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22日消息:勞斯萊斯,年產量只有1000~2000輛,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精心挑選車身顏色、質地、層板和設備;名流和明星在婚禮上的首選——薇拉王婚紗,根據每位新娘的氣質量身定製;以手工精製著稱的百達翡麗手錶,每年產量不足兩萬隻,定製表需花費幾年時間……
而就在臨安市錦城街道青柯村俞家頭,有這麼一群專做鳥籠的工匠,同樣走起了個性化定製路線。
在廣告營銷鋪天蓋地的現在,他們顯得很另類:不開門店、不打廣告、不批量生產,根據每個客戶的個性化需要進行極其精細的手工製作。
這種個性化經營在江浙滬一帶的玩鳥
圈子裡幾乎無人不知,儘管他們做出的鳥籠數量有限,但對質量的要求非常高。一個竹製鳥籠,從選料到成品需要經過近30道工序。
最終,原本滿山遍野不值錢的毛竹在他們手下成了可以賣出五位數的藝術品。
原材料要上天目山買
處理保存一年後才能用
江紅星拿著刻刀,全神貫注地在一根小指粗的竹料上雕刻雙龍戲珠中的那條幾毫米寬的龍鬚。
幾刀下去,他滿意地看了看手中的成品。
江紅星就是俞家頭製作鳥籠的領頭人之一,他從15歲開始做鳥籠,至今已整整25年。
「製作鳥籠有很多講究,最看重的就是材料和工藝,製作鳥籠的材料就是竹子。」江紅星說,他們村裡雖然種植了不少竹子,但因砍伐間隙太短,質地不好,不適合做鳥籠。
做鳥籠最好選高山竹,海拔在400米以上,生長期5年以上,竹竿直徑12寸以上,竹節均勻,表面沒有色斑,竹皮清爽,這樣的竹子質地才好,便於保存。
為了選上等的竹子,江紅星往往要到天目山、玲瓏等地購買,一次買上三五千斤。
「把買來的竹子沿著竹節處分成截,每截長20-30釐米,將凸出來的竹節去掉,再將每一截對半劈成兩半,放進不鏽鋼的鍋裡用水煮五六個小時以上。煮好後把竹子取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乾,直到表面乾燥泛白,保存一年以上才能使用。」江紅星說,這樣,就完成了對新鮮竹子的脫水處理。
處理後的竹子經過日曬,顏色泛白髮黃,保存時間長達十幾年。
製作鳥籠時將保存了一年以上的竹節取出,選直的、清爽的作料,100斤竹節中一般僅有一半能用,剩下的一半可能有變形、色斑、發黴、蟲蛀等問題,只能廢棄當做柴火用。
製作一個鳥籠需要10-15天時間
從選料到成品需要經過近30道工序
「做一個鳥籠需要10-15天時間,從選料到成品需要經過近30道工序,這對手工製作者的要求很高,沒有耐心不行。」江紅星說,首先根據需要選準尺寸,用砍刀劈成小料(指一根根的細竹,跟竹筷粗細較為相似),然後用手工刨,處理好尺寸,用沙皮打光,再將小料的表面做成弧形。
處理完畢,江紅星用電機(臺鑽)對每根小料進行打孔,這是唯一需要電器的活。在十幾二十年前,給小料打孔則需要手工製作,古老的手鑽現在早已被機器代替,派不上用場的舊鑽如今掛在牆上。
小料上的孔只有針眼大小,方便穿絲。穿絲是用刀片或拉絲板拉制而成,每根穿絲長20-30釐米,粗細如琴弦。在小料的首尾兩端還要做出榫頭(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便於小料之間相互連接上。
如果不用雕刻圖案,做成素籠(不需要雕刻圖案的鳥籠被稱為素籠),就可以直接組裝成鳥籠。組裝鳥籠的弦是用蠶絲和棉花做成的,和樂器上用的弦一樣,非常有韌性。
如果客戶需要,江紅星則要在這些小料表面用刻刀雕刻花紋和圖案。小料上可以雕刻羅漢圖、回紋、花腳、雙龍戲珠、花鳥蟲魚等。
江紅星最擅長的是回紋,看上去像一個個回字形方塊,其實是一根線條組成的,從起點連接到終點。回紋主要用作鳥籠的邊飾或底紋,有整齊劃一的效果,感覺很精細。
