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秒看黃河東營段冰凌過境

2021-01-13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近日,隨著寒潮退去溫度回升,1月11日上午,記者在黃河王莊險工河段發現,原本奔騰的河水被「冰凍」大半,白色的冰塊將整個河道填充,原本黃色的河流猶如一條玉帶蜿蜒伸向遠方。根據利津水文站監測數據顯示,1月11日8時,黃河利津段淌凌密度約為1%-20%,平均冰厚1-3釐米左右,30千米的觀測河段有19.5千米封河,達到了觀測河段的三分之二,封凍段冰厚1-20釐米。

「我們基層防凌觀察人員每天要對河事觀測三次,觀察流凌情況,特別是流凌密度、冰塊的大小及封河情況,出現冰壩、發現水位急速上漲,要及時向上級匯報。」東營市利津黃河河務局王莊管理段副段長張志強介紹道。

東營市利津黃河河務局防汛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巴志遠說:「如果河道內的流量大的時候,它會造成'武開河',然後冰塊一直插封,可能會造成部分灘區河道水位迅速上漲,造成部分灘區有可能有淹沒的風險,開河的時候冰塊對黃河防洪工程也會造成衝擊,造成一定的損害。」

記者了解到,目前黃河凌情整體平穩,尚未發生大的凌災。同時,黃河河務部門將密切監視天氣形勢和凌情變化,加強凌情監測巡測,確保黃河防凌安全。「咱黃河東營段河道內的浮橋都進行了拆除,確保開河時河道行洪洩凌暢通,不會造成進一步的阻礙。」東營市利津黃河河務局防汛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巴志遠說。

