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殘疾手藝人10年單手編鳥籠

2020-12-06 四川在線

經過幾個小時的製作,一個玲瓏漂亮的鳥籠就在肖洪明手中完成了。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傳明 攝影報導 圖文編輯:桑子青 )8月16日,在成都市青羊區黃田鳥市上,54歲的殘疾人肖洪明正專心致志地用一隻左手製作鳥籠。

肖洪明用左手小心翼翼穿孔製作鳥籠。

  有20多年手工製作鳥籠經驗的肖洪明在10年前一場重病中右半身癱瘓,並失去了說話能力。突如其來的變故對一個全靠雙手編制鳥籠的手藝人來說是沉重打擊。走路顛簸、言語全失,十年的坎坷使他練就了用左手維持生活的能力。

右手不能動彈,他不時用嘴幫忙。

  當記者在鳥市上找到肖洪明時,看見他用靈活的左手在鳥籠上打眼、穿孔編制鳥籠,不時用嘴巴替代右手,用膝蓋調整機具,雙腿幫著固定鳥籠,身體上能用的部位全都用上了。儘管動作慢,但鋪子裡掛滿了他精心製作的各種鳥籠。

製作的鳥籠掛滿了整個鋪面,每天他就在這樣在鳥籠下的角落裡編織自己的人生。

  從幾元錢的鳥窩到上百元一個的鳥籠琳琅滿目地掛滿整個不大的門面,前來詢問的顧客絡繹不絕。他無法語言交流,只能通過點頭、擺手或者簡單數字手語與顧客進行交流。對於記者的很多問題他也只能點頭或搖頭。

除了製作鳥籠,肖洪明還經營一些鳥巢之類的小生意。

肖洪明製作的鳥籠經久耐用,精細的每根穿孔竹籤他都要上膠固定。

他利用雙腿固定鳥籠,將竹籤穿進細小的孔洞。

  製作鳥籠是精細的手藝活,肖洪明由於右手癱瘓不能動彈,只能用左手製作鳥籠,要付出比別人多出數倍的時間和精力,手、腳、嘴並用才能完成製作。雖然每天只能製作三個鳥籠,每月只能掙上一千元左右,但當與他談到不幸遭遇時,他總是「笑而不語」,更多時候是把樂觀的笑容掛在臉上。