江紅星說,做一個鳥籠約摸需要30根小料,雕刻一根小料需要花兩三個小時,全部雕刻完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做鳥籠最耗時間的就是這一步。
雕刻完圖案,最後一步就是將鳥籠組裝起來,一天的工夫就夠了。
據說他的師傅是「南籠」一代宗師
臨安鳥籠已成南方籠業領頭羊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江紅星15歲時輟學在家,湊巧村子裡來了個做鳥籠的人,住在江紅星的親戚家。看這個人做出的鳥籠非常漂亮,江紅星興趣來了,很想跟他學做鳥籠。
這個人就是江紅星的師傅顏虎金,顏虎金常年待在蘇州,相傳為近代籠之父。用江紅星的話說,他師傅顏虎金是「南籠」的一代宗師。
做鳥籠的、玩鳥的人幾乎無人不知顏虎金這個名字。而在做鳥籠的江湖圈中,聲名赫赫的有以天津為代表的「北籠」,以廣州為代表的「廣籠」(主要做圓籠),還有一個就是以蘇杭為代表的「南籠」(主要做方籠,臨安籠已是南方籠業的代表)。
顏虎金在村子裡沒待多久就走了,江紅星也就跟著師傅學了40天時間,剩下的全靠自己實踐摸索。
「什麼籠子養什麼鳥。我現在做的鳥籠主要有兩種,繡眼籠和畫眉籠。就是養繡眼(俗名竹葉青)的籠子,稍微小一些,重2-3兩,養畫眉的籠子偏大一些,重5-7兩。」江紅星說,早在10年前,鳥籠還很醜陋笨重,起碼比現在的鳥籠重一倍。
江紅星現在做的鳥籠基本上都是根據客戶要求,參照客戶提供的樣本量身定做。
做一個繡眼籠需要10天左右,做一個畫眉籠則需要15天左右。一個月下來,只能做兩三個鳥籠。一隻素籠賣1000元左右,一隻有雕刻圖案的鳥籠價格則在兩三千以上到一萬元不等。
「鳥籠做好以後,我們不走市場,而是通過中間人將鳥籠交到客戶手中。客戶收到鳥籠後,還需要在鳥籠裡配餵鳥的杯子、花籃等裝飾,裝飾有黃楊木和紅木等各種材料,高檔的配好要3萬元,低檔的只需幾百元。」江紅星說,有專業的人做鳥籠內部的裝飾配件,他們不插手這些環節。
因為鳥籠全靠手工製作,對質量要求很高,數量極少,一年下來只能做30-40隻。
截至今年四五月份,江紅星接到的定單已經排到年底。後面的定單,只能排到明年再做了。
高檔鳥籠能賣幾萬元
做鳥籠讓他住上了三層小樓
這樣的個性化經營模式讓原本沒有任何產業優勢的俞家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江紅星算過一筆帳,做鳥籠的成本不高。整套製作用具花了5000元左右;竹子原料的成本很低,每年需要1000多斤竹子,成本在兩三千元。
據江紅星保守估計,自己每個月做兩三隻鳥籠,每隻鳥籠1000-3000元不等,一年下來起碼有五六萬元的穩定收入。
江紅星做得最好的鳥籠可以賣到一萬元一隻。當然這個需求不多,可遇不可求,一年下來,大約會有三五個定單。
四年前,江紅星把舊的平房推倒,重建了現在這幢總面積400多平方米的三層樓房,花了十五六萬元,加上裝修的10萬元。這近30萬元的開銷全部是江紅星做鳥籠賺到的積蓄。
江紅星說,他從1998年開始帶徒弟,迄今帶過5個徒弟,最小的徒弟小江19歲,不聽勸告,提前一年出師。
小江沒學過雕刻,做出來的素籠只能賣六七百元一隻。他的師兄俞忠華懂得雕刻,做出的鳥籠價格在1000元左右。江紅星說,他師傅現在70多歲了,還在堅持做鳥籠,只是師傅做的高檔鳥籠要賣到五六萬元一隻,做工很精細,往往需要兩三個月時間才能完工。
「村子裡有六七十戶人家,做鳥籠的有十三四個,其中兩個人是童家頭的,其他人全部都是我們俞家頭的。」而村子裡率先蓋起小洋樓的,基本上是做鳥籠的這些人。
因為有了鳥籠,這群普通的手藝人,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