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紅岸基地在現實中有原型?就隱藏在京郊一座古鎮的農田中

2020-12-04 旅行個球

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因為現實的吸引力實在太沉重了。——劉慈欣《三體》

《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看過劉慈欣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紅岸基地印象深刻。

神秘的拋物面天線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名為對抗西方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實為尋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進而引發了人類文明的危機。

小說中的紅岸基地,酷炫中帶著一絲神秘色彩。

在小說中,這處神秘的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處被稱為「雷達峰」的山頂。

當然,小說中的這個基地顯然是虛構出來的,現實中在那片區域並沒有類似的天文基地。

但好奇心旺盛的讀者們總是閒不住,列舉了幾處小說中最有可能是紅岸基地原型的地點,其中有一處就位於北京郊區,而且無論從建成時間還是建設目的,都與小說中的紅岸基地有些許的相似之處,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這處紅岸基地的原型之一,就是地處京郊密雲水庫旁的國家天文臺密雲站

國家天文臺密雲站歷史悠久,早在1966年就批覆建成,是我國射電天文觀測最早、也是重要的基地之一 。

由於此站地處北京市密雲縣密雲水庫北岸的不老屯鎮,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不老屯天文臺」

京郊的不老屯天文臺

不老屯鎮是密雲水庫北岸的一處京郊古鎮,不老屯天文臺就位於不老屯鎮的一片農田深處。

開車沿著環湖公路抵達不老屯鎮後,從鎮中心的主幹道拐到一條小路,開車穿過一片大約3公裡的農田,便能看到不老屯天文臺。

遠遠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兩臺巨大的天線,矗立在一片平坦的農田之上,顯得尤為矚目。

其中的一臺是該站最重量級的鎮臺設備——密雲50米天線,這臺天線是為了完成繞月探測工程任務和射電天文觀測而建的天線系統。

在密雲50米天線旁邊,還有一座30米的FAST(貴州「中國天眼」)實驗模型,「FAST」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不老屯天文臺的這座射電望遠鏡是貴州「中國天眼」的實驗微縮版。

簡單來說,一般的天文觀測只需要接收信號,而射電望遠鏡不但能夠接收信號,也可以向外太空發射信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貴州的「中國天眼」,那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不老屯天文臺面積不大,只有一條小路貫穿其中。除了兩臺大傢伙外,還有20餘面小天線在道路兩側一字排開,猶如身著白色制服的衛兵站崗一般,組成排列整齊的方陣,守護在兩臺大天線的身邊。

我國探月工程的守護者

從1966年建成至今,不老屯天文臺見證了新中國的輝煌成就,也為我國的空間探索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如今的不老屯天文臺已經幾乎不從事天文觀測活動,而主要用於衛星數據的接收工作。據說,當時嫦娥一號從月球回傳的影像數據就基本上是靠不老屯天文臺接收的。

不同於小說《三體》中的紅岸基地,不老屯天文臺的目的並不是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而是努力協助人類探索更遠的宇宙空間。但與紅岸基地相同的是,不老屯天文臺同樣承載著人類對宇宙的期許與嚮往。

幾十年過去了,不老屯天文臺一直矗立在那裡,雖然默默無聞,但依舊兢兢業業的完成著自己的歷史使命。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老屯天文臺所處地區北部是綿延的燕山山脈,南部緊臨浩瀚的密雲水庫,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而且由於天文臺選址要求較高,附近區域算是北京汙染較少、能見度較高的地區。

所以說,不老屯天文臺一直以來便是北京天文愛好者的重要據點,也是北京周邊拍攝星空及京郊周末出遊的最佳場所之一

只可惜當天陰雲密布,沒能拍到效果最佳的星空照。雖未有銀河星空,卻也有美景留存,願北京秋高氣爽之時,再彌補此時之遺憾!

