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他們牽線,密雲不老屯糖心蜜薯走上市民餐桌

2021-01-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在市工商聯的牽頭組織下,只用了5天時間生鮮電商就開出了一條脫低增收的速通路,讓密雲不老屯鎮低收入村燕落村的糖心蜜薯走出了大山。記者11月12日獲悉,在村民紛紛賣了個好價錢的同時,北京等地消費者也吃上了用麥飯石水澆灌,原生態種植不用農藥的生態紅薯。

密雲不老屯鎮是京城頗有名氣的「長壽村」,這裡自然環境優越,全鎮90歲以上老人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秀麗的風景裡卻藏著北京確定的低收入戶數和人數最多的低收入村燕落村。

燕落村地處密雲水庫北岸,由於地處首都水源保護區,產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產業結構較為單一,農民經濟收入較少。自2018年起,市工商聯與密雲區政府組織民營企業,結合當地的開發特點和產業政策,採取「輸血」和「造血」等多種方式,全力幫助農民脫低增收。「不老屯糖心蜜薯」的種植,正是燕落村落地的脫低增收項目之一。

今年9月,蜜薯喜獲豐收,村民們卻開始為能否找到好銷路,賣個好價格紛紛犯了愁。

在市工商聯的引導下,生鮮電商每日優鮮迅速對接了負責燕落村蜜薯種植的供應商北京時態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火速成立專項小組,5天之內快速跑通採購、品控、包裝、物流等全流程。

就在11月10日,首批「不老屯糖心蜜薯」上線銷售,迅速走上了北京等地消費者的餐桌。

燕落村的蜜薯種植戶介紹,該村緊鄰密雲水庫,不僅整體自然氣候良好,地下還有富含微量元素的麥飯石。生長在這裡的蜜薯採用了優質的西瓜紅種子,用麥飯石水澆灌,通過原生態種植不使用農藥,蜜薯口感軟糯香甜,吃起來也更健康。

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而想要打贏脫貧脫低的攻堅戰,產業幫扶是關鍵。自2016年起,市工商聯持續落實市委要求,精心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對燕落村的對口幫扶工作。

在幫扶過程中,市工商聯不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還引導會員企業參與幫扶,落實項目,增加燕落村「造血」功能。每日優鮮也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加入了助力燕落村經濟發展的企業大軍。

事實上,自成立以來每日優鮮已深入上百個貧困、低收地區,通過對消費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反哺上遊,幫助貧困地區在產業升級時更加有數可依,有跡可循。據了解,每日優鮮計劃僅在本月內就幫助至少逾10萬斤不老屯糖心蜜薯走出大山。

