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護水情 -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1-01-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正式通水,一渠清水從丹江口水庫北上進京。南水進了北京城,流進了調節池、調進了自來水廠、存進了密雲水庫、循環再生排入河湖……一切看似簡單,但在南水流經的所有環節背後,有數萬名南水北調人在默默守護,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正式通水,一渠清水從丹江口水庫北上進京。南水進了北京城,流進了調節池、調進了自來水廠、存進了密雲水庫、循環再生排入河湖……一切看似簡單,但在南水流經的所有環節背後,有數萬名南水北調人在默默守護,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

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副主任 劉劍瓊

從「攻山頭」到「守陣地」

團城湖調節池,繞一圈3.8公裡。

每天早上7點多到單位,劉劍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繞著池子轉一圈,看看安全保衛情況,人員是否都到位;看看沿途的三個分水口,設備設施是否正常;再詢問一遍在崗的值守人員。一個多小時轉完一圈,劉劍瓊才放心地回到辦公室。

2015年,南水北調團城湖調節池正式建成。作為南水北調的配套工程之一,這個儲存著150多萬立方米淨水的池子,成為一級水源保護地,具有調峰(控制來水量)、分水(分給水廠和用戶)、最後一道防線(南水進京水質防線的最後一道)三大功能。

劉劍瓊就是調節池的守水人。

其實,從2005年南水北調工程一開始,劉劍瓊就參與到工程建設中。用他的話說,頭10年他是在「攻山頭」,啃下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這塊「硬骨頭」後,從2015年開始工作轉為運行管理,開始「守陣地」,保證這塊水源地每天為北京市民送上乾淨安全的飲用水。

「攻山頭」驚險刺激,幾乎每天都有新挑戰;「守陣地」日復一日,貌似枯燥平淡,卻難在要和「攻山頭」一樣,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緊繃神經。

水質檢測、工程維護、修整環境……每天,劉劍瓊的團隊都在重複這些工作。但每個人都是多面手,每個崗位都有AB主副手,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2017年汛期的一個周六,北京迎來入汛最強降雨,暴雨橙色預警拉響。下午時分,大雨還沒來,淅淅瀝瀝地掉著小雨點。雨聲,就是命令。根本不需要通知,劉劍瓊和同事們不約而同地從家中趕到單位。

劉劍瓊跑到調節池邊。雨越下越大,噼裡啪啦地砸向水面,調節池旁的金河倒虹吸工程水位漲勢迅猛,從48.77米很快上升至50.25米。眼看著滾滾急流就要倒灌入調節池!

作為防汛副指揮,劉劍瓊立即召集38名應急搶險隊員,冒著大雨吊放備用檢修閘門,搭建臨時圍堰,把沙袋一層層摞高,封堵急流,防止倒灌。現場4臺應急排水泵開啟,和應急排水車一起聯合抽排。現場每個人都是全身溼透、雨鞋積水,可大家全然不顧。

雨慢慢小了,劉劍瓊懸著的心並沒有就此放下,他馬上組織管理處相關人員按照應急預案各守其責,運行人員不間斷巡查,排查安全隱患。

經過近30個小時的不間斷抽水作業後,金河的水位終於恢復了正常。那一夜,劉劍瓊和同事們連辦公室都不敢回,就在應急車上守著,實在太累了就打個盹兒,只要聽見窗外雨聲又密了,就趕緊下車看看。

5年間,每遇這樣的突發情況,劉劍瓊和同事們從未「掉鏈子」,實現了調節池5年零事故。

「我是南水北調的建設者之一,比誰都明白這水多麼來之不易。這陣地,我們一定會守好。」劉劍瓊說。

郭公莊水廠副廠長 陳寶瑞

摸準南水的「脾氣」

「要說制水,咱們國家肯定是這個。」陳寶瑞伸出大拇哥,口氣裡充滿了自信。作為郭公莊水廠的副廠長,他的底氣不光來自於清澈的南水,更來自於郭公莊水廠先進的水處理工藝。運行5年來,郭公莊水廠出水7億立方米,水質遠遠優於國家飲用水106項指標。

