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年取用「南水」5.5億方 北京自來水硬度降低

2020-12-06 中國水網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獲悉,長江水進京滿一年,北京城區已取用「南水」5.5億立方米,取水量佔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1100萬市民已經喝上「南水」。去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團城湖調節池正式開閘放水,北京市民自此開始喝上「南水」。

>>供水曲折

南水曾現7個多月高藻

很多市民表示,每天喝長江水,並未感覺與之前的自來水口感上有什麼不同。24日,自來水集團揭秘供水一年中發生的曲折。

據介紹,今年4月至11月中旬,由於季節和氣溫的「不適應」,「南水」持續出現了7個多月的高藻現象。

高藻現象會導致水有臭味,引起感官和嗅覺的不良。自來水集團介紹,「南水」高藻現象持續時間長、強度大,水中藻類從初期每升1000多萬個,增加到高峰時的每升3000多萬個,甚至達到本地密雲水庫常年藻類數量的2-3倍。水藻的種類初期以硅藻為主,隨著季節的變化,藍藻、綠藻所佔比率大大增加。此時,水中容易產生臭味,從而對水廠制水工藝的調整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市自來水集團啟動了5大應對措施,解決高藻問題,保證市民的安全飲水。其中包括加密了原水水質的監測頻率,及時掌握原水藻類數量和種群結構的變化;接納「南水」的水廠採取了強化預加氯措施,對藻類進行有效滅活,確保後續制水工藝運行穩定;適時調整水廠混凝劑的投加量,有效去除水中藻類等懸浮物;調整臭氧投加量,通過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進一步去除水中剩餘的藻類,確保了「南水」進京首都供水安全。

>>逐漸兌入

讓市民喝不變味自來水

為了讓市民喝到沒有變味的自來水,長江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被一點點「兌入」本地水為水源的自來水中,由少到多,逐漸過渡。

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介紹,根據用水需求、水廠運行、供水管網水質安全等情況,集團逐步增加「南水」與本地水配水比例,初期由集團所屬6個水廠每日取用「南水」70萬立方米,之後增加到現在7個水廠每日取用200萬立方米。

目前,「南水」日取用量已超過北京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其中,全部取用「南水」的水廠有郭公莊水廠、309水廠、門頭溝城子水廠和第九水廠,北京城區及門頭溝城子地區的用戶均已喝上「南水」。根據統計,已經喝上「南水」的市民已有1100多萬。

此外,由於城區主供水管線向通州、大興及昌平部分地區輸水,這些區域的市民也喝上了「南水」。大興和石景山等地表水水廠也將於明年動工建設。

>>硬度降低

「水鹼」現象明顯減少

梁麗告訴記者,部分南城地區以前使用的是本地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混合水,自來水硬度在350-380毫克/升,「水鹼」現象較為明顯。「南水」進京後,南城部分區域使用了郭公莊水廠生產的「南水」,自來水硬度約為120-130毫克/升,「水鹼」現象明顯減少。

雖然「南水」取水量已佔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但仍有市民覺得水鹼依然存在。梁麗解釋,除了已全部取用「南水」的水廠,其他水廠配比使用「南水」和本地水,配水比例不同,因此這些配水區域的自來水硬度不盡相同,但與之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另外,產生水鹼對人的身體健康沒有影響。

本市的自來水原水,有一部分是開採地下水取得。「南水」進京後,市自來水集團通過科學調度,儘可能多地使用南水北調水源,減少北京地下水資源的開採,從而使北京地下水得以涵養。據統計,今年集團1-11月份地下水的取水量為2.59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3.2億立方米減少了約6000萬立方米。

>>追訪:

南水進京一年應急裝置沒用上

「南水」來自南方,到了北方可能「水土不服」,會出現「水黃」的現象。為了提高供水管網對「南水」的適應性,考慮到這種突發問題,北京特意採購了應急水車和可以放到小區裡滿足兩萬人日飲水的現場過濾淨水設備。自來水集團介紹,之前對中心城區供水管網實施了大規模消隱改造,共完成近2000公裡的供水管網改造。

梁麗透露,在「南水」進京之初,集團特別配備了應急供水車43部、應急供水罐20個,滿足210棟居民樓同時供水的標準。當時還在部分社區設置了20個「藍房子」,這些藍色小房子實際上是移動式應急一體化超濾膜水處理裝置,每臺裝置可滿足2萬人一天的用水量,提高了應急處置能力。「值得高興的是,水質總體合格穩定,這些裝置一年來一直沒用上。」

