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2020-11-29 南方雜誌

沒有一流的技術工人,就沒有一流的製造。工匠精神,成為當前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詞。

廣東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也是製造業大省。廣東製造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 2019 年「南粵工匠」推薦學習活動,20 名「南粵工匠」從全省千萬勞動者中脫穎而出。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後,《南方》雜誌推出「致敬南粵工匠」系列報導,傾聽一線南粵工匠們的精彩故事,追尋「工匠精神」的南粵特質,以榜樣的力量引領更多產業技術工人前行。

【本期人物】

陳德豐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揭陽市惠來德豐木雕工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榜樣力量

一天上千次的雕琢,抱著幾十斤的木雕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飯……30多年來,陳德豐一直沉浸在拿木槌和刻刀的創作生涯裡。作為一個用木頭講故事的非遺傳承人,他的木雕工藝作品屢獲國家級、省級重大獎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陳德豐:我是一個用木頭講故事的人》視頻

陳德豐雙目炯炯有神,緊盯著手中的木雕,木屑翻飛中,各式精巧傳神的圖案便誕生在他的刻刀之下。

作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30多年來陳德豐始終沉浸在木雕工藝美術創作中。如今,陳德豐更是享有中國營建工匠名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廣東省南粵工匠等榮譽稱號。

1988年,19歲的陳德豐拜潮州木雕名師陳登軒為師,開啟了拿木槌和刻刀的創作生涯

刀尖上的藝術

在潮汕地區,小到家中的桌椅,大到宗祠的門窗匾額、簷廊承柱上,都可以看到木雕的身影。木雕工藝是當地鮮明的民俗文化。

1969年陳德豐出生於廣東惠來縣,從小在耳濡目染中,他對木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拿起畫筆描摹各種圖案。1988年,正是陳德豐19歲那年,他拜潮州木雕名師陳登軒為師,開啟了拿木槌和刻刀的木雕工藝創作生涯。

「學藝的時候,通常是每天早上7點多開始雕刻,一直忙到傍晚6點。一天下來,晚上再向老師傅請教,哪裡做得不好要認真琢磨,直到做到逼真。」回憶起學藝的那三年時間,陳德豐直言很艱辛,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飯。

木雕是一門刀尖上的藝術,下刀之後沒有回頭路。「像比較難雕刻的人物,要用心琢磨人物在不同姿勢、不同大小下的頭和手比例等。」陳德豐告訴《南方》記者,唯有努力,沒有捷徑。

靠著踏踏實實的努力練習,陳德豐在短短三年後便學成出師,創辦了「德豐木雕作坊」,開始自帶團隊承接各類木雕工程。一步一個腳印,陳德豐在「冷門」的木雕工藝行業中尋到了熱愛。

「剛開始我是想學習一門手藝,到現在我已經愛上了木雕藝術創作。」陳德豐笑著說。

30多年的執槌創作,陳德豐積累了豐富的木雕藝術創作經驗,嫻熟地掌握了通雕、圓雕、浮雕、沉雕等各類技藝手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涉及人物、動物、花鳥、山水等各種題材。難得的是,他善於將現代思想理念與傳統藝術文化結合創新創作,在精益求精的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陳德豐的木雕作品《簍趣》,在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上海)傳統技藝展中榮獲「國匠杯」金獎

每天上千次的雕琢

中國的木雕流派眾多,潮州木雕、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是最為著名的中國四大木雕。蝦蟹簍是潮州木雕最有特色的題材之一,同時也展現了潮州木雕的最高技藝。

2017年7月,一件名叫《簍趣》的木雕作品在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上海)傳統技藝展中榮獲「國匠杯」金獎。這件以蝦蟹簍為主題的作品,是陳德豐耗時兩年多創作完成的,展現了魚簍中的龍蝦、螃蟹在出水瞬間的狀態,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實際上,這些活靈活現的蝦蟹都是從重達上百斤的整塊原木演變而來的。陳德豐坦言,創作最難的地方是雕刻出簍中有蝦蟹的鏤空效果,這個時候就要用到立體通雕的手法。

「上百斤的木頭要先大致打胚到50多斤,然後再把木胚墊在腳上,一手抱著一手雕刻。這個時候要控制好力度,不能打斷木頭。一天下來,刻刀要刻上千次。」陳德豐告訴《南方》雜誌記者,特別是修光(精雕)的時候,抱著幾十斤的木雕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

由於不能將平面圖紙貼於根雕上,陳德豐還要用心、用腦構圖。一邊雕刻一邊構想,錯走一步都有毀掉作品的風險,對陳德豐而言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30多年的職業生涯,陳德豐苛求細節,一刀一刀刻出大量經典作品。2009年至2019年間,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他共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11次金獎和1次特別金獎,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1次金獎,在「廣東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獲得8次金獎。

在刀尖創作之外,陳德豐還潛心鑽研木雕工藝理論,用筆尖書寫創作心得。其中《潮汕傳統建築的「鬥藝」趣談》《創作木雕的體會》《木雕所表現的藝術生命力》《惠來木雕的傳承和創新》等10多篇論文先後刊登於專業刊物《廣東工藝美術》。此外,他還鼓勵動員團隊成員及同行藝術師撰寫發表創作心得論文,傳承木雕文化。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希望傳統藝術能走進千家萬戶。