過去,北京的自來水都是地下水,鈣鎂離子高,水硬。5年前南水進京,人們最直接的感觀,就是水鹼少了。而對於陳寶瑞來說,南水進了京,並非大功告成,5年間,他一直在摸南水的「脾氣」。

2017年四五月間,陳寶瑞遇到了一件怪事:經過炭砂濾池的過濾後,出水濁度理應會降至0.1NTU以下。但是,濁度居然出現了逐漸升高的趨勢,0.1,0.2,甚至接近0.3。導致濁度升高的原因是水棉藻,是一種潛伏在水中的藻類。為了降低濁度,陳寶瑞只能把濾池的反衝洗周期從48小時縮短到36小時,繼而又縮短到了24小時。

水廠一共有24個濾池,衝洗一個濾池需要37至40分鐘。反衝洗周期縮短到24小時,水廠的壓力陡增。如果濾程再縮短,水質將難以保證。偏偏,此時水廠的汙泥系統也出現異常:原本每天四五百噸的制泥量,那段時間只有一百多噸。陳寶瑞加大了次氯酸鈉的投加劑量,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他突然想到,水棉藻是一種長鏈的藻類,而預加臭氧恰好可以氧化、分解有機物,抑制藻類繁殖。他馬上進行了實驗,發現預加臭氧之後,炭砂濾池的出水濁度果然有了明顯下降。他讓技術人員在加強反衝洗和次氯酸鈉投放的基礎上,適量投加臭氧,果然有了效果。水廠的制泥量恢復到了四五百噸,濾程也逐漸恢復到了48小時。將近一周後,一切回歸了正常。

事後,陳寶瑞總結,南水是地表水,從源頭流到北京,經過一千多公裡,水廠工作人員不能「以逸待勞」,一定要積極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5年來,無論是面對高溫高藻,還是低溫低濁,郭公莊水廠都形成了完善的處理機制。

2014年12月27日,郭公莊水廠正式投用。通水儀式上,卻沒有陳寶瑞的身影。那一段時間,陳寶瑞的嶽父一直在住院,而郭公莊水廠正好進入通水前的關鍵期。從9月下旬開始,陳寶瑞就提前進入臨戰狀態,兩天才回一次家。水廠正式投產的前一天下午,他接到家人電話:老嶽父病危。在醫院裡,爺兒倆見了最後一面。另一邊,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提出抗議:她感冒需要人照顧,老爸根本指望不上。

「其實那天我在不在現場都一樣。」未能參加通水儀式是個不小的遺憾,但陳寶瑞知道,他已打造出一支過硬的技術保障團隊,足以勝任接水進京的任務。

南水來了,水鹼少了。郭公莊水廠的水質已達到直飲水標準,未來超濾膜設備投產後,水質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5年過去,陳寶瑞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畢業論文寫的就是南水北調。接下來,女兒還要攻讀研究生,方向也和水有關。「一切都很圓滿。」陳寶瑞很滿意。

密雲水庫管理處水政科副科長 王榮臣

「不一樣的景色」

「你看那兒,前幾個月人還能走過去,現在全是水,只能看見樹冠了。」密雲水庫庫區一片山林裡,王榮臣指著遠處說,由於水庫水位持續上漲,他和同事早就不能按照原來的巡庫路線走了,只能沿著崎嶇的山路徒步巡查。

王榮臣是密雲水庫管理處水政科副科長,需要定期巡查密雲水庫和水庫上遊河道。山路並不好走,有的地方叢林密布,有的地方山石嶙峋,每次徒步巡查,都要比以前多花費兩三個小時。儘管如此,王榮臣還是很興奮,「水庫的水位越來越高,每次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

監測數據記載,2014年5月,密雲水庫的水位137米、水面面積94平方公裡,而到今年6月,密雲水庫的水位已經突破149米,水面面積達到143平方公裡。5年間水位上漲12米,水面面積增加了49平方公裡!