(原標題:市民一年用掉5.5億立方米「南水」)


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北京城區用水7成是「南水」 自來水硬度降6成多
    本報記者 鄧偉攝(資料圖)   進京一年 援水5.5億立方米  北京城區用水七成是「南水」  本報記者 劉可  據市自來水集團介紹,「南水」進京一年來,為本市供水5.5億立方米,佔到全市用水量的64%,城區用水更是有7
  • 北京城區供水南水佔比超六成 自來水硬度大幅降低
    原標題:北京城區供水南水佔比超六成 自來水硬度大幅降低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來,累計輸水60.9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線4200多萬居民。水質各項指標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指標。
  • 北京西城南城自來水主要來自地下水 水質硬度高
    針對北京一些市民,尤其是南城有的地方居民反映,水質不太好,水燒過以後有很多水鹼,這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陳昌傑說:「北京的自來水水源過去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特別北京的西邊和南邊這一帶,都是取的地下水,地下水的硬度高。這些年雖然也開發了地面水作為水源,比如密雲水庫就是地面水源,但這個水主要是從東北方向引過來的。
  • 自來水公司回應北京水質:南城水質硬度比北城高
    中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莊勝春 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有句話叫"北邊上風上水,南城水質不好"。住在北京的市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有人這樣說,北京市南部的自來水水垢很重、顏色更暗,燒開水後壺底總有一層厚厚的水鹼。在北京市的豐臺、大興幾個區,"水質不好"的說法是口口相傳。
  • 北京否認自來水存在健康隱患:水質國內最好(圖)
    北京60%都是使用地表水源,只有40%使用地下水源。根據去年四季度的檢測,北京地下水的硝酸鹽最高只有9.7毫克/升,即便是國家標準放寬到20毫克/升,北京也仍按照10毫克/升控制。而地表水源市區最低的值只有0.7,遠遠在國家標準之下。  硬度:少於380  所謂硬度,就是水中的碳酸鈣含量,燒開形成水鹼。
  • 北京的自來水是全國最好的
    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因自稱20年不喝自來水,水質專家趙飛虹近日成為網絡上的熱門人物。趙飛虹是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愛迪曼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昨日,她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不喝自來水不是因為自來水不安全,而是覺得喝礦泉水更健康。
  • 郭公莊水廠炭砂濾池「南水」調出「京味」
    新京報訊 (記者饒沛)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昨日宣布,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郭公莊水廠(一期工程)具備了通水條件。「南水」進京後,日供水能力將逐漸達到50萬立方米,按照每人每天用水100升計算,可以供500萬人用水,使城區總日供水能力從322萬立方米增加到372萬立方米,可大大緩解北京中心城區特別是城南地區供水壓力。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用『南水』熬的小米稠稠的、黃黃的,還能『開花』。」如今,「南水」讓500多萬黑龍港流域的群眾告別了苦鹹水、高氟水,流域內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等地主城區南水供水量佔75%以上。1200多公裡外,「南水」進京,讓1200多萬群眾受益。在北京中心城區,一杯自來水中有七成來自「南水」。「水綿了,水垢少了!」北京市豐臺區星河苑小區居民劉梅驚喜地發現。
  • 央視解答水垢疑團:自來水含少量水垢對身體無害-自來水 水硬度 陳...
    幾乎所有的出廠自來水中都會有鈣鎂離子,一般來說地表水,比如江河湖泊中的水硬度不大,但是地下水本身就含有這些礦物質,硬度相對比較大。  那麼地下水硬度這麼大,為什麼還要用呢?吳教授解釋道,在我國很多區域尤其是北方,存在著地表水不夠用、汙染嚴重等問題,所以地下水也成了一部分飲用水來源。
  • 北京舉行江水進京兩周年新聞發布會
