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葫蘆雕刻傳承人李玉成王樹峰師徒協力創作助戰「疫」

2021-01-20 大眾日報

「這是我師父用片花技法,專門為助力抗擊疫情創作的《天佑中華》;這是我用烙畫技法創作的《逆行者》。自春節到現在,雖不能像以前一樣聚在一起探討雕刻技巧,但我們師徒二人手中的刻刀也一直沒閒著。」

3月16日,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王香坊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葫蘆雕刻的省級傳承人王樹峰,如數家珍地介紹著一件件被賦予戰「疫」正能量的東昌葫蘆雕刻作品。

●葫蘆送祝福

剛過而立之年的王樹峰自幼喜愛畫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東昌葫蘆雕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葫蘆李」李玉成,並拜其為師。至今,王樹峰已從事葫蘆雕刻十多年時間,雕、刻、烙、扎、片等各種手法融會貫通,技巧獨到。

「葫蘆雕刻涉及繪畫、書法等多項工藝,非常複雜。每次創作時必須全身心投入,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王樹峰說,雕刻前會根據葫蘆的外形進行構思,再用鉛筆打草稿,之後用工具雕刻。一件作品,一般要用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老一輩的人常常會在屋梁下懸掛葫蘆,稱之為『頂梁』。據說這樣做『一福壓百禍』,居家會平安順利。比較講究的老人,會用紅繩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因為葫蘆寓意吉祥,春節期間銷量很大,以往王樹峰都忙著去參加各處的展會。2020年春節期間,因疫情影響,王樹峰便利用居家時間專心研究葫蘆雕刻技藝。

看到全國上下都在凝心聚力抗擊疫情,王樹峰便也想著盡一下自己的微薄之力。為了更好地將自己的想法通過葫蘆雕刻展現出來,王樹峰經常對著葫蘆沉思。「葫蘆,諧音『福祿』,具有吉祥、富貴之寓意。我希望通過葫蘆雕刻作品,給祖國和武漢送上祝福,為身在一線抗擊疫情的人員加油、鼓勁。」王樹峰把自己的想法跟師父李玉成交流後,二人不謀而合。連日來,兩人通過「雲端」聯繫,相互鼓勵,定思路,出點子,在一個個葫蘆上雕刻戰「疫」故事。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這些祝福在新聞中經常聽到,簡單卻充滿感情,所以我們圍繞這兩句有力量的話琢磨作品。」王樹峰手握著已雕刻完成的《中國加油》作品說,從選材、構思到雕刻完成,他用了將近一周的時間。「中間紅色部分運用時尚的彩繪,邊上以扎花工藝配的如意紋、盤不斷,寓意吉祥源源不斷。」王樹峰介紹道。

●想把小葫蘆做成大產業

《眾志成城》《中國加油》……一件件構圖嚴謹、刻畫細膩、著色清新、寓意宏大的抗疫葫蘆在李玉成、王樹峰師徒手中誕生,用民間文藝的方式向偉大祖國、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國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我們作為非遺傳承人,一方面要珍惜榮譽,另一方面要利用手中的刻刀發揮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非遺傳承人的榮譽不是掛在牆上看的,更是一種責任。」談及創作感想,李玉成如是說。

據史料記載,東昌葫蘆雕刻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的興盛,東昌府的雕刻葫蘆曾一度隨運河遠銷全國各地。「一開始只是喜歡畫畫,喜歡葫蘆雕刻這門藝術,現在已經成了我養家餬口的工作。」王樹峰說,「現在市場化了,買葫蘆的人很多,懂葫蘆的人很少。下一步經濟條件好了,我準備開始由市場轉向藝術,做一點真正自己喜歡的東西。」

為實現葫蘆雕刻項目本真性、完整性和核心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早在十年前,李玉成就成立了聊城市玉成雕刻葫蘆藝術傳習所。這是「東昌葫蘆雕刻」傳承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傳習所將生產性保護與辦學收徒相結合,主傳雕刻,兼顧他技,推廣傳授以玉成葫蘆雕刻為代表的東昌葫蘆雕刻技藝。

