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科學應對 精細調度

核心閱讀

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

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

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三湖河口河段冰水齊下的景象,標誌著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

預計今年黃河流域封河長度長、冰蓋厚

「黃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都有凌汛現象。」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解釋,冰塊、冰層會對河水流動產生阻礙,特別是在彎曲狹窄的河段,冰凌堆積堵塞,水位極易上漲。此外,春季氣溫回升時,河槽內積存的冰凌集中解凍,往往會形成凌水洪峰。

王章立介紹,凌汛需要一些觸發條件。比如,流域內有寒潮和冷空氣活動;河道內有足夠的流冰量和積冰量,對冰凌下洩形成了阻礙;有適宜形成凌汛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

黃河是防凌的重點流域。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禦局二級巡視員陳銀太介紹,黃河寧夏到內蒙古河段與下遊山東河段為南北走向,河水從低緯度地區流向高緯度地區,是凌汛多發地帶,在這兩個河段,入冬封河時,下遊先結冰、上遊後結冰,而且下遊冰厚、上遊冰薄。裹挾流冰的河水遇到下遊紮實的冰層阻塞,水位被壅高。春季融冰開河時,上遊比下遊先融冰,也會發生同樣情況。「河流解凍期間,如果氣溫升高很快,或上遊來水突然增加,使河冰突然破裂,迅速集中解凍,稱為『武開河』。這會導致河道裡水量增加,水位快速抬高,形成洪峰。」陳銀太說。

今年黃河流域防凌形勢如何?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分析,今年黃河上遊龍羊峽水庫蓄水較多,需及時騰庫,加之黃河寧蒙河段當前流量為近年來最大,導致黃河將以大流量封河,「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時,封河後,冰蓋前緣的冰花容易被捲入水下,形成冰塞。此外,大流量封河可能導致冰層多且厚,增加開河期的防凌負擔。」劉志雨介紹,受拉尼娜狀態持續發展的影響,預計今年影響黃河流域的冷空氣頻繁、勢力偏強,隆冬將偏冷;冬季氣溫低會造成封河長度長、冰蓋厚等情況,從而造成河槽蓄水增量較大,容易給開河期冰壩埋下隱患。

此外,東北嫩江上遊幹流等江河已封凍,松花江幹流出現流冰,預計嫩江、松花江等將於12月初全部封江。水利部門進一步細化完善骨幹水利工程防凌調度方案,精細調度松花江流域豐滿、尼爾基、大頂子山等骨幹水利工程,為平穩封河創造有利條件。

「空天地」凌情立體監測體系建成

凌汛與夏季汛情相比,有何不同?「流量小、水位高,是凌汛的顯著特點。」王章立分析。

凌汛防禦,首先難在預報預測上。「夏季汛情主要考慮雨情和水情,而凌汛要考慮溫度、流量、地理位置、河道條件等。凌汛發生的時間和位置,都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劉志雨介紹,「水利部門建立了完善的水文監測體系,除了常規的氣溫、水溫、流量、水位等,還要密切關注流凌密度、岸冰寬度和厚度、冰蓋厚度、冰塞冰壩發展、封河長度等。」

王章立介紹,如今,水利部門構建了視頻監視、衛星遙感、無人機、地面巡測的「空天地」凌情立體監測體系,實現了多尺度、全河段、全要素、全過程監測,為防凌決策提供支撐。

氣溫、風向、風速等實現自動化觀測;寧蒙河段安裝多處視頻監控設備,可實時連續監視凌情;無人機實現大範圍高空俯瞰冰情……劉志雨介紹,水利部門利用十米級衛星遙感,對黃河寧蒙、北幹流、下遊等河段動態跟蹤監測;利用米級衛星遙感,對凌情關鍵期重點河段的清溝、漫灘面積、堤防偎水等凌情精細監測。

凌汛防禦難,還體現在其特殊性上。「凌汛洪水中由於摻雜大量冰塊,衝擊堤防,增加了災害破壞力;冬季天寒地凍,裝卸料物困難,搶險速度慢。在寧蒙河段、黃河下遊河段有不少公路、鐵路橋梁、浮橋和在建工程,容易卡冰結壩,影響河道行凌,導致壅水漫灘。」王章立說。

堅持以防為主,做好北方河流凌汛應對工作

王章立介紹,水庫可通過蓄水減少下遊河段的水量,調節封河或開河流量。另外,水庫發電洩流,可提高水溫,有助於水庫下遊一定距離內不封凍。近年來,通過科學精細調度水庫,有效降低了凌汛災害風險,避免了冰塞冰壩形成,確保了黃河等江河凌汛安全。

