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友頭條-車友號-車威] ☝️點擊頭像關注車威,訂閱更多有趣、有料汽車資訊
對於我這樣食古不化的Vintage文化愛好者來說,冷戰時期的世界涇渭分明,令人著迷。那個時代充斥著抗爭與背叛,信仰與自由,還有無數詹姆斯.邦德影片劇情般的秘聞軼事和SR71黑鳥偵察機、火箭背包這樣腦洞大開的神奇機器。因此,當我在一天辦公室的閒聊中得知北京西北某處至今還遺留著一個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雷達基地遺址時,心裡自然充滿了無盡的好奇。
按照城市探險愛好者攻略查閱了路線後,不勝酒量的我在興奮的猛灌了一聽啤酒,開始混沌的大腦裡迸發出了一個絕妙的想法——開車親自去拜訪傳說中的「7010雷達基地」遺址。接著,我的眼前中又閃過了這樣的畫面:如末世般凋敝的廢墟中,一輛周身沾滿塵土的硬派越野車開著刺眼的霧燈披荊斬棘的呼嘯而過……
由於雷達設備功率巨大,因此7010基地建有多個為設備散熱的水池
顯然,於我這樣矯情的好事之徒而言,隨便找一輛車開啟這樣的探險之旅,不免顯得有些缺乏儀式感。所以,我決定找來一輛曾為國防事業獻出戎馬一生的汽車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樣苛刻的篩選最終讓我把車型縮小到兩款——北汽212或是現役軍車東風猛士。在這其中,前者已經在漫長的生產周期裡徹底落後於時代,甚至在北上廣這樣環保標準嚴苛的城市,這款粗糲原始、按訂單小批量生產的越野車都不能領到一張合法的牌照。而在聯繫過東風後,他們的負責人馬上明確表示,「出於軍備的保密我們暫時沒有猛士的媒體試駕車,不過,你們的選題很有趣……對了,最近有一輛AX7的試駕車!」
作為亞洲曾經最大的相控陣雷達,7010的天線平臺就有著800平米的據大面積,很難想像,在缺乏大型工程設備的1960年代,是如何建造的?
回到家裡,坐立不安的我隨即在百度上搜索了「7010」這個猶如密電般存在的神秘代號,隨即,電腦的屏幕上便彈出各種不明覺厲的信息;上世紀60年代末,中蘇交惡,為了抵禦蘇聯部署在北方漫長邊境線上的重兵和赫魯雪夫口中「和做香腸一樣速度」製造出的巡航飛彈,缺乏技術和資金、也沒有任何重型設備的解放軍,竟自力更生的造出了當時全亞洲最大的相控陣雷達,也就是這個軍迷們口口相傳的7010雷達基地。
如果說斑駁的老照片不能展現雷達巨大的體量,那麼再舉個更形象的例子,單單是這個雷達的天線陣面積,就達到了驚人的800平米。而為了把整套設備安置在距中蘇邊境線僅2000公裡的河北宣化黃羊山上,軍方不僅修建了盤山公路和短途鐵路,他們甚至用炸藥把主峰西北側的半邊山坡削掉,在沒有任何重型工程機械的條件下開鑿出巨大的平臺和用於安放設備、埋在地下的複雜掩體。
第二天,我們就和AX7一起踏上了前往雷達基地的探險之旅。說來十分有趣,這款車的製造商東風汽車(前身為第二汽車製造廠),恰恰也和7010基地一樣,是上世紀60年代末為防止蘇聯入侵東北佔領一汽,而特意籌劃的「戰備物資」。導航指引我們開過了限速嚴格的八達嶺高速公路和重型卡車橫行的國道,最後,我們拐上了一條在地圖上以X開頭的鄉村小路。
「你確定我們找對地方了?!」我邊開車,邊用懷疑的口氣質問著副駕的同事。事實上,我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眼前這種依地勢而建的蜿蜒土路在北方的山區實在隨處可見,而我們所行駛的這條路除了格外顛簸,也再無任何特別之處。因此,對於任何神志清醒的人來說,都不可能相信這裡竟藏匿著一個廢棄的軍事基地。
「繼續開吧,只有這一條路,沒機會走錯」在同事一臉淡定的表情下,我們開過一條兩旁種滿樹木的林蔭路,緊接著是三根混凝土材質的立柱,這恐怕是僅存的基地大門遺址,而旁邊早已褪色的牌子,仔細辨認還能依稀看到「禁區」二字。看來,這條路確實通往神秘的7010。爬上一個大坡,早已沒有玻璃的崗亭和殘破的車庫猝不及防的撞進視野裡。牆上詭異的日文字體則說明這裡很有可能剛剛拍攝完一部常在地方臺八點檔播出的抗日神劇。
往日的軍事禁區現今已經變成了「抗日神劇」片場,令人不免唏噓
沿路上行,從傳回方向盤的震動判斷,車輪所斬過的路面似乎變得更加糟糕了。不一會兒,路面便出現了幾個連續的輕微「交叉軸」路段,這顯然是雨水經年累月衝刷的結果。儘管對於AX7的離地間隙和2.3發動機170馬力的動力水平而言,通過並非難事,但這還是使缺乏越野經驗的我們異常緊張。
經過了一座依山而建的樓房後,我們終於順利抵達了傳說中的雷達天線平臺,即使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課,這個巨大的平臺依舊比我想像的更加龐大。沿殘破不堪的臺階爬上平臺,內部的建築早已被各種訪客留下的塗鴉所充斥,隔著牆壁吹出的陣陣寒風好像蕭士塔高維奇第八交響曲開篇悽厲的弦樂,令人不寒而慄,駐足在黑暗的廢墟裡,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景象:
1993年5月,最後一輛運載著設備和物資的卡車離開了7010基地,在此之前,軍方帶走了一切有價值的設備,所有雷達基地內建築和掩體則被拆毀成了現在的模樣。
夜色籠罩下的黃羊山戒備森嚴,7010雷達基地亮如白晝,頻閃的指示燈和原始的反射式液晶屏上不斷跳動的數字讓操作員們格外緊張,指揮所裡一派忙碌,有人正在分析各種空情,有人正在不斷接轉電話,有人正在記錄著各種數據,山下,來回巡邏的士兵警惕的注視著每一處角落……
1991年,蘇聯解體,兩年後的5月,最後一輛運載著設備和物資的卡車離開了7010基地。在此之前,軍方帶走了一切有價值的設備,所有雷達基地內建築和掩體則被拆毀成了現在的模樣。同樣在1993年,一直致力於軍工的東風汽車在襄樊建設了一座全新的工廠,時至今日,發展成了自主品牌中為數不多囊括商用車和乘用車全能型的汽車生產商。
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紅岸基地是引出整個三體故事宏大世界的切入點。它被描述為一個隱蔽於深山、戒備森嚴的秘密場所,而7010基地正是「紅岸基地」的原型。在整部小說中,充滿著各種「此岸」、「彼岸」的意向,而在這個故事開始的地方,因為一個紅字,有了更多隻屬於那個年代的特殊色彩。而今天看來,以紅不紅為判斷準則的意識形態的指導,以及在這種指導下全中國範圍的種種運動已經成為了過往,但無論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被譽為「英雄車」的東風EQ240,還是伴隨了我國一代代新兵成長的東風EQ2102,亦或如今代的AX7,國人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至今卻仍在延續著。
即日起AM汽車經理人正式更名為車威,誠意製作有趣有料的汽車專業內容。感謝大家繼續關注支持。(文/車友號 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