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2020-11-30 人民政協網

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水天一色。泵房裡,抽水機轟鳴,葉片飛轉。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雲湧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南水」水質如何?

先治汙後通水。調水全線鐵腕治汙,決不讓汙水進乾渠,中線水質優於Ⅱ類,東線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調水水質好不好,源頭是關鍵。

河南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就坐落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岸畔。

「辣椒村」要拔掉辣椒苗!回憶起那段日子,村支書張家祥依然感慨。過去,村民靠「捕魚換口糧」。1996年,27歲的張家祥當選村支書,發誓「要讓村民擺脫窮日子」,幾番考察,選中了辣椒產業。學技術、跑市場,張家祥和村民們闖出了名堂。每逢辣椒上市時節,上百家客商湧入小村子,一天能賣上千噸。

就在辣椒產業最紅火的時候,張家河村面臨轉型。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進入倒計時,村莊地處水源地核心區,守護一庫清水的責任重大。「辣椒對化肥和農藥需求量大,會讓水中的磷氮含量超標。」張家祥說,「『國字號』工程不是小事,咱說啥也要支持。」

不種辣椒種什麼?軟籽石榴闖進了張家祥的視野。「石榴不貪肥,能『鎖』水土,市場行情還好。」在政策支持下,村裡和企業合作,發展了5000多畝的軟籽石榴。

如今,「辣椒村」變成了「石榴村」。「同樣一塊地,收入翻番。我在石榴地裡套種南瓜,畝均收入8000多元。」村民王洪財說。目前全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多萬元。在張家河村的帶領下,周邊16個村發展起2萬多畝軟籽石榴。

從石榴園望出去,千峰湧翠間,丹江口水庫攬山抱水。為了守好這盆水,淅川縣堅持「有樹不伐、有魚不捕、有礦不開」,該關的關、該退的退、該轉的轉,關停608家養殖場,拆解5萬多個網箱,取締350多家汙染企業。

同時,軟籽石榴、杏李、大櫻桃等特色產業蓬勃興起,林果面積達到30多萬畝。700多家農家樂和民宿點綴在綠色山川間,3萬多農民吃上了「生態飯」。

堅持先治汙後通水,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沿線各地協同發力,決不讓汙水進入乾渠。

治汙靠決心。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蓄水池」,承接蘇魯豫皖4省32個縣的來水,入湖河流53條,一度汙染嚴重, 被稱為「流域治理第一難」。

「過去湖面是黑褐色的,一到夏天就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在山東濟寧市微山縣環境保護局工作了30多年的王雲說。決戰南四湖,全面封堵城區河流沿岸17個汙水直排口,累計清理湖區網箱網圍22.85萬畝。治汙久久為功,換來南四湖清水蕩漾,水質實現了由劣Ⅴ類向Ⅲ類水的躍升。

不僅僅在南四湖,江蘇和山東省將水質達標納入縣區考核,成了一項硬指標。汙染源是什麼?如何治理?「河長制」瞄準一個個治理難題,實施一河一策。

湖北十堰市位於丹江口水庫上遊。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前,5條入庫河流水質不達標。治汙工作隊穿著膠鞋、手持鐵鉤,哪臭往哪鑽,倒紅墨水,撒泡沫屑,只為查清汙水來源。汙染「病根」找到,對症下藥。鋪設汙水管網,建設汙水處理廠、實現截汙、清汙、控汙。目前5條河流中,犟河、劍河、官山河水質穩定保持在Ⅰ到Ⅲ類,泗河、神定河消除劣Ⅴ類。

一系列治汙新技術、新機制在沿線落地。汙水處理、截汙導流、生態修復等治汙項目成為各地「標配」。在中線幹線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每天對「南水」體檢4次,全天候守護水質安全。

治汙成效怎麼樣,一渠清水是最好的見證:全面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線幹線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水質95%達到Ⅰ類水,幹線水質連續多年優於Ⅱ類標準。

會不會無水可調?

優化水資源配置。即便遇最枯水年份,長江下遊和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調水需求

在南水北調工程設計之初就有人提出,長江水量年際變化大,遇上枯水年份,會不會無水可調?

