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入海口河段凌情平穩 淌凌密度近20%

2021-01-17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從1855年黃河改道由東營入渤海,至1955年的一百年間,平均三年半就有一年發生凌汛災害,山東也一直被列為黃河凌汛災害的重災區。66年前的新年正月,黃河就發生了一次凌汛,凌汛決口,冰摧浪湧,處在黃河入海口的利津縣三個村莊已經被洪水漫過,數萬群眾陷入險境,但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山東卻創造了一次治黃史上的奇蹟。目前,寒潮退去,溫度回升,黃河入海口河段凌情平穩,部分河段封河長度達到三分之二。閃電新聞記者舒薇正在防凌一線現場>>>

閃電新聞記者 時慧敏 王舒薇 耿琰 高於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59秒看黃河東營段冰凌過境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近日,隨著寒潮退去溫度回升,1月11日上午,記者在黃河王莊險工河段發現,原本奔騰的河水被「冰凍」大半,白色的冰塊將整個河道填充,原本黃色的河流猶如一條玉帶蜿蜒伸向遠方。根據利津水文站監測數據顯示,1月11日8時,黃河利津段淌凌密度約為1%-20%,平均冰厚1-3釐米左右,30千米的觀測河段有19.5千米封河,達到了觀測河段的三分之二,封凍段冰厚1-20釐米。「我們基層防凌觀察人員每天要對河事觀測三次,觀察流凌情況,特別是流凌密度、冰塊的大小及封河情況,出現冰壩、發現水位急速上漲,要及時向上級匯報。」東營市利津黃河河務局王莊管理段副段長張志強介紹道。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黃河內蒙古河段全線開河 防凌期間未發生大的...
    2019年11月19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於本年度首次出現流凌,12月6日黃河頭道拐水文斷面(內蒙古託克託縣)上遊4千米處首次封河,黃河中遊河曲河段、龍口庫區、壺口河段先後封河。黃河上遊寧夏河段和下遊山東河段出現短時流凌,沒有封河。本年度黃河最大封凍長度699.5千米,期間黃河凌情平穩。
  • 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今年首次出現流凌
    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12月29日,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今年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30%至1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黃河河口段流凌
    12月30日8時,黃河河口段再次出現流凌。12月31日,風急水深,站在已經拆除的開元浮橋「橋頭」,如同站上了水中扁舟。受強冷空氣影響,12月29至30日,山東省沿黃地區氣溫大幅度下降,黃河河口段日均平均氣溫下降達12℃左右。
  • 水利部:黃河已封河708.5公裡 下遊將出現封河
    隨著低溫持續,黃河上中遊均出現封河。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8日前後,黃河下遊山東段也將出現封河。 截至1月5日10時,黃河已累計封河708.5公裡。其中,黃河寧蒙河段封河長度共計649.5公裡。目前,全河流凌、封凍河段水勢平穩。
  • 黃河2017—2018年度凌汛期結束
    新華社鄭州3月18日電(記者 雙瑞)18日8時,隨著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黃河萬家寨水利樞紐,黃河2017—2018年度凌汛期正式結束。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黃河內蒙古河段自2017年11月18日開始流凌,12月4日首封,至2018年3月18日全線開通,凌汛期歷時121天。
  • 黃河寧夏段出現封河 凌汛防禦進入關鍵期
    中新網銀川12月31日電 (於晶)12月31日,受近日持續低溫影響,黃河寧蒙河段封河上首進入寧蒙交界石嘴山麻黃溝,黃河河面猶如盛開的「白蓮花」,流凌已逐漸匯聚,形成了一條大地間飛舞的「銀龍」。目前封河河段水位較凌汛前上漲3米,封河日期較多年平均提前9天。封河河段水勢相對平穩,未出現災情。
  • 這些地方迎近10年極寒→
    新疆烏魯木齊:冷空氣影響最低氣溫跌至-25℃ 受到冷空氣影響,近一周內,烏魯木齊的低溫處於-20℃左右。1月5日,氣溫一度跌至-25℃,這也是入冬後烏魯木齊的最低氣溫。烏魯木齊市氣象局發布消息,自去年12月以來,烏魯木齊氣溫呈波動式下降,平均氣溫顯著低於歷年同期,偏低6℃-8℃左右。
  • 黃河內蒙古河段封凍長度超過500公裡
    黃河新凌汛!隨著最寒冷的隆冬季節到來,黃河幹流上、中、下遊河段均已出現流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防禦局的監測顯示,截至12月25日15時,黃河內蒙古河段封凍長度達到503公裡,封凍上首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河段。目前,黃河凌情平穩。
  • 黃河山東河段全線流凌 封河長度超46千米-中新網
    黃河山東河段全線流凌 封河長度超46千米 (5/6) 據山東黃河河務局防凌監測顯示
