煙臺市區供水量激增。
  • 揭秘自來水如何進入居民家 水源為地下水地表水
    >>地表水北京市的地表水源目前主要來自密雲水庫及南水北調進京的河北4個水庫水源,未來幾年內丹江口水庫水源將作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水源地北京市區供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地下水近幾年開闢了新的應急地下水供水水源,包括懷柔應急水源和平谷應急水源等。□進水廠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始建於1986年,是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水廠。目前,第九水廠日供水能力為171萬立方米,也就是說市民的60%飲用水都產自第九水廠。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開展地下水汙染狀況調查,加強地下水環境監管,制定並實施防止地下水汙染的政策及技術工程措施,節水防汙並重,地表水和地下水汙染協同控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開展地下水保護與治理,以預防為主,堅持防治結合,推動全國地下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36個重點城市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另一方面,「看不見」的地下水質量堪憂,全國地下水水質較好級以上的比例僅為33.4%,較差級和極差級分別達到51.8%和14.8%。從歷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可以看到,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總佔比從2011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66.6%,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水的比例卻未見提升。《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顯示,我國約61%的城市居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一旦汙染,危害的將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求,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規劃、制度規範、數據管理與信息發布的統一組織與部門協同,形成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生態環境監測,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作用,加強資源共享,形成監測合力。——明晰事權,落實責任。堅持事權法定、量力定財、效率優先、因地制宜,依法明確各方生態環境監測事權。
  • 採用地下水作為給水水源,與地表水相比,具有()優點
    採用地下水作為給水水源,與地表水相比,具有()優點A、取水條件及取水構築物構造簡單,便於施工和運行管理B、水處理構築物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管線投資和費用較低C、便於靠近用戶建立水源,管線投資和費用較低D、水資源勘查工作量較小自考365網小編精心為廣大自考學員整理的相關歷年試題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關自考試題請持續關注自考365
  • 地下水超用,欠帳怎麼還?
    但專家指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是一個長期性、累積性和結構性的問題,治理修復需要漫長的過程和多方的共同努力。地下水都去哪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已經持續了近50年,本質問題就是經濟社會規模超過了水資源承載能力。」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為加大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工作力度,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發布了《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提出要建立地下水汙染風險防範體系,建立預警預報標準庫,構建地下水汙染預報、應急信息發布和綜合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到2015年要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到2020年全面監控典型地下水汙染源,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
  • 江西省人民政府 規劃計劃 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規劃
    地下水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由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承擔。現有地下水地質環境監測網絡主要集中在省會和地級市城區,覆蓋面較低,以往建設的監測網點布局缺乏統一規劃和要求,已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開展地質環境監測,加強地質環境保護,提高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事件應急能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使社會公眾及時了解地質環境現狀並加強輿論監督,有利於提高公眾地質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度。
  • 關於印發自治州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8年11月18日(此件公開發布) 自治州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自治州地下水資源管理,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76號)、《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管理條例》、《自治區取水許可管理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89
  • 張宗祜:中國地下水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地下水資源的基本特點: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包括著地下水和地表水,大約為28000億方每年,地下水佔水資源的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是保障城鄉人民生活、生產以及支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自然資源。在長江以北的重要北方地區的地下水資源佔全國的32.2%,而在長江以南的南方地下水量佔全國的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