黃河的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水庫都參與到了防凌調度中。陳銀太說,以劉家峽水庫為例,凌汛前,水庫降低水位,提前預留防凌庫容;進入凌汛期,水庫控制流量平穩下洩;開河期,再次適時壓減出庫流量。

「防凌調度既要考慮水庫、河道的防凌安全,又要兼顧供水、發電、生態等多目標,調度時間、空間跨度大。」王章立介紹。

當前,北方不少地區要冬灌。根據今年的引水計劃,寧夏冬灌從10月20日到11月20日前後,內蒙古用水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日至11月10日前後。

水庫調度如何兼顧防凌安全和保障灌溉?「綜合考慮凌情預報、水庫蓄水、區間來水及引退水等因素,我們制定了精細的水庫調度方案。」王章立介紹。一方面,在寧蒙河段引水高峰期,加大劉家峽水庫流量,既滿足灌溉用水需求,又預騰防凌庫容;在引水影響結束至封河前,劉家峽水庫按照預案流量下洩,海勃灣水庫配合劉家峽水庫,按照預設封河流量均勻下洩,保證河道按照預定流量封河。

本報記者 王 浩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黃河內蒙古河段出現流凌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11 月23日8時30分,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段首次出現流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據悉,流凌密度 10%,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 3天,比去年偏晚4 天,黃河內蒙古段進入凌汛期。
  • 黃河正式進入凌汛期 陝西啟動防凌工作機制
    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12月2日,陝西省防汛抗旱總指揮下發《關於切實做好陝西省黃河防凌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和韓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及陝西省防總有關成員單位迅速行動起來,全面開展防凌風險隱患排查和河道行凌檢查,全力做好防凌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黃河寧夏段進入凌汛期,寧夏應急管理部門全力做好應對
    受近期持續低溫影響,從今天開始,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出現今冬首次流凌,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凌汛期。根據寧夏水文部門監測,從29號上午8點,黃河寧蒙交界麻黃溝至平羅高仁鎮出現首次流凌,流凌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較多年平均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
  • 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
    新華社鄭州3月18日電(宋曉東、蒲飛)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18日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標誌著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本年度黃河凌汛期歷時共計121天,全河封凍總長度699.5千米,全河未發生凌汛災害。
  • 黃河進入凌汛期 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有史最強年份之一
    黃河防總宣布24日起進入凌汛期,並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資料圖:黃河凌汛 據黃河防總消息,11月24日起黃河進入2015~2016年度凌汛期,各級黃河河務部門嚴陣以待,確保安全度汛。
  • 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日期較去年提前1天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黃河凌汛是我國冬春季節最突出、最主要的汛情。日前,黃河防總宣布,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相關人員上崗到位,各級各有關單位開始24小時值班。根據要求,山東黃河部門立即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相關單位、部門要即刻進入戒備狀態,開始24小時值班。氣象、水文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氣溫變化,加強觀測巡測,及時通報實時凌情。各級防指山東將加強觀測巡察,備足防凌搶險料物,做好工程搶險和灘區群眾遷安救護等準備,及時有效應對突發凌汛險情。根據規定,有關電力管理單位要安排好水庫、水電站的電力生產,做好應急調度運用時電力負荷調整準備。
  • 內蒙古氣溫持續低迷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近期,內蒙古氣溫持續低迷,中東部大部地區最低氣溫降至-15℃左右,氣溫較低加速黃河流凌,據監測,11月23日8時,黃河內蒙古段三湖河口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提請相關部門密切監視凌情變化,做好黃河凌汛的監測巡視工作。
  • 確保山東黃河安全度過凌汛期
    1月7日,副省長於國安到濟南實地檢查指導黃河防凌工作。於國安一行先後來到濟南黃河濼口險工和付家莊險工,實地查看河道凌情,詳細詢問黃河防凌工作準備情況,並看望慰問基層一線職工。於國安強調,黃河防凌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沿黃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各項防凌責任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抓好各項防凌工作。要堅持24小時帶班值班制度,密切關注氣溫、水情變化,盯緊河道、涵閘等重點部位,加強冰凌觀測與巡堤檢查,準確掌握凌情動態和工程情況,確保預測預警到位。
  • 黃河寧夏段今起進入凌汛期 較去年提前2天
