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遊族影業攜巨型紅岸基地模型,亮相上海國際科普產品博覽會展臺。
網際網路眾籌打造的巨型「紅岸基地」模型此次是在上海第一次展出。作為冷戰時期神秘的中國國防工程,紅岸基地的主體是一面巨型雷達,功率25兆瓦,對外宣稱用來監聽與摧毀敵國衛星等太空目標,實際用來尋找地外文明。模型直徑3米、高2米,360°還原了原著中基地的地形詳貌和隱藏細節。
小說中,《三體》的故事始於紅岸基地。自此人類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地球科學家眼前出現的倒計時,吹響了兩個文明間的競爭號角。飽含智慧的人類在三體遊戲中發現了外星文明的奧秘,一場生存戰正式開始。現實從不是堅固的堡壘,當物理失效,世界崩塌,人類將面對怎樣的生存危機。
由此,有了《三體》故事中那句著名的文明和時間之論: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同時,展臺現場,遊族影業還安排了一場大型《三體》科幻燈光秀。今年8月,遊族影業承諾對《三體》電影進行無上限投資的消息一出,廣大粉絲抱以廣泛期待,尤其對電影視效呈現十分關注,此次燈光秀通過展示紅岸基地、死亡倒計時、三體世界和物理失效幾個極具代表性的場景,展現人類面臨地外文明的緊張氣氛。粉絲們或許可以通過這場科幻秀一窺《三體》電影的視效奇觀。
現場有影迷甚至為科幻秀的視效奇觀激動落淚,雙手合十,對遊族影業工作人員連說「謝謝」。一方面可見遊族影業對電影的製作和態度令人期待,另一面,也說明《三體》電影在中國電影業的受關注程度。
顯然,隨著技術在電影中的佔比越來越大,視效奇觀往往成為影迷關注重點,更逐漸成為票房的重要保障,但限於中國電影相對薄弱的工業和技術環境,技術導向的電影大製作土壤的確較為貧瘠,這是客觀事實。因此想要建立起一套技術工業化體系,除了要用好目前中國電影身處爆發式增長的這種市場大環境,也需要成功作品的標杆效應,以便於市場更有效率的摸索出一條值得走的路子。
這種情況下,《三體》電影的意義不限於本身拍的好不好看,拍得好看必然是首要條件,更重要的是,《三體》電影能不能給市場帶來某種方向感。作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科幻大製作,目前投資已超2億元,全片2400個鏡頭,特效鏡頭就達2100個,後期團隊超600人。宏大數字的背後,首先是回報粉絲,更是檢驗先進特效如何在中國落地,如何使用這些前沿技術製作出符合中國人口味且屬於中國人的科幻電影,而這些東西對整個中國電影業,對中國科幻電影市場,或許將會帶來範例和經驗。
作為本屆科博會上超高人氣展區,三體展區佔地500餘平米,採用極具未來理念的太空色調打造了一個充滿無限想像力的科幻空間,對原著小說中的場景進行真實還原。
三體展區的布景靈感,取自劇場舞臺的視覺特效設計。設計人員巧妙運用抽象的鐳射雷射燈和3DMapping技術,營造出明暗切換的舞臺效果,讓公眾在觀展過程中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三體》作為小說或同名影視作品所散發的無限魅力。
據消息,由上海蓮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Lotus Lee戲劇工作室)承制的多媒體舞臺劇版《三體Ⅰ》,計劃於明年6月將這部科幻巨製搬上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並開啟全國巡演。該劇由《盜墓筆記》舞臺劇原班主創團隊打造,通過炫酷的舞美、成熟多樣的特效科技,真實還原小說中神秘的紅岸基地、詭異的幽靈倒計時,及超維度智子展開等經典場景,帶給粉絲們一場場華麗的視覺盛宴。
11月29日,微影時代與遊族影業聯合投資拍攝《三體》電影籤約儀式在上海國際科普產品博覽會東一館舉行。雙方就投資額分配、收益分配等相關內容達成協議。遊族影業營運長王健成和微影時代高級副總裁楊丹出席會議,籤署並交換文件。
遊族影業作為新型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十分注重網際網路技術和網際網路觀念在電影製作、發行、營銷等全環節上的運用,公司實行網際網路產品化管理,今年提出「不溫和的進入行業」之說,也試圖用網際網路方法論對上海電影甚至中國電影業進行改造。
微影時代是近幾年誕生於網際網路的線上第一票務平臺,依託於網際網路技術和思維優勢,成為線上票務領域的「獨角獸」,面對目前整個行業線上票務已成為主流渠道的當下(據估計,2015年在線選座將會佔到票房收入60%),雙方無論在氣質、模式,還是方法論,與遊族影業都十分契合,雙通希望過此次合作,打通電影相關層面合作渠道,共同致力於對中國相對落後傳統電影業進行改造。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網際網路對電影業的改造越來越明顯,在此基礎上遊族影業提出獨有的IP工程管理學說,即,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和網際網路價值觀,將好萊塢先進IP商業管理模式在中國進行本土化落地。
IP商業模式中,價值變現主要是向周邊擴散來實現。無論是電影、網劇,數碼、電視付費,還是商品授權、相關衍生品等,都屬於IP環節中的策略。這些策略在整個IP工程管理中,放在當下,其實就是網際網路思路下一個個具體產品,這是遊族影業關於「網際網路+電影」的商業思路,也是網際網路產品化管理的基礎。
目前,行業都在說用網際網路的策略做電影,但中國電影本就缺少方法論, IP商業作為一種成熟的商業策略一直未被中國電影行業所消化。而遊族影業首先提出的「IP工程管理」,多少抓到了IP商業和網際網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