5年前,密雲水庫的蓄水量僅為8億多立方米。「當時就連海拔最低的庫中島也露出了水面,荒草和林木落地生根。」王榮臣說,是南水給密雲水庫「解了渴」。

自2015年9月11日南水北調反向輸水調入密雲水庫至今,已累計向水庫輸水近4.5億立方米。自2016年年初至今,密雲水庫蓄水量連續突破17道整億關口。王榮臣介紹,這主要得益於「三增一減」——春、夏、秋三季,每天有近100萬立方米南水經泵站逐級提升,輸送至密雲水庫,此為「一增」;2015年至今,白河堡水庫每年平均向密雲水庫輸水約7000萬立方米,此為「二增」;2015年至2018年,密雲水庫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比建庫以來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多,降雨的增加為水庫帶來更多的來水,此為「三增」;南水進京後,密雲水庫向第九水廠的供水量由原來的每天90萬立方米左右降至15萬立方米左右,此為「一減」。

這「三增一減」 使得密雲水庫水位持續上漲,有效增加了水庫的蓄水量,充實著首都的水家底兒。

「尤其是近兩三年,水位上漲的速度非常快,真是眼看著一天天漲起來的。」王榮臣記得,2017年的一次巡查工作,他登上巡邏船來到了庫區中央,驚喜地發現水中「長」出了大樹,「其實那是個庫中小島,剛沒入水下沒多久,只有大大的樹冠還留在水面上。」王榮臣說,那段時間水庫的水位每天看漲,水庫中央曾經露出水面的20個小島,已有7個被完全淹沒,外圍面積較大的庫中島,面積也在急速縮減。「因為有不少小島沒入了水下,巡查時還真得有老船長帶道才能繞開。」

除了庫區,王榮臣和同事還將水庫上遊96條、總長1519公裡的河道納入巡查範圍。今夏,王榮臣和同事在白河河道巡河時,在一條不通車的小道上發現了幾個輪胎印。他和同事扮成遊客,發現一家農家樂偷偷組織客人開車進河道搞違規漂流。最終,這個違規項目被取締。

涼水河社區級河長 梁娟

「群眾河長」守護門前水景

打開「北京河長」APP,點擊登錄,手機頁面上很快便出現了一連串數據:本月巡河26次,徒步巡河距離44公裡,在全市目前排名第103。

梁娟是豐臺區西羅園街道海戶西裡北社區黨支部書記,而同時也是守護涼水河的一名社區級河長。

上世紀90年代起,梁娟就一直生活在涼水河邊。親身經歷了涼水河從過去臭水溝到現在水草豐美、魚翔淺底的巨變。

涼水河是城南的主要排水河道,高峰期每天都要承受64萬立方米汙水直排入河。河水又髒又臭,別說釣魚,有一二十年河裡壓根見不著活物。

隨著涼水河被當作樣本河道重點治理,沿岸35個排汙口被封堵,還專門設置了6處除臭工程設施。經過治汙清淤、河道改造、生態修復等工程,涼水河終於「脫胎換骨」。

2017年,梁娟成為一名社區級河長,開啟了她的巡河之旅。先看看河水裡有沒有汙物,再看看岸邊有沒有新增違建,然後沿著岸邊徒步走上兩公裡左右,巡查岸邊的環境衛生。一旦發現問題,立刻通過「北京河長」APP拍照上傳。

巡了兩年河,梁娟漸漸有了心得。「巡河時遇到一般性的問題,儘量在社區範圍內解決。」層層上報耽誤時間,「坐等靠」影響問題的處理效率,還不如發現問題,立刻想辦法著手處理。巡河時發現狗糞、垃圾,自己隨手就進行撿拾;遇上大風天,趕緊去河邊清理被風吹落的枯枝敗葉;發現有人將共享單車惡意扔進河道,立刻通知河道保潔隊進行打撈。只有遇到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才向上一級反映報告。

一次巡河中,梁娟發現河裡有一處水面湧動,似有一股水流注入進來。梁娟心裡咯噔一下,沿岸35個排汙口不是都已經封堵完畢了嗎,怎麼還有人能偷偷往河裡排汙?情況緊急,她立刻上報,經過核實,原來這裡有一處專門用來行洪的排水管道,前幾天雨大,管內積存的雨水順著管道緩緩流入河中。弄明白事情原委,梁娟這才鬆了口氣。

今年夏天,一場大雨剛停,梁娟就向涼水河邊自己的「責任段」走去。「雨不小,不知道河邊情況怎麼樣,趕緊過去看看。」到了河邊,梁娟驚訝地發現,由於河水暴漲,連岸邊的人行休閒步道都已經被水淹沒。梁娟立刻協助水務部門和環衛人員封閉所有的臨河通道,勸阻居民暫時不要到河邊行走,以免發生意外。

