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所以導致了入梅以來江南雨量大...

2021-01-09 澎湃新聞
X

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所以導致了入梅以來江南雨量大?去年江淮,黃淮等地的乾旱是不是也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沈曉琳 2020-07-01

根據氣候中心的監測,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結束,現在是中性偏冷狀態。海溫異常會與我國東部地區降水有一定關係,相關研究表明CP型厄爾尼諾會導致夏季江南地區極端降水增加,而去年冬季剛好呈現弱CP型厄爾尼諾。去年江淮、黃淮的乾旱與厄爾尼諾有一定的關係,但不能單純的從厄爾尼諾現象來分析我國東部地區的旱澇,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多方面考慮。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入梅以來,浙江降水量明顯多於往年同期
    入梅以來,浙江降水量明顯多於往年同期——  為什麼今年梅雨季雨水特別多為什麼氣溫涼快得不像夏天  昨天,浙江迎來強降雨的「鼎盛」時段,多地發布預警信號,其中龍泉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杭州的雨什麼時候會停?今天還有一點雨水的尾巴,會飄些陣雨,明天就不下了。但後面還會接著下。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空臺」,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本文轉自【新聞聯播】;點藍色字關注「新聞聯播」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今年異常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全球新冠疫情數據,請下滑到文末查看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超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降水強度大。南方多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紀錄,部分地區單日雨量達到一年總雨量的20%到30%。
  •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梅雨下不停 大汛成定局?——聚焦近期大範圍強降雨  自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仿佛「泡」在水缸裡,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毫無停歇的跡象,原本陰雨綿綿的「梅雨季」變成了「暴雨季」。  為何入汛以來南方降雨格外多?厄爾尼諾是「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
  • 今年這個七月有點怪,這種天氣現象為啥遲遲未到?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高溫緊隨而至-暴雨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 暴力 大暴雨 厄爾尼諾...
    原標題: 未來10天雨量將趕上一個梅雨季 今年入梅又遇暴雨,松江雨最大現「看海」,本周三至本周六申城暫不衝擊高溫日  東方網6月21日消息:申城剛入梅,梅雨季的首場暴雨說來就來,連續第三年開梅遇暴雨,又讓申城西南一些地區看了「海」。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申城自6月1日入汛以來至20日,降水量已較常年顯著偏多1.3倍。
  • 2020年各地入梅出梅時間表
    今年的梅雨「成績卓越」:不僅時長達42天,位列史上第二,而且,雨水下得充足,下了接近常年半年的雨。氣象專家說,入夏以來,中高緯環流以經向為主,東北冷渦偏強,西風帶短波槽活躍;副熱帶高壓主體偏南,梅雨鋒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帶南北擺動,造成長江流域多次強降水,這兩大原因導致今年申城的梅雨雨期長、雨量大、暴雨多。
  • 杭州迎入梅以來「最強暴雨」 城區中心雨量接近百毫米
    據杭州市氣象臺消息,該市主城區中心地帶最大雨量接近100毫米,有68個站點累計降水超過50毫米,堪稱今年入梅以來的「最強暴雨」。雷達監測圖。 杭州市氣象臺供圖從雷達回波圖上看,這次暴雨天氣過程來勢洶洶,一條降雨長龍從西南到東北方向覆蓋了杭州桐廬、富陽和中心城區。此次杭州各地降雨量分布不均勻,暴雨帶區域集中,兩側雨水則明顯小很多。
  • 厄爾尼諾為什麼導致氣候異常?
    對我國而言,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當年,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易出現暖冬,第二年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易出現洪澇,夏季東北地區易出現低溫。  1951年以來,共發生過3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其餘兩次發生在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超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降水強度大。
  • 南京發布今年首個雷電橙色預警 雨帶滯留近期難出梅
    記者了解到,目前受傷的兩名農婦一人已無大礙,另一人還在醫院進一步救治。  今年的梅雨正常嗎?  6月份南京雨量50年來最低  南京今年的梅雨,從目前的表現來看,走的是「非主流」路線。  今年6月份南京的降雨量,創下了歷史低值。根據南京市氣象臺統計,自入夏以來,全市降水持續偏少,尤其是6月份累計雨量屬於異常偏少年份。其中南京國家基準站和六合站均創下了1961年以來6月份雨量最少的記錄。
  • 煙雨入江南,梅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
    六月,江南,雨悶熱的空氣中夾雜著溼氣又到一年梅雨季梅雨啟幕煙雨入江南 山水如墨染……對梅雨氣象要素和大氣環流系統綜合分析研判顯示,江南地區梅雨已於6月1日正式開始,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7天。這一時期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由於長時間時雨時晴高溫高溼風弱天氣,使得家中器物容易發黴,民間亦稱為「黴雨」。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梅雨是我國雨季進程中重要的一環,所經之地,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溼多雲以及風力較小。
  • 為何今年上海多暴雨?專家: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6月2號以來,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而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節也是屢遭暴雨光顧,為何今年的雨水特別充沛?上海何時出梅呢?來看專家解讀。自上海6月9日入梅以來,雨天頻繁上陣,氣象專家表示,這是由於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介紹:「我們去年十一月到現在已經連續幾個月到達了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但是還是一個弱厄爾尼諾事件,這代表著降水偏多。
  • 梅雨 高溫 颱風 夏季「三劍客」今年有啥不尋常
    今年梅雨季,北方冷渦系統一度抑制了副高增強,副高主體位置偏東偏南,加上冷空氣活動頻繁,多從西北方南下,因此梅雨帶便一直在華南到江南一帶南北擺動,導致浙中南、浙西南地區雨量偏多。」6月25日,第二撥梅雨如約而至。西湖景區,遊客雨中遊。拍友 裡爾 攝留意今年梅雨的人們會發現,今年的雨好像特別大。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未來七天雷陣雨頻繁!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超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降水強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