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牛巧剛)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今天,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縣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據寧夏自治區水旱災害防禦中心多年監測顯示,今年,黃河寧夏段流凌特點是流量大、流速快,極容易在淺灘和跨河建築物形成冰壩、冰塞災害情況。據預測,今年黃河寧夏段將出現封河現象。
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的流凌(央視記者牛巧剛 攝)
寧夏水旱災害防禦中心綜合科科長王鵬介紹說,往年凌汛期寧夏境內河道流量基本是400到500個流量,今年都在700到800個流量。凌汛前寧夏水利廳已按照度凌方案拆除了3座浮橋,停用了兩座渡口,對相關河段進行了應急加固。下一步,寧夏水利廳還將根據氣溫和凌情的發展,全力做好年度的防凌工作。
黃河上的「冰花」(央視記者牛巧剛 攝)
凌汛前,寧夏水利廳對黃河防凌工作進行了檢查,暫停了一些在建涉河項目,下階段,水利部門將根據氣溫和凌情發展,積極做好多部門聯合會商,強化監測預報,預籌工程搶險加固措施,全力保障防凌安全。
【來源:網易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