閃電新聞記者 時慧敏 陳海濤 徐振 東營臺 裴濱濱 利津臺 東營報導

相關焦點

  • 組圖|「冰」臨城下 東營黃河現冰凌奇觀
    1月7日,連續多日的寒潮低溫,使得流經東營區龍居鎮麻灣段的黃河呈現冰凌美景。  黃河東營段地理緯度比中遊段偏高,冬季平均氣溫比中遊地區偏低3.3℃,負氣溫持續天數比中遊長40多天。因此,一般年份,封河往往先從東營段起。
  • 東營境內的黃河|關於凌汛那些事
    黃河流域東西跨越23個經度,南北相隔10個緯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懸殊,徑流量變幅也較大。同時,因為冬季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因此黃河幹流和支流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冰凌現象出現。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山東黃河河務局試過多種破除冰凌的方式,所有的方式中炸藥爆破效果較好,至今仍採用。  封河往往先從東營段起  產生凌汛的自然條件取決於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態。在高寒地區,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並且河道形態呈上寬下窄,河道彎曲迴環的地方出現嚴重凌汛的可能性較多。
  • 黃河河口段流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劉世友 唐詩冰凌疊著冰凌,河水推著河水。12月30日8時,黃河河口段再次出現流凌。12月31日,風急水深,站在已經拆除的開元浮橋「橋頭」,如同站上了水中扁舟。受強冷空氣影響,12月29至30日,山東省沿黃地區氣溫大幅度下降,黃河河口段日均平均氣溫下降達12℃左右。受此影響,12月30日8時,黃河下遊河口河段再次流凌,流凌上首位於利津宮家險工21號壩,流凌長度104.6千米,流凌密度一般為10%~50%,最大冰塊面積50平方米,冰厚平均1釐米左右,這是本年度凌汛期黃河山東段第二次出現流凌。
  • 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
    原標題: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黃河從這裡入海,石油之城,生態之城,中國東營。」經常看中央一套的朋友對這一句宣傳語都不會陌生。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穿越9個省(區),流程5464公裡,最終於東營市境入海。
  • 山東黃河冰凌爆破隊磨礪精兵防凌汛
    本站訊 為進一步提高冰凌爆破水平,應對可能出現的嚴重凌情,山東黃河濱州濱城、河口墾利兩支黃河冰凌爆破隊分別於11月24日至25日、12月1日至2日進行培訓和演練,90餘名隊員參加了爆破理論、黃河防凌知識學習及冰凌爆破演練。
  • 黃河寧夏段發生凌汛
    連日來,由於氣候寒冷,黃河寧夏段自1月19日封河至今,封河長度已達170公裡。冰凌還在銀川市賀蘭縣境內形成冰塞,導致這個縣潘昶黃河灘區水位上漲,部分灘地農田受淹。目前,水位已經開始回落,尚未造成災情。當滔滔黃河從甘肅流入寧夏中衛後,便沿著銀川平原向內蒙古方向奔流而去。其間390多公裡的河道,地勢比較平坦,河水流速緩慢,加之冬季氣溫下降,河面容易結冰,每年都會出現凌汛。
  • 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 巴志遠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黃河河口管理局了解到,受寒潮降溫影響,1月7日,黃河河口段出現封河,長度4.4千米。2020-2021年度,黃河河口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範圍為墾利葦改閘控導至十八公裡險工,長度17千米,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僅持續一天。
  • 黃河濟南段結冰封河,河面上竟出現密密麻麻的朵朵「睡蓮」?
    天寒地凍時節,正值黃河凌汛期,自2021年1月7日黃河山東段出現本年度首次封河後,黃河看起來便失卻了印象中滔滔不絕一瀉千裡的氣勢。漫步濟南黃河岸邊,極目望去,層層疊疊的冰凌連綿不斷。大部分河面上都覆蓋著錯落的冰塊,冰塊隨著黃河水或急或緩地流淌,便形成了冬日黃河上著名的流凌景觀。隨著河面上的冰凌越來越多,就會出現冰凌堵塞河道,進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水位明顯上漲,這種水文現象也就是凌汛,俗稱「冰排」。冰凌是產生凌汛的主導因素,因而在冬季黃河河務部門一般會採取破冰的方法來防治。這巨大的冰塊就是破冰後出現的,看起來像厚厚的水泥板預製件。
  • 東營境內的黃河|流路改道、修建大型工程 黃河河口這樣治理
    如今,黃河安瀾入海,並逐漸變得清澈,美麗的黃河入海口也成為了很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關注的地方。他們從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欣賞黃河的入海處,同時也被美景所震撼。共完成溢洪堰土方19.78萬立方米,混凝土2950立方米,砌石1.2萬立方米,用水泥1045噸,開挖引河、築兩岸大堤及圍村堰69個,計動土方256.59萬立方米,總投資188.76萬元。溢洪堰建成後,1955年冬,發生嚴重凌汛,王莊險工冰凌卡塞,水位暴漲,最高達15.72米(大沽基準)。
  • 黃河內蒙古段出現凌汛 空軍今年首次炸凌(組圖)
    內蒙黃河出現凌汛 空軍實施今年首次炸凌  3月7日,在西北某軍用機場,由於受輕煙和霾影響,機場能見度不足2公裡。上午09:00,隨著一枚綠色信號彈冉冉升起,三架轟炸機相繼呼嘯升空。  飛機起飛後就看不見地面,座艙外一片雪白,無線電耳機裡不時傳來各機通報自己的高度、速度,剩餘航向。飛機在繼續爬升高度,當飛機到達預定空域時剛好向陽,這給編隊集合帶來一定的困難。只見機長沉著握著操縱杆,嚴格保持著飛行諸元。機組很快完成了編隊,隨後三架戰機向內蒙古黃河上空飛去。
