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內蒙古段已現流凌-資訊-中國天氣網

2021-01-09 中國天氣
黃河內蒙古段已現流凌 防凌部門需加強凌情監測
2012-11-28 15:55:06 來源:中國天氣網 字體 大中小


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氣象服務首席段麗(黃德利攝)

中國天氣網訊 伴隨天氣逐漸寒冷,黃河又將進入封河期。今年黃河凌汛期來水量大、氣溫偏低,預計部分河段封河時間將早於常年。為此,中國天氣網專訪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氣象服務首席段麗,解析今年凌汛形勢及防禦措施。

今年黃河凌汛期來水量大 內蒙古段已出現流凌

據內蒙古氣象專報顯示,今年汛期以來,黃河流域上遊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3%,其中黃河內蒙古境內偏多19%(烏海)~136%(五原),沿河水庫及河槽蓄水普遍偏多、水位偏高,導致凌汛期來水量大。

受冷空氣影響,11月以來,內蒙古區內黃河流域平均氣溫在0.2~零下2.8℃之間,較常年同期平均氣溫明顯偏低1.5~3.3℃,比去年同期偏低3.7~6.8℃,包頭以下段氣溫偏低更明顯。

受上述因素影響,黃河內蒙古段已出現流凌。據氣象監測數據顯示,11月16日包頭段開始出現流凌(冰塊和河水一起流動)現象,流凌密度達20%;呼和浩特市託縣段11月17日開始流凌,流凌密度達20%~30%,水流緩慢,邊緣有2米左右已凍結。烏海段,巴彥淖爾段和呼市清水河段目前尚未出現流凌。而寧夏區沿黃河各氣象站5日滑動平均氣溫在-2.3~0.1℃之間,目前還沒有達到形成流凌的基本氣象條件。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臺預計,今冬黃河內蒙古段平均氣溫與常年值相比略低,尤其是11月和12月氣溫偏低明顯。預計今年黃河封河日期較常年早5天左右,三湖河段(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三湖河到包頭段)首封時間約在11月下旬後期,封河到達磴口(三盛公攔河閘)的時間約在12月上旬中期,烏海段封河時間在12月底至明年1月上旬初。

冬春季易發生凌汛 危害不容忽視

段麗介紹,在我國冬春季節都易發生凌汛。「凌汛,俗稱冰排,是水中的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河水中的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阻塞河水正常下洩,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汛或凌洪」。凌汛主要發生在每年的初冬封河期和春季開河期。

「產生凌汛的自然條件主要取決於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河道形態及天氣條件。我國北方的大河,如黃河、黑龍江、松花江,都易發生凌汛。尤其是黃河。」段麗說。

黃河所處緯度較高,河道每年都存在冬季結冰封河,春季解凍開河的現象。每年的封河開河期,冰水齊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漲,極易形成凌汛洪水。此外,黃河寧夏-內蒙古段河道呈南北走向,河水自南向北流。上下遊河段緯度相差3℃多,冬春平均氣溫相差4℃左右。上遊河道封凍晚,開河早,結冰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開河晚,結冰厚。形成封河期下遊河道已經結冰,而上遊河水仍在下瀉,和開河期下遊河道尚未完全開河,而上遊河水仍在下瀉的不正常狀況。造成凌汛洪水。

段麗介紹,在封凍期,冰塞易形成洪水危害,且多發生在急坡變緩和水庫的回水末端,持續時間較長,逐步抬高水位,對工程設施及人類有較大的危害。在解凍期,冰壩易引起洪水危害,常發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緯度差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壩形成後,冰壩上遊水位驟漲,堤防潰決,洪水泛濫成災。

嚴防封河流凌堆積 確保凌汛期安全度汛

段麗表示,目前,對於凌汛危害採取了多種有力措施,主要有防、蓄、分、排四種。防就是組織防凌汛隊伍,防守大堤,抗禦凌洪,一旦發現險情,立即進行搶護,確保大堤安全;蓄就是把上遊來水蓄起來,使下遊在解凍前來水小,河槽蓄水少,不致於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產生災害;分就是利用沿黃河的分洪工程和洪閘,分洩凌水,減輕大堤的壓力;排就是在容易形成卡冰的狹窄河段,炸碎冰蓋,打通河道,使上遊來冰順利下排。在冰壩形成,且威脅堤防安全時,及時炸毀冰壩。

