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12月1日,在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安全著陸月球的同時,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射電望遠鏡——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望遠鏡卻倒塌了!
據波多黎各官員稱,本周二,阿雷西博天文望遠鏡重達900噸的反射盤破碎掉落在瞭望遠鏡接收器平臺上。
這部設立在波多黎各的射電望遠鏡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負責的,早些時候即宣布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和其天文臺關閉。今年8月,一根輔助電纜斷裂,導致305米寬的反射天線出現巨大裂縫,11月初,一條主電纜又斷了。
這次坍塌震驚了許多科學家!
圖片:巨大的拋物線天線上出現了孔洞,最終全面坍塌。
該望遠鏡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國防部出資建造的,當時美國正大力發展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在運營的57年裡,它經受了颶風、熱帶潮溼和最近一連串地震的影響。
1974年,人類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
如果信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會讀到下圖所示的信息,從上到下依次為:用二進位表示的1-10十個數字;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甘酸的化學式;DNA的雙螺旋形狀;人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
向球狀星團M13發送信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恆星分布比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較大。
圖片:被稱為「阿雷西博編碼」的人類信息,外星人會收到嗎?
圖片:小說《三體》中著名的紅岸基地。
圖片:葉文潔和紅岸基地。
這次行動猶如小說《三體》中向外星人發送信號一樣,也正是小說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該射電望遠鏡目前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圖片:位於大山中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圖片:就像是拋物面雷達一樣,天線前方有一個巨大的饋源,通過移動饋源來轉換觀察的方向。
圖片: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越發先進,美國開始逐漸改變研究的目標,這座耗資2.6億建造起來的射電望遠鏡開始慢慢荒廢。
分配到該項目的資金逐漸減少,最後終於停止了撥款。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因為年久失修,雜草重生,已然沒有當年輝煌的模樣,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金屬廢鐵,實在是讓人惋惜。
圖片:充滿科幻色彩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中心饋源。
不過,沒有了美國機密射電望遠鏡的光環,倒是讓天文臺開始做起了旅遊的生意。不少遊客紛至沓來想要一睹這一傳奇射電望遠鏡的風採,每年能夠吸引9萬多名遊客,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很大的收益。
同時,天文臺還接待了不少好萊塢劇組,比如《007黃金眼》《超時空接觸》等影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2010年的遊戲《正當防衛2》中,阿雷西博天文臺是其中的一個場景。
2013年的遊戲《戰地4》中,多人遊戲地圖"傳輸中心"也取景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圖片:戰地4遊戲中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圖片:遊客參觀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就在曾經世界第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被荒廢和倒塌,中國卻在射電望遠鏡研製上不斷進步。
2012年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正式落成。這臺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夠觀測100億光年以外的天體,參與了我國探月工程及各項深空探測。
而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成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取代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地位,2016年9月在貴州落成,截至2019年已經發現43顆脈衝星,為我國天文觀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天眼」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天眼!
圖片: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取代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