說起今年打算,王樹峰告訴記者,疫情消除之後他計劃在古城區成立一個工作室,用於創作、教學、交流,讓更多的人喜愛上東昌葫蘆雕刻這個非遺項目,同時在家鄉發展葫蘆種植,帶動農民增收,力爭把小葫蘆做成大產業。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昱 通訊員 席真 杜春燕 報導)

相關焦點

  • 東昌葫蘆「撬」起億元大市場
    同時,東昌府區葫蘆種植戶不斷擴大產業發展範圍,已在新疆、陝西、山西等地建立了種植基地,很多精品葫蘆銷往美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在中國「非遺」展、上海世博會、韓國首爾地球村慶典、法國巴黎孔子文化周等國內外知名會展上,東昌葫蘆大放異彩。
  • 泰山尋跡:走進泰山葫蘆雕刻 感受刀刻下的文化與美
    在泰安就有這樣一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他花費了數十年的心血,專心研究葫蘆雕刻數,原本是普通的葫蘆經過他靈巧的雙手,就會變得生動鮮活起來,用獨特的雕刻手法給葫蘆注入了靈魂,他就是第五代泰山楊氏葫蘆雕刻傳承人楊秀文。
  • 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與此同時,白雲區其他非遺傳承人也沒有停下抗疫的腳步,他們潛心創作,把對前線抗疫人員的讚頌融入漫塑、篆刻、壁燈掛畫等非遺作品中,激發起人們共克時艱的信心。  一套洪拳演示動作獲得逾15萬點擊量  「現實教學可以口傳身授,動作、手形、位置都手把手教到位,但網上教學經常會出現動作近似卻貌合神離的情況,所以要反覆講解。」
  • 東昌木板年畫傳承人徐秀貞:傳承難做但從不嫌累
    齊魯網聊城4月27日訊(記者 左新新 趙志鵬)在聊城市古城區東大街,有一處東昌木板年畫博物館,它的「守護者」是67歲的老人徐秀貞,徐秀貞也是東昌木板年畫的傳承人
  • 非遺傳承人周衍桂:木板作紙畫出生活和夢想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和雕刻,18歲的時候開始跟著師傅學木板彩畫,當初是希望能給自己謀一個好營生。」談起學這門手藝的初衷,周衍桂打開了話匣子。民間木板彩畫技藝主要以師徒或父子的形式傳承下來,周衍桂的師傅是一市鎮有名的手藝人陳興考和葛啟友。周衍桂告訴記者,當時木板彩畫主要運用在大木眠床內圍屏的裝飾上,採用水粉顏料創作畫作,在題材上採用古裝戲曲中的才子佳人和喜慶場面或花鳥蟲草等寓意吉祥的情景來表現。
  • 李玉成同志逝世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中央紀委駐最高人民法院原紀檢組組長、最高人民法院原黨組成員、二級大法官李玉成同志,於2020年9月28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 葫蘆畫星空 輪胎變黑鷺
    一次機緣巧合,他了解到葫蘆曬乾後可以做藝術品,覺得很興奮。  無數次嘗試  摸出「幹葫蘆」製作流程  「買別人晾曬後品相好的葫蘆,要好幾百元。我是初次嘗試做葫蘆藝術品,所以決定自己種葫蘆。」宋海洋在自家農場做了個葫蘆架,在圍欄等地方都種上了葫蘆。葫蘆成熟後,要先去皮,然後晾曬。
  • 吃遊玩住 樂在葫蘆島:賞葫蘆烙畫 盼「福祿」相伴
    如果您來葫蘆島遊玩,一定會給家人朋友帶一些葫蘆島特色的文化禮品,那麼葫蘆烙畫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又因其諧音福祿,千百年來,祖先們就視其為驅災闢邪,祈求福祿的吉祥物,將富貴、長壽、多子多福等美好的心願,寄托在這小小的葫蘆上面。而當談起美麗的濱城葫蘆島,人們難免好奇她與葫蘆之間的關係。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作為一個用木頭講故事的非遺傳承人,他的木雕工藝作品屢獲國家級、省級重大獎項。作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30多年來陳德豐始終沉浸在木雕工藝美術創作中。如今,陳德豐更是享有中國營建工匠名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廣東省南粵工匠等榮譽稱號。
  • 鳳翔木板年畫傳承人:專注和堅持永遠不過時
