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嗎?我們開著軍工血統的SUV找到了它的原型

2020-12-06 木倉買車網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威]  ☝️點擊頭像關注車威,訂閱更多有趣、有料汽車資訊

對於我這樣食古不化的Vintage文化愛好者來說,冷戰時期的世界涇渭分明,令人著迷。那個時代充斥著抗爭與背叛,信仰與自由,還有無數詹姆斯.邦德影片劇情般的秘聞軼事和SR71黑鳥偵察機、火箭背包這樣腦洞大開的神奇機器。因此,當我在一天辦公室的閒聊中得知北京西北某處至今還遺留著一個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雷達基地遺址時,心裡自然充滿了無盡的好奇。

按照城市探險愛好者攻略查閱了路線後,不勝酒量的我在興奮的猛灌了一聽啤酒,開始混沌的大腦裡迸發出了一個絕妙的想法——開車親自去拜訪傳說中的「7010雷達基地」遺址。接著,我的眼前中又閃過了這樣的畫面:如末世般凋敝的廢墟中,一輛周身沾滿塵土的硬派越野車開著刺眼的霧燈披荊斬棘的呼嘯而過……

由於雷達設備功率巨大,因此7010基地建有多個為設備散熱的水池

顯然,於我這樣矯情的好事之徒而言,隨便找一輛車開啟這樣的探險之旅,不免顯得有些缺乏儀式感。所以,我決定找來一輛曾為國防事業獻出戎馬一生的汽車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樣苛刻的篩選最終讓我把車型縮小到兩款——北汽212或是現役軍車東風猛士。在這其中,前者已經在漫長的生產周期裡徹底落後於時代,甚至在北上廣這樣環保標準嚴苛的城市,這款粗糲原始、按訂單小批量生產的越野車都不能領到一張合法的牌照。而在聯繫過東風後,他們的負責人馬上明確表示,「出於軍備的保密我們暫時沒有猛士的媒體試駕車,不過,你們的選題很有趣……對了,最近有一輛AX7的試駕車!」

作為亞洲曾經最大的相控陣雷達,7010的天線平臺就有著800平米的據大面積,很難想像,在缺乏大型工程設備的1960年代,是如何建造的?

回到家裡,坐立不安的我隨即在百度上搜索了「7010」這個猶如密電般存在的神秘代號,隨即,電腦的屏幕上便彈出各種不明覺厲的信息;上世紀60年代末,中蘇交惡,為了抵禦蘇聯部署在北方漫長邊境線上的重兵和赫魯雪夫口中「和做香腸一樣速度」製造出的巡航飛彈,缺乏技術和資金、也沒有任何重型設備的解放軍,竟自力更生的造出了當時全亞洲最大的相控陣雷達,也就是這個軍迷們口口相傳的7010雷達基地。

如果說斑駁的老照片不能展現雷達巨大的體量,那麼再舉個更形象的例子,單單是這個雷達的天線陣面積,就達到了驚人的800平米。而為了把整套設備安置在距中蘇邊境線僅2000公裡的河北宣化黃羊山上,軍方不僅修建了盤山公路和短途鐵路,他們甚至用炸藥把主峰西北側的半邊山坡削掉,在沒有任何重型工程機械的條件下開鑿出巨大的平臺和用於安放設備、埋在地下的複雜掩體。

第二天,我們就和AX7一起踏上了前往雷達基地的探險之旅。說來十分有趣,這款車的製造商東風汽車(前身為第二汽車製造廠),恰恰也和7010基地一樣,是上世紀60年代末為防止蘇聯入侵東北佔領一汽,而特意籌劃的「戰備物資」。導航指引我們開過了限速嚴格的八達嶺高速公路和重型卡車橫行的國道,最後,我們拐上了一條在地圖上以X開頭的鄉村小路。

「你確定我們找對地方了?!」我邊開車,邊用懷疑的口氣質問著副駕的同事。事實上,我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眼前這種依地勢而建的蜿蜒土路在北方的山區實在隨處可見,而我們所行駛的這條路除了格外顛簸,也再無任何特別之處。因此,對於任何神志清醒的人來說,都不可能相信這裡竟藏匿著一個廢棄的軍事基地。

「繼續開吧,只有這一條路,沒機會走錯」在同事一臉淡定的表情下,我們開過一條兩旁種滿樹木的林蔭路,緊接著是三根混凝土材質的立柱,這恐怕是僅存的基地大門遺址,而旁邊早已褪色的牌子,仔細辨認還能依稀看到「禁區」二字。看來,這條路確實通往神秘的7010。爬上一個大坡,早已沒有玻璃的崗亭和殘破的車庫猝不及防的撞進視野裡。牆上詭異的日文字體則說明這裡很有可能剛剛拍攝完一部常在地方臺八點檔播出的抗日神劇。

往日的軍事禁區現今已經變成了「抗日神劇」片場,令人不免唏噓

沿路上行,從傳回方向盤的震動判斷,車輪所斬過的路面似乎變得更加糟糕了。不一會兒,路面便出現了幾個連續的輕微「交叉軸」路段,這顯然是雨水經年累月衝刷的結果。儘管對於AX7的離地間隙和2.3發動機170馬力的動力水平而言,通過並非難事,但這還是使缺乏越野經驗的我們異常緊張。

