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古城牆竟有14公裡,走一圈4小時,方便出入新開14座城門

2021-01-09 拾一的旅行回憶

《長安十二時辰》的熱賣使西安這座古城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網紅打卡風景區,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城內依然保持著國內最完整的明代城牆,城牆內是西安古老城牆的位置,是曾經繁榮過的長安城,西安明城牆是國內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古代城牆,現在的城牆建在明洪武十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監督建造的,四周的布局是13.7公裡,在城牆散步一周需要3到4個小時。

現存的城牆是明朝的建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代,剛才看到的城牆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擴建修復的,城牆經過千年風雨,從現在的三角形斷面可以看到隋唐時代的城牆遺蹟,五代十國時代的城牆高達2米,宋朝的遺蹟以斷面中心可以看到少量的磚塊,明清城的牆壁被整體加固保存,所以我們現在進入西安城內,的城門,年復一年,時過境遷,城牆是延續了千年的無字史書,其中可以窺見千年悠長的中華文明。

西安明城牆原來只有四個城門,正南門-永寧門,東門-長安門,西門安定門和正北門-安的遠出,城牆是古代最有效的防禦建築,高12米,寬12-18米,每個城門都有三座城樓,分別是閘門樓、矢樓和正樓,那座建築提高了三層樓的房簷,為了保持山頂式的明清時代的風格,樹立了現在西安城古色古香的古城風情,城牆寬敞舒適,古時在城牆上騎馬操縱士兵,偵察外敵,現在遊客也登上城牆沐浴冬天的陽光,騎自行車感受春風。

民國時代以來,明城牆作為防禦功能逐漸減弱,為了方便人們的出入,14座新城門相繼被開鑿,分別位於東朝陽門、中山門、南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西玉祥門、北邊尚武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勤門、元明代,四個古城門都是西安城的十八個城門,這些新城門的開通方便了城外人員的日常出行,城牆也從千年以上的防禦建築蛻變成了現在的歷史性觀光景點,人們的生活依然和城牆有著很深的關係,但它們的聯繫卻在靜靜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城牆環繞著長安鐘鼓樓,夜晚的西安老城是一座在大唐夢寐以求的奇城,照明的霓虹燈下的鐘鼓樓,古老的城牆與千百年前的隋唐、明清城池一樣的盛世繁榮,一夜千年,時間仿佛沒有流逝,但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城裡人依然穿過城門內外,安定、熱鬧的生活也和這座古城有關。