鑑於今年黃河上遊降水多、凌汛期來水量大,加之今年冬季冷空氣活動較頻繁,專家建議沿黃各級防凌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凌情監測及各項應對措施,嚴防封河開河期流凌堆積引起漫堤,確保凌汛期安全度汛。


 

相關焦點

  • 視頻|黃河內蒙古段出現流凌,三湖河口流凌密度已達70%
    視頻|黃河內蒙古段出現流凌,三湖河口流凌密度已達70% 時間:2020-12
  • 黃河內蒙古河段出現流凌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11 月23日8時30分,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段首次出現流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據悉,流凌密度 10%,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 3天,比去年偏晚4 天,黃河內蒙古段進入凌汛期。
  • 內蒙古氣溫持續低迷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近期,內蒙古氣溫持續低迷,中東部大部地區最低氣溫降至-15℃左右,氣溫較低加速黃河流凌,據監測,11月23日8時,黃河內蒙古段三湖河口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提請相關部門密切監視凌情變化,做好黃河凌汛的監測巡視工作。
  • 黃河內蒙古河段封凍長度超過500公裡
    黃河新凌汛!隨著最寒冷的隆冬季節到來,黃河幹流上、中、下遊河段均已出現流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防禦局的監測顯示,截至12月25日15時,黃河內蒙古河段封凍長度達到503公裡,封凍上首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河段。目前,黃河凌情平穩。
  • 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今年首次出現流凌
    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12月29日,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今年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30%至1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黃河現大面積流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有什麼危害?
    黃河現大面積流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據報導:近日,山西臨汾吉縣段受強降溫天氣影響,出現黃河流凌景觀,氣勢磅礴。那麼什麼是琉凌,有什麼危害?  山西省臨汾市,吉縣段出現黃河流凌景觀。當日,受強降溫天氣影響,黃河晉陝峽谷吉縣段出現大面積流凌現象,密度達到50%,一朵朵蓮花般的冰凌順著河面浩浩蕩蕩向下遊流動,氣勢磅礴。
  • 黃河寧夏段發生凌汛
    連日來,由於氣候寒冷,黃河寧夏段自1月19日封河至今,封河長度已達170公裡。冰凌還在銀川市賀蘭縣境內形成冰塞,導致這個縣潘昶黃河灘區水位上漲,部分灘地農田受淹。目前,水位已經開始回落,尚未造成災情。當滔滔黃河從甘肅流入寧夏中衛後,便沿著銀川平原向內蒙古方向奔流而去。其間390多公裡的河道,地勢比較平坦,河水流速緩慢,加之冬季氣溫下降,河面容易結冰,每年都會出現凌汛。
  • 黃河河口段流凌
    12月30日8時,黃河河口段再次出現流凌。12月31日,風急水深,站在已經拆除的開元浮橋「橋頭」,如同站上了水中扁舟。受強冷空氣影響,12月29至30日,山東省沿黃地區氣溫大幅度下降,黃河河口段日均平均氣溫下降達12℃左右。
  • 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
    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
  • 黃河寧夏段今起進入凌汛期 較去年提前2天
    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牛巧剛)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今天,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縣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今年黃河凌汛發生概率大 沿黃渭南段全力防凌備汛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妞)記者從省防總了解到,今年黃河流域冬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均值可能偏低黃河渭南段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黃河河務局等多部門正在抓緊凌汛前的安排部署,積極做好各項準備。黃河潼關段黃河潼關段河道長18公裡,容易出現冰蓋、卡冰等險情。當地黃河防汛抗旱等多部門成立專業機動搶險隊全面開展防凌風險隱患排查和河道行凌檢查。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黃河內蒙古河段全線開河 防凌期間未發生大的...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3月18日訊(記者 張豔玲)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今日全線開通,2019~2020年度黃河防凌工作順利結束。2019年11月19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於本年度首次出現流凌,12月6日黃河頭道拐水文斷面(內蒙古託克託縣)上遊4千米處首次封河,黃河中遊河曲河段、龍口庫區、壺口河段先後封河。黃河上遊寧夏河段和下遊山東河段出現短時流凌,沒有封河。本年度黃河最大封凍長度699.5千米,期間黃河凌情平穩。
