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探秘東營最大自來水廠:您家的自來水是怎麼來的?
▲經由這些管道,「黃河水」一步步完成淨化加工,變成飲用水輸送到東營千家萬戶。
勝利油田供水公司值班員工採集設備運行數據。
最終深度處理後的清水
檢測儀顯示採訪當天最終水濁度(國家要求NTU在1以下)。
我們日常飲用的自來水是從哪兒來的?在流入千家萬戶之前,這些水經過了怎樣的工序,是否可放心飲用?
我們每天都要喝水,卻可能不了解這些「幕後故事」。3月11日,記者採訪了東營兩家自來水公司:勝利油田供水公司和東營市自來水公司,又來到東營最大的自來水廠——勝利油田供水公司耿井水廠,為您揭秘自來水是如何一步一步安全地進入居民家中的。
東營多數家庭喝的是「黃河水」
據了解,目前,勝利油田供水公司7座水廠擔負著東營市多數家庭和工農業生產、勝利油田單位及社區、濱州部分地區共100萬以上人口的用水任務,黃河水是唯一的水源。
此外,據東營市自來水公司提供數據,東城約15萬人口的自來水由東營市自來水公司供給,東從東青高速以東西到觀海棧橋,南北區域為北二路到南三路,這些區域的自來水水源也來自黃河;廣饒縣居民飲水由廣饒自來水公司獨立擔負,為廣饒地下水。
勝利油田供水公司生產技術信息管理中心主管師劉偉剛介紹,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地下水礦化度高,黃河水幾乎是唯一可以利用的飲用水源。
因此,東營多數家庭的自來水都來自黃河。不過,從黃河水到家庭飲用水,至少要經過20至30多道工序,單是黃河水進入水廠便要經過3-4級提升。
通俗來說,黃河水經一級泵站提升至引水渠道,再經二級泵站提升至沉砂池沉澱泥沙,最後經三級提升至水庫蓄水,再經四級提升至水廠。
在進廠之前,水中還要投加化學氧化劑,殺死水中部分藻類與有機物等,有助於提高後續工藝對水中雜質顆粒及有機物的去除效果。以負責西城40萬人口用水的耿井水庫為例,每天出水量約為12至14萬立方米,蓄水量遠大於需水量,可最大程度滿足居民用水需求。
記者「探秘」自來水處理流程
黃河水經沉沙池與水庫提升至水廠後,便進入自來水的「核心處理」階段。
3月11日,記者來到耿井水廠,跟隨工作人員現場參觀了自來水「生產流程」。
上午8時,經過投加高錳酸鉀複合藥劑預氧化處理的原水通過提升進入了沉澱池,此時,水質相對還很渾濁,要在下一步中加入混凝劑去除雜質。
在沉澱池,原水完成了泥水分離,開始進入濾池過濾系統。大量經過沉澱去除雜質顆粒的待濾水流過1.2-1.5米厚的均質石英砂濾層,其中的細小雜質被截留並過濾下來,截留在了濾料上。記者在過濾車間看到,深達5米的濾池此時已經一望見底,水開始變得完全澄清,位於提升泵房的儀表監測顯示,3月11日當天的出廠水濁度為0.07NTU,這意味著,當天該區域居民的飲用水質遠遠優於國家規定的濁度在1NTU以下的標準。
然而,水廠工作人員提醒,澄清後的水仍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和細菌,還要進行最後一道工序——消毒。在耿井水廠南部的一間密閉小房子,過濾後的水通過這裡輸送的氯氣進行消毒。「加入氯氣後,清水池中的水中會產生次氯酸根,具有強氧化性,能殺死水中的細菌和致病微生物,並保持一定的游離性餘氯,確保供水管網的水質安全性。」經過消毒處理的成品水儲存在清水池中,所有的清水池都是封閉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水質安全。隨後,通過送水泵房,這些水經由自來水管網輸送到東營的千家萬戶。
40萬居民省內率先喝上「深度處理水」
經過上述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這四道主要工序的黃河水,已經成為符合國標要求的自來水了。以上就是常規水處理工藝。
2013年10月28日,耿井水廠的深度水處理工藝正式投產運行,這部分自來水,是經過常規處理工藝之後,再經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處理的。自此,西城近40萬居民喝上了「深度處理水」。口感更好,水質安全性和穩定性也更有保障,市民打開水龍頭可以直接飲用,在全國屬於先進水平。記者獲悉,早在2009年9月,勝利油田供水公司生產的自來水即具備了新國標所要求的106項標準,東營多數家庭的自來水提前3年便開始執行新的國家標準,東營市民家中的自來水燒開後大可放心喝。(記者李曉琳李長蓮)
讀者提問
西城東旭小區徐女士:為什麼家裡的自來水有時呈乳白色?
專家答疑:因為水廠出水壓力高,氣體混溶水中,當家中水龍頭放水時,壓力驟然降低,溶解在水中的氣體便會釋放出來形成小氣泡,靜置片刻水便變得澄清,這是一種正常現象,與水質無關。
東利小區一位居民:為何有時自來水會有消毒水味?
專家答疑:為確保自來水安全衛生,避免介水傳染病的發生,自來水需要經過消毒處理,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管網末梢水餘氯不低於0.05mg/l,以保持管網水的持續殺菌力,消毒水味是水中殘餘的氯氣味道,會自動揮發,並不影響健康飲用。
石油大學家屬區李女士:為什麼自來水燒開後有白色懸浮物或沉澱物?專家答疑:自來水燒開後的懸浮物是鈣、鎂離子受熱分解造成的,屬正常現象。自來水加熱過程中,水的鈣、鎂離子受熱分解,生成白色碳酸鈣和碳酸鎂沉澱,飲用適當硬度的水有益健康。(記者李曉琳李長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