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熱賣使西安這座古城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網紅打卡風景區,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城內依然保持著國內最完整的明代城牆,城牆內是西安古老城牆的位置,是曾經繁榮過的長安城,西安明城牆是國內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古代城牆,現在的城牆建在明洪武十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監督建造的,四周的布局是13.7公裡,在城牆散步一周需要3到4個小時。
現存的城牆是明朝的建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代,剛才看到的城牆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擴建修復的,城牆經過千年風雨,從現在的三角形斷面可以看到隋唐時代的城牆遺蹟,五代十國時代的城牆高達2米,宋朝的遺蹟以斷面中心可以看到少量的磚塊,明清城的牆壁被整體加固保存,所以我們現在進入西安城內,的城門,年復一年,時過境遷,城牆是延續了千年的無字史書,其中可以窺見千年悠長的中華文明。
西安明城牆原來只有四個城門,正南門-永寧門,東門-長安門,西門安定門和正北門-安的遠出,城牆是古代最有效的防禦建築,高12米,寬12-18米,每個城門都有三座城樓,分別是閘門樓、矢樓和正樓,那座建築提高了三層樓的房簷,為了保持山頂式的明清時代的風格,樹立了現在西安城古色古香的古城風情,城牆寬敞舒適,古時在城牆上騎馬操縱士兵,偵察外敵,現在遊客也登上城牆沐浴冬天的陽光,騎自行車感受春風。
民國時代以來,明城牆作為防禦功能逐漸減弱,為了方便人們的出入,14座新城門相繼被開鑿,分別位於東朝陽門、中山門、南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西玉祥門、北邊尚武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勤門、元明代,四個古城門都是西安城的十八個城門,這些新城門的開通方便了城外人員的日常出行,城牆也從千年以上的防禦建築蛻變成了現在的歷史性觀光景點,人們的生活依然和城牆有著很深的關係,但它們的聯繫卻在靜靜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城牆環繞著長安鐘鼓樓,夜晚的西安老城是一座在大唐夢寐以求的奇城,照明的霓虹燈下的鐘鼓樓,古老的城牆與千百年前的隋唐、明清城池一樣的盛世繁榮,一夜千年,時間仿佛沒有流逝,但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城裡人依然穿過城門內外,安定、熱鬧的生活也和這座古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