    自來水廠累計使用南水13.2億立方米,南水在夏季佔城區自來水廠日供水量的70%以上。南水基本覆蓋中心城區、豐臺河西地區及大興、門頭溝等新城,直接惠及人口,也就是喝到這個水的是1100萬,中心城區城市供水安全係數由1.0提升至1.2,居民用水水質明顯改善。   (二)「存」:在滿足居民喝水之後,利用調蓄工程存水,充分發揮現有水利資源的作用,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
  • 北京:綠化將不再使用自來水地下水
    來源:北京日報圖集 《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發布,將建水資源督察和責任追究制度綠化將不再使用自來水地下水昨天(13日),《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從農業、公共服務、綠化、工業、建築、教育等方面開展重點節水行動,保障首都水安全,
  • 脈脈護水情 - 北京日報客戶端
    南水進了北京城,流進了調節池、調進了自來水廠、存進了密雲水庫、循環再生排入河湖……一切看似簡單,但在南水流經的所有環節背後,有數萬名南水北調人在默默守護,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正式通水,一渠清水從丹江口水庫北上進京。
  • 棗莊自來水水質符合國家標準 僅硬度稍高
    「現在自來水的水質明顯不如以前了,燒水的壺沒幾天就能結一層水垢,家裡也買過一些簡易的淨水設備,裡面的濾芯沒用幾天就成黑黃色的了。這樣的水喝起來確實挺不放心的,水不像別的東西,天天都得喝,我們也不清楚這水都有什麼指標,平時喝的自來水能達標嗎?」劉先生擔憂地說。  「桶裝水還沒普及的時候,我們一直喝自來水,當時燒水的壺裡面都有一層厚厚的水鹼。
  • 國內瓶裝水標準混亂:檢測指標僅為自來水1/5
    瓶裝水標準不如自來水?  指標總數少,汞、甲醛等毒理指標缺失,大腸菌群的指標似乎略高於自來水……這樣的瓶裝水國標是否低了些?  瓶裝水指標數目少於自來水  黃越是北京的一名「白領」,初來北京時,他發現這裡的自來水水垢比家鄉重很多,懷疑自來水質量不過關,他一直堅持飲用各種瓶裝水。
  • 24條青鱂魚為南水水質站崗
    通訊員 金良澤/攝南水進京兩周年本市累計收水19.3億立方米 水質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2月27日江水進京,首都市民喝上了優質的丹江口水庫來水。截至目前接近兩整年,北京市累計收水19.3億立方米。其中2015至2016年度接納來水11.04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1100餘萬。
  • 中國地熱能集團再次「割肉」還貸,擬2.37億出清北京人壽5%股權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地熱能集團(涵蓋中國地熱能及其附屬公司,下文同)已擬出售多項資產,對於北京人壽股權的出清僅是其中的一個動作,目的無一例外均指向償還銀行貸款,降低負債水平,改善財務狀況。公告明確,作為買方的北京潤古可以行使指派權利,即有權其指定第三方作為北京人壽該筆股權的受讓方。但須在協議籤訂起20天內及支付首期價款之前通知恆有源投資,三大主體再籤補充協議確定第三方為受讓方。否則,則視北京潤古為受讓方。
  • 北京曬2015治霾成績單 空氣達標天超5成
    過去這一年,北京通過調整產業、優化能源結構等舉措加大空氣汙染治理力度,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下降了6.2%,超額完成全年下降5%的目標。此外,2015年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
  • 你知道家裡自來水的水質硬度嗎?
    ;用硬水泡茶會改變茶的色香味而降低其飲用價值;用硬水做豆腐不僅會使產量降低、而且影響豆腐的營養成分。浴缸、坐便器及各類與自來水接觸較多的家居極易泛黃。04怎麼簡單測試自家水質硬度一看將等量的肥皂水分別加到自來水中
  • 趙飛虹:你所不知道的「北京水」
    最近一篇題為《「北京最會喝水的家庭」已經20年不喝自來水》的報導引起了大家的密切關注。水作為生命之源,直接關係到大家的生活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北京目前的水資源現狀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的水資源又遭受了哪些威脅?在水資源汙染日益加劇的今天,我們如何才能喝到健康又放心的水呢?
  • 水潤京華六十年!密雲水庫依然是北京「大水缸」
    現任密雲水庫管理處副主任霍林生當時在潮河管理所工作,他回憶,為了保障城區居民供水,當時專門從密雲水庫修了一條封閉的供水管線直達第九水廠,「水太緊張了,儘量減少蒸發,不浪費。」2004年,密雲水庫迎來史上最「乾渴」的一年,蓄水量僅有6.5億立方米。北京水資源到了最緊缺的關鍵時期。為了給密雲水庫「解渴」,水庫流域內實施了水資源統一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