經過了一座依山而建的樓房後,我們終於順利抵達了傳說中的雷達天線平臺,即使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課,這個巨大的平臺依舊比我想像的更加龐大。沿殘破不堪的臺階爬上平臺,內部的建築早已被各種訪客留下的塗鴉所充斥,隔著牆壁吹出的陣陣寒風好像蕭士塔高維奇第八交響曲開篇悽厲的弦樂,令人不寒而慄,駐足在黑暗的廢墟裡,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景象:

1993年5月,最後一輛運載著設備和物資的卡車離開了7010基地,在此之前,軍方帶走了一切有價值的設備,所有雷達基地內建築和掩體則被拆毀成了現在的模樣。

夜色籠罩下的黃羊山戒備森嚴,7010雷達基地亮如白晝,頻閃的指示燈和原始的反射式液晶屏上不斷跳動的數字讓操作員們格外緊張,指揮所裡一派忙碌,有人正在分析各種空情,有人正在不斷接轉電話,有人正在記錄著各種數據,山下,來回巡邏的士兵警惕的注視著每一處角落……

1991年,蘇聯解體,兩年後的5月,最後一輛運載著設備和物資的卡車離開了7010基地。在此之前,軍方帶走了一切有價值的設備,所有雷達基地內建築和掩體則被拆毀成了現在的模樣。同樣在1993年,一直致力於軍工的東風汽車在襄樊建設了一座全新的工廠,時至今日,發展成了自主品牌中為數不多囊括商用車和乘用車全能型的汽車生產商。

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紅岸基地是引出整個三體故事宏大世界的切入點。它被描述為一個隱蔽於深山、戒備森嚴的秘密場所,而7010基地正是「紅岸基地」的原型。在整部小說中,充滿著各種「此岸」、「彼岸」的意向,而在這個故事開始的地方,因為一個紅字,有了更多隻屬於那個年代的特殊色彩。而今天看來,以紅不紅為判斷準則的意識形態的指導,以及在這種指導下全中國範圍的種種運動已經成為了過往,但無論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被譽為「英雄車」的東風EQ240,還是伴隨了我國一代代新兵成長的東風EQ2102,亦或如今代的AX7,國人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至今卻仍在延續著。

即日起AM汽車經理人正式更名為車威,誠意製作有趣有料的汽車專業內容。感謝大家繼續關注支持。(文/車友號 車威)

