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紅岸基地曝光 就坐落在我國東北

2020-12-05 騰訊網

東北的黑土地上,茂密的針葉林中,站立著一面巨大的拋物面天線。假如這架天線是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那儼然就是劉慈欣《三體》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了。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那個科幻文學中的紅岸基地,而是一臺實際存在著並運行著的,最接近紅岸基地描述的望遠鏡——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

圖1 森林環繞中的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攝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呂炳宏)。

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顧名思義,是一臺坐落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口徑66米的射電望遠鏡。不過更多的時候,人們叫它深空天線。

深空天線?

得益於探月工程,「深空探測」一詞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一般認為,月球只是深空探測的前哨,我們以後還要對火星甚至更遠的目標進行探測。我們在探索月球、甚至火星的時候,需要對探測器進行控制,也需要接收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數據,而這些都需要用到「深空天線」。

可以想像,要和遙遠的探測器對話,我們不僅要有大嗓門,還得有靈敏的好耳朵。而佳木斯66米深空天線作為亞洲最大的全可動天線,就兼顧了「大嗓門」和「好耳朵」。不過這個嗓門和耳朵並不是收發聲波的,而是收發電磁波的。佳木斯66米深空天線能夠使用電磁波和月球的探測器進行良好的對話,是我國探月工程的主力設備之一。

圖2 佳木斯66米深空天線及觀測室(攝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呂炳宏)。

圖3 觀測室內,工作人員正在操縱望遠鏡(攝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呂炳宏)。

究竟是天線還是射電望遠鏡?

不管是佳木斯66米深空天線,還是大家熟知的貴州「天眼」望遠鏡FAST,都可以統稱為「天線」,但矯情的天文學家們一般會將用作天文觀測的天線稱為「望遠鏡」。又因為天線工作的電磁波頻段是射電波段,所謂具體來說就是「射電望遠鏡」。

人造信號,比如手機、人造衛星、深空探測器,等發出的信號,通常要比天文學家要觀測的天體信號強很多。所以一般用來接收人造信號的天線並不需要太靈敏的「耳朵」。但是佳木斯66米天線不一樣,它的目標是更為遙遠的星辰大海!為了能和以後發射到更遠的深空探測器對話,佳木斯66米天線收聽信號的能力向著射電望遠鏡看齊,也因此具備了進行天文觀測的能力。而實際上,它也正在進行著天文觀測。所以也可以稱它為「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

我是個矯情的人,我喜歡叫它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一般的天文觀測只需要接收信號,所以國內的射電望遠鏡,除了佳木斯這位,都沒有發射信號的能力。所以,要問cosplay紅岸基地哪家強?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當仁不讓!

圖4 點點繁星之下的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攝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呂炳宏)。

脈衝星——也許能帶我們走得更遠

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目前主要的天文觀測目標是脈衝星。你說它一個深空站,怎麼就去看脈衝星了呢?別說,要想去徵服更遙遠的星辰大海,也許還得靠脈衝星。

我們以前的科普文(FAST望遠鏡將落成!今晚用它找個脈衝星吧和FAST發現的毫秒脈衝星,是個啥?)介紹過,脈衝星是隨著自身轉動,輻射束周期性掃過地球的中子星。想像一座燈塔,光束不斷掃過四周,如果我們站的位置剛好能被掃到,那就能周期性地感受到光亮。脈衝星,就是宇宙中的燈塔。

圖5 脈衝星示意圖。上邊部分展示的是一顆旋轉中的中子星(紫色球)及其兩個輻射束(黃色束)。下邊部分紅點指示對應時刻我們看到的中子星的亮度。黃色曲線是中子星旋轉一周的亮度變化。(圖片來源: http://www.ligo.org/science/Publication-S6VSR24KnownPulsar/)

如果我們的探測器飛出了太陽系,去到地球上的天線再也無法與其通信的遙遠星際空間,那失去地面控制的探測器要怎麼順利到達它的目的地呢?一種可能的方案就是讓探測器利用脈衝星進行自主導航。

使用脈衝星來進行導航之前,需要先用地面的射電望遠鏡對脈衝星做細緻的觀測,分清楚哪些脈衝星適合用來做導航,並為可以用來做導航的每一顆脈衝星製作一份「檔案」。而這些檔案就是未來星際探測器進行星際旅行時所需要用到的地圖了。星際航行中的探測器雖然不再接受地球人的控制,但卻可以自己觀測脈衝星,然後根據身上帶著的「地圖」,確定自己在宇宙空間中的位置。

最近的一項科研進展中,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利用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觀測了10顆脈衝星,並對它們的「星際閃爍」現象進行了分析。