「現在站在岸邊就能看見成群的魚遊過。夏天巡河,蛙聲一片。」梁娟愛拍照,經常將自己巡河時發現的美景發到朋友圈中,引來左鄰右舍點讚,報名跟她一起巡河。2017年,梁娟發動社區黨員成立了由50餘人組成的「群眾河長」隊伍,每天都有兩名「群眾河長」利用早鍛鍊、晚遛彎兒的工夫,上下午在河邊巡視,發現問題立刻通過微信群上報。目前,整個西羅園街道「群眾河長」已發展到上千人。

相關焦點

  • 本端與新華社客戶端再度聯手,「北京戰疫地圖」同時上線「兩端」
    由北京日報客戶端與新華社客戶端聯合出品的「北京戰疫地圖」,12月31日在北京日報客戶端和新華社客戶端同時上線,北京最新疫情動態、權威發布以及全市人民共同戰疫的生動故事,將第一時間通過「兩端」傳向全國和世界。
  • 漩渦中的脈脈:成也匿名 難也匿名
    匿名社區使脈脈成為大公司爆料中心,許多網際網路大事件都是從脈脈曝出,例如此前的陸奇離職百度、美團收購摩拜的細節內容、熊貓直播將被「賣身」等消息。如今匿名板塊已經成為脈脈的招牌板塊,也是脈脈此前最吸引流量的活躍板塊。  為了應對監管,整改後的脈脈將「匿名」版塊升級為「職言」,不過還是保留了匿名發言的所有功能。
  • 悠悠心曲一枕夢,脈脈芳思兩情牽;十賦鷓鴣行行淚,提筆字字酸
    悠悠心曲一枕夢,脈脈芳思兩情牽。一個臆想中的舞臺,儘管沒有鮮花和掌聲,還是會很投入的演出。想必,一些屬於人生的章節,疼痛或歡喜,任誰都不能隨意刪減。時光,依舊輾轉在夢裡。卻莫名的,牽絆了滄桑的痕跡。窗外,那一樹繁華的美麗。何時落盡了最後的一片迷離。
  • 守護「生命之水」六十載: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護水記
    新華社記者 夏子麟 攝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守護「生命之水」六十載: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護水記新華社記者田晨旭、魏夢佳、夏子麟在北京東北部的密雲區,一汪湖水靜臥於燕山群峰之中,清風拂過,碧波蕩漾,水鳥翔集。
  • 志願者尋訪「護水英雄」傳承「護水精神」
    志願者尋訪「護水英雄」傳承「護水精神」 2014-08-20 13:26:00 導讀:連日的陰雨天並沒有擋住紹興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青春助力五水共治」社會實踐隊的腳步,這群大學生們走街串巷,尋訪著一個個「護水英雄」,將「英雄」的「護水精神」傳遞出去,用自己的行動和青春助力五水共治。
  • 北京朝陽: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正式開工 大運河文化帶將添新景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8月18日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日前,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順利開工,該工程位於第四使館區,工程建成後,將打造成色彩多樣、文脈豐富、風景優美的濱水空間,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景觀之一。
  • 脈脈,憑什麼成為中國最大的實名職場社交平臺?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責編 | 清野內容來源:2018年8月21日,國內領先的職業成長平臺脈脈,在北京召開主題為「賦能·成長」的發布會,這是脈脈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一場戰略發布會
  • 今天起,北京將逐步恢復國際直航!入境需要注意什麼呢?
    圖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而且,小夥伴們登機時必須攜帶最後,更多詳細解讀,請查看下面圖片:圖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圖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圖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內容來源,整合自民航資源網、北京日報客戶端
  • 北京日報評論:「人努力」是贏得藍天的關鍵
    北京2020年大氣治理成績單日前出爐。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9.5%,首次達到「30+」的水平,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這也意味著,本市「十三五」時期大氣治理目標順利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因一句「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個」,脈脈被B站告上法庭!
    原告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站)與被告北京淘友天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脈脈)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受理後,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該案現已審理終結。事實和理由:寬娛公司發現,在脈脈網及脈脈App下設的「脈脈職言」板塊,名為「衡山弟子」的用戶發布了要求比較B站算法和平安科技上海算法職位的帖子,名為「嗶哩嗶哩員工」的帳號評論稱「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個」(以下簡稱涉案評論),該評論被列為熱門評論,吸引了其他脈脈用戶的評論和回復,同時引發了其他網絡平臺的轉發和引用。