河南平頂山市是最早受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城市之一。2014年7月,平頂山遭遇嚴重旱情,白龜山水庫3次動用「死庫容」,水還是不夠用。關鍵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應急調水,46天裡5011萬立方米丹江水馳援,解了百萬群眾之「渴」。從2015年至2020年9月,南水北調為白龜山水庫累計調水18.07億立方米,水庫管理局局長袁自立說:「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平頂山的供水壓力不可想像。」

不僅僅是平頂山,越來越多的城市受益南水北調。

看用水需求。南水北調工程持續運行2100多天,成為沿線不少城市的主力水源。北京已3個年度、天津已連續5個年度加大分配水量,河南、河北兩省年度正常用水量已分別達到規劃分配水量的68%和74%,且年度用水量呈逐年增加趨勢。

看水量供給。「從平均年份數據上看,源頭的水是足夠的。」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李志竑算起大帳:在東線工程的長江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量8841億立方米,東線年調水量佔比僅為0.99%;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平均年入庫水量為388億立方米,中線一期調水量佔比為24%。

如果遇到極端乾旱天氣,水源地水量會不會影響調水?

「從數據上看,即便遇最枯年份,長江下遊來水足夠保證東線工程調出量,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中線工程平均調出量。」李志竑表示,長江大通站最枯年份是2011年,水量為6686億立方米,東線調水量佔比為1.31%。丹江口水庫最枯年份平均年入庫水量為171億立方米,中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調水量佔比為56%。

專家表示,南水北調工程配套工程陸續上馬,將進一步提高水資源配置能力。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副局長劉憲亮介紹,水利部大力推進引江補漢工程,工程建成後,陶岔入渠水量可新增22.2億立方米,年度北調水量可達到117.2億立方米,可進一步增強水源保障能力。

多少人用上「南水」?

「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區1.2億多群眾直接受惠

丹江口水庫700多公裡外,一座小村子因「南水」而變。

回憶起吃水難的日子,河北邯鄲曲周縣小河道村村民石運章說,「天蒙蒙亮,就得出門挑水,一口氣挑滿5擔,才夠一天用。」

一口井,承載著村民們的吃水記憶。石運章回憶,最初,村裡有一口二十來米深的磚井。慢慢地,淺井出不來水,村民又集資打了一口300多米的深井,這樣的深井村裡共有6口。「淺層水苦鹹,深層水高氟。」曲周縣水利局副局長王洪國介紹,深井越打越多,地下水越來越少,有的地面都開始下陷。

「春天白花花,夏天水汪汪,春播一袋種,秋收一碗糧」。小河道村所在的黑龍港流域,是華北鹽鹼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是一個關係民生的大問題。

「南水」送來了「放心水」。2017年4月,丹江口水跋涉700多公裡,來到邯鄲。「當地加快推進『南水』置換本地水源,甘甜的自來水流入每家每戶。」王洪國介紹。

「南水」甜到群眾心窩窩。石運章說,「做飯洗衣,只要一擰水龍頭,清水就譁啦啦流。用『南水』熬的小米稠稠的、黃黃的,還能『開花』。」

如今,「南水」讓500多萬黑龍港流域的群眾告別了苦鹹水、高氟水,流域內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等地主城區南水供水量佔75%以上。

1200多公裡外,「南水」進京,讓1200多萬群眾受益。

在北京中心城區,一杯自來水中有七成來自「南水」。「水綿了,水垢少了!」北京市豐臺區星河苑小區居民劉梅驚喜地發現。

一度,北京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米。近6年來,南水北調中線累計向北京調水超59億立方米,自來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每升120—130毫克,供水範圍基本覆蓋中心城區以及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區域。

如今,北京構建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聯合調動格局。「南水」替代密雲水庫向自來水廠供水,並反向輸送至密雲水庫,密雲水庫蓄水量從2004年的6.5億立方米「長」到目前超過23億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係數由1提升至1.2。

沿著一渠清水北上,「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區1.2億多群眾直接受惠。

在天津,南水北調通水以來,全市形成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中線向天津累計供水57億立方米,覆蓋15個行政區,近千萬市民受益。

在河南,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全部為「南水」。

在山東,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每年增加淨供水量13.53億立方米,供水範圍覆蓋61縣(市、區)。

生態效益有多大?

復甦河湖生態環境。40多條北方河流「飲」上「南水」,華北地下水位回升

冬日暖陽下,滹沱河波光粼粼,鳥兒掠過激起陣陣漣漪,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河邊休閒散步。

在河邊長大的杜曉娜感慨頗深:「打記事起,這條河就是幹的,一到大風天,灰塵飛揚,住在附近的村民都不敢開窗戶。」

「南水」讓滹沱河重生。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負責人郭貴有介紹,2018年9月開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河北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試點河段進行生態補水,累計補水逾15.7億立方米。

「河裡有了水,水鳥多了,還能看到魚兒,大家都愛來。」杜曉娜說,沿河的花海、林蔭道、溼地公園等一個個網紅打卡地湧現出來。

缺水,是造成北方地區諸多生態問題的原因之一。華北地區上規模的21條河流,不少漸漸乾涸;地下水超採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採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公裡。

