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因為現實的吸引力實在太沉重了。——劉慈欣《三體》
《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看過劉慈欣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紅岸基地印象深刻。
神秘的拋物面天線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名為對抗西方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實為尋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進而引發了人類文明的危機。
小說中的紅岸基地,酷炫中帶著一絲神秘色彩。
在小說中,這處神秘的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處被稱為「雷達峰」的山頂。
當然,小說中的這個基地顯然是虛構出來的,現實中在那片區域並沒有類似的天文基地。
但好奇心旺盛的讀者們總是閒不住,列舉了幾處小說中最有可能是紅岸基地原型的地點,其中有一處就位於北京郊區,而且無論從建成時間還是建設目的,都與小說中的紅岸基地有些許的相似之處,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這處紅岸基地的原型之一,就是地處京郊密雲水庫旁的國家天文臺密雲站。
國家天文臺密雲站歷史悠久,早在1966年就批覆建成,是我國射電天文觀測最早、也是重要的基地之一 。
由於此站地處北京市密雲縣密雲水庫北岸的不老屯鎮,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不老屯天文臺」。
京郊的不老屯天文臺
不老屯鎮是密雲水庫北岸的一處京郊古鎮,不老屯天文臺就位於不老屯鎮的一片農田深處。
開車沿著環湖公路抵達不老屯鎮後,從鎮中心的主幹道拐到一條小路,開車穿過一片大約3公裡的農田,便能看到不老屯天文臺。
遠遠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兩臺巨大的天線,矗立在一片平坦的農田之上,顯得尤為矚目。
其中的一臺是該站最重量級的鎮臺設備——密雲50米天線,這臺天線是為了完成繞月探測工程任務和射電天文觀測而建的天線系統。
在密雲50米天線旁邊,還有一座30米的FAST(貴州「中國天眼」)實驗模型,「FAST」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不老屯天文臺的這座射電望遠鏡是貴州「中國天眼」的實驗微縮版。
簡單來說,一般的天文觀測只需要接收信號,而射電望遠鏡不但能夠接收信號,也可以向外太空發射信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貴州的「中國天眼」,那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不老屯天文臺面積不大,只有一條小路貫穿其中。除了兩臺大傢伙外,還有20餘面小天線在道路兩側一字排開,猶如身著白色制服的衛兵站崗一般,組成排列整齊的方陣,守護在兩臺大天線的身邊。
我國探月工程的守護者
從1966年建成至今,不老屯天文臺見證了新中國的輝煌成就,也為我國的空間探索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如今的不老屯天文臺已經幾乎不從事天文觀測活動,而主要用於衛星數據的接收工作。據說,當時嫦娥一號從月球回傳的影像數據就基本上是靠不老屯天文臺接收的。
不同於小說《三體》中的紅岸基地,不老屯天文臺的目的並不是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而是努力協助人類探索更遠的宇宙空間。但與紅岸基地相同的是,不老屯天文臺同樣承載著人類對宇宙的期許與嚮往。
幾十年過去了,不老屯天文臺一直矗立在那裡,雖然默默無聞,但依舊兢兢業業的完成著自己的歷史使命。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老屯天文臺所處地區北部是綿延的燕山山脈,南部緊臨浩瀚的密雲水庫,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而且由於天文臺選址要求較高,附近區域算是北京汙染較少、能見度較高的地區。
所以說,不老屯天文臺一直以來便是北京天文愛好者的重要據點,也是北京周邊拍攝星空及京郊周末出遊的最佳場所之一。
只可惜當天陰雲密布,沒能拍到效果最佳的星空照。雖未有銀河星空,卻也有美景留存,願北京秋高氣爽之時,再彌補此時之遺憾!
實用信息Tips:
地理位置:北京市密雲區密雲水庫北岸不老屯鎮
門票花費: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注意事項:自駕可導航至「不老屯鎮」或是直接導航「國家天文臺密雲站」,不老屯天文臺遊人較少,天氣晴好的晚上很適合拍攝星空,但夏季蚊蟲較多,如果需要等到晚上拍攝星空,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 END --
本文/圖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做有觀點、有溫度的旅行內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請點讚和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