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江南,雨
悶熱的空氣中夾雜著溼氣
又到一年梅雨季
梅雨啟幕
煙雨入江南 山水如墨染……
對梅雨氣象要素和大氣環流系統綜合分析研判顯示,江南地區梅雨已於6月1日正式開始,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7天。
梅雨與黴雨
梅雨是東亞夏季風向北階段性推進的獨特產物。
梅雨產生於西太平洋副熱帶北邊緣冷暖空氣交匯的對流活動活躍區,由於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流域到淮河以南區域勢均力敵、此消彼長,展開了4-5周的進退「拉鋸戰」,形成在空間上呈現出由西南西——東北東走向緯向分布的雨帶。
這一時期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由於長時間時雨時晴高溫高溼風弱天氣,使得家中器物容易發黴,民間亦稱為「黴雨」。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梅雨是我國雨季進程中重要的一環,所經之地,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溼多雲以及風力較小。
一般在汛期,我國雨帶從南向北推進,最早出現在華南地區,4月至6月,叫做華南前汛期,現在正處於尾聲。6月上旬,雨帶逐漸向北推進到江南形成梅雨季。
在氣象上,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斷梅」)。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或「梅雨期」。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
相對正常梅雨而言,「早梅」、「遲梅」、「特別長的梅雨」、「空梅」以及嚴重的「倒黃梅」,都屬於異常梅雨。
倒黃梅
有些年份,長江中下遊地區黃梅天似乎已經過去,天氣轉晴,溫度升高,出現盛夏的特徵。可是,幾天以後,又重新出現悶熱潮溼的雷雨、陣雨天氣,並且維持相當一段時期。這種情況就好像黃梅天在走回頭路,重返長江中下遊,所以稱為「倒黃梅」。
空梅
本來在梅雨時節經常要出現的衣服發黴現象,也幾乎沒有發生。這段涼爽的天氣一過。接著就轉入了盛夏。這樣的年份稱為「空梅」。
短梅
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顯,就匆匆的過客。這種情況稱為"短梅"。
來,一起在梅雨天讀詩
一窺浸在雨中的古今風情圖卷
梅雨
唐 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茅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