相關焦點

  • 《三體》紅岸基地在現實中有原型?就隱藏在京郊一座古鎮的農田中
    ——劉慈欣《三體》《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原型?看過劉慈欣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紅岸基地印象深刻。神秘的拋物面天線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名為對抗西方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實為尋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進而引發了人類文明的危機。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美景:《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取景在這就好了!
    讓人不禁感嘆,電影《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取景要是在這裡就好了。在原著小說中,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座被當地人稱之為雷達峰的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蘇修和美帝的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代號「紅岸」。今年6月,《三體》首款先導海報曝光,紅岸基地初露端倪,劇中人物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
  • 《三體》要復原「紅岸基地」:1元起眾籌
    《三體》電影將於2016年7月上映,馮紹峰和張靜初主演。此前的首個先導海報已經展示了故事發源地——紅岸基地,女一號葉文潔在這裡,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今天,《三體》電影團隊做出了一個決定:復原「紅岸基地」。他們將邀請國內模型領域最為專業的團隊,來製作這個直徑3米、高2米的場景模型,力求還原最為真實的紅岸基地。
  • 三體章北海傳: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什麼?和射電望遠鏡一樣嗎?
    在三體中,葉文潔通過紅岸基地的天線向三體文明發送了地球的信息。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一個拋物面的微波發射器,微波即家用微波爐的微波。微波是具有能量的,最簡單的就是可以用來加熱食物。太空中也有微波,並且一定頻率,或者不同頻率相互調製就可以傳輸信息。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 《三體》將超出期待
    他希望將來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第一部開始都能成功,逐漸讓大家領略到三體的魅力。據透露,電影第一部預計在明年7月上映。    6000多名粉絲眾籌打造紅岸基地亮相    同在10月18日晚,「紅岸基地」大型模型揭幕。「紅岸基地」是一個直徑達3米,高度為2米,360度展現的巨型落地模型,還原了小說中基地的地形詳貌和隱藏細節,由國內一流模型製作團隊製作。
  • 中國天眼,現實中的《三體》紅岸基地
    大劉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三部,入圍雨果獎提名。這是即15年三體系列,第一部實現亞洲人雨果獎零的突破後,《三體》系列第二次入圍該獎提名。說到三體就不得不提紅岸基地,人類從這裡向宇宙發出了第一聲鳴啼。而在現實生活中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口徑達500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反射單元的獨立轉動來接收不同功率的信號,綜合性能比美國300米望遠鏡提高了近10倍,靈敏度是德國100米望遠鏡的10倍。
  • 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原標題: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
  • 當三體迷看到紅岸基地時,腦中會想起哪首BGM
    當我們隨葉文潔進入故事中的紅岸基地,三體的粉絲腦中究竟會響起哪些歌呢?組織徵集了部分成員的推薦,建了這個紅岸歌單。在十年浩劫中,看盡人性醜惡;在紅岸基地裡,聽到外星聲音。「last」意味最後,是臨終絕望中的奮起。「reunion」意為重逢。《Last Reunion》作為一首純音樂,氣勢恢宏,史詩感極強。來到紅岸基地這樣有歷史感的地方,一些三體迷腦中會自然響起Last Reunion。
  • 科幻場景真實再現 《三體》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對眾多科幻小說《三體》的「粉絲」迷來說,即將於27日召開的2015上海國際科普產品絕博覽會不容錯過。記者今天在科博會先期探營時了解到,在展會上,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構建出的《三體》原著場景,一個500餘平米充滿想像力的科幻空間將真實再現。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三體星球、閃爍宇宙等震撼人心的場景將由一場亦真亦幻的科幻秀呈現於觀眾眼前。   據了解,科幻電影《三體》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中。影片投資超過2億元,全片2400個鏡頭中有2100個特效鏡頭,後期製作團隊超過600人。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現場 《三體》電影受期待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影視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現場
  • 《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三體》這本科幻小說相信很多人都是看過的,因為這本小說裡面的劇情講的都是宇宙裡面的事情,並且也是讓很多人們感覺到了宇宙的浩瀚,同樣也是讓很多人感覺在宇宙深處,一定存在著另外一個文明。
  • 《三體》電影官方爆照:紅岸基地場景公開
    根據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三體》已經於8月初宣布殺青,現正在後期製作。作為《三體》小說的一個重要場景,「紅岸基地」在小說中的設定是,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雷達峰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美蘇太空計劃的絕密工程,代號「紅岸」。
  •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於此同時,片方遊族影業也首次曝光了影片的先導海報,紅岸基地初露端倪。《三體》提名星雲獎 中國科幻邁上歷史新高度    星雲獎堪稱世界科幻文學界的「奧斯卡」,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
  • 千面科學丨《三體》內外:紅岸綠岸,傻傻分不清楚
    本系列也將陸續分析《三體》的兩個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幻想的世界雖然與現實的世界有所聯繫,但本文只是做一個類比,索隱派畢竟太過於牽強了,且不是文章的目的所在。紅岸工程是《三體》中一個很重要的故事背景和情節設計,其核心是紅岸基地(Red Coast Base)成立於1968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三體》成書時還未更名為火箭軍。
  • 《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在回憶什麼?
    《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在回憶什麼?原創|雨軒智慧文學在還未閱讀《三體》這本小說時,個人認為科幻小說的內容,肯定是宇宙和外星人無趣的故事。但是當我捧起《三體》時卻覺得非常有創意,將各種不可能碰撞在一起的元素充滿神奇的融到了科幻世界裡面。就比如說歷史過往,歷史人物孔子墨子,充滿智慧的愛因斯坦;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等等說不完的人物,當我翻閱時一看就知道是中國人寫的書,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自豪,非常的有認同感。翻閱《三體》時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的場景,她的想法會來個大迴轉嗎?她都在回憶什麼?
  • 《三體》亮相科博展 紅岸基地巨型模型首展出
    網際網路眾籌打造的巨型「紅岸基地」模型此次是在上海第一次展出。作為冷戰時期神秘的中國國防工程,紅岸基地的主體是一面巨型雷達,功率25兆瓦,對外宣稱用來監聽與摧毀敵國衛星等太空目標,實際用來尋找地外文明。模型直徑3米、高2米,360°還原了原著中基地的地形詳貌和隱藏細節。    小說中,《三體》的故事始於紅岸基地。自此人類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 我們復刻了一個紅岸基地,現在送給你|科幻潮玩研究室
    ——《三體》1971年秋,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監聽部向宇宙進行了廣播,徹底改變了地球與三體星未來四百年的命運,一場文明間的較量正式拉開了帷幕。組織曾經披露過紅岸基地的相關情報,還沒有學習過文件的成員請自行點擊解鎖↓↓↓《我的三體》就曾經「復刻」過紅岸基地,相信所有成員都再熟悉不過。
  • 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曾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在運營的57年裡,它經受了颶風、熱帶潮溼和最近一連串地震的影響。 1974年,人類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
  • 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倒塌!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在運營的57年裡,它經受了颶風、熱帶潮溼和最近一連串地震的影響。 1974年,人類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
  • 張番番為營造真實《三體》 深入東北再現「紅岸基地」
    核心提示:隨著《三體》小說的獲獎,電影的改編就變得格外引人注目,面對帶領著中國科幻文化走上國際舞臺的《三體》,讀者們覺得非常的實至名歸,甚至把它封為了神,所以對作者劉慈欣也不吝讚美之詞,但是對比小說所獲得的讚揚,已經宣布殺青的電影卻引來噓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