長期編織,肖洪明練就了不用鋸刀,而是用指甲指頭折斷竹籤的方法。

製作材料的打磨加工他僅憑單手和左腿來完成。

最後的鳥門製作更是精細,鑽眼打孔的力量全在三根手指頭上用力。

每製作完成一個鳥籠,肖洪明都要仔細欣賞一番自己的「傑作」,然後再掛上銷售。

  在漫漫人生長路中,肖洪明用勤勞的左手堅持著鳥籠製作這門鍾愛的手藝,以平靜的心態自食其力。就像許許多多遭遇過不幸或坎坷的平凡的人一樣。

  活著,都不容易,堅持,就是勝利。

相關焦點

  •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展」進社區
    殘疾名人故事展進社區7月14日下午兩點,「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展」走進大石壩街道石油社區。展板一擺放好,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11歲的賀永豪是徐悲鴻小學的學生。他和媽媽伍貴蓉專門從正街社區趕來觀看展覽。在媽媽的帶領下,賀永豪認真地閱讀展板上的故事,領略這些偉大人物帶給他的感動。
  • 南京公交「百姓感動故事」2017年度人物揭曉
    2018-01-08 07:1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昨天下午,由南京市交通局主辦,南京公交集團承辦的「溫馨公交 百姓感動故事」2017年度人物正式揭曉。 公交「百姓感動故事」2017年度人物揭曉  南報網訊 (通訊員 卜照雪 裴曉燕 記者 葛妍 實習生 聶子翔) 他俠肝義膽、見義勇為;他文明行車、優質服務;他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他樂善好施,扶貧濟弱
  • 《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國家標準
    殘疾分類按不同殘疾分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和多重殘疾。1視力殘疾各種原因導致雙眼視力低下並且不能矯正或雙眼視野縮小,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視力殘疾包括盲及低視力。
  • 南京「溫馨公交 百姓感動故事」2017年度人物揭曉
    1月7下午,由南京市交通局主辦,南京公交集團承辦的「溫馨公交•百姓感動故事」2017年度人物正式揭曉。一批見義勇為、拾金不昧、敬老愛幼、熱心助人的一線公交員工受到表彰。 「溫馨公交 百姓感動故事」2017年度人物揭曉南報網訊 (通訊員 卜照雪 裴曉燕 記者 葛妍 實習生 聶子翔)他俠肝義膽、見義勇為;他文明行車、優質服務;他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他樂善好施,扶貧濟弱;他是技術能手,服務明星……1月
  • 從影像中讀懂東營|圖說東營(24)這些「寶藏」手藝人
    剪紙師、雕刻師、美妝師…本期小編要帶你去看看東營民間的這些手藝人~中國齊筆是廣饒縣大王鎮西營一帶盛產的毛筆的統稱他造訪東營的居民百姓,了解風土人情,融入時代元素,設計製作出一系列富有濃鬱黃河口特色的「劉氏」布偶藝術品,受到了市民的喜歡。
  • 百姓宣講員講述英雄故事
    在首場活動中,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廣州支隊消防員黎劍等7名百姓宣講員,帶來了7個不平凡的英雄故事。「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大爆炸。我馬上給鋼子哥打電話,一遍又一遍。可始終沒聽到鋼子哥的聲音……我的鋼子哥走了。」「火苗撲向了向秀麗那沾滿酒精的身軀,她瞬間成了一個火人。工友們衝上來,想為她撲滅身上的火。
  • 講好百姓故事 傳播社會正能量
    記者 林石湛 攝為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著力營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1月6日,以「奮進新時代,共圓小康夢」為主題的2020年湛江市百姓微宣講電視大賽市級決賽在湛江市廣播電視臺1號演播廳拉下帷幕
  • 社區微電影講述咱百姓自己的故事
    近年來,微電影作為一種門檻兒低、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在網絡躥紅,而且許多普通人就能參與演出製作,這讓肖書記動了心思:社區裡有人會寫劇本、懂攝像,何不創辦一個社區影視基地,來拍拍百姓的生活故事呢?她把這個主意告訴了從廣電退休的王玉和喜歡文學創作的林陵,三人一拍即合。他們的行動也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和多家單位的配合支持,幫助出資購買了高清攝像機、攝像軌道、搖臂、穩定器等專業拍攝設備。
  • 達人單手轉鐵球
    明天19:30央視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四組嘉賓將分享他們執著追求夢想不同尋常的故事。  來自廣西的25歲小夥吳中強,從小學習雜技,如今他已經在美國、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進行過雜技演出,憑藉其精彩的雜技絕活獲得眾多好評。身材矮小瘦弱的小夥子為了練雜技連自己受傷的次數都記不得了。
  • 哈爾濱建立0-10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標準
    新華社哈爾濱4月13日電(記者楊思琪)為建立較為完善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社會保障體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日前出臺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意見,明確0-10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救助補助標準,幫助殘疾兒童享有康復服務,提高殘疾兒童健康水平。
  • 英語學習筆記:幾個表達「手藝人」概念的英文單詞及例句
    這篇學習筆記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手藝人"這個概念在英語中怎樣表達。查到了"手藝人"對應不少單詞,通過例句來看一下吧。---craftsmanLi Hua is a ceramic craftsman from Jingdezhen.
  • 【中國夢·踐行者】獅頭扎作傳承之路受困 廣州手藝人仍在堅持手工...
    通訊員供圖醒獅常見製作過程卻不簡單,白雲區一群手藝人仍在堅持手工生產扎撲寫裝,巧手做出醒目獅頭 後生怕苦,傳統手藝傳承堪憂逢年過節、宗親聚會、新店開張,只要「咚咚咚鏘」鑼鼓聲響起,廣州市民就知道,又有人舞獅了。
  • 「百姓名嘴」分享身邊典型故事
    本報訊(記者 於潔塵) 24日上午,「梧桐論語—我是理論宣講者」第12場分享會走進雨花臺區板橋街道,3位「百姓名嘴」以「守正創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能效」為主題,通過分享自己身邊的典型故事,向聽眾撒播理論的種子,引領群眾堅定信心、開拓進取。     毛豔閣是田家炳高級中學的一級教師,也是「梧桐論語」理論宣講者。
  • 瓷胎竹編,瀕臨失傳的百年工藝,手藝人寥寥無幾
    圖:竹編一條街一角直到今天,從事瓷胎編織手藝人寥寥無幾。圖:竹編一條街一角然而,在平樂古鎮竹編一條街,依然還有為數不多的手藝人,傳承著瓷胎竹編的技藝,開掘著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底蘊
  • 「陽光伴我行」項目10年為近9萬殘疾兒童捐贈輪椅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羅爭光)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12日在京發布「陽光伴我行」公益項目評估報告。數據顯示,過去10年來這一項目累計捐贈可攜式殘疾兒童輪椅、汽車安全座椅等近9萬件,全國近9萬腦癱兒童及家庭受益。
  • 空翻單手引體向上……渝版"楊過"變身健身達人
    六塊腹肌、能空翻、能單手引體向上…… 第九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一等獎、專升本獲貴州大學本科學歷 夢想當體育老師,帶動更多人健身擁抱健康生活   獨臂小夥 渝版「楊過」   他只有一條手臂,卻有六塊腹肌,他能空翻,能單手引體向上……   近日,重慶某健身房一獨臂小夥健身的視頻,在朋友圈等網絡社交平臺走紅,網友們稱他為現實版斷臂「楊過」,並紛紛讚揚他的勵志。   獨臂小夥真名叫塗藝,今年24歲,從事跟健身有關的工作。
  • 給殘疾學生一雙「隱形的翅膀」
    林玉鳳在學校健康發展是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培養殘疾學生成長成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校為殘疾學生成長創造條件,讓一大批殘疾學生正常學習,樂觀成長,成為有用之材。殘疾女孩在校園裡找到人生的精彩2017年,林玉鳳獲得第四屆「勵志校園·感動廈門」提名獎。
  • 《迸發1》單手武器配裝推薦
    《迸發1》單手武器配裝推薦物理流全套AID浪人(蓄力橫掃附帶較高傷害的劍氣)或者地獄犬(少數既加攻速又加衝擊力的巨型)植入物除了格擋加buff這種誰都會帶的以外,可以帶 金屬硬化器(物理傷害加10%,屬性傷害-50%
  • 【百姓故事匯】疫情中的「平凡」力量不平凡
    【百姓故事匯】疫情中的「平凡」力量不平凡 2020-09-21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旬殘疾教師堅守山區三十年 克難自學英語電腦(圖)
    五旬殘疾教師堅守山區三十年 克難自學英語電腦(圖) 11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重慶巴南區接龍鎮光彩學校,與身患殘疾的鄉村教師楊陳偉面對面,聆聽這位優秀教師的執教故事。  回憶授課之初,楊陳偉笑說,「第一次上課,學生們看見我一瘸一拐走上講臺都暗自『嘲笑』,但沒多久,這幫可愛的孩子就消除了對我的偏見,反而(對我)肅然起敬了!」  上世紀80年代初,山區學校英語教師奇缺,光彩學校原有兩名代課和兩名正式教師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