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進入凌汛期 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有史最強年份之一

2021-01-13 中國搜索河南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11月24日8時,黃河本年度首次出現流凌,位於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5天。黃河防總宣布24日起進入凌汛期,並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資料圖:黃河凌汛

據黃河防總消息,11月24日起黃河進入2015~2016年度凌汛期,各級黃河河務部門嚴陣以待,確保安全度汛。

11月24日8時,黃河本年度首次出現流凌,位於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5天。依據《黃河寧蒙河段防凌指揮調度管理規定(試行)》,黃河防總宣布24日起進入凌汛期,並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上年度凌汛期,黃河幹流最大封凍長度達707公裡,黃河防總與沿黃省(區)防指及有關軍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確保了黃河防凌安全。據預測,2015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最強年份之一,氣象的不穩定因素及風險增加,對黃河防凌帶來不利影響。

近日召開的河南黃河河務局防凌會議要求,本年度水情氣象年景偏差,防凌形勢嚴峻,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防凌責任制,按照防凌預案要求,加強防凌隊伍建設,落實防凌物資,確保防凌安全。

相關知識:黃河凌汛

黃河流域東西跨越23個經度,南北相隔10個緯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懸殊,徑流量變幅也較大。冬春季受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冷空氣的影響,偏北風較多,氣候乾燥寒冷,雨雪稀少。流域內冬季氣溫的分布是:西部低於東部,北部低於南部,高山低於平原。元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年極端最低氣溫:上遊-25~-52.3℃,中遊-20~-40℃,下遊-15~-23℃。因此,黃河幹流和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現象出現。這些冰情除對冬季的水運交通、供水、發電及水工建築物等有直接影響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現冰塞、冰壩這種特殊冰情以後,還會導致凌洪泛濫成災。

黃河凌汛的特徵

1、黃河沿至蘭州河段

該河段為黃河上遊的首端,雖氣候嚴寒而漫長,但由於黃河穿行於青藏高原山脈之間,各河段河道比降相差懸殊,流速變化亦較大。因此,有的區間河段既有流凌又能封凍;有的區間河段僅能流凌不能封凍;還有的區間河段在自然條件經常發生封凍,但水庫修建後改變了熱力、水力條件,使水庫上遊發生過幾次冰塞,水庫下遊變封凍為不封凍。現分述如下:

(1)黃河沿至瑪曲河段 該河段911.6公裡,河道比降0.72‰--1.12‰。初冰開始門期,一般發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最早在8月21日(1960年)。終冰日期一般在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最晚在6月29日(1956年)。是全河中封凍期最長的河段。如黃河沿站歷年平均封凍歷時為160天,最長達193天,最短也有 128天,最大河心冰厚為1.28米,平均冰厚為0.93米;瑪曲站歷年平均封凍歷時為105天,最長為118天,最短為95天。

(2)瑪曲至循化河段 該河段長726公裡,河道比降為1.42‰—3.22‰。,由於水流的動力作用大,只能流凌而不能封凍。初冰日期一段發生在11月下旬,終冰日期發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歷年最大岸冰的平均冰厚,唐乃亥為0.5m米,貴德為0.35米,循化為 0.38米。

(3)循化至蘭州河段 該河段長21l公裡,比降較緩為1.06‰一1.9‰。初冰日期一般發生在11月下旬,終冰日期為2月下旬。冬季常因氣溫驟降使流凌密度迅速增加,在蘭州以上有局部的卡凌封凍,蘭州斷面附近經常封凍。60年代初,鹽鍋峽水庫建成蓄水至劉家峽水庫建成前,劉鹽河段曾出現過幾個年度的巨大冰塞災害。在鹽鍋峽水庫以下蘭州河段已開始不封凍,但有稀疏流凌。1968年劉家峽水庫蓄水運用後,由於它調節了熱量和水量,導致上遊流入庫區的冰被融化,水庫冬季下洩的水溫高達3~5℃,蘭州河段已不再出現流凌和封凍。[2]

 

