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境內的黃河|關於凌汛那些事

2021-01-09 東營網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

  黃河流域東西跨越23個經度,南北相隔10個緯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懸殊,徑流量變幅也較大。同時,因為冬季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因此黃河幹流和支流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冰凌現象出現。這些冰情除對冬季的水運交通、供水、發電及水工建築物等有直接影響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現冰塞、冰壩這種特殊冰情以後,還會導致凌洪泛濫成災。

  解放前,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的事,幾乎年年發生,每次決口,都給沿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山東黃河河務局試過多種破除冰凌的方式,所有的方式中炸藥爆破效果較好,至今仍採用。

  封河往往先從東營段起

  產生凌汛的自然條件取決於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態。在高寒地區,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並且河道形態呈上寬下窄,河道彎曲迴環的地方出現嚴重凌汛的可能性較多。

  對黃河來說,在流凌期,黃河下遊河道在冬季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溫到達零攝氏度,河水表面開始結冰,水內產生冰花。冰花隨水流而下逐漸凝結成冰花團或冰塊,俗稱淌凌,一般年份流凌期多在12月。

  黃河東營段地理緯度比中遊段偏高,據介紹,河南蘭考段地處北緯34°50′,東營段為37°50′。同時,黃河東營段冬季平均氣溫比中遊地區偏低3.3℃,穩定轉負日期比中遊早13天,負氣溫持續天數比中遊長40多天。因此,一般年份,封河往往先從東營段起,次第向上封。封河日期最早為12月1日(1987年),最晚為2月1日(1971年),封冰期多年平均為53天,最長時達85天(1967—1968年度)。冰蓋厚度一般在20釐米左右,插封時可達50—70釐米,1957年曾測到100釐米的冰孔和斷面。主溜河道冰蓋下多有冰花、冰屑滯流,最大厚度3米以上。濟南以上河段冰厚一般在10釐米左右,冰蓋下冰花、冰屑較少。

  解凍開河先自中遊段起,次第下開至東營河段。東營段開河日期最晚為3月18日。氣溫忽高忽底,水量忽大忽小的年份,常造成一年數封數開的局面。水大天冷時,水鼓冰開,稱為「武開河」,龐大堅硬的冰塊極易插塞,最為兇險。

  凌汛的水量傳播與伏秋大汛相反,自上中遊而下逐步遞增。河道封冰上至河南省滎陽汜水河口,長達623公裡,河道內蘊藏大量河谷蓄水,一般年份在5—13億立方米之間。1955年1月開河時,花園口至利津河谷蓄水量達16.18億立方米。中遊氣溫轉暖開河時,大量河谷蓄水挾帶冰凌次第合併而下,步步增加。1972年凌汛,洪水流量在孫口站為672立方米每秒,至濼口增為1270立方米每秒,到達利津時激增到2230立方米每秒。1950年以來,利津站最大凌洪流量為3430立方米每秒(1957年2月28日)。河水內雜以冰塊、冰絮滯流,流速較緩,同流量水位比伏汛高。1977年1月1日,利津水文站流量為595立方米每秒,水位卻高達13.71米,接近1958年1.04萬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1955年1月29日,凌洪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水位高達15.31米,為利津水文站歷史上最高水位。

  中遊河段次第解凍開河,大量冰水合併而下,東營段河面仍然固封,加之尾閭淺窄彎曲,極易壅冰插塞,數小時內即成冰堆、冰橋、冰壩。冰壩積冰如山,直插河底,水無去路,暴漲如沸,漫溢大堤而成災,較難抵禦。

  試過多種預防措施防凌

  清末、民國年間,凌汛時用木料在埽壩前綁紮冰排,防止冰插埽壩成險,別無其他防凌措施。大堤防守同防洪。

  解放後開始探索凌汛形成及發展規律,並試用多種預防措施。1950—1960年,防凌以破冰為主,主要方法有鑿打冰溝、撒土(灰)融冰、人工撬撥、船隻晃壓、飛機大炮轟炸、炸藥包爆破等。1958年1月,山東黃河河務局特製兩艘破冰船下水試用。被破碎的冰塊在河口淺灘及河道彎曲處滯留,重新封固。且冰厚超過30釐米,冰絮多,水量小時無法使用,次年停止試驗。以上措施,唯炸藥爆破效果較好,至今仍採用。

  1960年三門峽水庫建成後,防凌措施發展到以調節河道水量為主、冰凌爆破為輔的階段。上級河務部門按科學數據控制三門峽出庫水量,沿黃涵閘匯水削減凌峰,為下遊創造「文開河」的條件,30多年來,效果顯著。然而三門峽以下數十億立方米河谷蓄水仍是東營段的嚴重威脅。歷年防凌,不敢稍懈,各縣區組織若干冰凌爆破隊,掌握時機,在開河前三四天內突擊爆破,使段內冰蓋破碎入海,防止上遊浮冰下洩被阻插塞。上遊大量浮冰下洩時,爆破隊隨凌追擊,隨插隨炸。數十年來確保凌汛安瀾。

