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水進京兩周年新聞發布會
12月27日,北京市舉行江水進京兩周年新聞發布會,請市支援合作辦、水務局、自來水集團等部門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有關工作情況,並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
發布會現場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徐和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舉辦的「江水進京兩周年新聞發布會」,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徐和建。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兩年前的今天,丹江口水庫來水奔湧進京。在南水北調兩周年之際,我們特別邀請到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有關工作情況,並回答媒體朋友的提問。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各位領導: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孫國升,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鳳慈,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梁義,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胡波,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
首先請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孫國升主任介紹南水北調兩周年以來的有關工作情況。有請。
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孫國升:
各位記者和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正好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通水江水進京兩周年,首先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南水北調工程的關注和支持。應該說,通水兩周年期間,各位記者朋友,以及媒體朋友也非常關心南水北調工作,也一直到現場進行採訪,有的記者朋友去了還不止一次,再次表示感謝。今天想藉此機會跟大家全面通報一下這兩年南水北調的工作情況。同時,也請咱們市支援合作辦、水務局、自來水集團的同志一起參加共同匯報南水北調的工作。
我們給大家發了一個情況介紹的稿子,那裡邊從九方面向大家介紹了南水北調的情況,為了節約時間,我今天向大家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也就是說:調來的水是怎麼用的,水質安全是怎麼保證的,南水北調後續工作還有哪些。
一、調來的水是怎麼用的?
自2014年12月27日江水正式進京以來,我市累計調水19.4億立方米。為用好每一滴珍貴的南來之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喝、存、補」的南水北調用水原則,我們總的用水原則是在國家戰略工程支持下,叫先用外調水,後用本地地表水,再用地下水。
(一)「喝」: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自來水廠累計使用南水13.2億立方米,南水在夏季佔城區自來水廠日供水量的70%以上。南水基本覆蓋中心城區、豐臺河西地區及大興、門頭溝等新城,直接惠及人口,也就是喝到這個水的是1100萬,中心城區城市供水安全係數由1.0提升至1.2,居民用水水質明顯改善。
(二)「存」:在滿足居民喝水之後,利用調蓄工程存水,充分發揮現有水利資源的作用,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累計向南水北調調蓄設施和密雲、懷柔等水庫存水2.8億立方米。
(三)「補」:利用南水向應急水源地以及城區重點河湖補充清水約3.4億立方米。潮白河、懷柔應急等地下水源地回補區域地下水位回升明顯;昆明湖、「六海」、北護城河等城區重點河湖水質接近地表水Ⅲ類。
兩年調水19.4億方,可以說南水北調工程效益全面發揮、戰略作用日益凸顯,我們總結了九大效益,對緩解水資源嚴重短缺、對構建首都安全供水格局、對水生態環境改善、對城市承載力的提升,切切實實發揮了重要作用,老百姓也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新聞通稿裡都有,我就不再細說了。想告訴各位記者朋友,從調水方面來說我們有兩個比原來預想的要好:
一是水量。第二個通水年度,我市累計調水11.04億立方米,超過了規劃設計的10.5億立方米調水量,提前完成了國家南水北調工程5年達效的要求。這是在初步設計總報告裡面,說5年要達效,我們提前完成。