劉家峽至鹽鍋峽河段的巨大冰塞 1961年冬,鹽鍋峽水庫回水末端至劉家峽河段曾發生巨大的冰塞,冰塞體長 35公裡,冰蓋厚近1米,最大冰花厚14~15米,冰塞體積約4 000萬立方米。巨大的冰塞造成了嚴重的壅水,小川最高壅水位達1 628.86米,比起漲水位高9.25米,劉家峽導流洞出口處最高壅水位達1 630.7米,比起漲水位高10.26米,此水位接近千年一遇洪水位,超過了下遊圍堰頂6.4米,歷時70多天。冰水不僅淹沒了施工工地、公路和橋梁,而且水源地和居民區的房屋也遭到了破壞。1962~1963年、1963~1964年該河段仍產生了冰塞,其壅水高度略低於1961一1962年。

成災成因,一是上遊有充足的冰花來源。在天然條件下,劉家峽以上黃河幹流有較長的不封凍河段,冬季平均流冰量為2 246萬立方米,1958~1959年度曾達3 327萬立方米,1961~1962年度約為4 000多萬立方米。來冰量的多少與未封河段長度、流量的大小、負氣溫的高低密切相關。

二是下遊是阻止流冰下洩的鹽庫末端。劉家峽水庫1958年9月開工,1960年1月1日全斷面一次性截流,截流後局部改變了河道的水流條件,由原來全河寬70米過流,變為集中於13米寬、13.5米高的導流洞過流,經過1960~1961年度冰期的洩水排冰,證明導流洞過流暢通,沒有發生冰凌堵塞壅水現象。但1961年冬由於下遊32公裡處的鹽鍋峽水庫蓄水運用,回水末端流速銳減,致使劉庫導流洞下洩的冰花堆積下潛在鹽庫末端,而上遊流末的冰花源源不斷,從而形成了劉鹽河段35公裡長的巨大冰塞。

三是有冰花下替的水流條件。在鹽庫回水末端封凍邊緣處,若冰花不能下潛,則上遊流來的冰花只能溯源而上形成封凍冰蓋,而不能形成冰塞,但劉家峽以上為峽谷河段,比降大、流速快。因此,當大量冰花流至鹽庫回水末端時,必然下潛形成冰塞,然後向上、下遊發展,成為巨大的冰塞體。

