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想有的時候 生命總是橫生枝節 而生活永遠需要撫慰人心的故事,每一個心中有光的人,腳下才有力量。庚子年的開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無情的,更是殘酷的。
疫情防控阻擊戰,小區是重點,大門是關鍵。只有守住這道門,才能保護好居民,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普通群眾黨員做到少出門自我隔離,遠離疫情是我們的防護要求,積極保護好自己更是一種人生本能。但在柏南二社區黨總支向轄區全體黨員群眾發出 「希望在身體條件允許,家人同意的前提下,徵集轄區志願者,團結奮鬥,共同奪取此次戰疫的勝利」號召下,無私的力量在凝聚,奉獻的心靈在集結,他們是柏南二社區最亮麗的一道紅色風景線,他們既是大家生活小區大門的的守門人,又是為轄區安寧保一方平安的守護者,更是一個個平凡的身軀和堅強的靈魂。
社區老黨員柳炳秀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已年逾古稀,自知道開展志願服務崗值守起就多次向社區黨總支表達參與值守守護家園的志願者行列,但黨總支考慮到阿姨年邁且患有多種老年病的情況,多次向阿姨表達黨總支的敬意和居民的謝意,對於阿姨的主動請纓婉言謝絕了多次,後阿姨專門去醫院做了常規體檢,將體檢報告提交至黨總支,一句樸實的「周書記,我專門做了體檢,醫院都說了我身體沒問題,我志願加入志願者的行列,非典時期我也是志願者,現在國有難,我作為一名老黨員,豈能袖手旁觀……」
是啊,這世上哪有什麼良辰和平安,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默默守護這份美好盛世。
柏林南區35棟樓長閆俊改是轄區第一期志願者中的一員,居民們只看到一開始是閆阿姨自己值守測溫,後來變成阿姨的女兒陪著阿姨一起在寒風中值守,殊不知阿姨在疫情期間心臟病復發,在社區診所輸液並拿取治療藥物後對於自己的病沒多說一句咬牙繼續堅持值守,女兒看在眼中疼在心上,一方面擔心母親的身體,一方面又無法勸阻母親堅持值守的執拗,所以出現了母女齊上陣,母親為小區值守,女兒在一旁為母親守候,女兒說:您是大家的守護人,可您是我的媽媽,是我人生的守護人,您來守護小區,我來守護您……
我何其有幸,親眼目睹了這些無畏的勇士,他們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誓死要把這世界變得更好一分。
22號樓老黨員王海鑾由於腿腳不便,面對疫情無法成為一名光榮的值守志願者,但願意盡一份心意,於是連夜讓子女在消殺物資極度短缺的時刻高價購買了10桶5公斤84消毒液,送到社區黨總支書記周彥東手上,作為自己特殊的黨費用於小區公共區域消殺;16號院樓長姚玉蘭將自家留存的一次性手套300副捐給社區,用於值守測溫檢查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基本防護;31號樓趙飛將部分一次性帽子放在居委會一站式服務大廳,就匆匆離去,工作人員追出詢問家庭住址,她有些靦腆地說:攏共也沒有多少,看你們為我們的安全守護,卻沒有很好的防護,這是家裡所有的一次性帽子,是我的一點心意;30號樓李桂彩上有年逾古稀的公公婆婆,下有咿呀學語的孫女,在疫情初期就報名成為了第一批光榮的志願者,她說:我是第一批從老火車站胡同搬遷過來的居民,又在居委會貢獻了自己最好的年華,這就是我的家,小區裡的人都是我的家人,能為守護家人貢獻一份力量我很驕傲,一次值守看到李阿姨的兒子代為值守,才得知李阿姨突感身體不適,讓剛剛下班的兒子代替其站在了「最可愛的守門人」的崗位上……一件件讓人淚目的真實,一個個無畏的身影,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一句句暖人心底的話語它們共同匯聚在一起,成為了這庚子年特殊春天的讚歌,有些人,從不說自己有什麼信仰。但時代的一粒灰落到他肩頭的時候,他願意竭盡所能。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生的春天。相信你不會忘記那一雙雙一絲不苟的眼睛,那一個個寒風中值守測溫的身影和那一顆顆舍小家為大家勇敢逆行的善良而美好的初心。
除了他們還有千千萬萬個用自己的行動發光發熱的普通人,或許是張阿姨或許是李師傅,大家的姓氏名字不一樣,但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
原標題:《【百姓故事匯】疫情中的「平凡」力量不平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