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小時的製作,一個玲瓏漂亮的鳥籠就在肖洪明手中完成了。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傳明 攝影報導 圖文編輯:桑子青 )8月16日,在成都市青羊區黃田鳥市上,54歲的殘疾人肖洪明正專心致志地用一隻左手製作鳥籠。
肖洪明用左手小心翼翼穿孔製作鳥籠。
有20多年手工製作鳥籠經驗的肖洪明在10年前一場重病中右半身癱瘓,並失去了說話能力。突如其來的變故對一個全靠雙手編制鳥籠的手藝人來說是沉重打擊。走路顛簸、言語全失,十年的坎坷使他練就了用左手維持生活的能力。
右手不能動彈,他不時用嘴幫忙。
當記者在鳥市上找到肖洪明時,看見他用靈活的左手在鳥籠上打眼、穿孔編制鳥籠,不時用嘴巴替代右手,用膝蓋調整機具,雙腿幫著固定鳥籠,身體上能用的部位全都用上了。儘管動作慢,但鋪子裡掛滿了他精心製作的各種鳥籠。
製作的鳥籠掛滿了整個鋪面,每天他就在這樣在鳥籠下的角落裡編織自己的人生。
從幾元錢的鳥窩到上百元一個的鳥籠琳琅滿目地掛滿整個不大的門面,前來詢問的顧客絡繹不絕。他無法語言交流,只能通過點頭、擺手或者簡單數字手語與顧客進行交流。對於記者的很多問題他也只能點頭或搖頭。
除了製作鳥籠,肖洪明還經營一些鳥巢之類的小生意。
肖洪明製作的鳥籠經久耐用,精細的每根穿孔竹籤他都要上膠固定。
他利用雙腿固定鳥籠,將竹籤穿進細小的孔洞。
製作鳥籠是精細的手藝活,肖洪明由於右手癱瘓不能動彈,只能用左手製作鳥籠,要付出比別人多出數倍的時間和精力,手、腳、嘴並用才能完成製作。雖然每天只能製作三個鳥籠,每月只能掙上一千元左右,但當與他談到不幸遭遇時,他總是「笑而不語」,更多時候是把樂觀的笑容掛在臉上。
長期編織,肖洪明練就了不用鋸刀,而是用指甲指頭折斷竹籤的方法。
製作材料的打磨加工他僅憑單手和左腿來完成。
最後的鳥門製作更是精細,鑽眼打孔的力量全在三根手指頭上用力。
每製作完成一個鳥籠,肖洪明都要仔細欣賞一番自己的「傑作」,然後再掛上銷售。
在漫漫人生長路中,肖洪明用勤勞的左手堅持著鳥籠製作這門鍾愛的手藝,以平靜的心態自食其力。就像許許多多遭遇過不幸或坎坷的平凡的人一樣。
活著,都不容易,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