南水北調讓長江流域與海河、黃河流域一次次「握手」,為北方帶來了生態水,讓河湖面貌煥然一新。

一條條河流複流了。在河南省鶴壁市,廣袤田野上「纏」著兩條「玉帶」,交叉處是淇河渠道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鶴壁管理處負責人翟會朝介紹,「南水北調累計7次向淇河生態補水4984萬立方米,讓斷流的淇河重現生機。」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介紹,跨流域的生態補水,有效緩解了北方河流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自2016年開始,中線工程向受水區47條河流生態補水49.64億立方米。東線工程生態補水2.81億立方米,南四湖、東平湖、微山湖等數十個河湖自然生態明顯修復。

水更清了,水質向好。連接9條河、環抱146個湖泊,位於河北雄安新區的白洋澱被稱為「華北明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白洋澱生態補水超3億立方米,澱子裡水動起來、清起來了,目前白洋澱入澱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Ⅱ類。

「生態補水為華北地區河湖增加了大量清潔的環境用水,提高了水體的自淨能力,增加了水環境容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湖水質。」劉憲亮介紹。

地下水位回升了。北京地下水位2016年以來累計回升3.04米,增加地下水儲量15億多立方米;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沿線受水區通過水資源置換、壓採地下水、向中線工程沿線河流生態補水等方式,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地下水位逐步回升。」李志竑介紹。

如何用好每滴水?

「南水」來之不易。先節水再用水,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受水區擰緊「水龍頭」

澆過一場越冬水,小麥地冒出一片青茬。在河北邯鄲永年區廣府鎮史堤村,種糧大戶劉軍的感慨:「沒有水,可不敢種3000多畝地。」

「過去兩人守著一口井,漫灌一天,才能澆6畝地。小麥喝不飽,產量也受到影響。」劉軍的回憶。

缺水逼出來一場節水革命。創辦家庭農場之初,劉軍的就採用小麥無畦全密節水種植模式,搭配移動式噴灌機,相比大水漫灌,每畝地用水量減少20立方米。

「南水」來了,也不能浪費,澆水節水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水管都埋在地下,水肥通過滴管滲到作物根部,就像是『輸液』,澆地變成了澆作物。」劉軍的說,「根據土壤墒情,可隨時開啟閥門,小水勤灌,節水節肥,還能降低蒸發量。」

在邯鄲,農業用水佔全部用水量的七成左右。當地大力推廣節水技術,鼓勵種植耐旱品種,採取輪作休耕等措施,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業項目96.74萬畝,預計年節水8700萬立方米。

受水區各地提高節水技術、改進用水方式,提升水資源利用水平。

精打細算,科學用水。在河北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水從池子裡出發,經設備冷卻,進入汙水廠處理,再回到水池……經過一整趟「旅途」,一滴水可變成循環水、中水等。通過水資源循環利用,公司每噸鋼材耗水量從3.5立方米降到3立方米,每年可節水3000萬立方米。

在天津,水可以細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差別定價,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在北京,全市再生水使用量突破8.6億立方米,佔到地表水的20.5%。

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南水」讓煤城河南焦作破解城市發展之困。南水北調累計向焦作供水7060.81萬立方米,水扮靚了城市,生態遊、山水遊熱了。江蘇徐州摒棄高耗能高汙染產業,擁抱更多高精尖產業,「一城煤灰半城土」變成「一城青山半城湖」。

袁其田說,「『南水』彌足珍貴,一方面,繼續推動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調水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節水用水,逐步減少地下水超採,將城市長期擠佔的農業和生態用水退還,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南水』。」

近期,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意味著南水北調工程管理運營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為完善工程體系、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手記

科學調水科學節水

行走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廣大群眾對水的期盼、對水的珍惜。清水入戶、河湖復甦,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滋潤著缺水的北方,深刻地改變著南北水資源配置格局。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藍圖,40萬移民告別故土,數十萬建設者接續奮戰。滴滴「南水」來之不易,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如果大手大腳,那麼調再多的水都無濟於事。

用好「南水」,要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工程通水以來,北方受水區堅持以水定產,量水而行,大力推廣節水產品和技術,劃定用水紅線、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推廣節水教育宣傳,節水能力不斷提高,水資源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節水更要久久為功。節約用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技術推廣、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等。與高標準的節水要求相比,當前節水工作還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節水技術供給能力不足,節水定額、標準等方面的制度還需要繼續完善,產業結構調整還需繼續優化。相關地區要瞄準薄弱環節,補齊短板, 把「水龍頭」擰得更緊一些,讓節水成為更有約束力的「指揮棒」。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南水」,堅持科學調水、科學節水,只有這樣,才能讓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更加突出,讓一渠清水綿綿潤澤北方大地。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7日 19 版)