  • 今春黃河內蒙古段凌汛不確定因素較多 形勢嚴峻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日電(記者 丁銘、王宇天)記者從1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黃河防凌汛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由於氣候覆雜多變,今春黃河內蒙古段凌汛不確定因素較多,防凌汛形勢嚴峻。    據了解,黃河內蒙古段今年1月18日實現全線穩定封河,全河段封河水位基本平穩,封凍河段累計吃水長度約400公裡,最大吃水深1.5米,較常年偏小。
  • 黃河山東段——拆浮橋 防凌汛
    □記者 方壘 趙國陸 盧鵬 通訊員 崔慧聰 張睿 報導本報濟南1月6日訊 記者從今天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山東段凌情發展迅速,流凌河段長度、密度將大幅增加,隨時可能出現封河。據悉,2020-2021年度,黃河山東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長度17千米,首凌日期與常年持平。6日8時,黃河山東段流凌長度426千米,流凌密度10%~40%,冰厚0.5~3釐米,最大流凌密度40%,為利津東壩控導工程附近。面對嚴峻的防凌形勢,山東黃河河務局召開防汛抗旱例會暨防凌會商會,下發緊急通知,安排部署當前防凌工作。
  • 水利部:黃河已封河708.5公裡 下遊將出現封河
    隨著低溫持續,黃河上中遊均出現封河。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8日前後,黃河下遊山東段也將出現封河。 截至1月5日10時,黃河已累計封河708.5公裡。其中,黃河寧蒙河段封河長度共計649.5公裡。目前,全河流凌、封凍河段水勢平穩。
  • 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 巴志遠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黃河河口管理局了解到,受寒潮降溫影響,1月7日,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長度4.4千米。2020-2021年度,黃河河口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範圍為墾利葦改閘控導至十八公裡險工,長度17千米,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僅持續一天。
  • 黃河進入今冬凌汛期 較常年偏晚14天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4日電(記者王靖、安路蒙)受近日冷空氣影響,4日8時黃河內蒙古自治區三湖河口至頭道拐河段首次出現流凌,流凌密度為20%。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當日宣布,黃河進入2018至2019年度凌汛期。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14天,與2011年並列為歷史最晚。  目前,黃河防總已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各級各有關單位相關人員上崗到位,開始24小時值班。
  • 黃河進入凌汛期 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有史最強年份之一
    核心提示:11月24日8時,黃河本年度首次出現流凌,位於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凌日期較常年偏晚5天。
  • 59秒看黃河東營段冰凌過境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近日,隨著寒潮退去溫度回升,1月11日上午,記者在黃河王莊險工河段發現,原本奔騰的河水被「冰凍」大半,白色的冰塊將整個河道填充,原本黃色的河流猶如一條玉帶蜿蜒伸向遠方。根據利津水文站監測數據顯示,1月11日8時,黃河利津段淌凌密度約為1%-20%,平均冰厚1-3釐米左右,30千米的觀測河段有19.5千米封河,達到了觀測河段的三分之二,封凍段冰厚1-20釐米。「我們基層防凌觀察人員每天要對河事觀測三次,觀察流凌情況,特別是流凌密度、冰塊的大小及封河情況,出現冰壩、發現水位急速上漲,要及時向上級匯報。」東營市利津黃河河務局王莊管理段副段長張志強介紹道。
  • 鄄城出現黃河凌汛奇觀
    本年度凌汛期,黃河山東段於2020年12月19日首次出現流凌,20日流凌消失。2020年12月30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再次出現流凌並不斷發展。1月7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根據山東黃河河務局防凌監測顯示,2021年1月7日8時,黃河山東段出現本年度首次封河,濟南、河口地區共封河8段,總長度4.6千米,首封日期較常年偏晚約7天。黃河山東段流凌長度600千米,較1月6日增加174千米,上延至菏澤東明王高寨控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