二是供水水質。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經過1276公裡、十五天的跋涉到京,水質始終達標,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水平;大部分指標都是一類指標。居民用水基本上沒有出現「水黃」現象。同時,居民用水水質確實有所改善,特別是以南水北調來水為單一水源的郭公莊水廠供水範圍內,居民普遍反映水鹼減少、口感變甜。這一個是從水量上,一個是從水質上,比兩年前新聞發布會上有一些朋友提出來的關心水質問題,我們比兩年前的預想還要好。
二、我們是怎麼保證水質安全的?這個分兩方面,一個是水質保護上,一個是管理上。
(一)在水質保護上,多部門聯動,多措並舉,主要有這麼幾方面。
一是築牢水汙染防線。在工程關鍵部位設置水汙染突發事故防治「三道防線」,確保問題水「不入京、不入城、不入廠」。
二是打造監測網絡體系。與上遊省市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打造南水北調水質監測網絡體系,通過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應急移動監測等多種方式跟蹤監測來水水質;自來水集團在全市增設了161個供水管網終端水質監測點,覆蓋居民小區3500多個,同時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儀500多臺,實現了從源頭到管網用戶終端全過程的水質在線實時監測。
三是研究避免「水土不服」。先後開展了自來水管網適應性研究、密雲水庫水生態適應性研究,潮白河水源地試驗補水水質水生態跟蹤監測研究,南水藻類風險控制研究等課題。現階段監測及研究結果表明,自來水、密雲水庫、潮白河水源地水質水生態安全。
總的來說,依靠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兩年來南水北調來水始終達標,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水平,保證了「從丹江口到家門口、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安全。水質方面,我們也總結了一下,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總結它有五個特點:
1.硬度低。南水總硬度(鈣鎂等離子含量)約110毫克/升,本地地下水總硬度約210-410毫克/升。所以,最直觀的體現是水鹼較少。
2.腐蝕性小。南水腐蝕性離子含量,如氯離子、硫酸鹽含量均顯著低於本地區。
3.口感好。南水PH值約為7.5-8.5之間,呈弱鹼性;礦化度低;再加上剛才說的兩項指標,那就感覺到口感比較好。
4.自淨能力強。
5.透明度高。一是南水透明度約為2-4.5米;二是因水體礦物質離子含量的差異,對光線的折射率不同,南水感覺到養眼睛。所以我們感覺硬度低、腐蝕小、口感好、自淨能力強,透明度高。這是南水的基本特點。
(二)運行管理上的突破:
一是全民護水意識不斷加強。北京在沿線各省市中率先頒布南水北調工程保護辦法,2011年,市政府就頒布了這個辦法。率先劃定水源保護區和工程保護範圍,前兩天召開了工程保護範圍的推進會,實際上北京市已經做完這項工作了,管理單位與工程沿線地方政府也建立了聯管聯防機制;
二是市民節水意識不斷提高,「千裡調水不易,點滴都要珍惜」不再是一句口號,市民將飲水思源、節水惜水的理念固化到了日常行為中。使我們南水北調工作者最為感慨的是,每當社會各界,普通市民到南水北調終端廣場看水的時候,心情都非常激動。所以相信北京市民的節水意識切切實實在提高。
三是南水北調倒逼截汙治汙。我市制定了兩個「三年治汙行動」計劃,大力改善城市水環境,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中心城區河湖「水清、岸綠、安全、宜人」的目標。南水北調堅持「不截汙,不給水」的補水工作原則,這是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全市南水北調表彰會議上,這次重申了,對於需要水的河道,「不截汙,不給水」的補水原則,以倒逼各區引水河道水環境治理提升。
四是管理人員高標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攻克了一系列系列工程技術難關,比如說九級提升泵站聯合調度、功率匹配等難關,安全度過了汛期和2015年冬季輸水期,成功應對了各類突發事件的影響,保證了工程運行安全無事故。我們涉及了水利工程的各種項目,也涉及了城市供水功能的大部分的設施,它是一個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的一個結合體,從工程的設置上。那麼南水北調工程是重複性極強,每天都幹這幾件事,應該說是從工程管理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樣我們的工程管理人員,通過精細管理,工程也經受住了考驗。實際上北京,就是從2008年9月就開始作用了,也就是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通水冀水進京以來,南水北調工程運行已經平安調水八年有餘,在工程處於建設期運行的初期階段情況下,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三、南水北調後續工作有哪些?