實用信息Tips:

地理位置:北京市密雲區密雲水庫北岸不老屯鎮

門票花費: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注意事項:自駕可導航至「不老屯鎮」或是直接導航「國家天文臺密雲站」,不老屯天文臺遊人較少,天氣晴好的晚上很適合拍攝星空,但夏季蚊蟲較多,如果需要等到晚上拍攝星空,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 END --

本文/圖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做有觀點、有溫度的旅行內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請點讚和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現實中的《三體》紅岸基地
    大劉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三部,入圍雨果獎提名。這是即15年三體系列,第一部實現亞洲人雨果獎零的突破後,《三體》系列第二次入圍該獎提名。說到三體就不得不提紅岸基地,人類從這裡向宇宙發出了第一聲鳴啼。而在現實生活中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口徑達500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反射單元的獨立轉動來接收不同功率的信號,綜合性能比美國300米望遠鏡提高了近10倍,靈敏度是德國100米望遠鏡的10倍。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美景:《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取景在這就好了!
    讓人不禁感嘆,電影《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取景要是在這裡就好了。在原著小說中,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座被當地人稱之為雷達峰的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蘇修和美帝的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代號「紅岸」。今年6月,《三體》首款先導海報曝光,紅岸基地初露端倪,劇中人物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
  • 富拉爾基遊記:現實中的紅岸基地,內循環啟動或又到大顯身手時
    在富拉爾基有紅岸公園、紅岸小區和紅岸街道,這讓很多《三體》的讀者很興奮,並去探究兩者之間的關係。《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亞洲作家第一部獲得世界科幻小說大獎雨果獎的作品,也被認為是將中國科幻寫作水平提升到世界一級的力作。去年春節上映的大熱電影《流浪地球》,就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
  • 科幻場景真實再現 《三體》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對眾多科幻小說《三體》的「粉絲」迷來說,即將於27日召開的2015上海國際科普產品絕博覽會不容錯過。記者今天在科博會先期探營時了解到,在展會上,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構建出的《三體》原著場景,一個500餘平米充滿想像力的科幻空間將真實再現。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三體星球、閃爍宇宙等震撼人心的場景將由一場亦真亦幻的科幻秀呈現於觀眾眼前。   據了解,科幻電影《三體》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中。影片投資超過2億元,全片2400個鏡頭中有2100個特效鏡頭,後期製作團隊超過600人。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 《三體》將超出期待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三體》電影後期製作進展順利,必將超出大家的期待,他對此充滿信心。
  • 當三體迷看到紅岸基地時,腦中會想起哪首BGM
    當我們隨葉文潔進入故事中的紅岸基地,三體的粉絲腦中究竟會響起哪些歌呢?組織徵集了部分成員的推薦,建了這個紅岸歌單。在十年浩劫中,看盡人性醜惡;在紅岸基地裡,聽到外星聲音。「last」意味最後,是臨終絕望中的奮起。「reunion」意為重逢。《Last Reunion》作為一首純音樂,氣勢恢宏,史詩感極強。來到紅岸基地這樣有歷史感的地方,一些三體迷腦中會自然響起Last Reunion。
  • 記得《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嗎?我們開著軍工血統的SUV找到了它的原型
    因此,當我在一天辦公室的閒聊中得知北京西北某處至今還遺留著一個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雷達基地遺址時,心裡自然充滿了無盡的好奇。而在聯繫過東風後,他們的負責人馬上明確表示,「出於軍備的保密我們暫時沒有猛士的媒體試駕車,不過,你們的選題很有趣……對了,最近有一輛AX7的試駕車!」
  • 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原標題: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
  • 《三體》亮相科博展 紅岸基地巨型模型首展出
    網際網路眾籌打造的巨型「紅岸基地」模型此次是在上海第一次展出。作為冷戰時期神秘的中國國防工程,紅岸基地的主體是一面巨型雷達,功率25兆瓦,對外宣稱用來監聽與摧毀敵國衛星等太空目標,實際用來尋找地外文明。模型直徑3米、高2米,360°還原了原著中基地的地形詳貌和隱藏細節。    小說中,《三體》的故事始於紅岸基地。自此人類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現場 《三體》電影受期待