  • 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 巴志遠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黃河河口管理局了解到,受寒潮降溫影響,1月7日,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長度4.4千米。2020年12月30日8時,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下遊河口河段再次流凌,流凌上首位於利津宮家險工21號壩,流凌長度104.6千米,流凌密度一般為10%~50%,最大冰塊面積50平方米,冰厚平均1釐米左右,這是本年度凌汛期黃河山東段第二次出現流凌。
  •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水利部門進一步細化完善骨幹水利工程防凌調度方案,精細調度松花江流域豐滿、尼爾基、大頂子山等骨幹水利工程,為平穩封河創造有利條件。「空天地」凌情立體監測體系建成凌汛與夏季汛情相比,有何不同?「流量小、水位高,是凌汛的顯著特點。」王章立分析。凌汛防禦,首先難在預報預測上。「夏季汛情主要考慮雨情和水情,而凌汛要考慮溫度、流量、地理位置、河道條件等。
  • 黃河寧夏段今起進入凌汛期 較去年提前2天
    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牛巧剛)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今天,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縣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黃河新凌汛!壺口現冰瀑景色壯觀[組圖]
    壺口冰瀑布與龍門冰蓮花新華社記者劉詩平凜冬來臨,黃河冰封裡程漸增。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防禦局最新統計,截至12月28日10時,黃河上中遊累計封河長度達630.5公裡、流凌長度約800公裡,下遊河段目前沒有流凌和封河。
  • 黃河水利委員會利用遙感技術加強疫情防控期凌情監測
    本站訊 為確保黃河開河關鍵期防凌安全,黃河水利委員會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克服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現場巡查不便的困難,加強凌情遙感監測工作,為黃河防凌決策提供精確有效的數據服務。   黃委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應用遙感技術開展水土保持監測,90年代開始防洪防凌監測,之後又擴展到黃河水資源管理、河湖保護、水行政執法、水利工程管理和水生態監測等領域。
  • 零下30多攝氏度,這群人在黃河上追冰,圖啥?
    黃河防凌,重在寧蒙。黃河寧夏到內蒙古河段,河長超過1200公裡,受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影響,每年封凍數百公裡至上千公裡。歷史上,這裡曾發生冰塞、冰壩險情,冰堆起來有兩三層樓那麼高,造成嚴重災害。為了更及時地掌握冰情,了解流凌的密度、長度、厚度等,第一時間為防凌提供可靠依據,冰情巡測應勢而生。霜雪降臨,一場"追冰之旅"拉開帷幕。
  • 黃河內蒙古段已現流凌-資訊-中國天氣網
    黃河內蒙古段已現流凌 防凌部門需加強凌情監測 2012-11-28 15:55:06 來源:中國天氣網
  • 黃河入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二、黃河入海口為何沒有大城市? 1、開發歷史短 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穩定。 1855年黃河改道經由山東入渤海,這導致黃河三角洲的歷史只有150餘年,而今天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
  • 寧夏水利部門加強黃河凌汛監測、預報信息化水平
    央廣網銀川12月8日消息(記者徐升)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今年黃河寧夏段流凌將出現在12月中下旬,封河上首在2018年1月上旬進入寧夏境內。近日,自治區水利廳召開黃河凌汛測報工作會議,部署加強凌汛監測、預報工作,提升黃河凌汛監測的信息化水平。為更加高效、準確地開展黃河寧夏段凌汛測報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 黃河山東段——拆浮橋 防凌汛
    □記者 方壘 趙國陸 盧鵬 通訊員 崔慧聰 張睿 報導本報濟南1月6日訊 記者從今天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山東段凌情發展迅速,流凌河段長度、密度將大幅增加,隨時可能出現封河。據悉,2020-2021年度,黃河山東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長度17千米,首凌日期與常年持平。6日8時,黃河山東段流凌長度426千米,流凌密度10%~40%,冰厚0.5~3釐米,最大流凌密度40%,為利津東壩控導工程附近。面對嚴峻的防凌形勢,山東黃河河務局召開防汛抗旱例會暨防凌會商會,下發緊急通知,安排部署當前防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