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梅雨下不停 大汛成定局?——聚焦近期大範圍強降雨

  自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仿佛「泡」在水缸裡,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毫無停歇的跡象,原本陰雨綿綿的「梅雨季」變成了「暴雨季」。

  為何入汛以來南方降雨格外多?厄爾尼諾是「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記者就此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15輪強降雨密集「轟炸」 梅雨季暴雨頻發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是古人對江南梅雨時節的生動描述。然而,今年的梅雨「脾氣」古怪,下起雨來不是「淅淅瀝瀝」,而是異常「兇猛」。

  6月16日,上海入梅不久即遭遇首場「下馬威」。從16日夜間開始的這場特大暴雨橫掃全市,部分地區雨量超過240毫米,這個數字已經接近244毫米的常年梅雨總量。上海每年的梅雨季平均有21天,可以說,上海「一天之內把21天的雨全下完」。

  在江蘇,26日以來的強降雨讓多地開啟「淹城模式」,城市「看海」、村莊被淹、近百萬畝農田受澇。南京理工大學宿舍區一樓幾乎都被淹,而常州市芳渚村整個「泡」在水中。

  據統計,入汛以來,南方地區共發生了15次強降水過程。僅6月份,就有江蘇金壇(274.6毫米)和江西德興(243.7毫米)等8個監測站點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副主任王遵婭認為,如此密集的強降水主要是因為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西偏強,其西側的西南暖溼氣流向北輸送強盛,為江南和華南地區帶來豐沛的水汽,進而產生偏多的降水。

  受強降雨影響,長江、淮河等流域的部分地區河流水位上漲,太湖平均水位28日漲至3.86米,超警戒水位0.06米,是2012年以來首次超警,長江下遊支流滁河襄河口閘水位站(安徽省全椒縣)、秦淮河東山水位站(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洪峰水位分別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16米、0.43米;淮河出現今年以來最大洪水過程;多個省(區、市)的部分低洼地區出現嚴重內澇或積澇,道路中斷,部分農田被淹。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歷史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今年汛期的氣候背景是持續一年有餘的厄爾尼諾現象。正是厄爾尼諾事件的持續發展,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其西側暖溼氣流強盛,持續影響我國南方地區。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始於2014年5月,目前已經持續了14個月。

  「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厄爾尼諾事件為16個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有可能打破這個記錄,持續超過16個月,成為歷史上最長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介紹。

  據了解,世界氣象組織已經把當前的厄爾尼諾事件判定為「中等強度」。大多數的氣候模式預測結果都表明,未來幾個月熱帶太平洋將繼續增暖,並發展成一次強厄爾尼諾事件。

  「雖然持續時間長,但當前厄爾尼諾的強度還比不上1998年。」周兵介紹,1997年到1998年間,赤道中東太平洋累積海表溫度指數增暖了23.5度,屬於「極強厄爾尼諾事件」。而到目前為止,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僅累積增暖10.9度,暫時屬於「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

  此外,今年與1998年入汛時間明顯不同。1998年4月12日,華南就已經入汛,至當年7月26日結束,結束日期較常年偏晚;而今年5月5日華南才入汛,為近37年最晚。

  國家氣候中心總工程師李維京認為,綜合厄爾尼諾及當前大氣環流背景等因素,今年發生類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小,應該不會出現類似1998年全流域洪水的情況。

  近期暴雨仍不停歇 「接力棒」傳至浙閩贛湘黔桂

  入汛以來,「雨神」在長江中下遊頻繁「蕩鞦韆」,主雨帶位置在江淮—江南之間來回擺動。這也使得江淮和江南北部反覆遭遇暴雨襲擊,成為「重災區」。

  中央氣象臺最新預測表明,7月伊始,強降雨帶將明顯南壓,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廣西將接過降雨「接力棒」,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預計3日至4日,強降雨帶仍將維持在江南中南部、貴州、廣西中北部等地,雨帶較窄、穩定少動且雨勢較強,中央氣象臺持續拉響暴雨黃色預警。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太平洋正成為「颱風生產線」,近日連續生成了兩個颱風。其中第9號颱風「燦鴻」在3日凌晨由強熱帶風暴級增強到颱風級,第10號颱風「蓮花」在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北方洋面上移動,強度緩慢增強,未來對我國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