相關焦點

  • 歐洲這座土豪小鎮,由72000噸鑽石修建而成,居民表示並不稀奇
    除了羅滕堡和丁克爾斯比爾,這裡是僅有的三座完全為城牆環繞的城市之一。小鎮歷史十分古老,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而諾德林根有史書記載的建城歷史,則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小鎮的居民一直以為諾德林根是建立在一個死火山的火山口,就連小鎮的地方標誌上也寫到:「因為火山所以形成了這片土地」。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北京城的標誌。
  •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之外城:50年前消失的文物,如今重建的地標建築
    明清北京城的外城呈長方形,東西城牆之間的距離是南北的兩倍多,周長14.41公裡,佔地面積約24平方公裡。據《明會典》記載,「外城城垣周長約28裡,南面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東面一千八十五丈一尺,西面一千九十三丈二尺。城牆高二丈,基厚二丈,頂收一丈四尺。共修有墩臺64座,上築鋪舍43所,牆頂外側建雉堞9487垛,雉堞四尺。」
  • 千島湖底有座千年古城,城牆牌坊完好無損,號稱中國的亞特蘭蒂斯
    隨著來這裡旅遊、度假的人越來越多,千島湖水下有座千年古城的消息也被越來越多人知道。雖然水下的古城有逾千年的文化歷史,但是它從地面到長眠湖底,也就短短60年。1959年9月21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開始蓄水,淳安和遂安兩座千年古城,連同49個鄉鎮、1377個村莊一道沉入水底。隨之沉入的有鄉鎮的萬畝良田,數千間民房。
  • 走遍成都免費公園第14站:《成都古城牆》成都歷史的保衛者
    走遍成都免費公園第14站:《成都古城牆》成都歷史的保衛者 2020-12-03 12
  • 飽經滄桑仍韻味依舊,重慶這個古城牆有望再現昔日繁華!就在渝中
    我們現在看到的東水門城門寬3.2米,高5米,附近有一段200米左右的石城牆,高度達6米。東水門城門的名字從何而來呢?原來是因為此城門朝向東方,與長江的流向是一樣的,都是往東邊的方向。城門洞是最常見的拱形,這與多數城門形狀是一樣的。
  • 世界奇蹟中國萬裡長城八達嶺,延綿不絕的中國龍,世人都想走一走
    八達嶺景區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達嶺一帶修築長城。
  • 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門 結構獨一無二 600年城磚竟完好如新!
    這個被形容為「門栓朝外插」的城門,指的就是位於中央門立交橋東南角的神策門,現名「和平門」,它也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城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根據明史記載,神策門由宰相劉伯溫親自勘察籌劃建造,是南京十三座明代城門中,唯一設有左右兩個門洞的城門。平時只開一扇門,只有在軍情緊急時才打開另一扇門。
  • 成都考古發掘一段古城牆,可分為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
    ▲唐代城牆與散水▲唐代城牆內側包磚該城牆最早築於晚唐時期,殘存長度約170米,寬8.9-12米。整個牆體內為夯土,外砌包磚,夯土殘高約1.6米。包磚的砌法是先挖基槽,在槽內築一層夯土,再在夯土上鋪一層泥夾卵石,其上再砌包磚。晚唐時期城牆兩側均為磚牆,殘高約1.5米,用磚規格不一,有漢六朝時期花紋磚和唐代素麵磚。外牆一側有散水。
  • 浙江「最沒存在感」古城牆,發展意義重大,至今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 經歷過倭寇攻城,慘烈的嘉定三屠,上海留下了這段見證歷史的城牆
    說起上海的古城牆,很多人會問:上海這種城市還有城牆?沒見過,在哪呢?的確,在這個寸土寸金、到處高樓林立的魔都,有城牆就是件稀罕事。雖然上海的城牆遠沒有南京,西安那樣的規模,但它仍然默默存在於這座城市的一隅。上海地區地勢平坦,一旦遭遇外敵進犯,則無險可守。
  • 北京城牆為何缺一角?暗藏玄機難以理解
    北京城是中國五代封建王朝遼、金、元、明、清的都城,規模宏偉,設施齊備,堪稱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整個城池分為四重包括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即故宮,舊稱紫禁城),號稱內九外七皇城四」,目前僅遺存有部分城樓。
  • 最大的恆星可容納2億億顆地球?科學家:步行一圈需24萬年
    宇宙中發現的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盾牌座半徑有5.25億公裡,科學家:這麼大的行星是我們人類無法想像的。如果你不明白現在的盾牌座有多大,那麼讓我來給你舉個例子,你可以憑直覺想像它有多大。首先,我們知道光速很快。假設一束光從太陽表面的一個點開始,以一個圓的形式回到原點。所需時間為14.5秒。如果它是從盾牌座表面的一個點發送的,並以一個圓的形式返回原點,則需要7個小時。從14.5秒7小時,現在有一個關於盾牌座大小的直觀概念。
  • 陝西有座「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東西長14公裡,南北不足1公裡
    在陝西,有一座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整個城市被夾在一條狹長的河谷之中,四周高山壁立,沿河長達14公裡,寬卻不足1公裡,宛如一條遊龍在秦巴大山裡搖頭擺尾。這就是陝西省安康市的旬陽縣城。去年年底,黃小黃乘火車到了旬陽縣城,期間不僅遊覽了旬陽主要的景區,如宋家嶺太極觀景臺、旬陽老城、蜀河古鎮等,還在小城轉悠了幾圈,發現這座縣城跟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旬陽縣城的地形。
  • 最大的恆星有多大?可容納2億億顆地球,步行一圈24萬年
    我們人類到目前為止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恆星是誰?應該是盾牌座UY。盾牌座UY是一個紅超巨星,它位於盾牌座。其半徑大約為5.25億千米,這樣大的星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可以說是大到無法想像。如果現在你還是不能理解盾牌座UY有多大,下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就可以比較直觀的想像到它有多麼的龐大了。
  • 全年流量最大的雙子座流星雨14日迎來極大
    天文專家介紹,全年流量最大的雙子座流星雨將於12月14日迎來極大。根據預測,每小時將有150顆左右的流星划過天頂,扮靚蒼穹。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於13日、14日連續兩個整晚進行觀測。在理想的觀測條件下,每小時的理論天頂流星數都會在百顆以上。該流星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流星的星體亮度大、速度中等、色彩豐富,對於目視觀測者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雙子座流星雨的活躍期在每年的12月4日至17日,今年極大發生在北京時間14日8時50分,預測峰值每小時天頂流量為150顆左右。
  • 最大射電望遠鏡 周長約1.6公裡繞走一圈約要40分鐘
    最大射電望遠鏡 周長約1.6公裡繞走一圈約要40分鐘時間:2015-07-24 16:54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大射電望遠鏡 周長約1.6公裡繞走一圈約要40分鐘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即中國建造世界上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