可能很多人見過這樣的場景:陽光透過清澈的水體照射到水底,隨著水面的波動,水底的光影也隨著抖動變化。

圖6 陽光投射到水底形成斑駁的光斑(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類似的,脈衝星發出的電磁波,透過星際介質照射到地球上,也會隨著星際介質的波動而發生明暗變化。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星際閃爍」。從觀測中,我們可以看到脈衝星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隨時間發生亮度變化(見圖7)。

圖7 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脈衝星B0355+54星際閃爍現象(P.F.Wang et al. 2018)。顏色表示脈衝星輻射的亮度,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電磁波頻率。

對這些變化的數據進行深入的處理,除了能得到星際介質的一些信息,還能推算脈衝星的橫向速度等信息。而脈衝星的運動信息,也是星際航行「地圖」中所不可缺少的。

紅岸基地

不同於《三體》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並不用來直接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而是努力地協助人類的太空飛行器飛向更遠的宇宙空間。與紅岸基地相同的是,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同樣承載著人類對宇宙空間的嚮往!

圖8 佳木斯深空站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巴甫洛夫的喵製作,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監製,「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福利來襲!

歡迎來留言互動啦,被精選的留言中,每天點讚第一名的讀者,將獲得《美麗之問:宇宙萬物的大設計》一書——諾貝爾獎獲得者、夸克世界的超級英雄維爾切克為你解開宇宙的終極秘密!中文版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親定書名並作序推薦!圖書詳情