  • 黃河山東段——拆浮橋 防凌汛
    □記者 方壘 趙國陸 盧鵬 通訊員 崔慧聰 張睿 報導本報濟南1月6日訊 記者從今天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山東段凌情發展迅速,流凌河段長度、密度將大幅增加,隨時可能出現封河。據悉,2020-2021年度,黃河山東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長度17千米,首凌日期與常年持平。6日8時,黃河山東段流凌長度426千米,流凌密度10%~40%,冰厚0.5~3釐米,最大流凌密度40%,為利津東壩控導工程附近。面對嚴峻的防凌形勢,山東黃河河務局召開防汛抗旱例會暨防凌會商會,下發緊急通知,安排部署當前防凌工作。
  • 黃河河段出現凌汛險情 蘭州出動轟炸機炸破冰凌
    中廣網鄂爾多斯3月22日消息(記者吳天喜 王振)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上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黃河河段出現凌汛險情。蘭州軍區空軍某部緊急出動3架轟炸機炸破冰凌。  此次冰凌險情最嚴重的地段位於內蒙古杭錦旗道圖村附近的黃河河段。
  • 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
    本文轉自【人民視覺】;2021年1月7日,山東濱州,受極寒天氣影響,黃河凌汛冰塊急劇增多,大量冰塊堆積河道,兩岸冰壩擁堵河道,凌汛流速減慢。為保證凌汛順利通過,濱州黃河段的浮橋全部拆除。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
  • 黃河內蒙古段已現流凌-資訊-中國天氣網
    今年黃河凌汛期來水量大 內蒙古段已出現流凌據內蒙古氣象專報顯示,今年汛期以來,黃河流域上遊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3%,其中黃河內蒙古境內偏多19%(烏海)~136%(五原),沿河水庫及河槽蓄水普遍偏多、水位偏高,導致凌汛期來水量大。
  • 黃河壺口瀑布現冰封罕見景觀:被冰凌填平,景區或隨時關閉
    1月8日,三九天氣的第一天,陝西黃河壺口瀑布出現冰封奇觀。壺口瀑布冰封景觀。本文圖片來源: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平時洶湧奔騰的瀑布基本被冰凌填平,河道水位與河岸齊平。瀑布被厚厚的冰層封住,呈現出罕見景觀。8日,陝西省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目前瀑布已經基本上全部冰封了,表面幾乎看不到水在流動了。
  • 《黃河》亮相黃河入海口 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東營展出
    19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王克舉油畫長卷《黃河》暨新書發布會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舉行,首次公開展出了王克舉先生的新作《黃河》。 王克舉《黃河》長卷發布會現場《黃河》全卷共101個畫面,每個畫面長1.6米,高2米,均是在現場完成的寫生創作。
  • 東營境內的黃河|近年來,東營市如何研究治理河口難題
    因此東營境內的黃河治理主要是排沙與用沙。今天,就讓咱們走進東營境內的黃河,了解一下近年來對河口治理的研究。研究成果難以達成共識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黃河口觀測工作逐步展開,有關科研機構紛紛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河口分析研究工作,已有百餘篇論文、報告、專著問世,有的已被採納運用。但由於河口複雜多變,其發展規律一時難以全面準確把握,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未達成共識。
  • 94秒|拆浮橋 防凌汛!過往車輛可繞行惠青黃河公路大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近日,伴隨著寒潮天氣來襲,黃河流域大片的冰凌從上遊進入淄博市河段,給跨河交通帶來一定影響。自2020年12月中旬開始,位於黃河中上遊的陝西段、河南段陸續結冰,進入凌汛期,到今年1月,大量黃河水夾雜著冰塊進入淄博市高青河段。河務部門工作人員測算,部分冰塊的長度超過30米,像一艘小型遊艇一樣,順流而下,衝擊著黃河浮橋和沿岸堤壩。淄博市高青縣木李鎮清河浮橋經理崔立義介紹說:「1月5號接到河務部門通知,要求我們拆除浮橋,因冰凌密度達到了20%以上。
  • 黃河河口管理局十三五發展紀實|徵程萬裡風正勁,行穩致遠再揚帆
    無論是冬春凌汛,還是伏秋大汛,一塊塊冰凌、一場場大流量過程,沒有選做題,都是必答題。2016-2020年,黃河河口段有兩年度形成封河,其中2018-2019年度封河22天,最大長度111.6千米;伏秋大汛期間共發生八次洪水過程,共有17處工程、77壩次出險,特別是2020年防禦黃河大洪水實戰演練期間,利津水文站最大流量達4580立方米每秒,為東營河段30年來最大一次來水……戰,必勝。
  • 厚積薄發勇亮劍‖東營黃河河務局水行政執法工作紀實
    這是東營黃河河務局水行政執法人員正在執法辦案模擬現場對兄弟單位模擬過程中的亮點進行交流。完善隊伍建設,健全水政執法網絡。一支專業的水行政執法隊伍法律素養的體現在能辦案,更要會辦案,對案件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了如指掌。按照這一思路,東營黃河河務局秉持「以案促學」的原則,積極組織參與執法辦案模擬演練,並在模擬過程中對以往的案件進行復盤、回溯,總結各個環節中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