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聶鵬 見習記者 裴楠 泰安報導
由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一汽奔騰冠名、大眾網·海報新聞主辦、山東華騰一汽奔騰4S店協辦的「泰山尋跡一汽奔騰泰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探源之旅」活動走進泰山葫蘆雕刻,感受刀刻下的文化與美。
葫蘆在中華文化中有著重要意義,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中國很多神話故事中,葫蘆都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存在。在各種習俗上,葫蘆被當做一個吉器,寓意吉祥,而葫蘆也有著「福祿」的諧音,因為一根藤上會結出非常多的葫蘆,所以它也有百子千孫、多子多福的寓意,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葫蘆這小小的身軀,承載著的是炎黃子孫們的信仰和祝福。
在泰安就有這樣一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他花費了數十年的心血,專心研究葫蘆雕刻數,原本是普通的葫蘆經過他靈巧的雙手,就會變得生動鮮活起來,用獨特的雕刻手法給葫蘆注入了靈魂,他就是第五代泰山楊氏葫蘆雕刻傳承人楊秀文。
葫蘆雕刻這門技藝,包羅萬象,一個簡單的葫蘆雕刻作品需要好幾天的時間來完整,掌握葫蘆雕刻需要涉及繪畫、書法等多項工藝,非常複雜,要有一定的繪畫、書法技巧,還要有好的刀工,創作時必須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
在鏡頭前,楊秀文拿出了一個品相飽滿端正的葫蘆胚料,在上面作著畫,然後用刀將葫蘆表皮運用平面雕刻的手法刻上去,留下白茬組成各種圖案。這是楊氏葫蘆雕刻獨有的特點,不僅如此楊秀文還有著獨創的刀法,刀法有人字刀法、之字刀法等,做出的作品獨出心裁,人如其法,是他的特色。楊秀文在雕刻的過程中,全靠一把刻刀和一支畫筆,沒有其他輔助工具,純手工雕刻而成。楊秀文的手工刀法別具一格,每件作品底襯刀痕明顯、線條清晰、剛與柔結合,可以看到鮮明的色彩對照。經過楊秀文十幾年的摸索,葫蘆雕刻作品都是風格獨特,惟妙惟肖、形神兼備。
作為雕刻藝人,在葫蘆上雕刻時一定要做到準確無誤、平心靜氣、特別是力氣要恰到好處,行刀時要緩要穩,還有就是十多年練就出來的嫻熟度,最重要是十年一如日的保持那顆初心,這些因素下來才能雕刻出一件精美的做蘆工藝品,楊秀文拿著手中的葫蘆說道。
在發展葫蘆雕刻這門技藝上,楊秀文一直都是在不斷的創新和腳踏實地的堅持,他將小葫蘆做成價格便宜,寓意深刻的旅遊紀念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人們喜歡上葫蘆,通過大家的口口相傳,發揚這門技藝。把葫蘆文化發展成一種文化產業,是楊秀文一直都在想也在努力去做的。楊秀文現在開放收徒,未來,他還要將泰山葫蘆雕刻和旅遊相結合,與加工企業產生合作模式,希望可以做出更多的葫蘆衍生旅遊紀念品,把葫蘆文化、泰山文化傳承下去。
正如為本次尋跡活動助力的一汽奔騰,發現和保護傳統文化是一汽奔騰始終的使命與擔當,守護傳統,捍衛文化,一汽奔騰與尋跡泰山一起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