  中央氣象臺預計,受颱風「燦鴻」和「蓮花」影響,9日前後,我國東部和南海東北部海域將出現較大風雨天氣。而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還將有1至2個颱風生成。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認為,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持續發展,氣象年景偏差,要清醒認識和準確判斷當前防汛抗洪形勢,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防強臺,全力做好各項防禦工作。(記者林暉、王宇、陳剛)

相關焦點

  • 陽光:2020年會發生與1998年同等規模的洪水嗎?
    從去年年底我國的「暖冬」,到澳大利亞的火災,今年年初非洲的乾旱蝗災、歐洲的風暴洪水、澳大利亞的雙颱風、北極甲烷爆發、南極溫度達二十多度、珠穆朗瑪峰山坡長出綠草等等,種種跡象已表明,2020年,又是一個「厄爾尼諾」年,是2018年「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後的持續,2019年我們已經深有體會,2020年還要延續。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 最強厄爾尼諾來了 83年陝南洪水就與厄爾尼諾有關
    1983年安康城被淹  1998年丹鳳縣一鄉鎮被暴雨夷為平地  這些都與「厄爾尼諾」有關  今年又是厄爾尼諾年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厄爾尼諾也許是個陌生字眼,但1998年的長江洪災,1983年我省安康城被淹、1998年丹鳳縣一鄉鎮被暴雨夷為平地,都是「聖嬰」在作祟。  今年又是一個厄爾尼諾年,也是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厄爾尼諾年,因為據氣象專家介紹,此次厄爾尼諾現象是近500年中持續最久的一次,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人類又該如何應對?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通過對赤道太平洋,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檢測情況來看,如今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其中海面的表面溫度比正常水平小,也就是海表降溫了,因此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所以說大家可以放心。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通過對赤道太平洋,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檢測情況來看,如今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其中海面的表面溫度比正常水平小,也就是海表降溫了,因此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說大家可以放心。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的機率分別為35%和5%,對於2020年6月至8月的季節,ENSO中立的機會為55%,厄爾尼諾的機會為20-25%,拉尼娜的機會為20-25%。從這個數據來看,前期出現厄爾尼諾的概率比拉尼娜的概率還有高一些,但是後期概率就持平了,這種趨勢說明了厄爾尼諾出現的機會下降了,反而拉尼娜的可能性加大了。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2014年4月15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發布了一則新聞公告:今年2月以來,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上升,已經達到厄爾尼諾先兆的程度,預測今年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並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年。
  • 每隔22年必有大水,洪水周期論真的存在嗎?
    21日,武漢氣象愛好者王先生稱,據《中國水災年表》數據顯示,近100年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為1931年、1954年、1975、1998年。幾乎每隔22年總有一場大洪水。 他還致電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楨也對此做過研究,並稱洪水或乾旱存在11年小周期,22年大周期。
  • 動畫深扒|遙遠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為什麼會帶來洪水?
    (03:03) 最近,南方各地的抗洪防汛陣仗讓人不禁發問,今年的汛情能與1998年相比嗎?其實今年以來,國家防總負責人已多次強調今年「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做好應對大災的準備」。
  • 厄爾尼諾現象已形成
    本報訊 (記者 嶽冠文實習生張秀君)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新的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形成,而且可能是「超級厄爾尼諾」現象。  據介紹,近來氣候反常的情況越來越突出,自1998年以來,我省還沒有發生過全局性的洪澇災害,特別是對洞庭湖區威脅最大的長江,自1870年發生10萬秒立米的特大洪水後,已有130多年未發生同量級的洪水。按照一般規律,重現的機率在增大。另外,中央和省氣象臺都預測,今年汛期長江以南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 地球氣候或「大變」!2021年厄爾尼諾現象還會來嗎?有這個可能性
    2019年,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確定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的影響是持續到了年底,而2020年確定出來的厄爾尼諾現象持續的時間不久,強度也不大,在5月分的時候,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就基本徹底結束了,而過後就出現了中性的狀態,但是厄爾尼路現象的影響並沒有結束,特別是對我國夏季的降雨影響是非常明顯
  • 厄爾尼諾對陝將有哪些影響?83年陝南洪水與其有關