  • 產品分析報告 | 傳統職場社交環境下,脈脈如何獨領風騷
    脈脈將目標用戶設定為公司職員、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獵頭、尋求商業合作的人,隨著脈脈市場邊界的拓寬,其職場目標用戶總數可能與就業人員總數趨同。兩相對比,領英的活躍用戶數僅為脈脈的14.1%,日活比例也低出脈脈不少。而在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及使用時長上,領英顯得稍有優勢。主要原因為產品已進入穩定期,用戶規模基本不變,活躍用戶群體也基本固定,相對脈脈而言規模較小,所以人均指標相對較高。
  • 水從哪裡來 - 新華社客戶端
    但作為水資源缺乏的城市,北京河道、湖泊的自然補水能力萎縮,居民飲用水尚需大量依靠從南方調度的天然水。那麼,溼地之水從哪來?近九成為再生水「再生水是北京溼地的主要補給水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 【中疾控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記者從...
    2020-06-19 09:05:16來源:FX168 【中疾控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記者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6月18日晚,該中心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正式發布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 脈脈回應拼多多員工匿名發貼被辭退 網友:匿名怎麼查出來的?
    隨後,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回應拼多多員工匿名發貼被辭退,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用戶信息。  以下為脈脈聲明全文:  關於保護用戶信息安全的聲明  作為職場社交平臺,保護用戶信息安全是脈脈的安身立命之本。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完備的保護與捍衛,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前提。
  • 脈脈教你實現各行各業的交流合作
    亮點一 想贏 憑什麼  從年輕時代的核心價值切入營銷  正如同脈脈CEO林凡所言,中國正在經歷從熟人社會往生人社會轉型,脈脈希望「幫助每個人打通職場人脈,擁有一個職業人脈網絡」。本次脈脈四周年品牌升級,圍繞職場社交這樣一個宗旨,採取了通過年輕人喜歡的H5形式進行情懷預熱,並在傳播熱度基礎上順勢推出視頻,進行價值再定位的營銷策略。
  • 《山海情》全明星陣容開播,西北話臺詞增強真實感
    12日,「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衛視首播。由黃軒、熱依扎、張嘉譯、尤勇智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加盟的全明星陣容,也讓這部劇的首播看上去星光熠熠。
  • 北京出警有多快,看這套流程就知道了
    指揮室如同派出所的「最強大腦」,針對每一個警情,視頻巡控員都可以即時同步視頻跟控,指揮員可以依據出警民警傳回的視頻、數據對現場情況研判分析,實現更準確地指揮、更科學地調度。突然,指揮室裡響起了警情,市公安局電臺通報:一輛疑似被盜開工程皮卡車自北四環中關村附近沿內環主路行駛。依據這一路線,指揮室內的指揮員分析:嫌疑車輛很可能會駛入大紅門派出所的轄區。
  • 【光明日報客戶端】東北大學創新開展雲端物理實驗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勇通訊員楊璦博)  新聞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0年3月16
  • 脈脈匿名版塊被關停,淺談網上匿名發表言論引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近日據相關新聞報導,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針對脈脈匿名版塊存在用戶匿名發布謠言侮辱誹謗他人,侵犯他人名譽、隱私等合法權益的問題,依法聯合約談脈脈相關負責人,責令其限期關閉匿名發布信息功能,加強用戶管理,全面整改。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今(3)日,光明日報刊發題為《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一文,關注長江流域各省市實行十年禁捕的措施  長江禁捕後,為幫助退捕漁民更好完成角色轉變、解決漁民退捕後的生產生活難題,湖北省擬遴選部分退捕漁民培訓上崗,在全省各地建立護漁員隊伍,就近安置貧困人員上崗就業,負責天然水域護漁任務,加快推動長江禁漁從「管大家」向「大家管」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