習總書記在2014年底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時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要求繼續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加強運行管理,深化水質保護,強抓節約用水,保障移民發展,做好後續工程籌劃,使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江水進京後,確實有效緩解了北京水資源供需緊張局面,提高了中心城及部分新城的供水安全,局部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但按首都新的功能定位和戰略布局,以及建設世界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要求,南水北調工作仍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總書記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管理。繼續圍繞南水北調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切實提高用水效率,精細化調度和管理,確保南水北調工程永續造福首都群眾。
(二) 進一步加快配套工程建設。一是目前中心城區供水保障係數達到了1.2,但與國際特大城市供水1.3-1.5的保障係數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需繼續推進配套水廠建設,完善中心城供水體系。二是我市大部分郊區新城和鄉鎮的居民供水存在風險,城鄉供水不平衡情況還很明顯,要繼續加快建設服務新城的供水工程和配套水廠,推進城鄉供水條件均等化。
(三)努力推進配套工程後續規劃工作。一是加強與水源區對口協作。緊緊圍繞「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這條主線,加強市級統籌,開展區縣結對,積極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深入推動優勢資源互補,共同構建「南北共建,互利雙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二是溝通南水北調與城市水系。依託國家戰略,繼續推進我市南水北調工程與區域內五大水系的連通工程,為以永定河為代表的斷流河道有清水補充、流域生態恢復創造工程條件。三是推動京津冀三地水資源高效利用。京津冀三地同屬於重度缺水地區,要積極推進三地水利設施的溝通,共同推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水資源高效利用。四是構建我市多元化水資源保障格局。南水北調中線來水已佔城市供水階百分之七十,單一外調水通道對城市供水安全存在較大的風險,進一步提高、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我們有一個剛才後面的那個圖,我們有四句話,怎麼打造多元保障體系呢,首先要依託國家戰略。我們南部通道,也就是依託國家戰略,用好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東部通道,也就是依託國家南水北調東線的戰略,去年以來國家部委開通了相關的工作。西線就是打造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依託永定河的生態廊道。北部就是依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對張城水資源涵養區加快治理。構建多元的水資源通道,以保障首都安全供水。
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能夠耐心地聽我解釋匯報,謝謝大家。
徐和建:
謝謝孫主任詳細精彩的介紹,剛才從江水進京,做了什麼工作,還要做什麼工作,三個方面詳細精細地介紹了江水進京兩周年以來的有關工作情況,可以看出江水進京不僅極大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狀況,有效改善了水資源環境,而且還推動了北京與水源地的資源優勢互補和長期深度合作,南水北調江水進京是一項民心工程,更是暖心工程。接下來把時間交給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媒體的名稱。
人民日報記者:
剛才材料裡面說全市受益南水北調人口達到1100萬,考慮到全市人口超過2000萬,請問一下南水北調辦的領導,其他居民什麼時候可以喝上、用上南水北調的水?謝謝。
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鳳慈:
我簡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北京的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是依據國家對北京的極端性分水量設計的三個周期。第一個階段的建設周期是2008年以前要實現冀水進京,剛才是4億立方米。第二階段,也就是中線工程通水以後,北京市的市內配套工程要具備接納10.05億來水能力。為此,這個階段北京市的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建設任務是六項工程,11座水廠的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和智能化的設施管理工程。目前北京市正處在這樣一個工程。輸水工程和調序工程已經建設完畢,智能化的正在建設周期。11個水廠已經完成7個水廠的新建和改建。有第三水廠、第九水廠、309水廠、田村山淨水廠、門頭溝城子水廠、長辛店水廠等。分布在中心城區以及豐臺河西區、門頭溝新城,同時覆蓋昌平一部分。這七個水廠所轄區的人口預計1100萬人。所以現在說,江水進京以後通過七個水廠,首都1100萬人口已經喝到南水北調的來水。