相關焦點

  • 北京城區用水7成是「南水」 自來水硬度降6成多
    全市已喝上「南水」的市民超過1100萬人。  超1100萬人喝上「南水」  在佔地面積接近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郭公莊水廠炭砂濾池車間內,12組深達6.5米的長方形大池子底部都被鋪上了一層細砂,這就是「南水」處理過程中的深度處理工序——活性炭吸附。再加上臭氧和紫外線消毒等深度處理工藝,6個小時,千裡之外的丹江口水庫水便洗去風塵完成淨化。
  • 北京一年取用「南水」5.5億方 北京自來水硬度降低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獲悉,長江水進京滿一年,北京城區已取用「南水」5.5億立方米,取水量佔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1100萬市民已經喝上
  • 郭公莊水廠炭砂濾池「南水」調出「京味」
    郭公莊水廠2012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初開始大規模建設,為了趕上南水北調江水進京的時間,原本需要三年的施工工期,實際僅用了一年半就具備了通水條件。  來水首先進入格柵間,水中直徑超過1釐米的雜質被濾除在外,然後依次通過提升泵房到達預臭氧接觸池、機械加速澄清池、主臭氧接觸池、炭砂濾池、膜處理車間及紫外線消毒車間進行常規處理、深度處理和消毒。
  • 官廳水庫水更清了(深度觀察)
    「這幾天,補水水流量每秒6立方米左右,前一段時間最大是每秒100立方米。目前補水總量已達到1.8億立方米,將一直持續到11月份。」北京市水務局官廳水庫管理處副主任李光遠說,「這次生態補水,是近年來官廳水庫開閘放水水量最大的一次。」「這裡的水,是要流到首都北京的!」在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裡,侯建軍對記者說。58歲的侯建軍是鄰近的土木鎮西辛堡村村民。
  • 24條青鱂魚為南水水質站崗
    通訊員 金良澤/攝南水進京兩周年本市累計收水19.3億立方米 水質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2月27日江水進京,首都市民喝上了優質的丹江口水庫來水。截至目前接近兩整年,北京市累計收水19.3億立方米。其中2015至2016年度接納來水11.04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1100餘萬。
  • 人傻錢多?一顆珠子100萬,最貴手錶竟拍賣出2.2億!
    前幾天被一則熱搜震驚到了,一隻手錶竟然被拍賣到3100萬瑞郎,換成人民幣大約2.18億,這是什麼概念?難道這就是窮玩車,富玩表的體現?這隻價值為2.18億的手錶是百達翡麗6300A它成功幹掉1.2億勞力士成為史上「最貴手錶」成交價是起拍價的12倍,打破鐘錶最高價格紀錄。這年頭啊,最值錢的都是鋼表,這款腕錶是品牌在售最為複雜的腕錶,百達翡麗6300A是一枚孤品,材質為不鏽鋼,擁有雙面錶盤,可正反佩戴,好想知道戴著是啥感覺?
  • 僾尼人和筍醬的故事丨尋訪南糯山的水之源
    進入南糯山的「龍巴門」(Laol Kanq)去南糯山之前,我們先做了功課,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南糯」一詞的含義。南糯山絕大多數村寨都是哈尼族村寨,這些村寨多用傣語來命名。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走遍南糯山的村村寨寨,尋訪各寨的知情哈尼人,和勐海縣的哈尼文化專家深度交流,「南糯山」的來由開始清晰起來。西雙版納一帶的哈尼族,稱之為僾尼人,也有稱為阿卡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南糯山的哈尼族,當地習慣稱之僾尼人。
  • 世界上最髒的水,一滴水富含2億個病毒,髒到了極限
    在許多人看來,世界上最髒的水無疑是工業上排放的汙水,其實並非如此,將最髒的水與工業上的汙水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地球上最髒的水有多髒?顯微鏡放大後,2億個病毒正在遊走!
  • 深度調查:1人死亡,2人刑拘,只因一塊小小鏡子……
    深度調查:1人死亡,2人刑拘,只因一塊小小鏡子…… 2020-08-14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上2.1 大洲和大洋
    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個表面擁有液態水的星球,其實而且水量十分豐富,從外太空看上去,地球簡直就像一顆水球,特別是在太平洋上空看下去,地球上的陸地極少,大部分都是海洋了。地球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一個「大水球」。
  • 宇宙中第二多的物質,地球上1公斤鈾1億年才能生產2克
    科學家們計算得出的氫氦在宇宙中的比例,與實際觀察非常吻合,氦豐度從而也成為大爆炸理論的一個有力證據。 宇宙中氫和氦形影不離,氫熔合成氦,氦和氫又熔合生成其它元素,鍛造出地球這樣的生命搖籃,它們的愛情在烈火中淬鍊,會一直持續到地老天荒,宇宙熱寂。
  • 世界最盛大節日—印度大壺節,1.2億人參加,一起沐浴共飲恆河水
