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與非遺傳承人同臺說學唱演

2020-11-26 現代快報

  非遺走秀《南京雲錦》、舞蹈《洪澤湖漁鼓》、蘇北大鼓《嶽母刺字》、運河沿岸民歌秀《運河碧波千年長》……12月15日下午,「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在南京舉辦,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外國友人齊聚一堂,12個精心編排的中華非遺節目,講述了外國友人與中華非遺的情緣故事。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攝

  非遺節目串起運河沿岸8省市

  從京韻大鼓《萬裡江山行》、天津快板《誇誇咱的大運河》,到江蘇民歌《楊柳青》、浙江的《採茶舞曲》……在一場串聯運河沿岸8省市的民歌秀中,2019「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拉開帷幕。舞臺上,唱歌的不是歌手,而是一群外國友人。

  這場「分享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江蘇省教育廳主辦。來自俄羅斯、瑞士、美國、烏克蘭、摩洛哥、印度、土耳其等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外國朋友齊聚一堂,沿著大運河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旅程。他們將旅程中收穫的非遺記憶和對運河文化的深層體驗、感悟搬上舞臺,與觀眾分享他們和非遺的故事。

  被「說唱俑」吸引,去學蘇北大鼓

  「母親說,金兵踏我山河碎,兒焉何返鄉盡孝摔酒杯……」舞臺上,蘇北大鼓非遺傳承人牛崇祥右手擊鼓,左手打板,兩位外國學生一左一右,跟著他學唱《嶽母刺字》。

  來自烏克蘭的扎漢日和來自葛摩的馬本是好朋友,都在徐州讀書。業餘時間,他們經常相約逛博物館,了解中國歷史。表演開始前,兩位外國友人展示了自己的收藏——「說唱俑」的複製品。馬本說,因為太喜歡這件文物,他們買了1:1的複製品。「他手裡拿著鼓和鼓槌,好像在說什麼幽默故事。」馬本說,對這件文物的好奇,讓他們忍不住去追尋它的「今生故事」。「蘇北大鼓,古老的說唱藝術,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於是,他們來到宿遷,拜蘇北大鼓非遺傳承人牛崇祥為師。

  這不是牛崇祥第一次收外國學生,「作為地方曲種,連外國年輕人都能吸引住,說明蘇北大鼓是很有魅力的。」

  中國功夫、雲錦走秀接力登場

  「織一幅花團錦簇,勾勒你江山錦繡。這縷縷真情,風雨澆不透。歷滄桑,燦爛依舊……」西北大學研究生、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星星唱起了《美麗雲錦》,在她的歌聲中,一場非遺雲錦走秀拉開帷幕。

  來自南京藝術學院的葉琳娜,表演的是舞蹈《洪澤漁鼓》。手裡的道具漁鼓,深深吸引了這位塞爾維亞姑娘,「所有動作都是拿著漁鼓完成的,這是一個特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故事。」

  歌舞暫歇,中國功夫登場。8名外國友人和小朋友們一起,練起了鐵線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他們來自新沂的弘禪武校,其中有一對來自菲律賓的母子,他們已經習武快一年了。這所學校創辦10年,有1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相關焦點