(記者 閆雯雯 整理)

  下期預告:

  讓我們走進黃河東營段的水文觀測站。1930年1月,山東省建設廳在利津設雨量站。1931年6月,山東河務局在利津大馬家和王家莊設水標站,定期觀測水位。1934年,黃委會在利津彩家莊設水文站,測驗項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輸沙量及氣象,同時在利津紀家莊設水位站。1937年,麻灣決口,次年花園口改道河竭,各站停測。

相關焦點

  • 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
    原標題: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黃河從這裡入海,石油之城,生態之城,中國東營。」經常看中央一套的朋友對這一句宣傳語都不會陌生。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穿越9個省(區),流程5464公裡,最終於東營市境入海。
  • 危險的黃河凌汛
    凌汛,是黃河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此時期為黃河凌汛期。   就黃河而言,壺口瀑布一般在每年的冬季都有冰凌現象,河道結冰,瀑布消失。
  • 東營境內的黃河|近年來,東營市如何研究治理河口難題
    因此東營境內的黃河治理主要是排沙與用沙。今天,就讓咱們走進東營境內的黃河,了解一下近年來對河口治理的研究。研究成果難以達成共識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黃河口觀測工作逐步展開,有關科研機構紛紛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河口分析研究工作,已有百餘篇論文、報告、專著問世,有的已被採納運用。但由於河口複雜多變,其發展規律一時難以全面準確把握,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未達成共識。
  • 寧夏水利部門加強黃河凌汛監測、預報信息化水平
    央廣網銀川12月8日消息(記者徐升)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今年黃河寧夏段流凌將出現在12月中下旬,封河上首在2018年1月上旬進入寧夏境內。近日,自治區水利廳召開黃河凌汛測報工作會議,部署加強凌汛監測、預報工作,提升黃河凌汛監測的信息化水平。為更加高效、準確地開展黃河寧夏段凌汛測報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 黃河寧夏段發生凌汛
    連日來,由於氣候寒冷,黃河寧夏段自1月19日封河至今,封河長度已達170公裡。冰凌還在銀川市賀蘭縣境內形成冰塞,導致這個縣潘昶黃河灘區水位上漲,部分灘地農田受淹。目前,水位已經開始回落,尚未造成災情。當滔滔黃河從甘肅流入寧夏中衛後,便沿著銀川平原向內蒙古方向奔流而去。其間390多公裡的河道,地勢比較平坦,河水流速緩慢,加之冬季氣溫下降,河面容易結冰,每年都會出現凌汛。
  • 黃河河段出現凌汛險情 蘭州出動轟炸機炸破冰凌
    中廣網鄂爾多斯3月22日消息(記者吳天喜 王振)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上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黃河河段出現凌汛險情。蘭州軍區空軍某部緊急出動3架轟炸機炸破冰凌。  此次冰凌險情最嚴重的地段位於內蒙古杭錦旗道圖村附近的黃河河段。
  • 東營境內的黃河|流路改道、修建大型工程 黃河河口這樣治理
    如今,黃河安瀾入海,並逐漸變得清澈,美麗的黃河入海口也成為了很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關注的地方。他們從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欣賞黃河的入海處,同時也被美景所震撼。溢洪區開挖引河一道,自小街至寧海以下,長17公裡,底寬7.5米,接黃河故道入海。引河右岸南順堤自小街至墾利縣門金章屋子西北止,長35.2公裡,高4米。左岸順堤自小街至馮家屋子利用黃河大堤,馮家屋子至墾利縣人字局築新堤,長15.7公裡,高4米。溢洪河流域面積150平方公裡,區內村莊51個,人口1.4萬人,各村修築圍莊堰。1951年10月5日,工程全面開工。
  • 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
    本文轉自【人民視覺】;2021年1月7日,山東濱州,受極寒天氣影響,黃河凌汛冰塊急劇增多,大量冰塊堆積河道,兩岸冰壩擁堵河道,凌汛流速減慢。為保證凌汛順利通過,濱州黃河段的浮橋全部拆除。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
  • 黃河追冰人:與凌汛一年一度的「約會」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黃河追冰人
  • 鄄城出現黃河凌汛奇觀
    本年度凌汛期,黃河山東段於2020年12月19日首次出現流凌,20日流凌消失。2020年12月30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再次出現流凌並不斷發展。1月7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根據山東黃河河務局防凌監測顯示,2021年1月7日8時,黃河山東段出現本年度首次封河,濟南、河口地區共封河8段,總長度4.6千米,首封日期較常年偏晚約7天。黃河山東段流凌長度600千米,較1月6日增加174千米,上延至菏澤東明王高寨控導。
  • 今年黃河凌汛發生概率大,陝西全力防凌備汛!
    記者從陝西省防總了解到今年黃河流域冬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均值可能偏低發生凌汛的概率大黃河渭南段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黃河河務局等正在積極做好各項準備什麼是凌汛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