    》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三體》電影後期製作進展順利,必將超出大家的期待。 對於此行的目的,遊族影業CEO孔二狗稱,遊族影業把科幻和魔幻當做自己發展的兩個關鍵詞,希望在這次盛會中遇到更多年輕人,能認識3-5個劉慈欣。希望通過《三體》和類似《三體》這樣的電影,推動上海成為中國科幻和魔幻電影的中心。 孔二狗說:「《三體》電影將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巨大轉變,也會給整個中國電影帶來巨大轉變。
  • 《三體》要復原「紅岸基地」:1元起眾籌
    《三體》電影將於2016年7月上映,馮紹峰和張靜初主演。此前的首個先導海報已經展示了故事發源地——紅岸基地,女一號葉文潔在這裡,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今天,《三體》電影團隊做出了一個決定:復原「紅岸基地」。他們將邀請國內模型領域最為專業的團隊,來製作這個直徑3米、高2米的場景模型,力求還原最為真實的紅岸基地。
  • RoboCom宇宙之眼:將現實版《三體》紅岸工程搬上世界機器人大賽舞臺!
    原標題:RoboCom宇宙之眼:將現實版《三體》紅岸工程搬上世界機器人大賽舞臺!摘要:「警告你們: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你們的方向上有千萬顆恆星。如果回答,發射源將被定位,你們的行星系將遭到入侵,你們的世界將被佔領!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 《三體》電影官方爆照:紅岸基地場景公開
    根據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三體》已經於8月初宣布殺青,現正在後期製作。作為《三體》小說的一個重要場景,「紅岸基地」在小說中的設定是,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雷達峰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美蘇太空計劃的絕密工程,代號「紅岸」。
  • 千面科學丨《三體》內外:紅岸綠岸,傻傻分不清楚
    本系列也將陸續分析《三體》的兩個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幻想的世界雖然與現實的世界有所聯繫,但本文只是做一個類比,索隱派畢竟太過於牽強了,且不是文章的目的所在。紅岸工程是《三體》中一個很重要的故事背景和情節設計,其核心是紅岸基地(Red Coast Base)成立於1968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三體》成書時還未更名為火箭軍。
  • 《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其實在小說當中人的共識不管是在現實社會當中,還是在虛擬社會當中,人類死亡以後都會想起自己一生的某些事情,比如說那些讓她記憶深刻的事情,在瀕臨死亡的時候總能想起來。
  • 三體章北海傳: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什麼?和射電望遠鏡一樣嗎?
    在三體中,葉文潔通過紅岸基地的天線向三體文明發送了地球的信息。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一個拋物面的微波發射器,微波即家用微波爐的微波。微波是具有能量的,最簡單的就是可以用來加熱食物。太空中也有微波,並且一定頻率,或者不同頻率相互調製就可以傳輸信息。
  • 現實版紅岸基地曝光 就坐落在我國東北
    假如這架天線是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那儼然就是劉慈欣《三體》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了。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那個科幻文學中的紅岸基地,而是一臺實際存在著並運行著的,最接近紅岸基地描述的望遠鏡——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
  •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於此同時,片方遊族影業也首次曝光了影片的先導海報,紅岸基地初露端倪。《三體》提名星雲獎 中國科幻邁上歷史新高度    星雲獎堪稱世界科幻文學界的「奧斯卡」,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
  • 真實的三體紅岸基地:一張手繪曝光大國重器,鑄造共和國戰略之眼
    新聞中還首次展示了曾經在7010基地戰鬥工作過的中國電科14所原技術人員邵潤朋老人當年手繪的7010基地素描。因為當時這裡是絕密基地,不能夠隨便拍照,因此老人只能通過手繪記載下當年生活戰鬥的情景。圖片:著名的7010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這是中國第一種大型相控陣戰略雷達。
  • 《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在回憶什麼?
    《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在回憶什麼?原創|雨軒智慧文學在還未閱讀《三體》這本小說時,個人認為科幻小說的內容,肯定是宇宙和外星人無趣的故事。但是當我捧起《三體》時卻覺得非常有創意,將各種不可能碰撞在一起的元素充滿神奇的融到了科幻世界裡面。就比如說歷史過往,歷史人物孔子墨子,充滿智慧的愛因斯坦;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等等說不完的人物,當我翻閱時一看就知道是中國人寫的書,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自豪,非常的有認同感。翻閱《三體》時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的場景,她的想法會來個大迴轉嗎?她都在回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