在此基礎上,通州區的水廠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建設任務。目前已經進行了功能的實驗,預計近期可以通水使用。還有良鄉水廠,包括我們的黃村水廠,以及第十水廠正在建設期。那麼這三個水廠所覆蓋的居民預計在2017年年底以前能喝到長江水。
第三階段的建設任務是根據國家南水北調辦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市市內配套工程要具備接納14-17億的來水能力。根據我們的後續規劃,以及北京市的城區的功能定位,我們目前正在啟動還有四個水廠,有石景山水廠,通州水廠二期,以及包括我們現在的大興和亦莊(新機場)的也正在建設期。
在這個基礎上,為了確保國家分給北京的14至17億的來水量,還要圍繞六環要建設一個環形的工程,一個環線的供水網絡,將輻射到除去延慶以外的地區。也就是通過六環的環線(除延慶),要進行地下水網的連通。這個地下管網和這些區域的水廠連通以及一些水廠的改造和更新。這個工程完成後,屆時可以說北京的所有人口基本上都能喝到南水北調的來水。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在建設國際一流和和諧宜居之都的今天,南水北調如何助力首都的建設?謝謝。
何鳳慈: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態環境重要的一個載體。科學規劃,高效利用南水北調來水是市委市政府對建設北京南水北調工程的一個基本要求。那麼怎麼樣能夠確保這樣一個建設理念貫徹到整個南水北調建設過程當中呢?我們採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第一個,在南水北調工程的功能設施建設過程當中,要儘可能地實現景觀化。比如說我們北京市市內配套工程的功能設施形成四個大的水面550公頃,同時還有相配套的一些綠化設施。比如說大家知道大寧水庫是3753萬方的調蓄功能,還有環水庫的景觀綠化。這個改善對區域的生態環境應該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記得有一次老百姓問,這個水庫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福音,這個福音就是出了家門,原來看到的是黃地和沙地,現在能看到一個像公園一樣的水上花園,真的很高興。如果大家去的話,可以看到野鴨、野兔。進入到我們的亦莊,我們一期是52萬方的蓄水量。完成之後,調蓄將達到260萬方。在調蓄池建設是實施景觀的綠化,對周邊的環境也起到了很好的改善。附近居民生活有了環境上的進一步的提高。再有是我們南水北調中線進入北京之後,積極爭取國家批准預留了800米的明渠景觀建設,目前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家能看到一種輸水方式,同時能看到景觀設施。我們的管理處還有一個調蓄池,這個127萬方的調蓄池和海澱區的三山五園形成了一個很好的亮麗的生態環境的風景線。
第二,我們南水北調來水替代密雲水庫的水,對城市河湖水質進行了必要的補充。使城市河湖水質能達到Ⅲ級,大家能感到水清了,也亮了起來。
第三,潮白河水源地以及懷柔水庫進行了補水,這種補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下水的採水量,同時也降低提升了水的回升能力,還為密雲水庫反向供水2億立方,同時每年減少密雲水庫4億的出水量。現在到密雲水庫的話,會看到現在的蓄水已經達到16億立方,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位,景觀非常漂亮。
這個基礎上,充分利用南水北調的來水,來制約和推進我們城市的水環境治理,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嚴格地進行了三前三後的調水工程。不截汙不給水,不環保不通水,按這樣的原則,我們配合北京市水務局努力推進工作,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首都的環境設施、環境生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謝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記者:
我們都是飲水思源,為了回饋水源區人民的深情厚誼,這方面有什麼工作或者是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嗎?
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梁義: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應該說,做好這項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從2013年國務院批覆了一個丹江口上遊地區的工作方案,這個方案要求北京市對口協作,從工作上有一些效果。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南水北調領導工作小組同時成立了辦公室,研究重大問題,推進工作。第二方面是編制了工作方案和規劃。方案和規劃裡面,有兩個主要的內容。一個主要內容是根據這次要求協作的縣市較多,16個,另外我們也考慮,要動員全市的力量來開展工作。因為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水源。這是北京資源的捆綁,我們應該做好這項工作。