    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牛巧剛)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今天,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縣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部分省份發生伏秋連旱 北方河流將進入凌汛期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胡璐)記者9日從水利部了解到,部分省份發生伏秋連旱,北方河流將進入凌汛期。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兼應急管理部副部長葉建春日前主持召開會商會,安排部署抗旱、防凌和颱風降雨防禦工作。
  • 黃河進入今冬凌汛期 較常年偏晚14天
    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當日宣布,黃河進入2018至2019年度凌汛期。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14天,與2011年並列為歷史最晚。  目前,黃河防總已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各級各有關單位相關人員上崗到位,開始24小時值班。
  • 黃委:黃河凌汛突發性強,要確保防凌安全
    10月15日,黃委主任嶽中明主持召開黃河防汛防凌水資源調度綜合會商會,強調要全力以赴,戒慎恐懼,統籌做好防汛、防凌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相關工作,確保防洪安全和水資源安全。會商指出,近期,相關單位結合河道邊界條件、工程運行狀況等因素分析了本年度凌汛形勢,編制了年度防凌調度方案。但是從統籌防洪安全和水資源綜合利用角度出發,還缺乏全流域長系列調度方案的論證。黃河凌汛受氣候、河流動力、河道邊界條件、封河流量等因素影響較大,突發性強,不可控因素多,防禦難度大。各級各單位要堅守防汛保安全的底線,在確保防凌安全的前提下,採用適宜的封河流量,儘可能減輕凌汛威脅。
  • 山東組織防凌隊伍35萬人應對黃河凌汛
    新華社濟南12月4日電(記者張志龍)進入12月,山東黃河進入凌汛期。記者4日從山東黃河河務局獲悉,目前山東黃河各項防凌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已組織群眾防凌隊伍35.2萬人,其中搶險隊212支1.1萬人,全力應對黃河凌汛。黃河凌汛突發性強,難於預測、防守和搶險。
  • 水利部視頻連線防凌重點區:凌汛有較強突發性 防凌形勢不容忽視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我國北方河流陸續進入凌汛期。11月2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當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視頻連線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山東、河南、寧夏、陝西省(自治區)水利廳和水利部黃河、松遼水利委員會,分析研判當前凌情發展趨勢和防凌形勢,安排部署本年度防凌工作。
  • 黃河平穩渡過凌汛期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來源:新華網】  這是3月18日拍攝的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無人機照片)。 當日,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這標誌著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據了解,本年度黃河凌汛期歷時共計121天,全河封凍總長度699.5千米,全河未發生凌汛災害。
  • 零下30多攝氏度,這群人在黃河上追冰,圖啥?
    黃河防凌,重在寧蒙。黃河寧夏到內蒙古河段,河長超過1200公裡,受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影響,每年封凍數百公裡至上千公裡。歷史上,這裡曾發生冰塞、冰壩險情,冰堆起來有兩三層樓那麼高,造成嚴重災害。為了更及時地掌握冰情,了解流凌的密度、長度、厚度等,第一時間為防凌提供可靠依據,冰情巡測應勢而生。霜雪降臨,一場"追冰之旅"拉開帷幕。
  • 今冬凌汛偏早偏重 劉家峽水電廠提前防凌
    新華社蘭州11月10日電(記者連振祥)鑑於近期冷空氣較為活躍,黃河流域寧蒙段凌汛可能較常年偏早偏重的實際,劉家峽水電廠近日開始控制出庫流量,合理預留水庫庫容,為今冬明春防凌創造條件。  據氣象部門預測,受拉尼娜影響,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較為活躍,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將較常年明顯偏低,黃河流域寧蒙段凌汛可能較常年偏早偏重。  為保證冬季黃河流域防凌安全,劉家峽水電廠立足於防禦最嚴重凌汛,做好各項防凌準備工作。記者了解到,按照調度要求,劉家峽水電廠及時調整水庫運行方式,目前日均出庫流量控制在1100立方米每秒,確保在凌汛期來臨之前,合理預留水庫庫容。
  • 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 巴志遠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黃河河口管理局了解到,受寒潮降溫影響,1月7日,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長度4.4千米。2020-2021年度,黃河河口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範圍為墾利葦改閘控導至十八公裡險工,長度17千米,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僅持續一天。
  • 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日期較常年偏早1天
    黃河防總宣布,即日起黃河進入2017~2018年度凌汛期,啟動防凌運行機制,相關人員上崗到位,各級各有關單位開始24小時值班。  (往年資料圖)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黃河凌汛是我國冬春季節最突出、最主要的汛情。黃河冰凌演變十分複雜,而且變化迅猛、難於預測、難於防守。
  • 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今年首次出現流凌
    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12月29日,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今年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30%至1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