    據了解,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其強度均超過1997/1998年、1982/1983年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成為自1951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其後續影響將持續加強,引發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不斷增大,極可能導致今夏我國南方地區和我省中南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同時引發北部出現乾旱。
  • 厄爾尼諾重現概率加大,2020年氣候或又要複雜化了
    ,如果按照常規的情況,接下來可能就是拉尼娜的出現,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是這種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每2~7年可能被打亂一次,也就是說會持續性的出現一種現象,而氣象專家佩列韋堅採夫說的太平洋厄爾尼諾開始重現,也說明了這不是一個正常的「規律」,因為規律性不存在了,到底會不會在2020年重現呢,其實很多報告確實也指出了,並且在如今的厄爾尼諾監測區域也發現了這種現象。
  • 聯合國機構稱2019年會是史上最熱一年:強厄爾尼諾重現 全球變暖是...
    科學家們警告稱,全球變暖加劇了厄爾尼諾現象,2019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溫的一年。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候預測中心,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形成並在北半球持續到2018-19年,而持續到2019年春季的可能性為60%。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11月,中國北方多地頻現強降雪,局地氣溫更逼近歷史同期極值,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南方多地還重現「暑熱」,局地持續30℃以上高溫。此外,江西、湖南等地則出現罕見冬汛,遭遇洪災威脅。氣象專家表示,近期在中國多地出現的極端天氣或與長時間持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相關。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每個豐、枯水期段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枯水期持續時間為4至15年,平均為9年;豐水段持續時間為7至14年,平均為9.25年。黃河上遊每個豐、枯水周期平均持續時間基本相同,一個完整的豐枯循環周期大約在18年左右,這恰好與月亮赤緯角的18.6年周期相吻合。
  • 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厄爾尼諾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持續的西風把溫暖海水從西太平洋帶到東太平洋,形成厄爾尼諾。   受今年2月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風強勢、東風減弱的影響,5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海溫異常增暖的厄爾尼諾狀態。預計到7月底,有超過70%的可能性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將持續到春季延續時間最長 強度暫居第二
    已持續21個月,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持續異常增溫的現象,一般2—7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  「厄爾尼諾事件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 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但指數區又跌破0度以下,拉尼娜又要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 在2020年以來,關於氣候變化可以說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而對於「厄爾尼諾」的形成也是大家說得最多的,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不少人都在爭議一個問題,那就是2020年會不會再次出現。
  •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有時洪水的洪峰不只一個  為了形象地解釋什麼是洪峰,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昆畫了張圖。在方格紙上,以時間為橫坐標,以江河的流量或水位為縱坐標,可以繪出洪水從起漲至峰頂到落盡的整個過程曲線,這就是洪水過程線。由於洪水過程線兩頭低中間高,形似山峰,因此最高處被稱為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即一次洪水過程中的最大瞬時流量或水位。
  • 今年的洪水為啥這麼猛?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很難遇嗎?
    原創 小菌 趣科普6月11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已經發出了預警,自六月初,我國共有148條河流已經超過了警戒水位線,今年可能要做好抗擊特大洪水的準備。圖源網絡此外,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檢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已經連續維持了五個月的厄爾尼諾現象,這也意味著在今年上半年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當然,是弱的。
  •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不僅給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也往往釀成全球性的災難性氣候異常,如連續出現的世界範圍的洪水、暴風雪、旱災、地震等,報紙上概稱為"厄爾尼諾現象(事件)",科學家們則把那些季節升溫十分激烈,大範圍月平均海溫高出常年1度以後的年份才稱為厄爾尼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