    原標題:鳳翔木板年畫傳承人:專注和堅持永遠不過時 鳳翔木板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邰利平接受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採訪 尚洪濤 攝 邰利平介紹自己的作品尚洪濤 攝 11月11日,在陝西傳統手工技藝大展鳳翔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邰利平的展位前,除了擺放著年畫和製作年畫的木板外,還擺著一本有關鳳翔木板年畫的書。
  • fgo助戰mix欄是什麼意思?fgo助戰新系統介紹!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注意到了在最近的更新中,我們的fgo助戰欄中新增了一個mix欄。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天40407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此次助戰新系統的簡單介紹,下面大家就快隨40407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注意到了在最近的更新中,我們的fgo助戰欄中新增了一個mix欄。
  • 展覽|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
    展覽 |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作品展 2021-01-1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葫蘆島第三實驗小學葫蘆烙畫活動碩果纍纍
    在中華大地,有一個以葫蘆命名的城市叫葫蘆島。在葫蘆島,有一個與城市名稱相關聯的傳統美術項目叫做葫蘆烙畫。在三小校園,有這樣一個興趣小組,叫做葫蘆烙畫小組。燙壞了一個又一個葫蘆,但同學們並沒有就此放棄。在老師的細心指導和鼓勵下,一件又一件作品在同學們的小手裡烙制完成。
  • 寶山這三位傳承人入選滬第六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經各區、單位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議等程序,市文化旅遊局認定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147名。在本次公布的名單中,寶山的羅店划龍船習俗、花格榫卯製作技藝和寶山鮰魚烹飪技藝三位傳承人榜上有名!
  • 「戰「疫」中的凡人善舉」 李建剛:用文藝凝聚力量傳遞真情
    這是繼音樂快板《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等受群眾喜愛的文藝作品之後,商城縣文化館館長李建剛創作的又一個戰「疫」文藝作品。李建剛一家和文藝愛好者一起表演小品《特殊婚禮》「我們場景簡陋,道具簡單,音質和畫質都不怎麼好,感謝網友們的包容、支持。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把文藝運用到戰『疫』中來,我感到很高興。」
  • 葫蘆的寓意象徵,表示富貴,表示吉祥闢邪,表示子孫興旺。
    葫蘆是中國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蘆是吉祥的象徵,是中華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葫蘆是由圓構成的,象徵著和諧美滿。葫蘆自古以來就被當作招財納福的吉祥物據說在家裡懸掛葫蘆,能夠帶來好財運居家平安健康。
  • 雕刻「黑珊瑚」!如何傳承和守護這一珍貴非遺?
    陳佛順作品《九龍託彌勒佛》  施孝斌在創作海柳雕海柳質地堅韌耐腐,有「鐵木」「海底神木」之稱,是雕刻工藝品的珍貴原料。  「海柳雕製作前,先將海柳洗淨,磨去附著物。再利用其奇特形狀和天然色澤,運用剪枝、車、磨、銼、鑽、雕鏤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工藝品,如菸斗、手鐲、盆景、項鍊等。海柳雕具有造型奇特、色澤油亮、清雅別致等特點。」來自東山島的海柳雕刻大師陳佛順說。他是第三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傳承人,也是超越者
    我相信他以後會超越我的,這段師徒情還在繼續生長,我期待以後結成大果。邱子芯,我的班長,班級管理制度的傳承人。最開始了解芯姐是她八年級的老師告訴我,這個娃是個很負責任的班長。後來競選時,她確實被選為了班長。她說話溫溫柔柔的,我開始還擔心她能不能鎮得住這群有思想的孩子,但後來證明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