  • 抖音紅人:剪影非遺傳承人 7秒成像,立等可取
    在抖音上,就有這樣一位有20萬粉絲的剪影大師,他就是剪影非遺傳承人劉期培。  抖音上的短視頻裡,客人在面前一站定,劉期培就拿起剪刀邊看邊剪,幾秒鐘的時間,一副生動的剪影就完成了,線條流暢,形神兼備,細緻得連鬍鬚、睫毛都看得見。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這幾天,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行,山東的非遺美食傳承人又一次在線上、線下亮出了絕活兒。世代在鍋邊轉的他們,對吃食有怎樣的感情?又有哪些與餐桌節約有關的故事?請聽他們的講述——   「節約沒人笑話咱」   講述人:王莉(濟南酥鍋製作技藝傳承人)   我是王莉,今年60歲,是濟南市天橋區區級非遺濟南酥鍋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目前,我在濟南市經四路緯二路交叉口的老濟南特產商店經營著一個攤位,主營濟南酥鍋,年銷售額約100萬元。
  • 留下揚州美食DNA 淮揚菜非遺傳承人有了「美食檔案」
    姜濤攝通訊員彭偉記者姜濤「隨著揚州成為『世界美食之都』,我們檔案館加快了淮揚菜非遺傳承人『美食檔案』徵集工作。今天,徵集工作處與中國烹飪大師居長龍對接,將其製作的蟹粉獅子頭、雞包翅、揚州炒飯、趴燒整豬頭、宮燈照明珠五件淮揚菜代表作模型徵集進館。」昨天,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0-07-2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林豔 攝 得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時,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剛忙完演出,腦海裡浮現出七個大字——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平南詞是小曲種,何以能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 情系戲曲淵源長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母親。
  • 樂清4名非遺傳承人上榜
    9月29日,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組委會(杭州工藝周)公布了2020年薪傳獎展評活動獲獎名單,其中包括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竹木工藝)「金獎」2名、「銀獎」3名、「銅獎」5名、「優秀獎」25名、「優秀組織獎」1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薪傳獎
  • 湖州這12個人身懷絕技 成省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浙江省文化廳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279名傳承人被確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州民間文學1人,傳統音樂1人,傳統舞蹈2人,傳統技藝6人,民俗2人,共12名傳承人名列其中。
  • 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談及當前學習非遺拳種的意義,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非遺白眉拳區級傳承人劉智強一致認為,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疫情期間,他們堅持非遺教學「不斷檔」,通過錄製視頻進行線上教學的方式,讓網友們足出不戶便可鍛鍊身體,以強健的體魄面對疫情挑戰。
  • 個個身懷絕技 湖州12人成省級非遺傳承人 
    ,279名傳承人被確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今年55歲的姜紀國,是梅溪旱船的「非遺」傳承人。他熱愛旱船表演,1982年正式拜師學藝,能自編自唱,收集了民間旱船歌謠上百首。同時,他還通過自學,熟練掌握了旱船扎制藝術,1995年起開始授徒。梅溪旱船有很高的民俗學、民間舞蹈、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和民間藝術史研究價值。旱船的扎制集民間剪紙、手工技藝、繪畫於一體、是綜合性的文化藝術珍品。
  • 展覽|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
    展覽 |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作品展 2021-01-1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用3分鐘剪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用3分鐘剪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非遺」上海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攜徒弟在進博會進行現場展示,用約3分鐘的時間剪出了一對活靈活現、正在吃同一個桃子的小猴子。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契合少數民族非遺項目特點,從民族歷史文化、民族語音文字再到專業非遺技能,緊扣「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挖掘非遺項目的內容深度。2016年東門完小首次將白族大本曲優秀曲目《英臺賞花》融入學校音樂課程,唱本人物故事與日常教材所學《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天然有親切感。後面逐漸融入傳統曲目《望夫雲》《大理是個好地方》等曲目,引導學生繼續學習白族大本曲。
  • 時代背景下,非遺該如何傳承與發展?
    「非遺說,說什麼?」一段精彩的短視頻明確論壇主旨,即:「說傳承,說堅守;說迷茫,說困惑;說見微知著,說可行之行;緊緊把握髮展脈搏,強調用事實說話;堅持展現傳統、專業、學習力;努力表達嚴肅話題,真情實感;不辜負,水滴石穿;不辜負,血脈相傳。」  緊緊圍繞這一主旨,論壇期間,與會代表圍繞非遺研學教育、非遺與文物保護、非遺文創開發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 向社會普及非遺知識 使非遺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2010年老崇文區和舊東城區合併後,非遺項目多了,保護的責任也日益增大。截至2012年年底,東城區有118個項目進入區級非遺保護名錄,其中27個進入國家級名錄,52個進入市級名錄,被命名的代表性傳承人有207名。如何保護好這些非遺項目,留下珍貴史料,讓非遺傳承人發揮應有的作用,對東城區文委來說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 鋦瓷20餘載的非遺傳承人:化「殘缺」為藝術的升華
    中新社石家莊11月16日電 題:鋦瓷20餘載的非遺傳承人:化「殘缺」為藝術的升華作者 李曉偉 黃歆堯將殘瓷用細繩綁定,金剛鑽上弓打眼,截銅造鋦,揚錘敲鋦……16日,受邀來到「2019第七屆中國國際(河北
  • 非遺傳承人用竹編工藝帶大別山老區鄉親脫貧致富【組圖】
    非遺傳承人用竹編工藝帶大別山老區鄉親脫貧致富【組圖】 中安在線   2018-12-07 00:16:30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劉玉才  編輯:王騰飛
  • 古典戲法傳承人肖桂森納新徒 非遺項目盼傳承
    天津北方網訊:8月17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戲法的代表性傳承人、天津雜技團戲法演員肖桂森,在魔術界與曲藝界眾多名家、前輩的見證下,為古典戲法再納新徒。  作為從事古典戲法表演逾40年的戲法名家肖桂森來說,從其師父—已故北派戲法大師王殿英手中接過衣缽後,將戲法儘可能推廣和傳承下去一直是他的心願,也是非遺項目的發展需要。此次拜師學藝的新徒陳梅來自黑龍江雜技團,作為經驗豐富的魔術師曾獲2004年澳門國際魔術大賽金獎。她也對古典戲法頗有興趣,在中國雜技理論研究委員會副會長傅起鳳女士的引薦下,決定學習古典戲法。
  • 48歲滿繡非遺傳承人,耗時一個月,打造精美BJD娃衣
    原創 比耶男孩 比耶男孩都說「娃圈」敗家,但是這種「高」消費能幫貧困縣脫貧摘帽,會不會也挺有意思?都說繡著「富貴牡丹」的旗袍不夠時尚,但是在潮流玩具裡融入非遺元素,是不是也蠻有格調?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70後」於雲飛是蒙古族科爾沁部繩結技藝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她是年輕的手藝人,更是老練的匠人,能獨立編制繩結上百種,擅長科爾沁草原的馬具用品、蒙古服飾盤扣、室內掛飾的編織。綰、結、穿、纏、繞、編、抽……於雲飛告訴記者,傳統科爾沁繩結技藝技術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