相關焦點

  • 黃河平穩渡過凌汛期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來源:新華網】  這是3月18日拍攝的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無人機照片)。 當日,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這標誌著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據了解,本年度黃河凌汛期歷時共計121天,全河封凍總長度699.5千米,全河未發生凌汛災害。
  • 黃河寧夏段今起進入凌汛期 較去年提前2天
    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牛巧剛)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今天,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縣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黃河內蒙古河段出現流凌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11 月23日8時30分,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段首次出現流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據悉,流凌密度 10%,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 3天,比去年偏晚4 天,黃河內蒙古段進入凌汛期。
  • 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
    新華社鄭州3月18日電(宋曉東、蒲飛)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18日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標誌著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本年度黃河凌汛期歷時共計121天,全河封凍總長度699.5千米,全河未發生凌汛災害。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科學應對 精細調度核心閱讀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
  • 受厄爾尼諾影響2015年成為澳大利亞最熱年份之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月4日報導,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去年是澳大利亞最熱的年份之一,而這一現象可能使得未來的12個月溫度更高。澳氣象局氣象監測經理布拉甘薩在初步預測中稱,2015年將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之一。「2015年是世界記錄上最熱的一年,澳大利亞溫度也很高,」他說,「全國平均氣溫有可能列入有史以來最高的5年之一。」
  • 黃河進入今冬凌汛期 較常年偏晚14天
    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當日宣布,黃河進入2018至2019年度凌汛期。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14天,與2011年並列為歷史最晚。  目前,黃河防總已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各級各有關單位相關人員上崗到位,開始24小時值班。
  • 黃河2017—2018年度凌汛期結束
    新華社鄭州3月18日電(記者 雙瑞)18日8時,隨著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黃河萬家寨水利樞紐,黃河2017—2018年度凌汛期正式結束。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黃河內蒙古河段自2017年11月18日開始流凌,12月4日首封,至2018年3月18日全線開通,凌汛期歷時121天。
  • 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日期較常年偏早1天
    黃河防總宣布,即日起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相關人員上崗到位,各級各有關單位開始24小時值班。黃河通常於11月中下旬在內蒙古河段首次出現流凌,以此為標誌,黃河進入年度凌汛期。
  • 內蒙古氣溫持續低迷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近期,內蒙古氣溫持續低迷,中東部大部地區最低氣溫降至-15℃左右,氣溫較低加速黃河流凌,據監測,11月23日8時,黃河內蒙古段三湖河口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提請相關部門密切監視凌情變化,做好黃河凌汛的監測巡視工作。
  • 黃河正式進入凌汛期 陝西啟動防凌工作機制
    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12月2日,陝西省防汛抗旱總指揮下發《關於切實做好陝西省黃河防凌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和韓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及陝西省防總有關成員單位迅速行動起來,全面開展防凌風險隱患排查和河道行凌檢查,全力做好防凌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厄爾尼諾現象
    總的來看,在厄爾尼諾現象的作用下,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溫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澇北旱現象比較明顯。  聖嬰之後有"女嬰"  在深入探索厄爾尼諾與氣候變化的關係的過程中,科學家又發現了與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現象。有人稱之為聖嬰的邪惡妹妹"女嬰",雖然威力不及聖嬰,但也會給人類造成相當傷害。拉尼娜現象也是每隔幾年出現一次,是東太平洋沿著赤道醞釀出的不正常低溫氣流,導致氣候異常。
  • 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厄爾尼諾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持續的西風把溫暖海水從西太平洋帶到東太平洋,形成厄爾尼諾。   受今年2月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風強勢、東風減弱的影響,5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海溫異常增暖的厄爾尼諾狀態。預計到7月底,有超過70%的可能性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
  • 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相反的現象
    從去年春季開始,太平洋上出現了本世紀最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了大氣環流異常,給全球帶來了嚴重災害。但最近,氣象專家預測:今年7月—9月,太平洋上可能發生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現象。  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 厄爾尼諾對鰻魚苗捕撈的影響
    亞洲地區鰻苗的產量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厄爾尼諾是影響鰻苗產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出現厄爾尼諾的年份,亞洲的鰻苗產量往往會減少。
  • 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日期較去年提前1天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黃河凌汛是我國冬春季節最突出、最主要的汛情。日前,黃河防總宣布,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相關人員上崗到位,各級各有關單位開始24小時值班。根據要求,山東黃河部門立即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相關單位、部門要即刻進入戒備狀態,開始24小時值班。氣象、水文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氣溫變化,加強觀測巡測,及時通報實時凌情。各級防指山東將加強觀測巡察,備足防凌搶險料物,做好工程搶險和灘區群眾遷安救護等準備,及時有效應對突發凌汛險情。根據規定,有關電力管理單位要安排好水庫、水電站的電力生產,做好應急調度運用時電力負荷調整準備。
  • 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所以導致了入梅以來江南雨量大...
    X 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去年江淮,黃淮等地的乾旱是不是也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 今冬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性高達80%,華北霧霾或有所增多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和《厄爾尼諾最新情況》稱,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75%至80%,預計不會發生強事件。世界氣象組織官員表示,預計此次事件強度低於2015年至2016年的厄爾尼諾事件。
  • 2015年與199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曾相識還是有新變化?
    如果你生活在任何厄爾尼諾現象重要的影響區,你應該聽過天氣預報報導,今年的天氣看起來就像1997-98年的厄爾尼諾怪物。NASA衛星拍攝到的太平洋圖像顯示1997年的11月與2015年11月的情況幾乎相同,在太平洋東部赤道地區都有大量暖流。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今年冬天的影響將與發生在1997年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