相關焦點

  • 不老屯天文臺擼星記
    北半球最著名的三大流星雨之一雙子座流星雨於公元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如期而至,而在這一個星期之前我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策劃與召集,因為冬季天寒地凍,北京的氣溫已降到了零下,所以把這次的擼星地點選在了距離北京120公裡的密雲不老屯天文臺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密雲水庫北岸有大片溼地,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藍天碧水間,十幾隻大天鵝在水面上悠閒遊弋,陽光下白色的羽毛跳動著皎潔的光。水庫岸邊,不老屯鎮林業站的王政勇拿著一個墨綠色的望遠鏡,凝神觀望著這個美麗的畫面。王政勇介紹說,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人工湖,水庫北岸擁有大片溼地,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 金秀縣金秀鎮奮戰屯:村民養殖中華鱘 走上脫貧致富路
    金秀縣金秀鎮奮戰屯:村民養殖中華鱘 走上脫貧致富路 2021-01-06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41個村莊汙水處理站提質升級
    密雲區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2020年對一級保護區範圍內41個村莊實施汙水處理設施提質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基本進入調試運行階段,進一步保護密雲水庫及周邊村莊環境。
  • 《三體》紅岸基地在現實中有原型?就隱藏在京郊一座古鎮的農田中
    國家天文臺密雲站歷史悠久,早在1966年就批覆建成,是我國射電天文觀測最早、也是重要的基地之一 。由於此站地處北京市密雲縣密雲水庫北岸的不老屯鎮,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不老屯天文臺」。京郊的不老屯天文臺不老屯鎮是密雲水庫北岸的一處京郊古鎮,不老屯天文臺就位於不老屯鎮的一片農田深處。開車沿著環湖公路抵達不老屯鎮後,從鎮中心的主幹道拐到一條小路,開車穿過一片大約3公裡的農田,便能看到不老屯天文臺。
  • 下個月 澳洲鴕鳥肉擺上廣安市民餐桌(圖)
    下月中旬,廣安市民將品嘗到一種新肉品——澳洲鴯鶓肉,明年協興產的鴯鶓(又名澳洲鴕鳥)還將「走上」南充、成都、重慶市民餐桌。這是記者昨日從廣安協興鎮政府獲悉的。  鴯鶓肉嫩可口,有一種不同於其他肉類的特殊香味,且脂肪、膽固醇的含量低。在廣東,鴯鶓肉火鍋、鴯鶓肉丸、鴯鶓腩煲等頗受市民歡迎。
  • 健力寶飲料走上中國新年餐桌
    健力寶飲料走上中國新年餐桌 2021年01月11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近幾年,隨著時代發展,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飲料的口感,對飲料的包裝也有了一定的審美要求。在這樣情況下,健力寶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和包裝改良,也不斷帶給消費者驚喜。
  • 走上餐桌的雜草,也帶來了可怕的怪病
    圖片:LSDSL / wikimedia不好吃的糧食黑麥(Secale cereale)是禾本科小麥族黑麥屬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栽培的黑麥主要為一年生,多年生黑麥大都生長在歐洲山區,形態高度分化,主要作為栽培黑麥的育種資源。
  • 從物質匱乏到極大豐富 六千市民動情講述餐桌上的變遷
    從物質匱乏到極大豐富 六千市民動情講述餐桌上的變遷 2018-12  本報訊(記者 馬婧)改革開放以來,市民的餐桌發生了巨大變化。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有多條鴻溝需要跨越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有多條鴻溝需要跨越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5 08:53:51 用畜禽幹細胞體外培養生產「我們不應為了吃雞胸肉或雞翅而養一整隻雞,而應該在合適的培養基中分別培養這些組織。」1931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這番暢想,被視為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培養肉的概念。細胞培養肉真正變得看得見摸得著,還是在2013年。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
    我科學家用幹細胞技術20天培養出50克人造肉,但——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目前,我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還面臨三大挑戰,包括高純度幹細胞的提取及乾性維持、無血清培養基研發和幹細胞的大規模高密度培養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逾越哪些鴻溝?
    20天可生產50克細胞培養肉「我們不應為了吃雞胸肉或雞翅而養一整隻雞,而應該在合適的培養基中分別培養這些組織。」1931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這番暢想,被視為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的培養肉的概念。細胞培養肉真正被看得見摸得著,還是在2013年。當年,荷蘭教授Mark Post 在荷蘭首次研發出可以食用的培養肉,並在英國倫敦舉辦了全球首次培養牛肉漢堡試吃大會。
  • 貴陽市民有口福了
    香菇、平菇、凍菌、羊肚菌、赤松茸,在這個春天裡紛紛探出頭來,然後走進貴陽市民的餐桌。朵朵食用菌,鋪就了種植戶的致富路,也豐富了貴陽市民的餐桌。連日來,都市新聞記者在貴陽市郊區的各個食用菌種植基地看到,大量的食用菌開始投產上市,貴陽市民有口福了。
  • 舌尖上的SOD:密雲五萬斤功能性蘋果上市
    如今,密云云水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功能性蘋果,讓您感受舌尖上的SOD。 明朝萬曆年間的農書《群芳譜?果譜》中,稱:「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坐落在密雲水庫東岸太師屯鎮的雲水蘋果園,土層深厚、日照充足、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土壤氣候條件極易種植蘋果。金秋10月,走進蘋果園,紅滿枝頭、果香誘人。俗話說: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
  • 實驗室培養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實驗室培養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原標題:   本報記者 聶翠蓉 綜合外電  香噴噴的烤火雞是感恩節的主打菜。根據該理念,到2030年,餐桌上的動物蛋白將通過生物反應器生產提供,未來動物養殖或將被全面取代。  「人工培養肉質」受追捧  莫茲扎克的理念也被稱為「體外肉質培養」。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近日報導,2013年,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參加英國的一檔電視秀,他利用生物技術培養的肉為原料,製作並吃掉第一個「人造肉漢堡」。
  • 餐飲企業紛紛響應「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倡議 讓公筷公勺就餐成為...
    黑龍江省食文化研究會積極響應哈尓濱市 " 文明餐桌,公筷行動 " 倡議 "。會長鄭樹國表示,餐飲業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是必然趨勢,省食文化研究會有責任讓使用公筷公勺就餐成為一種新時尚。其會員單位哈爾濱宏達老菜館、山河屯鐵鍋燉、關東大院餐飲、老仁義、繽聖源、顧鄉飯店、92 度俄式廚房、塔道斯西餐廳等餐飲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在飯店恢復堂食後,積極推進公筷公勺用餐,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就餐環境。哈爾濱宏達老菜館、宏達宴創始人欒瑞濱告訴記者,在疫情之前,該飯店就使用公筷公勺用餐。
  • 娃娃魚上餐桌不一定違法 涼山州有3人申報人工養殖
    春節期間,有西昌市民以3萬元的價格從四川黔江購回一條娃娃魚,請農家樂加工後,在團年飯上宴請親朋好友。   吃娃娃魚不是違法的嗎?記者從西昌市水產漁政局獲悉,其實吃娃娃魚並不一定都違法,人工養殖的孫二代娃娃魚是可以上餐桌的,前提是經營者必須持有漁政部門批准頒發的相關證件。涼山州現有3人申報娃娃魚養殖銷售。
  • 最美義工家庭丨他們因紅馬甲結緣 從有愛義工夫妻到最美義工家庭...
    然而這個義工家庭,從有愛義工夫妻到最美義工家庭,都是因紅馬甲結緣,紅馬甲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青春朦朧時 紅馬甲牽線組建最美義工家庭  鄧凱玲來自廣東茂名,09年加入福永義工,榮獲過「深圳市五星級義工」稱號,福永義工聯培訓組副組長。  2009年8月份,鄧凱玲和洪緒一起在福永做義工,兩人才有了交集。
  • 金烏賊將重返青島市民餐桌 人工培育取得技術突破
    據悉,因大量捕撈,目前野生金烏賊幾近枯竭,通過人工培育以及規模化養殖,金烏賊將重現市民餐桌。&nbsp  7日下午,記者來到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這裡就是黃海水產研究所金烏賊的研究基地。記者看到,公司廠房內有很多橢圓形的大水泥池子,池子上方懸掛著很多細長的用於電解氧氣的塑料管,池子內養著很多金烏賊。
  • 兩山理論 密雲實踐丨密雲區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
    原創 密雲融媒 宜居密雲點擊「宜居密雲」獲取權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