讓傳統藝術走進千家萬戶

在陳德豐看來,非遺傳承人的頭銜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如何讓技藝傳承下去?如何讓傳統藝術走進千家萬戶?這些年來,陳德豐一直在思考。

木雕工藝美術人才奇缺、分散,跟不上木雕工藝的發展和創作,這是潮州木雕傳承面臨的難題。2008年7月,陳德豐組織成立「揭陽市惠來縣工藝美術協會」,發展會員50多人,涉及木雕、金漆畫、嵌瓷、剪紙等諸多傳統藝術創作領域。

「讓傳統藝術走進千家萬戶,傳統藝術才會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傳承下去。」陳德豐說。

30多年的從業生涯,陳德豐不忘匠人初心,積極履行一位木雕藝術傳承人的責任,大力培養學徒。他經常帶領團隊及學員到福建莆田等工藝美術創作基地學習交流,並聘請工藝美術師到場指導培訓。他培養出一批批工藝美術人才,其中徒弟方喜清等人獲得了揭陽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有的徒弟已能獨當一面,自主創業、帶徒授藝。

2011年8月,陳德豐又主持創辦了「惠來縣德豐木雕工藝美術培訓中心」,以此作為非遺研究機構,邀請省市專家開展專業輔導、課題研究等。這裡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的「黃埔軍校」,從這裡走出了10多位工藝美術師。

陳德豐的學習探索之路也從未停止。他在思想上堅持傳承創新,在技術上堅持攻關難題。201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陳德豐建立了一座集生產創作、學習培訓、展示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傳承基地。其中陳德豐的個人工作室,在2019年被廣東省總工會命名為「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在陳德豐看來,創新工作室不僅是進行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協作和發明創造的場所,也應當成為培養愛崗敬業、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的場所。

「潮州木雕是個辛苦的手作行當,我希望更多年輕人可以參與到傳承事業中來,將傳統技藝發揚光大。」陳德豐感慨道,下一步,他還要繼續做好「傳幫帶」工作。

現在,陳德豐的大兒子子承父業,投身潮州木雕創作。「年輕人給傳統手藝帶來了一些新的改變。我們開始利用電腦設計一些木雕樣式並應用到普通的家具設計當中去,讓這種傳統藝術出現在普通家庭中。」陳德豐告訴《南方》雜誌記者,未來要用木頭講好更多故事。