工作方法就是市級統籌,區縣結對。正好是16個區,結對協作。另外一個內容是確定了每年5個億的財政資金,助力這項工作。這是工作方案。另外一個就是近三年一共實施了510個項目。應該說,這些項目主要是按照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這樣的一個國家的要求,應該說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第四方面是雙方的交流。交流工作一個方面就是幹部交流。他們的一些幹部來咱們相關的委辦進行相關的掛職,我們也有一些幹部到他們那邊掛職。這樣的話,從工作上,從資源上,交流的人次是三年197人次,我們過去的是74人次。另外,在南水北調通水之際,我們邀請了沿線庫區的代表到北京進行觀摩。另外,我們還動員了社會力量,特別是一些企業,三年來,各類企業對接洽談項目288個,籤約65個,協議資金620億。除了這些經濟方面的聯繫以外,還有文化方面的,文聯組織首都藝術家進行「飲水當思源,感恩進庫區」的活動。從效果上,一個是超額完成了計劃。到目前為止,各個區縣進行了資金和物資的捐助。第二方面是促進了水源保護。我們的資金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水源保護。比如說原來有一些汙染,包括一些河道治理,汙水治理,應該說這個對保水質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第二方面就是資金的一個主要方面是投入了產業。為了保水質,當地可以說犧牲了很多的發展機會,發展過程中很難避免上個項目有一定的汙染,對他們來說,實際上屬於國家目前最嚴格的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支持了他們的一些園區的建設,另外是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比如說這個地方的藥材、茶葉等都是他們的特色和優勢。另外,還有一些民生工程,比如說有一些醫院、學校。另外,我們醫院的醫生義診、老師示範講學等工作。第五方面是市場對接。大家知道,北京是一個特別大的市場,這些地區應該說他們的農產品都是綠色的。因為他們在汙染方面控制相當嚴格,這樣我們利用雙方的優勢。從總體來看,所有的對口區縣,我們的區都在消化他們的產品。另外,我們還舉行了一些產品的展銷會。我的介紹就這麼多。謝謝。
北京日報記者:
我問的問題給市水務局胡處長,剛才說密雲水庫今年蓄水量突破16億立方米,北京的水資源是不是得到了緩解,北京還缺不缺水?謝謝。
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胡波:
各位記者大家好。剛才您問到的北京水資源的狀況,應該說各位也都是長期跑水務局工作的,應該對北京水資源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北京歷來就是一個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城市。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經歷了連續十幾年的乾旱,多年的降雨,十年的降雨量遠低於多年平均降雨量,形成的水資源量也遠遠低於多年的平均水資源量。同時城市不斷增長,人口不斷擴張,也對北京水資源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一少一增」可以看出對水務工作壓力巨大。這麼多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來確保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行和發展,保證了城市居民生活的穩定。從2014年南水北調進京以來,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市的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局面。剛才孫主任介紹了,現在累計進水19億多一點。可以說按市政府確定的「喝、存、補」的原則,70%的用量都是用在城市居民喝的方面,給各個水廠。另外一部分是改善了一定的環境。但是從總的量商來說,現在人均水資源量才達到150立方米每個人,遠低於國際上規定的標準,還處在一個極度缺水的城市。水務局對水環境、水資源不敢掉以輕心,這對我們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國家利益。我們認為北京還處在缺水的一個狀態當中,節水還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謝謝。
京郊日報記者:
咱們的南水北調進京之後是供北京市民飲用,那自來水集團如何保證水質安全?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
自來水集團為了保證南水進京之後的城市供水安全,應該說早在2011年,我們就在丹江口水庫的岸邊建了一個水處理的試驗基地。很多的媒體朋友都到那裡去採訪過,這個試驗基地非常重要,為南水進京提供了一個水處理的技術儲備。覆蓋了北京地表水水廠所有的處理工藝。這些處理工藝針對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制訂了進京之後的水工藝的方案。另外,把城區在用的供水管網切割下來運到這個基地,來試驗水質的適應性這樣的一個研究。為了確保南水進京提供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儲備,確定了治水的方案。30多套方案。這是2011年我們做的一項工作。
那麼南水進京之後,應該說剛才何主任也介紹了,咱目前城區一共有七座地表水水廠來接納南水北調的水源。這七座水廠從治水工藝上,都具備了國際上的最先進的水處理工藝。七座水廠針對南水北調水質的這個特點,我們加強了在基礎處理工藝之前的前端的預處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進行了水質的深度處理。比如說咱們的活性炭、紫外線、超濾膜等等,在我們的水廠都具備。有了這樣的先進性,為了確保咱們的南水進京之後的水質安全,也是提供了極大的技術保障。所以,在南水進京這兩年來,城市的供水、出廠水的水質完全符合國家106項的水質標準,城市的供水是非常安全、優質的。
另外,南水北調進京之後,我們集團進一步完善了水質在線的這樣一個從源頭到龍頭立體的一個體系建設。安裝了500臺實時的水質監測儀器,能觀測我們的水質情況,及時作出反應。再有是在終端水的管網,為了檢驗南水北調進京之後,增設了161處的水質監測點,堅持了一年多的水質監測。從監測的情況看,這兩年首都供水非常安全、可靠,南水進京之後的整個城市供水都是非常安全的。謝謝。
徐和建:
如果沒有問題,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記者朋友對本次新聞發布會的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