下周一(11月5日),小編會點進文章看排名結果,並公布6名獲獎名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三體》紅岸基地在現實中有原型?就隱藏在京郊一座古鎮的農田中
    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因為現實的吸引力實在太沉重了。——劉慈欣《三體》《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原型?看過劉慈欣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紅岸基地印象深刻。神秘的拋物面天線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名為對抗西方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實為尋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進而引發了人類文明的危機。小說中的紅岸基地,酷炫中帶著一絲神秘色彩。在小說中,這處神秘的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處被稱為「雷達峰」的山頂。
  • 富拉爾基遊記:現實中的紅岸基地,內循環啟動或又到大顯身手時
    紅岸基地則是《三體》中描寫的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軍事基地,表面上僅僅是太空戰備項目,實際主要任務是尋找地球之外的智慧文明,是三體宇宙與歷史的肇始原點。富拉爾基火車站建站之初僅為五等小站,現已為一等大站。
  • 真實的三體紅岸基地:一張手繪曝光大國重器,鑄造共和國戰略之眼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1970年5月,我國批准研製超遠程預警雷達,命名為7010雷達。7010基地整個建設在大山深處,全員都是為了保障這座巨大的雷達的正常運轉。邵潤朋老人的手繪讓7010基地的內部結構首次曝光,特別是8層樓那樣高大的雷達陣列背後的情況,包括饋電單元、控制機構等,這也算是這部雷達在退役幾十年後第一次解密。圖片:邵潤朋老人的手繪讓我們能夠想像出7010雷達龐大的內部結構。
  • 央視曝光「三體紅岸基地」:我國首個大型預警雷達,鑄造大國之盾
    中國官方媒體前天對疑似"巨浪3"飛彈的報導尚在熱議中,今天的央視新聞又通過一位老人手繪的基地素描,揭秘了中國相控陣雷達的發展之路,讓我們領略了這個49年秘密軍事基地的偉大。它就是位於燕山支脈山崖中的7010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基地。
  • 中國天眼,現實中的《三體》紅岸基地
    說到三體就不得不提紅岸基地,人類從這裡向宇宙發出了第一聲鳴啼。而在現實生活中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口徑達500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反射單元的獨立轉動來接收不同功率的信號,綜合性能比美國300米望遠鏡提高了近10倍,靈敏度是德國100米望遠鏡的10倍。
  • RoboCom宇宙之眼:將現實版《三體》紅岸工程搬上世界機器人大賽舞臺!
    原標題:RoboCom宇宙之眼:將現實版《三體》紅岸工程搬上世界機器人大賽舞臺!摘要:「警告你們: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你們的方向上有千萬顆恆星。如果回答,發射源將被定位,你們的行星系將遭到入侵,你們的世界將被佔領!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美景:《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取景在這就好了!
    讓人不禁感嘆,電影《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取景要是在這裡就好了。在原著小說中,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座被當地人稱之為雷達峰的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蘇修和美帝的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代號「紅岸」。今年6月,《三體》首款先導海報曝光,紅岸基地初露端倪,劇中人物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
  • 張番番為營造真實《三體》 深入東北再現「紅岸基地」
    為了給觀眾帶來真實感,導演張番番深入東北,在小興安嶺的一個山頭上真實再現了「紅岸基地」。 張番番:紅岸是可能最容易把持的一個地方了,因為歷史就在那擺著,我們去查閱歷史也好,去想像創造,根據歷史去創造一個還原一個所謂那個年代的軍事基地這個不難,你在攝影棚裡搭的東西,和在真實的這個零下三十度的這個冬天,完全感受不一樣,第一演員不會覺得他沒有進入到那個真正寒冷的那個感覺當中去,第二它沒法落在人身上,這是很大的問題,現在的這個技術手段特效手段還解決不了,依舊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演員這個最關鍵的這個人
  •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三體》曝光首張海報    1905電影網訊 6月7日,獲得「星雲獎」提名的《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星雲獎」頒獎典禮,《三體》英文版雖然沒能最終獲獎,卻已經創造了亞洲科幻文學同時入圍世界兩大幻想文學獎:星雲獎及雨果獎的歷史紀錄
  • 你有一份《紅岸基地漫遊指南》待查收
    A: 軍方於1966年在東北建立的秘密基地,於1987年廢棄。主要目的是探索並聯絡外星文明。後來逐漸由軍用轉為民用,取得了一一定的天文科研成果。由於支出過高,項目被撤銷,基地隨之廢棄。紅岸基地的功能主要為搜索監聽、信息發送、研製自解譯系統,在改造後還承擔了一定的天文科研項目。
  • 《三體》電影官方爆照:紅岸基地場景公開
    作為《三體》小說的一個重要場景,「紅岸基地」在小說中的設定是,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雷達峰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美蘇太空計劃的絕密工程,代號「紅岸」。基地大約建成於60年代,主體單元是一面巨大的拋物面天線,作用是尋找地外高智慧生命。今天,電影《三體》官方公布了「紅岸基地」在影片中的具體造型。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 《三體》將超出期待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三體》電影後期製作進展順利,必將超出大家的期待,他對此充滿信心。
  • 《三體》亮相科博展 紅岸基地巨型模型首展出
    11月27日,遊族影業攜巨型紅岸基地模型    網際網路眾籌打造的巨型「紅岸基地」模型此次是在上海第一次展出。作為冷戰時期神秘的中國國防工程,紅岸基地的主體是一面巨型雷達,功率25兆瓦,對外宣稱用來監聽與摧毀敵國衛星等太空目標,實際用來尋找地外文明。模型直徑3米、高2米,360°還原了原著中基地的地形詳貌和隱藏細節。    小說中,《三體》的故事始於紅岸基地。自此人類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 《三體》要復原「紅岸基地」:1元起眾籌
    此前的首個先導海報已經展示了故事發源地——紅岸基地,女一號葉文潔在這裡,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今天,《三體》電影團隊做出了一個決定:復原「紅岸基地」。他們將邀請國內模型領域最為專業的團隊,來製作這個直徑3米、高2米的場景模型,力求還原最為真實的紅岸基地。
  • 千面科學丨《三體》內外:紅岸綠岸,傻傻分不清楚
    隨著《流浪地球》的上映,中國科幻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劉慈欣的另一力作《三體》雖然電影版至今未能上映,話劇版卻接連上演,近期電視劇版備案和B站宣布《三體》動畫啟動的消息接連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本系列也將陸續分析《三體》的兩個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幻想的世界雖然與現實的世界有所聯繫,但本文只是做一個類比,索隱派畢竟太過於牽強了,且不是文章的目的所在。紅岸工程是《三體》中一個很重要的故事背景和情節設計,其核心是紅岸基地(Red Coast Base)成立於1968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三體》成書時還未更名為火箭軍。
  • 三體章北海傳: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什麼?和射電望遠鏡一樣嗎?
    在三體中,葉文潔通過紅岸基地的天線向三體文明發送了地球的信息。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一個拋物面的微波發射器,微波即家用微波爐的微波。微波是具有能量的,最簡單的就是可以用來加熱食物。太空中也有微波,並且一定頻率,或者不同頻率相互調製就可以傳輸信息。
  • 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曾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圖片:小說《三體》中著名的紅岸基地。 圖片:葉文潔和紅岸基地。 這次行動猶如小說《三體》中向外星人發送信號一樣,也正是小說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該射電望遠鏡目前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 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倒塌!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圖片:小說《三體》中著名的紅岸基地。 圖片:葉文潔和紅岸基地。 這次行動猶如小說《三體》中向外星人發送信號一樣,也正是小說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該射電望遠鏡目前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 《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其實在小說當中人的共識不管是在現實社會當中,還是在虛擬社會當中,人類死亡以後都會想起自己一生的某些事情,比如說那些讓她記憶深刻的事情,在瀕臨死亡的時候總能想起來。
  • 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原標題: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