總策劃丨馮建華 石雄東

統籌 | 郭芳 宋善斌

執行 | 劉龍飛 郭佩霖 夏夢 溫柔

史成雷 李卓華 盧益飛

本期報導 | 溫柔

視覺 | 曹力思 林曉龍

校對 | 楊明珠 潘經春

統籌丨劉樹強 張蓓蕾

編輯丨李拉 林琳

校對丨華成民

來源丨南方雜誌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在木頭上貼金?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踩在腳下的泥土,可以製作成栩栩如生的石灣公仔; 平凡無奇的紙張,可以製作成演繹帝王愛情故事的皮影戲; 哪怕是一根常年被埋沒在樹林裡的木頭,在匠人的巧手下,也能變成精緻的木雕。 潮州木雕,在木頭上貼金,你看過嗎?
  • 邛崍殘疾人木雕培訓第十四天
    -11-28 06:05:26 來源: 小陳細說電影 舉報   2020年11月25日,木雕培訓第十四天
  • 樂清4名非遺傳承人上榜
    其中,樂清有4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上榜。 據了解,浙江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濤林的竹殼雕作品《群英薈萃》榮獲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竹木工藝)銅獎,溫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堯輝的黃楊木雕作品《春光無限》榮獲優秀獎。
  • 換個角度看潮州,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現在在許駙馬府裡有一間房間被開闢為潮州民俗民居展,用文字和模型生動的展現了「四馬拖車」和「二馬拖車」兩種府邸樣式。 它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進院,面寬15.4米,進深 25.7米,如果單純從面積來看,是真的不大,但我在這邊足足參觀了將近一個小時,只能用「精美絕倫」來形容!
  •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0-07-2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學歷班第二期線下學習...
    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學歷班第二期線下學習課程正式開課 2021-01-08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一生堅守手藝 佛山獅頭扎作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去世
    痛惜,繼佛山木版年畫傳承人馮炳棠之後,佛山再失一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月18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獅頭扎作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因病離世,享年74歲。黎偉1945年出生於廣東佛山。
  • 福建莆田除了鞋好,木雕手活兒也好,出神入化的手藝!
    畢竟,用木頭雕刻出來的動漫手辦,可遇不可求呀!UP主名叫「盧正義的雕刻時光」,是一個來自福建莆田的木雕手藝人。沒有勁爆的內容,也沒有花哨的剪輯,只有「篤篤篤」木雕的聲音配上經典的動漫BGM,魔性又浪漫。看著一個個被「困」在木頭裡的動漫人物重見天日,城城心裡頭說不清的舒暢。網友戲稱:這是真「手辦」!
  • 展覽|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
    展覽 |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作品展 2021-01-1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人 | 請別叫我「大師」,我就是個「做盆景的」
    什麼國際盆景大師了,對我來講,不是什麼最重要的事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派盆景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慶泉這是一位真正的大師。趙慶泉:「1974年的時候,當時我的父親,很小的範圍在我的家裡,舉辦了一個簡單的拜師儀式。我老師過來就帶來兩本書,上下冊的,就是《詩韻》。他把這個書給我的時候,就跟我講了,我這個《詩韻》給你就是一個象徵性的,就是說你以後的盆景一定要能做出來這種詩情畫意,這是中國盆景的最高境界。它是一定要表現這種人的情感,最後要達到像一個立體的畫、無聲的詩,要達到這樣的境界。
  • 寶山這三位傳承人入選滬第六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經各區、單位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議等程序,市文化旅遊局認定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147名。在本次公布的名單中,寶山的羅店划龍船習俗、花格榫卯製作技藝和寶山鮰魚烹飪技藝三位傳承人榜上有名!
  • 布魯諾·沃爾波特 Bruno Walpoth | 為木頭注入靈魂
    1980年左右,全世界最有名的木頭玩具都是這個村子生產的,所有家庭都有小作坊來做各種木質的玩具,當時銷量非常好,政府還出臺了一個政策保護樹木的砍伐。後來隨著金屬和塑料玩具的發明,這個行業就沒落了,但是這裡的木頭材料和木雕歷史都對我產生重要影響。
  • 比黃金貴的木頭!嶺南「千年奇珍」清香藥材,去潮避汙效果一流
    比黃金貴的木頭!國家級非遺傳統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歐:莞香製作技藝最主要的特徵,用「天人合香」作為一個主題。國家級非遺傳統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歐:許多人不知道莞香的整個歷史淵源、發展研究,和它的技藝特徵,包括很多東莞人都遺忘了。我覺得建立這樣的一個博物館,應該對復興莞香文化有作用。
  • 誰還記得初一語文書上的《羚羊木雕》:竟然藏著這樣辛酸的故事!
    《羚羊木雕》,原名其實叫《反悔》。編者對作者的原文,作了比較大的改動。而這篇小說中竟然藏著這樣辛酸的故事!彩蛋:作者對於自己作品,被人大改後的吐槽。她說課文的署名就是我,又說說故事大概,我確信那就是我的文章《反悔》。我問清了這篇課文是選在初一語文的第一冊上後,來到出版社。我對一位編輯說,聽說我的文章被編在初一課本上,我想看看!他說他這裡沒有這個課本。我有些失望的看著他身背後的書櫃,透過玻璃,我看見一本書的書脊上清楚的寫著《九年制教育語文課本第一冊》的字樣!我請他讓我看看。打開課本,果然看到了我的文章《羚羊木雕》和我的署名。
  • 木雕殿堂變成研學課堂 中國木雕博物館木雕實踐研學走紅
    作為國內目前唯一國字頭的木雕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薈萃了5000餘件藏品,涵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木雕體系和流派。自2015年正式開館以來,博物館每年遊客接待量在七八萬人次,「不空虛但寂寞冷」就是這座木雕藝術大觀園的真實寫照。「講真,許多業內專家看了後都對我們的館藏資源嘆為觀止。
  • 探訪中國木雕博物館:鏤月裁雲間的流年美夢(圖)
    中國木雕博物館生活廳 中國木雕博物館供圖 攝  中新網金華5月6日電(見習記者 李婷婷)在中國人看來,木頭原本是有生命的,但怎樣去參悟木頭的生命呢?最簡捷的辦法就是雕刻。  木雕是中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一門傳統手工藝,歷代的木雕大師們因材施藝,因勢象形,將木材的天然之美經自己的妙手施藝而發揮至極致,猶如點石成金般地賦予它們以新的生命。
  • 一根香樟木內擠滿16個神話人物 清末木雕佳作現身
    、劉海戲金蟾……4個神話故事中的16個神話人物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根香樟木內,栩栩如生妙趣橫生。昨天,一件清朝末年的木雕佳作現身新洲,吸引了不少文物愛好者的眼光。  昨天上午,記者在新洲區邾城街沿河大道水雲間藝術工作室見到了這件木雕:長6米,高0.38米,寬0.28米的一根香樟木上布滿祥雲等雕刻圖案,在香樟木中間1.95米長的有限區間內,擠滿了16個神話人物,形神各異,疏密有致,其中祿星最高有27釐米,跪著的童子只有15釐米高。
  • ...開封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氏眼科代表性傳承人石喜武老中醫
    石氏眼科當代代表性傳承人石喜武系中華醫學會委員、中華國際醫學會主任專家委員,全國名老中醫。石喜武老中醫諮詢電話;13837822473 (原標題:一切為了解除眼病患者病痛之苦 開封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氏眼科代表性傳承人石喜武老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