  • 中國氣象局官員解釋黃河壺口瀑布發生凌汛原因
    中國氣象局官員解釋發生黃河壺口凌汛原因  2009年1月23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在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舉行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通報春節天氣情況,並答記者問。  大眾科技報記者: 黃河壺口瀑布的凌汛問題,在歷史上什麼時候發生過?還有凌汛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對今後會有什麼影響呢?謝謝。  翟盤茂: 這次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以前主要是黃河河段不一樣,有些地方緯度偏高,有些地方緯度偏低,上遊融化了,下遊還凍著就容易產生凌汛。
  • 山東組織防凌隊伍35萬人應對黃河凌汛
    新華社濟南12月4日電(記者張志龍)進入12月,山東黃河進入凌汛期。記者4日從山東黃河河務局獲悉,目前山東黃河各項防凌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已組織群眾防凌隊伍35.2萬人,其中搶險隊212支1.1萬人,全力應對黃河凌汛。黃河凌汛突發性強,難於預測、防守和搶險。
  • 山東:濱州遭遇嚴寒襲擊 境內黃河全線流凌
    2021年1月8日,黃河山東濱州段全線流凌,部分河段開始大面積封河。當日,山東濱州遭遇嚴寒襲擊,最低溫度達到-21.4℃,黃河山東河段全線流凌,封河長度超46千米。
  • 黃河入海口河段凌情平穩 淌凌密度近20%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從1855年黃河改道由東營入渤海,至1955年的一百年間,平均三年半就有一年發生凌汛災害,山東也一直被列為黃河凌汛災害的重災區。66年前的新年正月,黃河就發生了一次凌汛,凌汛決口,冰摧浪湧,處在黃河入海口的利津縣三個村莊已經被洪水漫過,數萬群眾陷入險境,但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山東卻創造了一次治黃史上的奇蹟。目前,寒潮退去,溫度回升,黃河入海口河段凌情平穩,部分河段封河長度達到三分之二。
  • 黃委:黃河凌汛突發性強,要確保防凌安全
    10月15日,黃委主任嶽中明主持召開黃河防汛防凌水資源調度綜合會商會,強調要全力以赴,戒慎恐懼,統籌做好防汛、防凌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相關工作,確保防洪安全和水資源安全。會商中,黃委水文局匯報了近期雨水情概況,對比分析了黃河寧蒙河段各主要斷面過流能力,預測分析了未來降雨情況,同時對中長期徑流情況作出預估;水旱災害防禦局匯報了近期防汛工作開展情況和水庫調度方案;水資源調度與管理局介紹了當前幹流引水、生態補水情況以及10月中下旬引水計劃,提出了明年水量調度總體思路;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析了寧蒙河段河道過流能力和上遊河段防凌工程運行條件
  • 今春黃河內蒙古段凌汛不確定因素較多 形勢嚴峻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日電(記者 丁銘、王宇天)記者從1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黃河防凌汛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由於氣候覆雜多變,今春黃河內蒙古段凌汛不確定因素較多,防凌汛形勢嚴峻。    據了解,黃河內蒙古段今年1月18日實現全線穩定封河,全河段封河水位基本平穩,封凍河段累計吃水長度約400公裡,最大吃水深1.5米,較常年偏小。
  • 凌汛是怎麼回事,凌汛發生的季節和原因
    大雪節氣到來之後,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會出現凌汛現象,這是因為部分河段結冰而導致的。通常,如果下遊河段結冰,而上遊河段沒有結冰,那麼上遊的河水流到結冰河段時,水位就會被抬高溢出河壩,然後導致凌汛現象。凌汛一般發生在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流經的地域比較廣,所以氣候溫度也不同,在進入冬季之後,有些河段已經出現結冰現象,而有些河段卻沒有結冰。通常發生凌汛比較多的河段是寧夏至內蒙古河段和下遊河段,而內蒙古地區常常會因為凌汛引發災害。內蒙古黃河河段通常結冰得比較早,而上遊的寧夏、甘肅河段結冰比其晚一些,尤其在蘭州地區流到內蒙古包頭一帶,凌汛現象會特別嚴重。
  • 厚積薄發勇亮劍‖東營黃河河務局水行政執法工作紀實
    這是東營黃河河務局水行政執法人員正在執法辦案模擬現場對兄弟單位模擬過程中的亮點進行交流。完善隊伍建設,健全水政執法網絡。一支專業的水行政執法隊伍法律素養的體現在能辦案,更要會辦案,對案件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了如指掌。按照這一思路,東營黃河河務局秉持「以案促學」的原則,積極組織參與執法辦案模擬演練,並在模擬過程中對以往的案件進行復盤、回溯,總結各個環節中的得失。
  • 今年黃河凌汛發生概率大 沿黃渭南段全力防凌備汛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妞)記者從省防總了解到,今年黃河流域冬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均值可能偏低,發生凌汛的概率大。黃河渭南段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黃河河務局等多部門正在抓緊凌汛前的安排部署,積極做好各項準備。黃河潼關段黃河潼關段河道長18公裡,容易出現冰蓋、卡冰等險情。當地黃河防汛抗旱等多部門成立專業機動搶險隊全面開展防凌風險隱患排查和河道行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