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聶鵬 見習記者 裴楠 泰安報導
由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一汽奔騰冠名、大眾網·海報新聞主辦、東平縣文化和旅遊局、山東華騰一汽奔騰4S店協辦的「泰山尋跡 一汽奔騰泰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探源之旅」活動走進泰安市東平縣的恩承藝術館,聽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王成恩講述屬於他的故事。
走進王承恩的工作室,我們先看到的是一副用鐵剪出來的藝術字,王承恩指著裝裱好,掛在牆上作品介紹著,這就是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提起王承恩的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就不得不先說一下,中國一個特殊的傳統工藝美術門類,金工字畫鍛制技藝,它承襲於萬古千秋的銅、鐵匠作技藝,也是金屬工藝美術獨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之一。由始至今,金工字畫已有上千年溯源歷史,從無到有,到興盛,再至衰退,都留存各個時代背景下的遷化史跡。
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就是在金工字畫鍛制技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王承恩放下手裡作品說道,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採用的是冷鍛工藝技法,汲取金屬鍛打技藝和傳統書畫的筆勢,還有剪紙與雕刻等表現技法,這是全國獨有的技術,在製作時最注重的材料就是鐵皮,一旦買到不好的材料,就容易有裂痕,做的時候也要時刻注意著,一不小心就有被鐵皮的菱角給扎破手指的風險。
說起自己的師傅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孫傳珍的時候,王承恩眼裡呈現出感恩的神色,孫傳珍出生於鐵匠世家,家中世世代代做鐵,自小練就了一身打鐵的好手藝,早年間在北京打工的時候,有位老太太過壽,希望他能用鐵給自己打做出一副壽字來,孫傳珍在做的過程中發現用鐵皮焊接做出來壽字,不成型不好看,便改用了無焊接圍邊技術,一點一點剪著打磨著做了出來。
後來回到家鄉,孫傳珍便把這門技藝傳給了同樣愛好手工藝術的王承恩,而王承恩不辱「師」命,多年來都在專注於金工字畫的工藝傳承與應用形態創新,並且齊聚了一批同樣的愛好者,每周都會定期的在微信群裡展開藝術討論會,大家會把近期的作品在展示出來,供他人欣賞與評價。
金工字畫無焊接立體圍邊技藝既飽含書畫神韻,又不失雕塑的立體美感,還表現了金屬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正如為本次活動助力的一汽奔騰T77、T99,內外兼修,執著堅守,不忘創新,始終努力在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