    導語:世界最盛大節日—印度大壺節,1.2億人參加,一起沐浴共飲恆河水說到印度,相信我們對這個國家都頗有興趣。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也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國土面積沒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大,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卻養活了13.53億人。印度作為我們的鄰國,也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但印度卻有著和我們國家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印度,來說說印度那些事。
  •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上1-2《水沸騰了》在線學習
    二、水沸騰了1.沸騰:液體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產生的一種劇烈的氣化現象;水沸騰後再加熱將繼續沸騰但溫度保持不變,不加熱的話將不再沸騰;水沸騰時,水變成水蒸氣的速度較快;2.沸點:這個一定溫度就是這種液體的沸點,各種液體的沸點是不同的;水沸騰時溫度為 100 攝氏度,即水的沸點是 100 攝氏度(一個大氣壓下);很深的礦井裡,
  • 隨著南亞冰川的萎縮,水危機迫近2.7億人
    下遊,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平原上,世界上最廣泛的灌溉農業系統取決於印度河。冰川是約2.7億人的生命線。暴雨使河流在整個南部河道上衝破了河岸。1600多人死亡;損失達到100億美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伊斯蘭瑪巴德的救災專家烏斯曼·卡齊說:「規模如此大的洪水是聞所未聞的。」 他補充說:「但是它將變得更加普遍。」 「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洪水是該國最大的災害之一。」
  • 地球上到底是水多還是巖石多?算出的答案出乎意料
    古人說三山六水一分田,實際上,地球的海洋面積,多達地球面積的71%,剩下的29%才是陸地的面積。這還是沒有計算,陸地上一些江河湖泊的大致面積所佔的比例,如果要再統計上這些,地球上的水域面積就更大了。然而,如果我們將地球上,這麼多的水與地球的土石方量,做一個對比的話,哪一個更多呢?這麼多的水,似乎應該是水更多啊?
  • 南崑山上蜻蜓飛
    而南崑山是惠州蜻蜓分布最密集區域,至少生活著156種蜻蜓。蜻蜓對生存環境質量要求高,因為有一批南崑山人的付出和堅守,南崑山才成為蜻蜓的樂園。 嶺南六月,一半火焰,一半綠海。我與幾位文友相約前往南崑山,參加廣東省林業局組織的「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南崑山自然保護區分會場活動。 我們驅車在高速上往南崑山方向駛去,窗外風景秀美,綠水青山環繞。
  • 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累產突破300億立方米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累產突破300億立方米 11月30日,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產量邁上新臺階,累計投產井932口,累計產氣達301.2億立方米,成為近年國內天然氣新增長極,為打贏藍天保衛戰
  • 玻里尼西亞人如何用獨木舟徵服南太平洋?
    上圖為玻里尼西亞三角:1為夏威夷,2為紐西蘭,3為復活節島,這是波尼利西亞三角的3個遠點。所有的航海者都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1. 確定方向,以便設定準確的航線到達目的地;2. 確定自身位置,以便隨時調整偏離的航線;3.
  • 颱風「莫拉菲」重創菲律賓南呂宋,數十萬人無家可歸,2人遇難
    農業部將向農作物受颱風影響的農民提供貸款;社會福利及發展部也準備了食品包和救災資金,資金總額達8.9億比索。菲律賓海岸警衛隊(PCG)發言人阿曼多·巴利洛準將通報,「莫拉菲」襲擊呂宋期間,PCG在描東岸省接到數起海事事件報告,其中位於巴坦加斯省鮑安的PCG分站,在一艘名為MV海洋探險者3號的遊艇沉沒後,營救起7名船員,目前仍有1船員下落不明。全菲共有500多名乘客、473輛貨車、21艘船被困在23個不同港口。
  • 世界上最髒的水有多髒?這裡的水放顯微鏡下,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水不僅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日常所見到的水其實都富含雜質,這些雜質有些對人體有益,因為富含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人飲用這種礦泉水其實比真正提純過的純淨水,更有益於身體的健康,而有些水並不適合直接喝,尤其是那些微生物泛濫,細菌病毒大量滋生的江河湖泊,人直接飲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